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小城-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饱览湖光山色,不似我们刚去桂林就被接到了冠泰大酒店(QueentimeHotel),然后又说档次不够高换到了桂湖宾馆(GuilinLakeHotel),面陈设一如香格里拉和希尔顿,丝毫找不到旅游城市的味道,拉开窗帘看到的只是遍街霓虹和奔驰着的汽车,是顿觉失望不少。
  布拉格仍旧没有被这个时代所厌弃。那无数的高塔似乎在诉说着一些吸引人的故事。我无缘去这让我陶醉的国度,我却到了桂林,和布拉格毫不相干的城市。
  在布拉格的旧城,四处可以看得到一些中世纪的建筑,实让人耳目一新。毕竟在东欧有着几千年发育的国家能有这样的沉淀,于布拉格来说,还是一个典型。于是我们必须感谢很多人,感谢纳粹德国没有把布拉格毁于一旦,感谢苏联人没有发神经把布拉格的房子拆掉,谢那里的石头是如此的结实。


当桂林遇上布拉格(2)


  在桂林我也能看到些许古代建筑,至比布拉格还要早。当我站在水月洞的石刻面前时,深深感受到了一种时空的撞击,就是面前的一切已经经历了几个世纪,当你看到他的时候,他却比你先看到更多的东西。一种恒久的穿越时空的力量,在整个世界里回荡。
  桂林的历史和文化比布拉格要早出很多,实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那就是有让人惊叹的历史。但是在布拉格的黄昏,站在查理桥上,四周美丽风光尽入眼帘,一对对的恋人,倚着圣像远眺美景,卖艺者在桥上演奏古典音乐,桥上游人尽是笑面,欢乐与美丽的画面,实是动人心弦。而桂林却没有此等境界,看来旅游者如果苛刻且浪漫的话,定然会选择布拉格而不是桂林。
  无论是布拉格还是桂林,其相同之处就是没有太多的利益交往,少一种资本化的枯燥和无味。人和人相处竟如同桃花源记一般醇达和朴实,一切都能回归到人的自然本性。虽然在北京或是纽约也会受到热情的接待,是远远不如桂林和布拉格至情至性。
  周某人的那首另类RAP唱腔《布拉格广场》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似乎在所有假布尔乔亚的眼里西方的那一切还是风车教堂,旧没有什么神秘感可言。
  从一个自二十世纪初就席卷全球的共产主义大国来说,无论是南斯拉夫还是拉脱维亚都在诉说着布拉格的悲哀。远远不如想象的那么唯美。周某人料定没有去过布拉格,因为如今的布拉格并不如当年,大量的音乐家逃亡到俄罗斯和其他周边国家,个国家除了色情业之外没有什么有较大发展。布拉格在网上一时间成了色情夜的标志,宛若拉斯维加斯在赌博业里的翘楚声望。
  而桂林则没有经历过如此波折,如漓江之水而平缓。布拉格却因为如此而成为一个人人皆向往的去处。蒙上滃雾的中古梦,站在水警塔或是圣像旁边,似乎能够听得到圣?佐治教堂里如泣如诉的赞美诗。
  较桂林而言,布拉格唯一能够感到自豪的那就是它的文学艺术之造诣。这个神圣罗马帝国昔日黄金一般的首都,除卡夫卡和米兰昆德拉之外,斯美塔纳和德沃扎克流水行云一般的音乐以及斯拉维克的电影,那蕴含着极强波希米亚风格的艺术,在那极为成熟且兴盛的城市里尽兴流淌,这一切将会汗颜所有的城邦。
  或许当桂林真正的遇见了布拉格,两者毫无共同的气度。然而我想起了一句颇具意味的广告词:在威尼斯听见苏州评弹,然荒谬但也有着极为洒脱的一面。同体系的文化丝毫没有可比性,但是唯一所能比较的,是那种沉淀千年的气质和精神。
  在漓江之畔,很难憧憬得到布拉格的气质,是当你真正融入到桂林那种意境中的时候,却可以品尝得到一种满天云彩化为碧透蓝夜的畅快和舒适。当象鼻山卸下晚霞金子般浓妆的那一刻,整个布拉格的天空的彩霞悄然隐没,深蓝的晚景在那时变得竟是如此眩目。幻想着自己靠在胡斯的像前,慢慢品味着松子酒,在一个没有布拉格城堡和米兰多摩教堂以及一如威尼斯的水影的城市,聆听着昆德拉那伟大而又深邃的声音。


滇缅纪行(1)


  当火车在攀枝花火车站驻足停靠的时候,我陡然发现天空已然变成了一种异样的蓝色;蓝的比成都似乎要彻底许多。天空中的太阳被切割成五颜六色的碎片随意的置放在明亮的空中自然的流淌。数道清澈的光线在火车原本沉闷的车厢里来回荡漾,原本柔和的光与影在四周显出一种舒悦。当那些五颜六色的光线折射在杯子里面发出一如堪比拉斯大钻石般刺眼的光芒时,在那一刻火车的轰鸣声在有些破旧的昆明站于是就嘎然而止。
  黑泽明说过,世界上的物体只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光,一种是影。当天空中布满无数影子的时候,那就自然而然的蜕变了成了一种黑色的光。
  当摄影成为一项职业的时候,任何艺术性的东西都随风逝去。黑泽明关于摄影的绝对辩证法几乎在那一刹那变成了一个悖论。于是,更多的作者选择了沿着行者的路线前行,我也不例外。文字的华丽性和真理性无异于大师眼中光与影,这一切,我们必须尽力去追寻,用我们原本锐利的眼光去探索。也许一如余秋雨或是沈从文一般的大师来说,在路途上漫长的沉淀远远大于在书房里顷刻的爆发。
  在我决意去云南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上时,似乎感受到庄跤在曲靖那撕心裂肺的喊声。原本荒凉贫瘠的一切在那一刹那如日出喷薄一般跨过空间和时间倾泻出来。远在另两个千年之前,洪荒之始,万物俱初,来自远古的呼声将来世今生的生灵一一召唤。当我发现这一切的时候,我的双脚已经踏上了那块原本已经悠久的土地,博大精深,文字和光影组成了一幅异常美丽的画卷。
  整个高原似乎都笼罩在一个纯的自然风景之下,任何可以打扰心绪的一切都不能改变这原本如影如画的风景。四周是如此叠嶂的山峦,隐隐约约之间似乎能够看到一个叫做轮回的东西在地平线的山水之间模糊游走。
  当交通工具到了海拔三千米之上的高空时,一切视野能及的地方都一览无遗的被展示出来,无论是无穷之远的古塔雪山还是近在咫尺的碧草艳花,都变得是如此的亲近且脆弱,然而又是如是的遥不可及。手掌所到之处,几乎尽是蓝色的薰衣草和一望无际的苍穹。
  似乎所有写文字的人都是一个行者,无论是采风旅游还是迁徙流放,在更多的人眼里面,这一切都成为了一个在环境里面的形式。环境的力量和文字的张力似乎绝妙的到了一种吻合的境界。也许所有的文字的立体就是无数个正在离去和诉说的背影。
  余纯顺说过,生命的终结最好在路上,就算肉体结束了,可是前面还有路。无论是乌拉尔的雪还是尼罗河的沙,这一切都是文字的原始影像。当文字由形式向内容过渡的时候,我确信那些曾经被当作载体的内容依旧是所有文字者所追逐的话题和风景。
  庄跤似乎是一个成功的行者。或许在目前这个亵渎历史满足欲望的时代里面,这个原本就古灵精怪的名字似乎更不被人所记忆。然而庄跤在我这些文字里面将会充当一个没有边际的游魂,这个开拓者的名字将会被所有爱好文字的人所记住。庄跤,庄子的庄,摔跤的跤。
  滇这个名字于是在那个时候就被载入了史册。我无法思考庄跤在面对那广袤而又荒凉的山脉之时,是否能够像屈原那样说出一大串晦涩冗长的字符。然而经过长途的跋涉和在苍天之下的沉淀之后,只说出了一个字:滇。
  当几千年的后人来到这里的时候,这个字已然超越了所有的文字和内涵。当青山绿水成为整个世界的一切的时候,整个史书只有如下的一句话,以其众王滇,变幅从其俗以长之。而那个曾经来过的行者却永久的被人所遗忘,在行者的路途中,所有的经典都会灰飞烟灭,不复存在。
  于是后来的行者都习惯了这种表达形式。茶马古道上的血色黄昏和瑟瑟西风似乎给那石板路上的脚印留下了无数的风化水蚀的痕迹。秦始皇的五尺道沿着那经受过春温秋肃的气候而绵延前进。而在那透过参天古木的栈道上,却徘徊着那如丝如线的清醇阳光。
  滇文化没有巴蜀文化的沉淀,也没有中原文化的通灵。在版图的一隅,庄跤的后人们在那片原始广袤的高原之上,透过千年的雪山,薪火传承着先人们的智慧和理想。关于阳光、雪山、草原的故事,会像一个轮回一样,无尽传承。


滇缅纪行(2)


  在我决定行程之前,完全丝毫没有预料是否去一个从来没有去过或是一个全然陌生的国度。在那个原始古朴而且弥漫着小乘佛教的地域,一个弥漫着檀香木和橄榄油的去处,我开始了我的行程。
  我所敬佩的戏剧理论家、美国纽约大学(NewYorkUniversty)蒂希艺术学院表演艺术研究学者理查德?谢希纳(RichardSchechner)曾经在中国的西南地区考察数年。关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这些原本神秘而且陌生的地方,居然成了行者的乐园。当我从阳溯的那条陆上丝绸之路慢慢回程的时候,发现许多和我一样的行者,只不过他们是来自更远的国度而已。
  当旅游成了自我消遣,旅游就丧失了自己应有的本体,一种遗失自我的感觉将会贯穿在整个行程的始终。所有人的旅游无异于是游山玩水,而山水之间所能带给人的,除了远离水泥森林视觉上的快感,还有一种怀念的味道在里面。
  据莱伦斯勒的理论,人只要一出生就有一种怀旧心理,这种心理将伴随人生命的始终。而这种怀旧心理将会给人带来从生到死的一个轮回。也许山水之乐所能带给那些人的,只是一种简单而又浅显的愉悦。在这些愉悦之后,将会是一种长长的拖沓。
  我选择的第一个去处就是丽江的束河古镇。这座经历了千年洗礼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