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奸海 作者:王松山等-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今奸海不琢磨事,专琢磨人的李林甫






不琢磨事,专琢磨人的李林甫

  唐朝奸相李林甫为相期间,嫉贤妒能,睚眺必报,整日不琢磨事,专琢磨人。他琢磨哪些人呢?大凡声望功业出己右者,皇上厚待者,势位将逼己者,才名显于时者,均在“琢磨”之列。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有一天,玄宗驾临勤政楼。兵部侍郎卢约正骑马经过楼下,风标清粹,垂鞭按辔。玄宗看到,不禁称赞道:“真乃伟丈夫也!”以目送之良久。

  李林南平时在皇帝身边布置了许多耳目喉舌,此事很快被他知道。他担心卢绚被皇上重用,便设计阻挠其成。第二天,李林甫把卢约的儿子召来,说:“尊府素望,上欲任以交、广,若惮行,且当请老。”

  卢绚害怕被任命到交州、广州一带边远地区任职,只好听从李林甫的“指点”,上书奏言自己年老,不堪重用,结果被罢免兵部侍郎之职,出任华州刺史。卢约到任不久,李林甫又诬其借口有疾而不理政事。玄宗对他的好印象一下子抹煞了,改授为太子员外詹事。卢绚就是这样让李林甫给玩了。

  原中书侍郎严挺之,早年被李林甫排挤出京城。后来,唐玄宗想起他,问李林甫:“严挺之现在在哪儿?此人可用。一李林甫当晚把严挺之的弟严损之召到府中“叙旧”,虚伪地以老朋友自居,说:“当授子员外郎。”李林甫又进一步套近乎说:“皇上对你哥哥很关心,须作一计,入城面见,当有大用^”并教严损二为其兀与一状纸,以身不好为名,请入京就医。

  严损之不知是计,反倒心怀感激,一切照办。李林甫拿着严损之写的状纸,面奏玄宗说:“严挺之年事已高,近患风疾,急需辞官就医”。玄宗听后,叹息、良久,只好令严挺之到东京养病去了。一起被安排去东京“养疾”的还有李林甫憎恨的汴州刺史齐瀚。

  李适之也是李林甫排挤的对象。他任刑部尚书,是太宗李世民的曾孙,“昼决公务,庭无留事”,办事效率极高。天宝元年牛仙客死,代为左相,被李林甫视为竞争对手。一次,李林甫故意对李适之说;“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上末之知。”适之性疏率,玩人不是李林甫对手,他未识圈套,以为李林甫说的是好事,就进奏玄宗。玄宗闻之大悦,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将此事征询李林甫的意见。李林甫不无担忧地说:“臣知之久矣,然华山陛下本命,王气所在,不可穿凿,臣故不敢上言。”玄宗听了,觉得李林甫是一片“忠心”,而怨李适之考察问题失之轻率,因而宣布,“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适之由是束手”,渐被皇上疏远。

  表面上看,李林甫甜言蜜语,好象很关心人,实际上,暗藏杀机,有自己的险恶用心。他还常常挑拨他所反对的人之间的关系,制造矛盾,各个击破;或在两败俱伤时,坐收渔利。户部尚书裴宽,平时为皇上所器重,李林甫怕他有一天入相,威胁自己,便设法阻拦之。刑部尚书裴敦复“平赋有功”,皇上表彰了他,李林甫心内忌之。二裴之间本有矛盾,他总算从中找到了缺口。

  李林甫怂恿裴敦复买通杨玉环的姐姐,在皇上面前说裴宽的坏话,致使裴宽坐贬为睢阳太守。接着,李林甫又采取明科暗降的手法,借口裴敦复有战功,奏请皇上让他充任岭南王府经略使。裴敦复不太乐意,稍稍迟疑,没有及时赴任,则被李林甫反奏一状,坐“逗留京师”,贬为淄川太守。就这样,李林甫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把裴宽和裴敦复赶出京城,何谈入相?

  嫉妒成性的李林甫不仅排斥朝官,还注意“琢磨”边帅。按唐朝传统,边帅皆用忠厚名臣,其中功绩卓著的人往往迁升入朝,拜为宰相。李林甫欲杜边帅入相之路,乃献一条奸计,即不用文人和贵族子弟为边帅。天宝六年(公元746年),他向玄宗再次进言:“文臣为将,怯当矢石,不若用寒酸胡人(出身低微的少数族将领)。胡人则勇决习战,寒族则孤立无党。陛下诚以恩给其心,彼必能为朝廷尽死。”其花招是,少数族将领不识汉字,驻边领军,才能再大也不会入朝拜相。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边帅入相的路子,自己的相位可长保无虞。玄宗未察其奸,竟听信其言,选用安禄山做边帅,委以重兵,遂有天宝末年“安史之乱”的发生。

  李林甫对有贤能的人或杀或贬或压制不用,而只用一些才智平庸而善于溜须拍马的小人,这自然使得唐朝末期纲纪崩坏,政治腐败。

  早在开元年间被张九龄斥逐朝廷的“伏猎”侍郎萧灵(腊、猎不分。越是没知识的人,越起一些偏、冷、怪字的名),重又被李林甫引荐人相府。“目不识丁”的牛仙客被李林甫称有“宰相才”。专用神仙符瑞取媚于上的陈希烈,李林甫认为“柔佞易制”,于公元746年引荐为相,同平章事。

  这也难怪,李林甫本身就是“无学术,仅能秉笔”,“言谈陋鄙,闻者窃笑”,能力十分低下自然是武大郎开店,只能比他低,不能比他高。所以,有时会闹点笑话是不足为奇的。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这一年,参加科举听选的生员数以万计。李林甫用来遥、苗晋卿等趋炎附势的小人主管吏部选事。经铨选,入等者六十四人。其中新贵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爽,在考试中“手持试纸,终日不成一字”,居然被选为第一名。这种附势作弊之风引起群议沸腾。李林甫亲自典选部时,别人判完的卷子,他连批语也看不懂。主考官严回判语用“林杜”(孤立高大貌,喻成绩突出)二字,李林甫不认得“枝”(音第,形容树木孤立)字,问吏部侍郎韦陟:“此云‘杖杜’何也?”韦陟心里说“还吃饱撑的哪”,而表情上又不能显露出来,弄得他啼笑皆非,不知如何回答。李林甫和他的那批小人自是同类,自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古今奸海李林甫炮制三狱案






李林甫炮制三狱案

  唐朝天宝后期,李林甫已经结结实实地坐稳了相位。他屡次兴起大狱,或诛杀或贬谪贵臣,手段残忍,无所不用其极。

  由于妒恨兵部尚书兼左相李适之,李林南制造了“兵部案”。公元745年,李林甫无端向兵部发难,诬告兵部官员以权谋私,逮捕了官员60多人,交给京兆尹和御史审讯。一连审讯几天后,李林前仍然得不到任何口供,只好交给法曹吉温。吉温非善良之辈,因此受到李林甫的赏识。他严刑逼供,“或杖打或挤压,哭嚎之声,撕心裂肺”,致使这些兵部大员们个个屈打成招,没人再敢违背吉温的意旨,画押招供,互相揭发。李适之是太宗李世民的曾孙,面对李林甫咄咄逼人的气势,此时也束手无策,不得已,便上书皇帝要求外迁。干是,他被罢了宰相一职,出任宜春太守。

  李林甫一手制造的“韦坚案”,有的也称“东宫案”。韦坚是皇太子妃的哥哥,自从原太子李瑛被废,东宫虚位后,李林南多次劝皇上立寿王为太子,可玄宗没有听他的话,另立忠王为太子。由于新立的太子早就对李林甫不满,李林甫心里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李林甫担心将来太子登基后自己早晚要倒霉,就时时刻刻“巧求阴事,密谋推翻太子。”

  却说韦坚是怎么惹李林甫“生气”的呢?他是新立太子忠王的姻亲,担任江淮转运使期间,很有政绩,受到皇上思宠,又与当朝宰相李适之相处很好,所以李林甫把他看为眼中钉,恨得咬牙切齿。由于时机不成熟,阴险的李林甫要考虑影响,没有直接治韦坚的“罪”,而是采取先拉后打的办法。他表面上对韦坚很好,提升他为刑部尚书,以此麻痹他,接着,派杨慎矜暗里察看他的动静。

  恰巧,太子的朋友,边防重将皇甫惟明进京述职,他看到、听到李林甫如此专权,愤愤不平,私下规劝玄宗撤掉林甫。谁知此事泄露,林甫决定先下手为强。让杨慎矜诬告韦坚和皇甫惟明搞阴谋,当即把他两人收进牢狱,交给京兆府曹吉温审理。因找不出具体的证据,韦坚被贬出京城,皇甫惟明仍回边镇,降级使用。韦坚的弟弟韦兰、韦芝不服,替他的哥哥喊冤,也被贬往岭南;凡是与韦坚有牵连的人都被诬蔑为同党,贬官流放的竟达几十人。

  李林甫并没有就此罢手,他一路追杀过去。747年,他妻请皇上,要求分遣御史到各地巡查被贬谪的官员,其用心不言自明。派往岭南路的御史罗希爽自然也是李林甫的心腹,他根据主子的授意,从青州到岭南,对被李林甫贬滴的官员,见一个杀一个,搞得沿途郡县人心慌慌。李适之滴居宜春,听到这一消息后,忧惧万分,想到自己大祸临头,大呼:“惟愿转世不再做朝官!”一仰脖,咕嘟咕嘟,喝药自杀了。他的儿子李普迎奉父亲尸骨到东京,李林甫知道后,阴险地说:“斩草务必除根!”派人诬告李普,乱棍打死在河南府大堂上。趁此机会,皇甫惟明、韦坚三兄弟也都被赐死外地。对韦坚,李林甫不知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刻骨仇恨,人死后仍不放过。因韦坚一直任江淮转运使,李林甫又遣使去江淮州县搜罗韦坚的“罪恶”,甚至连船夫也抓了起来,犯人一时充满牢狱。此案最终还是牵涉到太子妻族,太子整日战战兢兢,唯恐查到自己头上,赶紧上表请求与妃离婚,才得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最惨的恐怕要算是“杨慎矜案”了。他是隋朝炀帝的玄孙,玄宗察访他有才干,授以御史中丞,他因惧怕李林甫,不敢接受;几个月后,李林甫接纳他为自己人时,才敢到任并兼诸道铸钱使,这期间,曾帮李林甫诬告韦坚。不久,又升任户部侍郎。杨慎矜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渐受皇上重用。李林甫却不由得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