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母亲-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亲说:“孩子,你应该超过你爸爸才是。”    
      从此小诺贝尔投入他父亲创办的“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厂”工作。当时这工厂正为俄国生产急需的武器装备,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地雷、水雷及炸药的生产流程,研究过大炮和蒸汽机的设计。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工艺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    
      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束,使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厂的生意变得不景气。父亲伊曼纽尔于1859年带着妻子和最小的儿子埃米尔回瑞典了,留下三个儿子在俄国管理工厂。诺贝尔的两个哥哥致力于企业的复兴,诺贝尔则全力投入他心爱的发明创造。他废寝忘食地坚持研究设计,终于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三项发明,气体计量仪、液体计量仪、改良型的液体压力计。这三项发明都取得了专利,对此诺贝尔全家都很高兴,    
      多年跟随父亲研究炸药、鱼雷,使他的兴趣从机械方面转到了应用化学。早在1855年,曾担任他化学教师的津宁教授告诉过他:化学家发现一种无色油状液体硝化甘油具有猛烈的爆炸性能,由于它受到震动就会发生爆炸,故不易控制,无法应用。小诺贝尔和父亲都深信硝化甘油具有发展前景,因而他们分别在俄国和瑞典研究它。    
      父亲伊曼纽尔根据他在黑火药研制中的经验,将10%的硝化甘油加到黑火药中,企图制出一种强化炸药,但是由于他的化学知识有限,无法解决炸药的安全点火问题。小诺贝尔则不一样,他首先仔细研究了硝化甘油的性质和制法,还参考了别人的研究成果,明确地认识到,要硝化甘油变为实用炸药,一是要寻找一种相宜的方法,点燃炸药,二是要在不减弱其爆炸力的前提下,将硝化甘油变成一种尽可能安全的形式。    
      正在这时,研究中进展不大的父亲把他召到瑞典,父子合作研究。诺贝尔以其活跃的思维,经过50多次实验,终于在1862年完成第一项重要的发明。他先将硝化甘油装在玻璃管里,再把玻璃管放进装满火药的锡管内,再装上导火线。装好后,他邀两个哥哥来到河边,将导火线点燃,投入水中,“轰”的一声,只见火花四溅,爆炸力果然比黑火药大。这就是诺贝尔专利雷管。初步的成功表明他弄清了引爆硝化甘油的办法,但是这次爆炸的主体仍是黑火药。为此他继续潜心研究。    
      研究的道路是不平坦的。1864年9月3日,试验中发生了硝化甘油的爆炸,他们的实验室被炸成一片废墟,诺贝尔的五位助手,包括他的幼弟埃米尔都被当场夺去了生命。小诺贝尔因当时不在实验室而幸免于难。他父亲也因这一沉重打击,悲伤过度,得中风而半身不遂。    
      突如其来的遭遇使诺贝尔开始气馁了。母亲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    
      “看来我儿子真成不了科学家。如果你害怕了,就放弃吧!”    
      小诺贝尔看出母亲内心的忧伤,问道:“母亲,为什么这么说?”    
      母亲说:“没有哪一位科学家是一次实验成功的,科学实验最怕的就是半途而废。”    
      母亲的话刺激了小诺贝尔。他什么也没再说,就默默地走进了实验室。    
      经过反复实验小诺贝尔终于找到一种合适的配料:硅藻土。这种物质不仅化学性质稳定,而且具有较大的吸收力,将它与硝化甘油按1∶3的比例混和,就得到了被称为黄色炸药的安全炸药。这一炸药使诺贝尔重新获得信誉生产黄色炸药的工厂获得了很快的发展。    
      黄色炸药研制成功了,但诺贝尔的研究仍在继续。他认为黄色炸药虽然解决了安全运输的问题,但是不活跃的硅藻土降低了硝化甘油的爆炸力,应该研制新的配方。火棉也是一种炸药,能否将它与硝化甘油混合起来呢?诺贝尔决定试试。1875年的一天,诺贝尔在试验中不慎碰破了手,他顺手用火棉敷了伤口。夜里伤口的疼痛使他不能入眠,于是他默默地思考,怎样才能使火棉与硝化甘油混合呢?眼前这火棉使他想到可能使用含氮低的火棉效果较好,他立即起床做实验,天亮时,一种新型的胶质炸药研制出来了。这种新型炸药不仅有很强的爆炸力,还很安全,既可以在热磙子间碾转,也可以在热气下压制成条绳状。这样的性能显然是令人满意的。胶质炸药的发明在科学技术界引起了重视,实践证明它是一种安全可靠、爆炸力强的新式炸药。    
      胶质炸药的发明已充分表明诺贝尔在这领域是最优秀的,然而诺贝尔并没有就此裹足不前。当他获知无烟火药的优越性后,又投入混合无烟火药的研制,先后研制出他命名为C89的无烟火药等。诺贝尔的发明兴趣不限于炸药,他有丰富的想像力,更有千方百计把这些想像付诸现实的不屈不挠的毅力。为此他还研究过合成橡胶、人造丝,做过改进唱片、电话、电池、电灯零件的实验,还试图合成宝石。尽管这些研究相比之下,成绩不是很大,但是他那勇于探索的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诺贝尔的母亲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对儿子的成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诺贝尔工作后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每月都给母亲寄些钱。母亲却十分节省,把钱用来救济那些贫病交加的不幸的人们。她说这样才能使儿子勤奋工作,挣来的钱才用得有意义。    
      在母亲博爱精神和实际行动的影响下,诺贝尔临终时决定设立“诺贝尔奖金”,留下遗嘱:这奖金不论国籍、人种和语言,只发给确实对人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    
      诺贝尔之所以设立五种奖是有其深远的考虑的。他一生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中,化学是他涉足最多的领域,其次是物理学。他真切地认识到研究化学和物理学的重要性,所以他特意为化学和物理学各设一奖。对于生理学和医学,他一直很关注,只是因为太忙,未能更多地研究它,对此他一直感到很遗憾,直到他去世前,他还想创办一个医学研究机构,这一愿望未能实现,所以他决定设一生理和医学奖来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以弥补他生前的遗憾。诺贝尔虽然不是文学家,但在长期的孤独生活中,阅读一些文学名著曾是他主要的业余爱好。完全出自于对文学的热爱,他决定设置文学奖,希望有更多的优秀文学著作满足人们精神的需求。他发明的各类炸药,按他的意愿主要应该用于工业,造福于人类。但事实上炸药不可避免地被用于人类之间的相互残杀,对此他很愤恨。为了倡导和平,反对战争,他决心再设一项和平奖。历史事实已证明,诺贝尔设置的这五项奖的确在科学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诺贝尔所设立的五种奖,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的伟大胸怀和崇高的宿愿。    
      诺贝尔用铁铸的事实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诺贝尔一生献身于科学事业,很少考虑个人生活,终身未娶,但是他能从朋友的关怀中获得温暖,能从事业的追求中获得欢乐。长期奔忙于科研和事业,使得他积劳成疾,60多岁时患了冠状动脉硬化。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由于心脏病突然发作而与世长辞,终年63岁。他火化后的骨灰安葬在斯德哥尔摩的郊外。他的名字和诺贝尔奖一样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第一部分达尔文之母(苏珊):美丽的诱惑

     若是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年2月12日生于英国希鲁兹别利,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的医生。    
      达尔文的母亲苏珊是著名制陶商的女儿,她不但和蔼可亲,也很有见识和教养。她喜欢      
    栽培花卉和果树,时常利用各种机会培养达尔文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同时她又很有耐心,十分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每逢孩子们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傻″问题时,她从不横加指责,而是耐心地给予解答。正是妈妈的这份爱心和耐心,使达尔文对生物、对他所生活的这个奇妙的生命世界产生了最初的兴趣。    
      1815年夏季的一天,天气晴朗,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大地散发着诱人的清香。苏珊带着达尔文兄妹俩在花园里玩耍。孩子们采了一些花儿,又去捕捉蝴蝶。苏珊拿起花铲给刚栽的几棵树苗培土。她铲起一撮乌黑的泥土,轻轻闻了闻,然后把它培在小栗树的树根旁。    
      “妈妈,我也要闻闻。”达尔文兴高采烈地跑了过来,学着妈妈的样子闻着乌黑的泥土。突然,达尔文抬起头,好奇地望着妈妈,问道:“妈妈,您为什么要给树苗培土?”    
      “我要树苗和你一样壮实地成长,树苗离不开泥土,就像你离不开食物。”    
      “就像我离不开妈妈一样,是吗?”    
      苏珊会心一笑,说:“好好闻一闻,这是大自然的气息,是生命的气息呀!别看这泥土黑,它却是万物生长的基础。有了它,才有了郁郁葱葱的青草,才有了成群的牛羊,我们才有了肉和奶有了它,花朵才能开放,蜜蜂才会成群飞来,我们才能喝到香甜可口的蜂蜜;有了它,才能长出燕麦和稻子,我们才有了粮食和面包。”    
      “那么泥土里为什么长不出小猫和小狗呢?”达尔文开始刨根问底了。    
      苏珊笑着对达尔文说:“小猫和小狗是猫妈妈、狗妈妈生的,是不能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我和妹妹是您生的,您是姥姥生的,对吗?”    
      “对啊,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妈妈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