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0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改革又压压手,众臣又才安静下来。

    “呵呵呵……,得,既然这样说,那朕也没办法,……实际朕还是觉得,不仅仅是我大明要感谢隋炀帝,有了他,我大明才有运河用,实际,朕觉得,诸位卿家都得感谢隋炀帝,如果朕没记错,诸位都是进士吧?都是科举出身吧?这科举和进士一途又是谁创造的?还不是隋炀帝?这个本,诸位要不要忘,朕也不多说了,诸位自己去想吧……,这件事,也就到这里,今rì还有其他要事要议,不是议论这件事的时候……”杨改革笑呵呵的又抛出这么一个说法。然后立刻结束隋炀帝的事,把话题带回正题。

    给隋炀帝翻案,杨改革也是随手带了一带,并不是要铁了心一心要给隋炀帝翻案,虽然杨改革同情那“哥们”。

    众臣那个尴尬啊!能在大明当上高官的,那个不是进士出身?那个不是走了科举的道路一步一步的考上来的,而这进士和科举的发明者,正是他们嘴里厌恶得不得了的隋炀帝……

    那个尴尬真的是没法言语,就好比吃进了一千只苍蝇一般难受,这一千只苍蝇,还属于那种不能吐出来的东西。

    特别是那几个刚刚还在说隋炀帝坏话的人,更是羞得恨不得把脑袋埋进kù裆……,这可真的是没脸见人了。

    韩爌就一直在摇头,他也算是博学的,一听皇帝说隋炀帝,就知道不好,说什么不好,偏偏把皇帝比作隋炀帝……,皇帝虽然不喜欢打人屁股,也不喜欢拿谁出气,是个和气的皇帝,可惹到皇帝了,皇帝也不是好惹的,轻飘飘的几句话就摆平了诸多大臣的围攻,把那些个大臣批得体无完肤,……这比比打人屁股,拿人出气更毒。

    众臣一致的尴尬着,这打酱油也有危险,躺着也会中枪,明明没自己什么事,也不是自己把隋炀帝拖出来说事的,结果自己却欠了隋炀帝一份人情,却受了隋炀帝的恩惠,这不明不白的算个什么事啊!

    还有几个大臣还想再争,可羞愧于皇帝的说辞,皇帝又说不再讨论这件事,这话语堵在嘴边,始终是说不出来了。

    ……

    朝议经过了这么一个小插曲,继续开始。

    前面反对的人原本也算士气高涨,人数众多,颇有些气势,可被皇帝几句话说得体无完肤,几乎溃不成军。这反对的声音,也算是一下子低下去了,这实在是开不了口了,生怕皇帝又拿出一个“隋炀帝”来说事。

    大臣们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皇帝真的不好忽悠,而且是越来越不好忽悠,有事没事,都得悠着点。

    “那位卿家还有其他说法?”杨改革继续问道。对于今天这事,杨改革也是偶然遇到的,杨改革原本也没打算把隋炀帝拿出来说事,也没打算给他平反。杨改革知道,这次这件事必定有反对的声音,原本的安排是让反对的人表达自己的声音,然后在让另外一批人表达一下怎么建的声音,就比如韩爌,比如施凤来……,如此,修不好修和怎么修的问题夹杂在一起,再稍稍的把怎么修的问题引导一下,这修不修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修不修和怎么修的问题僵持得几次,谁还有心思讨论修不修?明显的怎么修更加有意思,更加值得讨论。

    杨改革就不相信,当讨论到这碑身上该上谁的浮雕的时候,大家还坐得住。那还不得为孔子能上还是谁能上争个不休?

    没想到又遇到这个事,自己的布置还没发挥作用,这反对的人就溃不成军了。

    “启禀陛下,臣敢问,如此之高的碑,要怎么才修得上去呢?三十丈,可算得是通天塔了……,即便是用水泥修建,只怕也是难啊!……”施凤来终于找到了机会说话。说的这话,就是明显的怎么修的问题,而不是修不修的问题,这个问题,细究起来,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工部可在?”杨改革自己倒是懒得废话,准备让工部尚书出来说话。具体怎么修,自己还没谱了,孙元化也还没到京,到底是修三十丈,还是修二十丈,杨改革也拿不准,钢筋水泥修这么高的东西,还没有先例。

    “……臣在。”工部尚书站出来,答应道。

    “……卿家就说说,修这么高的碑,到底行不行?”杨改革问道,现在就是要引发对这件事的大讨论,先把世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就是,虽然怎么修,技术到不到位这件事杨改革还没有解决,可有一件东西杨改革可以肯定,这钢筋混泥土不仅能修三十丈高的建筑,一百三十丈也能修,这就够了,这就是杨改革的依仗。

    工部尚书暗呼倒霉,怎么要不要建的时候不来问他,怎么修了又来问他?他这工部,就是一个干活的命,肚子里的牢sāo倒是不少。从昨rì听说了这事起,他就知道,自己的麻烦来了,这么大的一个营造的事,能少得了他工部?他是躲也躲不开,就知道皇帝一定要问他关于营造的事,所以,也是提前做了些功课。

    “回禀陛下……,臣以为,三十丈高的建筑,说高不高,说矮也不矮……”工部尚书早就做过功课,所以,倒是也不虚,说得头头是道。

    “哦?呵呵,仔细说说……”杨改革笑着问道。

    “回禀陛下,不知陛下听说没听说过大雁塔?”工部尚书问。

    “这个,自然是听说过的……”杨改革笑道,大雁塔杨改革自然知道,反正,九年义务教育书里总提过这个塔,杨改革对他还是有印象的。

    “……陛下,此塔建造于唐朝,乃是为了唐玄奘藏经而建,后几经改、重建,仍现存于世,最后一次大修,乃是我朝万历二十三年,此塔如今乃砖石建造,塔身七层,有接近二十丈高,……所以说,陛下,若是说建塔,二十丈是毫无问题的,三十丈,也不是不能修……,臣相信,借助水泥之功,可以轻松将塔修到三十丈去……”工部尚书也是做足了功课的,遍寻现存于世的“高层”建筑,很容易就找到了大雁塔,一看,这大雁塔原来不比皇帝要修的那碑矮多少……,当即就把大雁塔拿来做比子。

    “呵呵呵,卿家倒是博学啊!……”杨改革也夸赞了一句,杨改革说修三十丈,也不是没一点底气,修碑即便是有点问题,可修成塔,却绝没问题的,虽然碑塔有区别,可也是那么高的人造建筑了,杨改革准备实在不行,就拿塔来顶数。不过杨改革更想修成碑,修成英雄纪念碑那种碑,而不是带有宗教sè彩的塔。!。

第七百三十七章 该谁上碑

        话题很快就说到了大雁塔了。

    工部尚书倒是很认真负责的讲解着。大明目前还是能修二三十丈高的建筑的,至于是婢还是塔,那是另外一码事了。

    “谢陛下夸赞,……不过,陛下,这大雁塔乃是塔,而陛下要建的却是婢,这两者,完全就是不同的东西,陛下,建塔或许容易,但建婢,臣以为,难,只怕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建的,……”工部尚书说道。

    “说得也是,婢是婢,塔是塔,这两者确实是有区别,那工部,建塔问题不大,那建婢呢?”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若是说建婢,而且是再整块石材建婢,则是无法成功的,就比如阳山婢材,仅仅是开凿,就要数年,更是无法运下山,更无法运到京城来,别说三十丈高的塔了,即便是缩小数倍,建个五六丈高的塔,这婢身的石材,也是采集不易,根本建不起来……,这婢若是以砖石来建,则这婢实际和塔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外观不同罢了,这砌起来的东西和整块石头建的婢,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工部尚书说道。

    婢和塔的分别,工部尚书也说了出来。婢讲究的是用整块石头来建,而塔则不同,可以用砖石来建,也就是说,可以一块一块的堆积起来,可以讲究结构。

    “嗯,说得也有道理,这婢和塔确实有蛮大的区别,这婢讲究整出,这塔则不讲究……和确实是个问题……”杨改革假装沉吟。

    “…那既然用整块石块无法建成如此高大的婢,婢太小了又没有什么意思……那若是用水泥灌注出这么一整块的婢,卿家以为如何?能行否?”杨改革又接着问道。

    “回禀陛下这”工部尚书立刻为难了,他也是为这事整夜未眠。按理说,修婢,就应该用整块石料来做,但这显然是不行的,皇帝要修那么高的婢,这得多高多大的石材?比那阳山婢材还要大这怎么运得下来?这根本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而用零碎的砖石来构建,显然和婢的定义相去甚远,若是用砖石一点一点的建筑上去,修个三十丈高的建筑,倒是没有问题的,若是用上了水泥这玩意,三十丈也不是难事。

    问题就出在这里婢讲究的是一块整体,塔则不讲究:皇帝要建的是一个三十丈的婢,那是通天塔,高高耸入云端,可不是一个几丈高的矮小建筑显然,若是用天然石材,肯定建不出来皇帝要求的三十丈高的婢。建成塔,那显然离“婢”甚远。

    “…用水泥灌注么”工部尚书也拿不准了,水泥还是一个新鲜玩意,出来没多久对于能不能用水泥灌注出一块完整的,不用搭建“婢”工部尚书也拿不准按理说,这和“天然婢材”也是有区别的可这水泥干了之后,塔确实就是一个整体,确实就成了一整块“石头”若是说和建婢用整块石材的要求也马马虎虎能过得去。

    杨改革笑了笑,对于用水泥修建纪念婢,并且修得异常高大,这也就是在如今水泥刚刚出世的时候这么干,若是到了二十世纪,水泥成了普遍的建筑材料,修个普通的纪念婢倒是没问题,但若是修这种国家层面的纪念婢,那可就出洋相了,那就显得没档次,不庄重。也就是现在水泥刚出来,大家对水泥是个什么东西还没一个具体而详细的界定,所以,也就任杨改革折腾了。

    杨改革现在想的不是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