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5年第01期-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下层经验人生最深的各种辣味”,“一个诗人须得执着人生,执著诗,要把诗看得比生命还珍重!要用人间的一切学问和世情锻炼自己,而感情往远大处放。诗人要以天地为家,以世界的人类为兄弟。有这样的胸怀,他的诗才能够伟大。”诗人应当“把自己的心放在天下痛苦的人心里,以多数人的苦乐为苦乐,把自己投放到洪炉里去锻炼,去熔冶。”⑧
  “爱”是人道王义的核心,也是臧克家人生的哲学和诗歌的宗教。“我爱乡村,因为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我爱泥土,因为我就是一个泥土的人。我和穷孩子们一道玩,我们和穷人之间,没有一条界线。他们穷得可怜,没有田地,没有房子,有的是一条‘农奴’的身子。我曾在一本诗里形容他们严冬的可怜相:一‘条破单裤灌饱了风,像挑起了一个不亮的灯笼’:他们穷到什么地步?穷到‘上吊找不到一条绳子’!……童年的一段乡村生活,使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同时,纯朴、严肃,刻苦,良善……我的脉管里流入了农民的血。”⑨他童年的生活、投笔从戎的军队生涯和贫病忧患的流亡经历,都积淀在他的心底,成为他不竭的诗源,他在对社会和生命的谛视中开掘着底层人民的人性光辉,看取劳苦大众的哀痛和忧愤、沉默和坚强,也表达着自己的人道主义情怀。这使他的《难民》、《生活》、《老马》、《当炉女》、《洋车夫》、《贩鱼郎》等诗作,都突破了诗人狭小的个人的情感世界与生活范围,将对现实不公平的愤懑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通过含蓄、精练、形象的诗歌语言传达出来。闻一多在给《烙印》写的序言中说:“拿孟郊来比克家,再适当不过了。”我想,这不仅是因为臧克家与孟郊一样书写穷愁与悲苦,也不仅因为他们对生活有着“沉着而有棱角”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真诚地看待底层人民的生活,真诚地以诗为生命。
  朱自清先生在评论新诗时说:“初期新诗人大约对于劳苦的人实生活知道的太少,只凭着信仰的理论或主义发挥,所以不免是概念的,空架子,没力量”,而到了臧克家,中国“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因此臧克家一登上诗坛就被称作“农民诗人”,而这是他最引以为荣的“冠冕”。事实上,臧克家一生最大的成就正是来自他的“乡村”生活。在《烙印》之后,诗人也曾写过“伟大”的诗,但成就都没有超过他的农村题材诗。臧克家1946年出版的《泥土的歌》,可以说是《烙印》的承续与发展,他又找到了他熟悉的“农民”、“泥土”意象:“我昵爱、偏爱中国的乡村,爱得心痴、心痛,爱得要死,就像拜伦爱他的祖国的大地…样。我知道,我最合适于唱这样一支歌,竟或许也只能唱这样一支歌。”⑩文学是入学,济也必以人为核心;对人、刘生活的热爱使诗歌获得力量,也使人找到精神的故乡。我想,这是我从臧克家早期诗创作中获得的启示。
   (编者注:作者是山东师范欠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①臧克家。论新诗'J'文学,1934,(3卷1号)。 1995,(1)。
  ③臧克家。 五十年间学论文'A'。克家论诗'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P2。
  ④王夫之。 薑斋诗话'c'卷二。
  ⑤臧克家。 我找到了“自己的诗”'A',我的诗生活'C'重庆.读书出版社,1943。
  ⑥哈贝马斯。 论现代性'A'。王岳川  尚水编。 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P10。
  ⑦许志英 邹恬 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主潮'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P416。
  ⑧臧克家。论新诗'J'。文学,1934,(3卷1号)。
  ⑨臧克家。诗的根芽'A'。我的诗生活'C'。重庆:读书出版社,1943。
  ⑩臧克家。当中隔一段战争'A'。泥上的歌'C'。上海:星群出版公司,1946。


中华诗魂
■  闻 山
  克家同志去了。去青岛大学和他最敬爱的老师、中文系主任闻一多教授谈诗去了。在那儿还会遇到他十分钦敬但从未会过面的朱自清教授,那年他只在清华园的大门口见过朱先生的背影,现在他们可以热烈地讨论散文和诗的艺术了。《洗衣歌》和《七子之歌》的作者一定会问台湾的状况,要了解是谁在阻碍中国统一。他会愤怒地斥责卖国贼和帝国主义。
  我到他家,我看见他还在亲切地和友人们交谈,高兴地笑着,热情地送客人到大门口。他去了又回来了。
  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一座丰富的文学库,其中装载着中国人民一百年的眼泪和鲜血,黑暗岁月的悲哀,奴隶的创伤和觉醒。它充满中国大地泥土的气息,又闪耀着未来理想的光芒。在中国诗歌、诗论、散文史中,这是很突出的一座丰碑。
  抹去脑海里重重叠叠的波涛,聚焦到 1972年长江边的“向阳湖”大堤上。这是“五七战士”臧克家、张光年、郭小川、李季和“裴多菲俱乐部”——中国作家协会的许多老弱病号参加奋战筑成的60里长堤的一段。在这块古云梦泽的“文革”天地里,“牛鬼蛇神”是不能称为同志的,都是直呼姓名。长江涨水季节的一天,我和臧克家被派到大堤旁的小棚子,值班防汛。这真是难得的机会。我们两个背着铺盖卷,钻进草棚。休息了一会儿,便开始观赏这一大片极其安宁清静的天、地、湖、堤景色。天真阔,湖水真静,白云蓝天装在湖水里,水天不分。堤上没人影,只偶尔有水鸭子飞过,在很远的堤边落下,变成一些小黑点。心上的负担此时全部卸下,于是我们找到了平时不会碰的话题。我完全不知道闻一多先生在青岛教书的历史,臧克家便如讲昨天的事那样,给我讲他怎样幸运地被中文系主任闻一多超额招收到系里,并且成了爱国诗人所倚重、视为知己的学生。《死水》为他展现了一条真正的诗的道路。他谈到了陈梦家,我告诉他1946年在清华园,我听过陈先生的“修辞学”。他说他们是好朋友,但陈梦家是在天上的,他却是在泥土里的。他忘不了在泥土里打滚的人们。我说:我最早读到你的诗是《感情的野马》,还记得它的序诗:“开在你腮边笑的花朵,它要把人间的哀愁笑落。你的眸子似海深,从里边,我捞到了失去的青春。爱情自古结伴着恨,时光会暗中偷换了人心;我放出一匹感情的野马,去追你的笑,你的天真。”我觉得这首诗很合我的心意,那么豪放,那么强烈,自古以来没人这样写爱情。他说,闻一多先生的诗都是精心的艺术创造,他对诗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可惜后来就几乎不写诗了!而他所不清楚的闻先生后半生,生命本身化作诗篇,成为燃烧发光、照亮黑暗的火炬,是火山爆发,这你都看到了!他又说,我们都是闻先生的学生,这真难得。我说,那你是老师兄,你写了那么多作品。我只是个编辑,整天坐办公室,身体又不争气,难得动笔,想起闻先生和朱先生我都觉得惭愧!
  太阳快要落下西边的湖水里了,我们才看见一个人挑着担子,钥我们万向走来,晃悠悠地,不慌不忙。走近了才看出是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吴松亭,这是个朴实、有趣的小伙子。 (后来到江西编辑《百花洲》)我说,你都把我们饿坏了!他说,今天给你们吃肉,怎么样,今天连里宰猪!这真是稀罕。说不定是北京有人来了。
  夜色像一块大黑布,蒙住了大地江河湖水,什么都隐去了,眼睛失去作用。四边却响起了蛙国众多子民擂起晌鼓声,真是热烈、欢腾。我们浸沉在另一种情绪里。我觉得,虽然不知道前面是什么路,一切全不由自己,但生命不能只有悲哀与无望,它还有另一面,你听这震天动地的“蛙鼓”’!老舍死得太可惜、太冤枉了!
  挂起蚊帐,四边塞得严严实实,不只是防小吸血鬼,而且防老鼠跳到头上,防蛇来钻被窝。看样子今天不会发大水,我们可以安心睡一觉。但是躺下不久,就感觉到背脊下面不平静,隔一层破木板,寒寒宰宰,有东西在动。先是探索性的、后来就是激烈冲突,吱吱地喊叫。两个人目然都没法睡着,于是我们又回到过去的年月。
  这时“四人帮”正拼命攻击、贬低“民主派”,似乎“民主”二字很碍眼,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对着干”的。我说,闻一多先生后期很多人并不了解,还把他当作一般的“民主人士”,事实是他在华岗、张光年等地卜党员帮助下,读了大量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文件和许多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已逐步具有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他已坚定地与人民大众站在一条战线上,他才那么英勇地负担起革命工作的神圣任务,最后壮烈牺牲在国民党特务的枪下。我告诉老师兄,三青团在西南联大搞反苏游行时,我跑到闻先生家向他请教,他给我讲了红军解放东欧的形势,以及红军在东北摧毁日寇的重要意义。最后交给我一本粗糙的土纸印的《列宁生平事业简史》,要我好好读这本书。闻先生曾经要求到延安,是地下党劝他留在昆明才没离开白区岗位。我参加抗日战争到印度,看到印度人民在大英帝国殖民统治下非常贫困可怜,我写了一首诗《黑上》,表现了一种绝望哀伤的情绪。回国后给闻先生看了,受到他的批评。闻先生以马克思主义的眼光,指出印度将来必然是印度人的,不是英国人的。不久后,他的话就成为事实。我的师兄完全同意我的意见。他也给我讲了闻先生在青岛那一段脱离现实、钻进古书堆里的故事。
  我们正说着、回忆着,木板下面忽然大乱起来。我们止住话头,捉摸这是—场什么斗争?是鼠辈打群架?还是蛇来吃老鼠?这里有很多蛇,是蛇的王国。几尺长的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大蟒蛇,田埂、山坡、草丛里都有。木板下这种声势,我不能不提防大眼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