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瓶梅的艺术-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向进德修业;但是理想的《红楼》读者都知道宝玉可敬。西门庆则并不可敬;无论如何,作者并不期望读者敬佩他。
  另一方面,《水浒传》中的西门庆,也让人害怕一点儿。他为非作歹,又有财势,还有拳脚武艺。在京剧《狮子楼》里,他开口就唱:
  两臂千斤力,谁人敢相欺?
  霸娶潘金莲,好个美貌妻!
  他是这么坏,偏又这么强,心里想着些什么念头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怎能不疑惧?在《水浒》里,要劳动到能够赤手打虎的超人武松,才能收拾了他。《金瓶梅》里的西门庆却不同,他虽也为非作歹,但他的心理我们了解,于是不觉他可怕。他自己是常有恐惧的,比如朝中亲友出了事,或遭谏官检举,就惊惶失措;那回不依期迎娶李瓶儿,正是为了这种原因。他在《水浒》中的力气和武艺,现在都没有了,武松找他寻仇时,他怕得逾墙跳进人家的毛厕里。他害人之心也不算太强,比方害来旺,是潘金莲三番四次教唆催迫才做出来的。
  作者这样写实的手法,把西门庆去爪除牙,在他写作的当年并不是寻常的事。《金瓶梅》以前的《水浒传》写梁山好汉固然是用所谓“英雄尺度”,写出那些天罡地煞有身裁体能以及情感各方面都与常人迥异;《金瓶梅》以后的《红楼梦》写起大观园的住客时,用的也是“英雄尺度”,因为宝玉与诸艳全都有不凡的才情美貌。假使没有特别原因,《金瓶》的作者应当很自然地用“英雄尺度”,写出些超凡的好汉和恶魔似的坏蛋,这样才好吸引读者;他结果写出一个这么平庸的西门庆,是什么缘故?
  依着本文的理路,答案是很明显的。《金瓶梅》的内容是“贪嗔痴爱”如何为害以及人如何戕戮自己,这是一个讲人怎么生活怎么死亡的警世小说,主题既有普遍性,主角应当具有普遍的性质。他太好或太坏都会妨碍读者作认同的自省:他太完美了,读者想象自己是他,心中便充满了优越感;他太丑恶时,我们根本不肯设身处地来想。念过英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中世纪时有一出宗教剧叫《常人》(Everyman),演的是一个人最后要见造物主,并须将一生的善恶帐算一算:这剧的主题是个普遍性的人生问题,主角因之是个一般的常人。《金瓶梅》的道理亦如是,这也是一出平凡人的宗教剧。
  为使读者易于认同,新的西门不但除去了利爪毒牙,而且增添了许多正常的情感,变成很富“人情味”。我们说过,他心中常存恐惧;他与常人一样会不忍,会犹豫不决。他爱财,但亦不算吝啬。他心里有很自然的爱,他敬爱月娘与宠爱官哥,就象普通人爱妻儿一般。他爱瓶儿更深,而且很能感觉到瓶儿的情。惨变临头之时,他痛苦得很。总而言之,他与我们的差异,主要只在境遇上而已;他做的事都不是不可理解不可想象的,若有机缘,我们难保不做。我们也许觉得他的缺点确是比我们多(十九),但这只不过是程度之别,不是种类之别。就是这些人情味,使李希凡等人很不安(二十)。
  西门庆之死是自取灭亡,不待武松回来报仇,先命丧黄泉了。他死在潘金莲之手,这让我们想到,他在小说一开头姘上了潘金莲时,已经是“猪羊走入屠门,一步步行上死路”。他送命的根由,是缺乏道德与理性的力量。这缺憾的表现,是他没有节制,不能汲取教训,没有决心。如果他能节制,不是这样纵欲,很明显的,他可以保存性命,而且可以好好利用优越的条件使欲望得到某程度的满足。可是他薄弱朦胧的理性没能助他节制,而自诩的聪明又替愚行辩护。在五十七回,他捐了银子助修庙宇,吴月娘乘机向他进言,用积阴功的观念,劝他节欲:
  月娘说道:“哥,你天大的造化,生下孩儿,现又发起善念,广结良缘,岂不是俺一家儿的福份?只是那善念头怕它不多,那恶念头怕它不尽,哥你日后那没来由、没正经养婆儿、没搭煞贪财好色的事体,少干几桩儿也好,攒下些阴功与那小子也好。”
  西门庆这样回答她:
  西门庆笑道:“你的醋话儿又来了,却不道天地尚有阴阳,男女自然配合?今生偷情的,苟合的,都是前生份定,姻缘簿上注名,今生了还;难道是生剌剌搊搊,胡扯歪厮缠做的?咱闻那佛祖西天,也只不过要黄金铺地;阴司十殿,也要些楮镪营求。咱只消尽这家私广为善事,就强奸了嫦娥,和奸了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富贵。”
  他永不会在生活经验中汲取教训。他家中常有师姑来宣宝卷,但他向来不喜欢这些在富贵人家出入的贪财下作的女尼,所以从不去听。不接近谄媚诓人的尼僧不是坏事,但得要另有方法接近尼僧背后的人生道理才好,西门庆则恐怕不仅不喜欢这些尼僧,也不甚喜欢那些宗教劝诫。他遇上祸事时很害怕,但祸事一过便忘了。在第七十一回尾处,他上京师之后,回家途中,过了黄河,在沂水八角镇遇上大风,不能前行,找到一个古刹度宿,那是一间败残的庙宇,房舍崩颓,半用篱遮,和尚坐禅时灯火也不点的。这陌生而困苦的环境使他觉得悚然,事后他把经过告诉吴月娘,还想到倘使大风在他渡黄河之际刮起来,他岂不是没了命?然而这些想象也没有使他警觉;他回家告许愿心之后,便觉得不必再思想这件事了。
  李瓶儿的爱情,有没有可能救赎西门庆呢?“爱情的救赎”这么一句话,听起来不知是西洋味儿还是现代味儿,总象不大对劲,不过在这本小说中倒也未必绝不可能,因为西门和瓶儿的痴爱是写得很叫人同情的。瓶儿都要死了,夜里花子虚来索命,面对着孤独的黄泉路,她还要搂抱西门,叫他保重;西门这个坏蛋也不相负,他没有嫌她的血腥污秽与垂死的恶形,没有理会潘道士说房中有恶鬼的告诫,搂着瓶儿,哭着大声责怪天地。这爱情,我们觉得使西门那一无是处的生命有一点点价值和光采。所谓“救赎”,不一定要象贝蒂莉丝(Beatrice)、葛丽卿(Gretchen)、苏尔薇(Solveg),比方象契诃夫的《决斗》那样的结局,有没有可能?《决斗》中的夫妻,已经把生活弄得近乎不可收抬的了,妻子不贞,丈夫对婚姻,乃至人生整体,都已不存什么希望,可是在一个决斗的危机中,他以一念之转,觉得“她无论如何总是我的伴侣”,竟然挽救了婚姻,也改善了生活,使那位瞧不起他的科学家惊奇不置。这小说基本上也是个警世小说,与《金瓶》颇有相通之处。西门庆与李瓶儿间的真诚,能不能带来这样的新生呢?
  新生肯定是不容易的,需要很大的决心。从教义的观点说,西门庆和瓶儿的痴爱是有罪的;在事实方面言,他们为了这爱陷害过人,良心会让他们快乐平安过一生吗?还有,痴爱本身不怕出乱子吗?即使瓶儿专一,西门能不外骛吗?两人的爱情一定维持得下去?问题多得很。而西门在小说中得不到新生,明白的原因,是他的决心很薄弱——薄弱得象个笑话。瓶儿死后,他想起往日曾鞭打折磨她,悔恨无已,开头是又哭又跳,不眠不吃,但应伯爵来说几句老套话劝一劝,他就吩咐开饭;起初他每天独自对着瓶儿的影像吃饭,吃时还要打招呼,晚上则守灵而睡,可是丧事尚未办完,一天夜里要茶喝,就与送茶的奶妈苟合起来。后来他报答瓶儿的只是一些物质:一副很昂贵的棺材,一套很隆重的葬礼,如此而已。那时旁人都啧啧称羡,他也以为很对得起所爱,及至应伯爵来说一番鬼话——“看见嫂子头戴凤冠,身穿素衣,手执羽扇,骑着白鹤望空腾云而去”——他也就放心听信,大杯喝起酒来。
  凡庸与纵欲,西门庆的两大特色,合在一起,便毁灭了他。欲对于凡庸的人更危险,因为他没有力量,不能自拔。西门的妻子吴月娘也很平凡,但她的结局比较好,因为她不放纵自己。小说结束时,她安安分分地守着剩下的一点点家业过日子,那即是伏尔泰在《康狄第》(Candide)里的教训。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在目录之前先有四首词,赞美“无荣无辱无忧”的恬淡生活,然后是四首讲酒色财气的《四贪词》,互成对照。
  前面提过,李希凡嫌西门庆写得品格太好了。其实我们倒有理由嫌他写得太坏,嫌他凡庸乏味。他对李瓶儿的情,稍为表现出一些力量,我们觉得还可欣赏;如果他更不凡一些,当会更好看(我们能不能这样批评小说的donne,是另一个问题)。李希凡却嫌西门庆太善良,不如原先《水浒传》中的西门能反映作者对恶人的憎恨;至于西门庆为什么会在《金瓶梅》中变良善了呢?他的解释是由于作者太喜爱那种腐化的生活,于是不知不觉便把这坏蛋愈写愈好。这种道理并不值得驳,值得探究的只是,李希凡何以竟会完全忘记了《金瓶梅》是写来警世的,而西门庆是写来给读者自我反省的呢?他说西门庆太善良,表示他并没有拿西门庆与一般人,或与他自己相比,因为西门庆虽已去爪除牙,究竟还不会使人产生自卑感的。他为什么不拿西门来自比呢?是不是由于他怕面对西门身上那些毛病,那些贪婪自利、畏葸因循、更兼自以为是与沾沾自喜等等具普遍性而要引人自省的毛病呢?这种恐惧,不限于李希凡。许多人都会赞成他的说法,认为《水浒》和《红楼》都是比《金瓶》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体现广大人民的理想与热望。 



总 结
 
  一般读者都能看出,《金瓶梅》是以《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来开始的。有些学者更指出,这小说的若干其他情节,也袭用别的文学作品(二十一)。那么,《金瓶梅》的布局,又有没有来历呢?
  《金瓶》虽说是脱胎于《水浒》。但布局却与《水浒》毫无关系,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