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9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子雄怒极而笑,“甚好!甚好!安乐郡本来就是安州的一部分,如今安州回归中土,安州与安乐郡理当合二为一。”说到这里,李子雄转目望向郭绚和慕容正则,不动声色地说道,“安东归附,郭使君和慕容副镇功不可没,升官加爵乃在情理之中,日后待二位进京侍奉于圣主左右,这戍边重任便由老夫一力承当吧。”

    这次轮到段达变脸了,崔弘升、李浑亦是面无表情,而郭绚和慕容正则正襟危坐,置若罔闻,对李子雄的凌厉“反击”权当没听到。

    “安乐郡直属东都。”段达神情冷肃,一字一句地郑重说道,“松山、饶乐、松漠三个都督府同样直属东都,其所属官员任免,亦出自东都。”

    你想控制安乐郡就能控制?你想割据一方就能割据?做你的跫秋大梦。

    “这就是你所谓的安东自治?”李子雄质问道。

    “安东是东都控制下的安东,安东诸种自治亦是东都节制下的自治。”段达严肃说道,“无法不成方圆,法度所在,不容违背。”

    段达终于说到了关键,安东自治,与法不合,与中央集权改革的主旨背道而驰,所以圣主和中枢即便做出了妥协,安东自治也是中央控制下的有条件的自治,而不会让自治失控形成事实上的藩镇割据,让集权改革大踏步倒退。

    这是原则,也是底线,如果安州方面一意孤行,非要自治权,决心割据一方,不计后果地逾越中土底线,结果可想而知,安州就是中土的敌人,中土会用尽一切手段斩杀对手。

    “你们的法度不容违背,但我们的利益却因此得不到保障,那我们还谈什么?你要做刀俎,可我不想被鱼肉,这就是分歧所在。”

    李子雄不想继续谈了,浪费口舌,还不如回去就着火炉喝点小酒。

    十二月十七,下午,宇文述听完段达的讲述,眉头紧锁,焦虑不安,倍感棘手。

    现在问题的关键不是双方实力的比拼,而是因为圣主和改革派身陷政治困境迫切需要一根“救命稻草”,一份开疆拓土的武功,使得中土一方在谈判中陷入极大被动,而且还是无解的被动。

    圣主想在年底前把开疆安东的好消息传至东都,那么留给宇文述完成招抚安东的时间已寥寥无几,最迟十二月二十,必须完成招抚,如此一来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无原则的妥协,要么欺骗,而欺骗难度很大,对方不是痴儿,你胡扯八道焉能“过关”?

    宇文述抬头望向崔弘升。

    崔弘升苦笑,“还是那句话,必须给他们自治权,完整的自治权,否则李子雄那一关根本过不去。”

    “自治权一旦让度,圣主和中枢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开疆武功必定大打折扣。”段达亦是苦笑道,“由此所产生的后果亦难以预料,一旦国内形势因此恶化,两京加速走向决裂,罪责就大了,我们承担不起。”

    宇文述思索良久,问道,“就找不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众人面面相觑,相视苦笑。

    “圣主诏令,要灵活变通,其中变通很重要。”宇文述无奈之下,不得不透露一点藏在心中的真实想法,“比如,自治权可以给他们,但表面上看,自治权依旧在中央手上,丝毫无损。”

    一片沉默,段达、崔弘升、李浑、郭绚和慕容正则均是一言不发。

    宇文述的目光缓缓扫过,最后停在了崔弘升身上,“黄台公,可有良策?”

    崔弘升躬身为礼,“计策倒是一个,但能否成功,关键还在明公。”

    宇文述迟疑片刻,伸手相请。

第九百五十五章 威胁

    十二十七,东北,赤峰总营。

    风雪交加日,慕容知礼由乌丹城飞驰而回,向李风云详细禀报奚族阿会部迁徙少郎河两岸的具体经过。

    契丹遥辇部已经覆灭,其贵族和青壮大多死亡,老弱妇孺和以牲畜为主的财富亦已被胜利者所瓜分,其中阿会部在李风云的庇护下拿到了最大“果实”,也就是以少郎河为中心的方圆数百里土地。这里本是奚族的发源地,阿会部惨败安州之后能够重回故土,卧薪尝胆,以期日后卷土重来,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相比一夜间灰飞烟灭的遥辇部,阿会部关键时刻的明智选择至关重要。也正因为如此,与联盟密切合作已成为东胡诸种的共识,已成为东北不可逆转之大势,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弱洛水以北很快就会传来好消息,霫族诸部为了趋利避害,必定闻风而降。

    经过战火锤炼,慕容知礼迅速成长,自信满满、意气风发,世家豪族的丰厚底蕴得以充分展现,不过慕容知礼并没有忘乎所以,依旧保持着冷静和谨慎,这从他对安东未来局势的悲观看法就能看得出来。

    “我们在塞外的胜利会引起长城内的高度警觉,会严重威胁到大漠安全。”慕容知礼最后说道,“可以预见,明年开春后,我们必然陷入腹背受敌之窘境,一旦长城内削减甚至中断援助,而大漠上的突厥人又大兵压境,我们就有存亡之危,为此必须未雨绸缪,早作准备。”

    李风云心领神会,连连颔首,“某的目标不变,我们必须回归中土,回到自己的家,才能赢得最好的发展壮大之机会,而突厥人是异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委身于异族,与豺狼为伍,最终必定被异族所吞噬,所以某肯定要带着联盟回家,只是……”李风云摇摇头,叹了口气,“某走的是一条不归路,今天即便某拿着安州和东北呈献中土,亦不会赢得圣主和东都的信任,不是兔死狗烹就是秋后算帐,所以某没有选择,只能竭尽所能保全联盟,保护自己。”

    “未来呢?”慕容知礼直言不讳地质问道,“即便明公走的是不归路,也要有未来、有希望,否则何以取信于人?又拿什么凝聚联盟一致对外?”

    李风云微笑点头,“只要有未来,路途再遥远、再坎坷,终究会抵达终点,而联盟的未来在哪?就在中土,就在我们自己的家。”

    慕容知礼迟疑少许,叹道,“明公说过,明公的目标是中土的大一统,是中土的长治久安,而明公今日所作所为,却与自己的目标背道而驰。”

    “真相没有大白之前,迷雾笼罩了事实,不到云开雾散之日,难窥真貌。”李风云摇摇手,郑重其事地说道,“某今日所作所为,就是尽我所能守护中土的大一统,只要中土不走向分裂,不陷入战乱,黎民就能安居乐业,国祚就能长治久安。”

    “明公所作所为某亲眼所见,但某并没有看到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相反,随着明公在塞外取得的胜利越来越大,明公与中土的距离似乎也越来越远。”慕容知礼毫不客气,直言相谏。

    李风云笑了,没有说话,伸手从案几上拿起一卷文书递给慕容知礼。

    慕容知礼打开一看,是李子雄写来的急件。本月初十,宇文述、段达和崔弘升联袂巡边古北口,其意图非常明显,而李浑在这一突变之下极度被动,迫不得已,不得不与李子雄达成妥协。

    慕容知礼吃惊了,“圣主动用了宇文述?”

    李风云点点头,“所以某说,待到云开雾散之日,真相就会大白。”

    慕容知礼惊喜问道,“明公决心回归中土?”

    “虽然回归之路坎坷艰难,但中土已经敞开大门,某当然要带着联盟回家。”

    慕容知礼躬身致礼,“某果然被迷雾所蒙蔽,恭喜明公了。”

    李风云连连摇手,“不要急着恭喜,某说过,回归之路坎坷,我们若想回到自己的家,还要走很长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路,而若能守护中土的统一,若能活着与家人团聚,那才算真正的胜利,但是……”李风云神情严峻,目露感慨之色,“某担心,我们无法走完这条回归路,无法抵达终点,无法赢得最后的胜利。”

    慕容知礼大笑,“明公多虑了,以我中土之强盛,天下谁能敌之?”

    十二月十八,古北口边市,双方如约展开第三天的谈判。

    帐外大雪纷飞,寒风呼啸,帐内激烈争论,气氛紧张。

    中土一方在昨日所提招抚条件的基础上做出了修改,修改的关键还是全力维持中央集权,还是极力维持东都对安东的直接领导,而办法是,维持安州一方所提建议,在安东地区设立安州、松山、饶乐和松漠四个地方自治府,但在这四个地方自治府上再设立安东都护府,由安东都护府直接领导四个地方自治府。

    安东都护府直属中央,绝对遵从圣主和中枢的命令,承担卫戍中土安东边陲,保护中土安东子民之责任,总揆安东军政,以确保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保家卫国之使命。

    中土一方再次妥协,而且还是原则意义上的妥协,在安东边陲地区重新实施三级行政区划,即都护府、地方自治府以及县或部落三级,也就是说,中央不再直接领导安东四个地方自治府,而是授权安东都护府总揆安东军政。某种意义上,这可以理解为中土允许安东拥有一部分自治权,主要是行政上的自治权,但军权全部归于都护府,由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

    安州方面的目标是全部自治权,军政财三大权一个不能少。

    于是安州方面向“安东都护府”发动了全面“进攻”,李子雄向段达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安东都护府的最高军事长官以及主要官员,必须由己方出任;第二,安东卫戍军,必须由现有安东汉虏两姓军队联合组建;第三,安东四个地方自治府的主要军政官员必须由安东汉虏两姓出任,地方守备军队亦由自治府领导。

    这三个要加在一起,实际上就是安东铁板一块,长城内既泼不进水,亦扎不进针,即便塞进来几个人也会被孤立架空混吃等死,最终安东名义上受制于中央,实际上却藩镇割据,只不过大家心照不宣、视若无睹而已。

    中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