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氏三兄弟-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样子立刻收敛了许多。“尖兵班长”王贤选见他只默默地念着不说话,就对他说:“我们的团长因为追剿任务紧迫,已经头前走了。我们也不能在这耽搁。”这副官也挺狡猾的,不回答“尖兵班长”王贤选的话,只是紧盯着那张名片,有时还斜眼看看部队。    
        “不相信怎么的?不相信就跟我到前面见我们团长去。”“尖兵班长”见他贼头贼脑的,一把夺过了名片。副官听他这么一说,又把尖兵班的同志打量了一番,然后便真的跟在“尖兵班长”王贤选后面来见“团长”毛泽覃。    
        他们还没走到跟前,毛泽覃就看到了。为了让他们离开板坪更远些,毛泽覃便加快脚步。等他赶上毛泽覃,没等他开口,毛泽覃便朝着王贤选厉声说道:“把他们的枪给我下了!”尖兵班的同志早做好了准备,一拥而上,把四支枪全缴了下来。直到这时,这四个家伙还莫明其妙地说:“自己人,不要误会。”    
        板坪的敌人也许还在等他们的副官回去报告,但他们哪里知道,红军不但闯过了他们的关口,而且连他们的副官也捎走了。    
        过了板坪,天色已经大亮。    
        为了预防板坪的敌人发觉后追赶来,部队不停脚的往前赶。大约走了二十里,便到了木店镇。这里只驻有乡民团一个排,二十来人。国民党的民团,见了正规军更要小三辈,因此决定采用先发制人的办法对付他们。    
        “尖兵班长”王贤选照例走在前面,还没到敌人的碉堡,他就边走边喊:“我们是一○二师,现在要去白鹅洲,赶快下来给我们带路!”民团排长也挺狡猾的,他没有立刻下来,从碉堡里伸出脑袋,不停地打量着对方。“尖兵班长”王贤选见他在看部队,就催促说:“看什么?赶快叫你们排长集合队伍给我们带路,我们有紧急任务。”民团排长犹豫地说:“我就是排长,我们的队伍都走了,这儿的碉堡谁看呢?”“尖兵班长”王贤选一听,立刻说:“不用你们看了,我们的大队马上就来接防。快集合队伍给我们带路,要是耽误了事情,小心我们团长要你的脑袋!”民团排长被他这一压,加上又听说大部队马上就要来接防,也就信了。他无可奈何地说:“好吧,我们马上就来带路。”愚蠢的敌人,由他们的排长带领着,全部给红军当了向导。直到走到半路上,红军的枪口一齐对准了他们的胸膛,他们这才真正的认识了所谓的“自己人”。    
        闯过了木店镇,再走十五里就到了目的地白鹅洲码头。    
        贺怡与毛泽覃分手,是在一个风高日昏的傍晚。天低云暗,冷风嗖嗖。    
        毛泽覃命令连长在岸上集合全连官兵,向分别的人行注目礼。自己将两位老人轻轻扶上船,安顿好老人,又送贺怡和孩子上船,毛泽覃与贺怡紧紧握着手,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贺怡眼含热泪,注视着毛泽覃那因日夜操劳而明显消瘦却仍透着刚毅、凝重神情的面庞,深情地说:“泽覃,你要机灵着点,要知道枪子儿是不长眼的!”    
        毛泽覃点点头,说:“我懂。你是在白区,白区的困难会更多,但无论碰到什么情况都要坚持住!我会派人来看你们的!”    
        开船的汽笛一声长鸣,打破了赣江的平静。    
        谁能想到,码头一别,竟是他们夫妻的永诀!


第十七章 坚持白区毛泽覃牺牲的噩耗

        1935年5月,也是白区工作最困难的岁月。    
        一天夜里,作为地下党书记的贺怡正在召开一个重要的会议。事先她接到前线游击司令陈毅的密电,要赣州地下党想方设法送一批药品上山急用。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任务,她特地召开此会。会议正开一半儿,交通员王贤选和另外一个同志满头大汗闯进会场,欲言又止,最后道:“贺书记,你出来一下。”    
        贺怡责怪道:“你这个老王,有什么事不可当面说的?”她还是停下会议走出来,在外间的会客厅里坐下来:“有事快说,会还等着哩!”    
        王贤选先向贺怡介绍了陈毅派来同志,然后道:“陈老总交待,有一个事情要向你当面汇报。”    
        “陈老总也真是的,搞这些形势干啥!”贺怡埋怨道。    
        王贤选慢慢道来:“这是一个重要的事情,听了你一定要冷静!”    
        贺怡是个敏感的人,听了此话,她便判断丈夫出了事,问道:“是不是泽覃出了事?”    
        王贤选点点头,道:“这是我们都不愿想的事。”    
        贺怡当即低下了头,眼泪夺眶而出。    
         王贤选声带悲戚:“毛师长牺牲得很壮烈,他是连中敌人三枪才倒下的!”    
        “难道说这是真的?”贺怡如同五雷轰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王贤选默默点头,然后含泪讲述了毛泽覃牺牲的经过:    
        “上个月的25日的下午,毛师长率领的独立师被打散后,他便率领部分游击散兵穿山越谷,黄昏时来到瑞金县一个名叫‘红林’的大山之中。高山上有个村子名叫‘黄田坑’,毛师长和游击散兵夜宿村中。不料想,第二天拂晓,枪声大作,敌人追了上来,包围了小小的村子。毛师长机警地踢醒队员快起来,说着冲到门口,望望动静,命令游击队员撤往后山。他自己跑到门外一个无名高地,端枪扫射涌来的敌军,以掩护队员们的撤退。队员迅速撤退了,而敌人却把毛师长所在的无名高地围了个水泄不通。任凭毛师长如何突围,也难以逃脱敌人的包围。突然一阵枪弹飞过来,射中了毛师长的右腿。毛师长正要还击,又一发子弹飞来,射中了他的左腿。一阵剧痛,鲜血染红了草地。拼吧!毛师长咬紧牙关,忍着伤口的剧痛,双膝跪在地上,继续朝潮水般的敌人射击,不料又一颗子弹飞来,穿透了他的胸膛,最后他又打倒一个敌人才英勇倒下!”    
        ……    
        这时与会同志纷纷走出来,听说毛泽覃牺牲的噩耗,如晴天霹雳,惊得大家目瞪口呆。    有人请示贺怡,休会吧,改天再开。贺怡镇静了一下自己,揩了揩眼泪:“不!现在继续开。”大家还以为听错了,似不大相信。她又重复了一遍:“会继续开!”致使大家感动得泪流满面。这时的贺怡,已不是过去的小姑娘了,她已经历了9个春秋严酷的革命斗争,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丈夫英勇牺牲,只能给她战胜一切挫折的力量和勇气。她很快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揩干眼泪,投入到对敌斗争中去。    
        会议继续进行。    
        会议围绕如何把这批药品运出赣州城这一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当时敌人封锁很严。有的说,不要说是药品什么的,就是连洋硝之类也被列为禁运出城的物资;有的说最近这几天守城岗哨增加,盘查加剧;还有的说,去年出城送食盐,盐没有送到,人也牺牲了。既要把药品运出城,又要保证同志的安全不容易啊!    
        会议陷入了沉思。    
        突然间贺怡眼前一亮,说:“我也没有想好。今天早晨,我起得特别早,碰到老百姓的两辆进城收粪尿的马车。我觉得可以做点文章。一是早晨敌人哨兵松懈,二是收尿水是乡农的习惯。三是把粪桶做个夹层,药品放入夹层,不就可以了吗?”    
        “好主意!”与会人员一致称赞。    
        “就这么办!”方案通过。    
        很快第一批药品出了城。    
        接着第二批药品也出了城。    
        陈毅知道了这件事,连声赞叹:“贺怡很能干,巾帼不让须眉!”    
        赣州党的地下工作在贺怡领导下,进行得卓有成效,有力地支持了陈毅、项英领导的闽赣边界的游击斗争。在以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贺怡都全身心投入,勇往直前,呕心沥血地工作,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告慰丈夫毛泽覃的英灵于九泉之下。


第十七章 坚持白区毛泽东得知小弟牺牲的消息是在一个傍晚

        第一个知道毛泽覃牺牲消息的是毛泽民。    
        公元1935年10月,工农红军到达陕北的第七天。    
        一向老道持重的毛泽民,此时却迈着急匆匆的步子, 闯进毛泽东的住处:“大嫂,大哥不在吗?”    
        “你大哥正在开一个会,还没下会呢。”贺子珍迎过来:“有急事?”    
        毛泽民擦拭一把汗,说:“有急事。”    
        贺子珍没在问下去,便去倒杯水送到泽民手里:“你先喝杯水。”    
        毛泽民接过水杯长吁短叹,贺子珍感到纳闷,便问道:“到底出了什么事,让你这么难受?”    
        “小弟泽覃牺牲了。”毛泽民喃喃地道。    
        说话间,毛泽东也回到了屋里:“你说什么?”    
        “小弟牺牲了!”毛泽民又重复了一遍。    
        晴天霹雳,毛泽东一下子瘫坐在长条板凳上,贺子珍上前扶住了他。许久许久,他没有说话。过了大半天,他才撑着腰立起来,审视着二弟毛泽民问:“你是什么时候听到的?”    
       “我是今天上午听到的。是小弟的一个部下告诉我的。我问他怎么知道的?他说他们缴获一个敌电台,是从电台中听到的。”    
        毛泽东沉重地一句一字地说:“这有可能。我们突围后,那里的情况更糟糕,比我们想像得更要严重。我估计,小弟的牺牲,决不是最近的日子,要有时日了。白色恐怖严重,有些消息传不过来。”    
        毛泽民心情沉痛地道:“这大哥没事,二哥没事,可老天不公,为什么事情偏要发生在小弟身上。”    
        “是啊。”毛泽东道:“母亲在世时,曾把我召到床前专门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