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构南下以后刘锜便一直活动在青州以北、沧州以南,这时听说宗辅东下,不退反进,竟然引兵去救大名府,结果在齐州境内的济水岸边遇到宗弼,双方激战。当时刘锜有兵马五千人,宗弼有兵马三千人,但宗弼的三千兵马中有一千是女真嫡系,其它两千人也是久经沙场的契丹健卒,刘锜的兵马虽然训练有素,但终究敌不过这支百战之师。此战刘锜伤亡过千,退守淄州,宗弼引轻兵追袭,刘锜再败,连夜退往他训练兵马的临淄,他在这里收拾残兵败将,共得兵马一万二千多人,一边据城而守,一边派人往登州求救。
登州兴练民兵已有七八年之久,近年来更是大肆扩军。如今登州的民兵虽然号称“民兵”,其实论到配备、待遇与训练与汉部正规军均无多大差别,赵立等四个民兵寨子早展成四支颇为可用的军队。这时听刘锜告急,赵立便请出兵援救。陈正汇颇感犹疑,怕派出人去以后山东半岛难以固守。
赵立道:“如今登、莱两州拥众十余万,不计后勤队伍,光是战斗队伍便有六万五千人!只是沿胶水布防,几乎每一里都有哨站,防得固然周密,但这样防范费兵太多,而且不免有过冗之嫌。不如只以兵力布列三处要道:一在胶水下游海仓镇,守半岛西北门户;一在胶水中游胶中寨,守半岛正西门户;一在淮子口西板桥镇,守半岛西南门户。海仓、板桥每处各用五千正规兵马,一万民夫,因其靠海,另有水军为援。胶中寨用一万正规兵马,两万民夫。如此我们便还有四五万精兵可以随机调动,或攻或守,反见灵活。”
陈正汇道:“莱州西境并无天险可以阻截胡马,胶水又不是长江、黄河那样的大水面,我怕守住了这三个地方,金兵却从其它地方入侵。”
赵立道:“金军在我们监视底下要绕过这三个地方入侵登州、莱州,能过来的兵力必然不多。登、莱两州民气颇为可用,民风又悍勇,大可鼓励他们自卫自防!我们再以机动兵力驱逐策应,必能将之驱逐出去!”
陈正汇还是觉得不保险,赵立又道:“若要保险,则莫过于御敌于门外。如此则刘锜不能不救!”陈正汇便令一郎将引兵五千去救,赵立嫌少,请自将两万人去救,陈正汇道:“若调两万人北上,万一兵败,到时候金兵南下,只怕我们连胶水一线都守不住!”只答应再增派五千人。
这时宗辅的大军已经兵临临淄,第一个五千人援军开到时包围未定,因此得以进城,但第二个五千人却在中途遭到金兵伏击,损失过半,不得已退回山东。
宗辅一边攻城,一边以偏师追着那批败兵的尾巴直到胶水,山东半岛为之惊震。
杨应麒听说山东战事不利,登、莱两州有失陷之危,忙飞书问陈正汇是否需要援军,一边令辽南、日本、流求、麻逸的兵马整装待。
陈正汇收到书信后就想请援,赵立反对道:“金军的兵力未必就强过我们多少,而且他们攻我们守,我们又是本土作战,完全可以抵消金军的优势!何必再请援军?再说辽南等地的军队可都是汉部的直属部队,和我们登州打惯了‘民兵’旗号的队伍不同。如今大将军还未救出,一旦让汉部的直属部队和金军接刃,消息传出,恐怕后患无穷!”
陈正汇一听也感怵然,问道:“赵将军以为当如何?”
赵立道:“以不变应万变,仍按照我当初的说法,分北、中、南三门户布兵,同时宣布莱州戒严!”又道:“刘锜虽然接连两次战败,但他能以两万人不到的兵力独挡宗辅,亦见其能。可再拨兵民万人给他,我引两万精兵出击,与他作犄角之势。”
莱州援军未出,而刘锜又败。这次他是焚城突围,军队到潍州时过城不入,径往南边的密州去了。金兵尾随而来,占据潍州州城时花费了一些时日,而刘锜也因此得以脱身。
赵立闻讯领精兵三万人渡胶水与宗辅相持,陈正汇也将山东半岛的军事指挥中心从清阳港迁到淮子口。刘锜闻讯,又派人来求兵,这次来的竟是他的副将徐文。
陈正汇见到徐文,不悦道:“刘将军三战三败,居然还好意思来请求增兵!”
徐文反驳道:“刘将军如今仍然挂名宋将,而我徐文吃汉部俸禄日子已经不短,在汉部内部,论亲疏、论资历我都远胜于他,但眼见他屡战屡败,我却仍然愿意当他的副将!为何?因为这些‘败仗’反而让我徐文更加认为他有资格做我的主将!不但我这样,此时跟随刘将军一路败下来的兵将也都如此!”
陈正汇沉吟道:“但如今我实在无兵可派了!”将赵立所布置的三门户兵力布局说了,道:“三门户用正规军两万人,赵将军带走了三万多人,两次援救刘将军又折损了不少。我如今手头只剩下五千多人,此外就是一些草草训练过的民夫了!”
徐文道:“刘将军如今驻扎于高密,高密是淮子口的屏障。刘将军若是不失,淮子口与板桥镇便无虞。刘将军若有闪失,淮子口与板桥镇就算兵力完整,恐怕也难保全!”
陈正汇问:“徐将军的意思是?”
徐文道:“我的意思,是请陈大人将淮子口五千人、板桥寨五千人全都拨给刘将军。”
陈正汇惊道:“你疯了!”
“我没疯!”徐文道:“陈大人,若论中枢决策,我不敢和大人相比,但万一金兵逼临板桥寨、淮子口,这临阵指挥的本事,你比我如何?”
陈正汇坦然道:“我不如你。”
徐文马上接道:“而我又不如刘将军!”
陈正汇明白他的意思:徐文是说这一万兵马在他陈正汇手上能挥的作用,远不如在刘锜手中大。陈正汇对刘锜虽然还不肯十分信任,但事情逼到这份上,再也不容他犹豫,当下咬了咬牙道:“好吧!我马上签令,让板桥寨守军归刘锜调遣,淮子口这五千军马你也可领去!”又道:“你且先行,让刘锜专心打仗,我来做你们的后勤官!若高密守不住便到淮子口来,这边的作战指挥权我也让出来给他!”
徐文大喜,当日便领了五千兵马前往高密与刘锜会师。刘锜得了这支生力军,士气大振,加上有了陈正汇的全力支持,少了许多后顾之忧,当下引兵出击,在安丘附近又为宗弼所败,但这次宗弼也没讨了多少好去,双方减员的人数基本相当,之所以称刘锜战败主要是刘锜先从战场退走,而他退走时宗弼也已无力追击了。
金军在南边与刘锜激战的同时,东面却被赵立突破,在昌邑小败了一场。
刘锜退到高密,日夜驱遣民夫增筑城墙设防。刘锜虽然一路败退,但他的抵抗却为青州、潍州的民众争取到了转移的时间,这些民众或藏于远乡僻壤,或退入密州、莱州,加上刘锜是一边撤退一边清野,所以金军所过之处都征不到粮食。赵立又派轻骑坐海船绕路骚扰金军后方,虽一时断不了宗辅的粮道,却也绊住了金兵的手脚。
宗辅被刘锜、赵立所钳制,东路军不断胜利的步伐也终于出现了停滞。( )
第二三一章 山东进退(下)
金军对大宋的第三次大规模入侵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果,西到长安、东到高密,再要继续推进便已十分吃力。宗翰派骑兵在中原烧杀抢掠,汉水流域的北部和淮河流域的西北部都有金兵骑兵的踪影出现,但由于有宗泽挡在那里,所以宗翰既无法和第二次南侵那样成功与东路军会师,也无法调动大军直袭赵构的行在。就算已被金主列入“势力范围”之内的河北、河东,金人也还没能实现真正的统治:中山、真定以南的州县当金兵来时或闭门守城或者席卷逃走,逃跑的人等金兵一退又卷土重来,投降的一看形势不妙也如墙头草一般随时倒向大宋,金兵在这一带很难通过正常的行政手段取得稳定的税收;而河东就更不用说了,隆德府已成为一块抗金的铁板势力,曹广弼对汾河流域的袭扰更是让整个河东不得安宁,金军到了太原府以南的地方,哪怕是呆在城里也缺乏安全感。
在与金人的对抗中,一些豪杰渐渐在厮杀中冒出头来,金人现:这些出身草莽的义军有时候比北宋末年大宋的正规军队还难对付,虽然他们未必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但农民暴力的本能与嗜血的野性被释放出来之后,在战场上就变得和境外的蛮族无甚区别了。
如今金人最渴望的,不是遇到抵抗后的作战胜利,而是未经抵抗的举手投降。毕竟女真人口太少,中原义军每一次的抵抗都会多多少少削减女真本族士兵的数量和控制力,增大契丹、渤海、汉儿士兵在军队中的比例,这种状况是一些女真领导人所不愿意看到的。女真人多希望南方抵抗的军队像第一、第二次南侵时那样“望风溃散”,否则像现在这样不断地打硬仗,就算场场都胜利女真人也受不了!
在陕西,娄室由于缺少后继兵力而没法继续扩大战果,对长安以西、以南的地方只能掠夺而无法统治,在陕的西路军迫切希望宗翰和东路军能尽快了解东面的战事,把更多的兵力投入到陕西战场中来。
但是娄室等在陕将领的这种期望短期内是无法得到满足的,宗翰以部分的西路军军力,要和宗泽持衡已经相当吃力了,何况他还要压制曹广弼所领导的忠武军。
而山东方面的战争,金军东路军已经出动了主力,但他们面对的是已全面调动起来的山东半岛,这个半岛的军事系统虽然号称民兵,实际上却是一支相对完整的正规部队,为了保护半岛不受金兵侵袭,这次王师中和陈正汇一共动员了十五万人以上来对抗宗辅,加上本土作战的种种优势,令得金军东路军将战线推到胶水一带以后就再难寸进。
中原的这种形势,宋、金、汉三方的有识之士都或多或少地看到了一点端倪,不过每个人看到这种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