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他们的这一希望很快就破灭了,这位号称铁娘子的女首相显然无意在时尚界耗费精力,她的野心是以一身细条纹套装的中性形象征服世界政坛。
幸运的是他们等来了戴安娜王妃,这个以美貌和爱心著称的女人一经亮相,立刻为高级时装内外双修的穿着真义作出了完美的诠释。当她穿着加斯帕·康兰、拉法特·奥兹别克(Rifat Ozbek)、阿瑙斯卡·汉姆贝尔(Anouska Henpel)、阿拉贝拉·坡连(Arabella Pollen)、布鲁斯·奥尔德菲尔德(Bruce Oldfield)、阿曼达·沃克利(Amanda Wakely)的时装,出现在记者们疯狂追逐的闪光等下、艾滋病患者的病榻前、为贫困者募捐的集会中……,还有谁会怀疑英国时装的魅力呢?
戴安娜成为继辛普森之后的又一位王室领潮人物,并为温莎家族赢得更为辉煌的时尚王牌。1984年,James写了一本叫做《威尔士王妃时装手册》的书,讲的就是戴安娜如何穿着打扮,并树立起卓尔不群的形象的。作为一本实用手册,此书不仅在修饰、健康和化妆方面教导读者如何向戴妃学习,而且还为普通读者示范了改造戴妃服装的方法——尽管这些服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适用。这些被改造的服装包括外衣、冬季便装(休闲和运动套装)、日常服装(裙子和上衣)、节日服装、套服、“经典”女装、晚礼服、结婚礼服和孕妇服。每一种款式经过模仿改造后,都可以将普通女性的戴妃情结满足一下——换句话说,她们终于可以穿和戴妃相似的衣服了。
身高1。80米的戴安娜,其35…28…35(英寸)的三围被认为是魔鬼身材的标准样板,同样具有这种身材的还有好莱坞性感明星黛咪·摩尔和超级名模辛迪·克劳馥。如何将这种体形的定制时装“穿”到一般人身上?这确实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James自有他的办法,他将一般有“缺陷”的体形归纳为以下四种:沙漏型、梨型、短腰型和头重脚轻型。然后对症下药:沙漏型——“舞会长礼服和传统的晚礼服非常适合于这种体形。注意突出你的腰围;再加上一个有灵活性的领口,这样就能显示你的全部优点。宽腰带是一种理想的附加物,你甚至可以将它打成一个结来强调你的女性特点”,但千万不能穿直线条的束腰服装,那将使你“看上去象一袋中间束紧的土豆”;梨型——应避免过分突出腰部的服装,因为这会“使人注意到你的缺陷”,正确的方法是,用能够掩饰臀部的裙子(或裤子)来突出上身。“对于臀部很大的人来说,紧身的服装无论如何都不会好看,但过分宽大的衣服只会使你看上去又大又邋遢。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用鲜明的上装配柔和的裙子,这样你的体形从整体上看来就会瘦一些”;短腰型——应当将人们的注意力从腰部引开,例如穿长外衣、管型外衣或将腰围下降;头重脚轻型——应穿颜色朴素、非对称性的披肩上装和外衣,“侧翼纽扣适合于体形粗大的妇女,因为这种纽扣将人们的目光从上身中部移开”。
这套“体形矫正”法其实并不新鲜,但用以应对戴安娜的时装便显得权威极了。就这样,在大众的皇权膜拜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戴妃的魅力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带动起英国服装业的发展。
然而好景不长。1996年8月,随着白金汉宫对王储查尔斯与储妃戴安娜的离婚宣告,人们沮丧地发现又一个爱情神话破灭了。而事实上这段姻缘的恶果早在他们结婚之初便已种下,在近日披露的一段长达7小时的秘密录音里,人们首次从戴妃口中知道,就在她准备做新娘的前一天,查尔斯还与一个叫卡米拉的女人躺在同一张床上。无限风光的背后,是一个人关起门来的寂寞和伤心,还有被皇室排挤与监视的无尽烦恼。戴安娜长期生活在无人知晓的痛苦中,有一段时间甚至因此而患上了严重的暴食症。
1994年6月,查尔斯终于在电视中向公众坦白了与卡米拉的关系,同时异常坚决地告诉他的臣民们,卡米拉是他的“生命之源”,“并将继续是长年好友”。丑闻接踵而至,同年的10月,一个叫詹姆斯·希维特的男人以《恋爱中的储妃》一书,出卖了他与戴安娜长达5年的恋情。1995年11月,戴安娜接受英国广播公司时事节目《广角镜》的访问,道出十几年王室婚姻的恩恩怨怨,承认曾患易饥症,有过自杀的念头,并与希维特通奸等。这对王储夫妇的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
戴安娜解脱了吗?人们不得而知,但却从她的服饰变化中,接受到了重获新生的信号,这一点从她对服装品牌的易弦更张中就能看出来——她开始穿范斯哲(Versace),大量的范斯哲:从出席帕瓦罗蒂音乐会时穿的白色鸡尾酒短裙,到芝加哥慈善晚会上的紫色心型领长裙,一系列轻松活泼、优雅飘逸的范斯哲时装为戴安娜塑造出大异与前的形象。
她的发型也开始变了。美国杂志《上流社会》1997年7月号的封面上,刊登了戴安娜离婚后的新造型,她穿着一款淡绿与金线交织滚边的单肩晚装长裙——范斯哲的又一精心之作,梳着轻松时髦的直发,斜倚在白色的靠枕上。那不再是一个王妃的形象,而是一个渴望自由和青春的淑女形象。英国人终于在偶像迷失的伤心沮丧之后,重新找回了他们的女神:无论她是王妃,还仅仅拥有这个头衔的单身女人,他们都一如既往地拥戴她,相信这朵一米八零的“英伦玫瑰”能够担负起全球人民的审美理想。
1997年8月,巴黎隧道的一起交通事故中终结了戴安娜的生命,和她一起丧生的还有埃及富豪老法耶德的儿子多迪·法耶德。
然而人们并不想就此罢休。关于戴安娜死因的种种猜测犹如驱之不去的阴云,多年来一直萦绕在温莎家族的上空。近日终于曝出戴安娜死前10个月写给管家保罗·巴罗尔的一封信,信中十分明确地说“查尔斯正在计划一起针对我所乘坐汽车的事故,刹车失灵,头部受伤,我生命中的这一阶段是最危险的一个阶段。”这段出自巴罗尔回忆录的文字被英国《每日镜报》连载时,“查尔斯”被换成了“有一个人”。
然而,调查的结果对戴安娜已不再重要了——她死了,死在最灿烂的时候。也许热爱她的人们应该感到幸运,因为他们的戴妃再也不会老了。1997年11月,美国版的《时尚芭莎》封面上,戴安娜以一身范斯哲晚装再次出现,背景是一片空白,映衬着这个女人悲剧的一生。时装在这时忽然显现出它最深情的一面,那些钉绣在兰色缎面上的水晶颗粒,金属的钉扣,简洁的款式显出惊人的华美。还有哀伤,无尽的哀伤通过戴安娜兰色的眼眸漫溢在兰色的晚装上。
第四部分
第七章 谁在复制时装
1、 成衣时代
那些与名流交往,出入各种豪华场所的时装设计师,他们从设计高级女装得到的平均收入经常不到毛利的10%,他们究竟靠什么来维持?一个简单而肯定的回答:品牌。
给服装加上商标,而不仅仅是把设计师的名字贴在牛仔裤上,这就是品牌;随着20年代后期成衣业的兴起与发展,设计师的名字往往与他们的产品一道飞向市场,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这就是品牌效应。
品牌说穿了是一种借助产品推销梦想的方式,它使你在虚荣与身份的错觉中,想像着不同于常人的豪华生活:有数不清的名人朋友,开最新款的跑车,与美艳无比的模特共度良宵……。
一个品牌能做到即满足公众的要求,又保持品牌本身的特点,同时价格又让人乐于接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一流的服装设计师都愿意投入大把的金钱,为自己的品牌做广告。在这一方面,明智地安排产品的曝光机会,是一件很受用的方式,比如美国电视连续剧《豪门恩怨》和《迈阿迷的罪恶》中大量使用的Hugo Boss时装,即为这家德国公司赚足了银子。
胆小的人是开创不了一个品牌的。据估计,每二十种新品牌中,就有十七中夭折并付出高昂的代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判断一个品牌是否成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竟是看它是被仿制了多少,比如Chanel、Ralph Lauren、Polo、Armani、Gucci、Calvin Klein、Versace、Hermes、Prada等,都是堪称被假冒产品中的翘楚。这样的情况到了1980年代的中期已完全失控,有人估计,如今的大街上所见LV袋,有90%都是仿制品。
另一方面,特许经营为品牌带来无限的商机。如果一个设计师希望他的名字能促销从腰带到太阳镜之类等所有的东西,那么发展众多的特许制造商无疑是最佳途径。一个好的品牌,或一个自爱的设计师,对它的特许经营者将会有许多严密的限制和控制,通过这种监控,设计师一方面获得应得的利益,一方面同样可以维护自己的形象,并保持品牌一贯的品质。毫无疑问,品牌的滥用会导致品牌的贬值,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皮尔·卡丹可算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1980年代,他在全球范围内特许经营的商家达到了800多个,其中竟有一个厂家是生产风马牛不相及的潜水设备的。
品牌是一个无限复制的结果,在服装领域它表现为对高级时装的全面颠覆,这样的颠覆一方面满足了普罗大众的穿着愿望,但另一方面它又以对大众口味的妥协,而败坏了时装的形象。但不管怎么说,成衣的出现结束了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服装世界的新格局,许多妇女因此而从繁重的针线活中摆脱出来,并穿上了原本对她们来说遥不可及的时装。20世纪的后期,成衣渐渐成为服装业中的主流,以至于人们将这一阶段称为“成衣的时代”。
2、 狂爱伊夫·圣·洛朗
从高级时装的量身定制到高级成衣的批量生产,20世纪后期的“工业复制”为普罗大众实现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