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是第一次。这“不只是通常的客套,而是对我了解中美关系的重要 性以及维护这一关系的必要性的一种承认”。 布什和斯考克罗夫特所著《A World Transformed》,美国纽约Alfred A。 Knope公司1998年版,第94页。布什后来在回 忆录中这样解释了“老朋友”这个称谓的含义。
的确,向中方表明新一届政府对中美关系的高度重视以及维护和推动这一关系发展的决心, 这正是布什希望通过本次访问达到的主要目的。“有人说我是因为戈尔巴乔夫要访华才访华 的,这个看法完全错了。”布什在见到邓小平时这样说,“我来中国访问的原因是因为我完 全赞成您对两国关系的看法,即两国关系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采访王立 谈话录音。
作为第一位在中国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的美国总统,布什还有机会直接向中国公众表明自 己对双边关系的看法:“我之所以在出任总统一个月后就访问中国,是想确认美国对美中关 系的重视。”布什在讲话中还做出了这样的承诺:“美国准备多做一些努力来促进美中双方 在经贸方面的交流,尽最大的力量向中国提供先进技术。”布什1989年2月26日在中 央电视台的讲话。
在离开北京之前,布什用这样一段话为自己的访问画上了句号:“有一句中国谚语说:前人 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包含了永恒的智慧。”“让我们继续协作,一起栽树,这样我们和 你们的后人就能够在一起乘凉了。”布什1989年2月27日在答谢宴会上的致辞。 事实上,这种表述本身就是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的一个证明。
第六部分十 出使华盛顿(下)(2)
美国商业部在布什离开北京后的第三天就宣布了新的对华技术出口标准,与以往相比,有关 的限制被大幅度放宽了。根据这一新的规定,中国将比较容易购买到包括电信、电子、精密 仪器、石油化工产品在内的13大类高技术产品。陈永祥主编《布什与中国》,第105 页。看来,在满足中国对先进技术的渴求方面,布什的态度显然要比他的前任积极 得多。
中美关系在其他方面的进展也是显而易见的。4月份,中美两国有关部门达成了中国接受 美国派遣“中美友好志愿者”来华的协议,根据这一协议,美国将在8月份向四川省派出第 一批实施教育援助的志愿者。同样是在4月份,一艘名叫“郑和”号的中国海军训练舰访问 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总部珍珠港,这揭开了中美海军舰队互访的序幕。
持续了两三年的“中国文化热”还在继续升温。ABC电视台的高级副总裁理查德·C沃尔德 从3月份起就忙着筹拍一部新的以中国为主题的电视系列片了。根据有关计划,该片将在当 年的10月份,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的时候向观众播放。纽约的一位名叫苏·威 廉姆斯的独立制片人也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拍摄了一部以介 绍中国近现代史为主要内容的影片《革命中华》,该片在美国公共电视网播放后赢得了不少 好评。更有意思的是,一些上层人士甚至喜欢把他们的晚间聚会同某个与中国有关的主题联 系在一起,比如华盛顿艺术俱乐部就曾经以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为由,组织过一 场名为“中国之夜”的活动。活动的组织者特地邀请韩叙向来宾们介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状 况,此外,人们还品尝了中国饭菜,并且观看了中国影片。至于在大学或一些研究机构的讲 坛上,谈论某个有关中国的话题更是成了一种时尚,其结果是韩叙比以前更频繁地在美国各 个城市间飞来飞去。从1月份到4月份,他先后访问了圣路易斯、罗利、波士顿、洛杉矶、阿 尔伯克基、波特兰、辛辛那提等八个城市。
作为中国大使和布什总统的朋友,韩叙在越来越多的公开场合开始被人们视为更加重要的客 人,当然,它事实上意味着人们更加重视中美关系了。美国新闻界一年一度的“烧烤俱乐部 ”晚会上的座次安排就能说明不少问题,因为除了2月份举行的全国祈祷早餐以外,这是总 统、副总统和内阁成员们都会参加的另一项公开活动,尽管他们在这个晚上会成为记者们调 侃的对象。主办者们通常只安排两三位大使和政府要员们一起坐在主席台上,而在1989年的 “烧烤”晚会上,韩叙就成了这两三位大使中的一位。毫无疑问,这是当时良好的中美关系 状况的一种反映,因为主办者是不会随便就把哪位大使请上主席台的。
中国大使官邸看上去也比以前更加热闹。不少刚刚在布什政府中担任要职的官员们很快就成 了这里的客人,比如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商业部长罗伯特·A默斯伯契 、总统贸易代表卡拉·A希尔斯女士以及新任驻华大使李洁明等。此外,官邸的客人 中至少还包括近20位新当选的议员。
所有这些变化和进展都在加深着人们的这样一种印象,即中美关系的发展正呈现出比以往更 好的前景——在6月份到来之前,人们做出这种判断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开始于4月份的国内政治风波不仅分散了人们对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中国之行 的注意力,而且也改变了一个月后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的访美计划。人们本来为他安排了几 天的日程,但他本人最后决定将访问时间缩短为一天半。原定于一周后到访的中国外长钱其 琛也取消了他的访问计划。当韩叙奉命就上述事项与美方进行协商时,人们普遍表示了理解 。但在当时几乎没有人料到,让中美双方都寄予更大期望的双边关系正在滑向它的另一个极 端。
美国警方在6月3日晚上不得不对中国大使官邸实行了24小时保护,目的是防止门外的抗议者 危及大使夫妇以及官邸中其他人员的安全。
在距官邸不远处的中国大使馆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当韩叙在第二天早 上走进使馆时,人人都期待着能从他那里得知国内究竟发生了什么。
尽管每位驻外大使都必须具备在没有得到国内指示,或者是根本不可能得到国内指示的情况 下独立应付局面的能力,但这一次的情况却相当罕见,因为除了公开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的文章以外,韩叙所掌握的情况并不比使馆中的任何人多。不过他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 大使必须首先保证使馆内部的稳定。当天中午,韩叙紧急召开了全馆人员大会,他这样要求 人们:“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们都必须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在讲这番话时,他的表情 和语气都严肃得一反常态。他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了外交官的职责,即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 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放在第一位。他要求人们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其中 也包括最坏情况的发生。
中国大使馆外的街心花园和环行车道很快就成了华盛顿特区最为引人注目的抗议场所。至于 那些一向以反华著称的议员们,此刻更是在国会中 闹翻了天。事实上,这是他们几年来一直在寻找的机会。尤其是赫尔姆斯和索拉兹,他们要 求布什政府立即停止与中国的一切合作,并且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索拉兹更是威胁说:如 果布什不立即召回美国驻华大使,并且停止与中国的军事及经济合作,国会就将单独采取行 动。陈永祥主编《布什与中国》,第108页。布什在6月5日的日记中这样写 道:“赫尔姆斯总想搞乱这一关系(指中美关系),而索拉兹则是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反对一 切的人。他为推翻伊朗的巴列维而高兴,但却不在乎接着是谁上台。”布什和 斯考克罗夫特所著《A World Transformed》,美国纽约Alfred A。 Knope公司1998年版,第 98页。
公众的判断和情绪已经被媒体和议员们所左右,就连中国的一些老朋友也成了激烈的抗议者 ,韩叙看到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就站在使馆外面的抗议人群中。不过 幸好人们还听到了另一种声音,比如基辛格,他不仅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强调中美关系 的重要性,而且还多次在电视上呼吁美国朝野不要轻易对中国采取制裁措施,至少也要做到 “有节制”。1989年6月22日《中央日报》。这显然是一个理智的忠告,但 基辛格却因此受到了不少媒体的指责,他被说成是在替中国充当说客,有的媒体甚至还暗示 他怀有某种个人动机。1989年7月20日《世界日报》。然而基辛格并非是惟 一持有这种看法的重要人物,他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的文章至少还能代表一部分政界人 士的立场,其中也包括美国总统本人。
布什是在6月3日午夜过后从助手打来的电话中得知北京有关情况的,他当时 正在缅因州的别墅中度周末。沉默良久之后,他告诉助手,他将发表一篇书面声明。在那份 声明中,布什强调自己非常重视中美两国之间业 已建立起来的对双方都有好处的建设性关系,他希望中国能迅速回到经济和政治改革的道路 上以及稳定的状态中来,以便使中美两国能够进一步发展彼此之间的重要关系。陈 永祥主编《布什与中国》,第107—108页。很显然,他不希望有什么事情改变他对 两国关系发展前景的预期。
第二天下午5点钟,人们看到总统已经出现在了白宫。他在当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分别打出 去 两个重要的电话,第一个电话是打给美国驻华大使李洁明的,他从对方那里了解到,北京周 一的局势很平静。第二个电话是打给前总统尼克松的,他很想听听后者对中国政局的分析。 “不要中断与中国的关系,”尼克松在电话的另一端说,“也不要中断与中国的贸易,我们 只需要采取一些象征性的行动。”布什和斯考克罗夫特所著《A Wo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