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边戎-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会宁汉村时元部民每逢开春都会聚集在一起如在死谷中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一般朝敬天地祖宗。随着汉部的事业越做越大这个纪念性质的聚会便渐渐成为一个带有政治功能的会议。流求开以后部分元部民作为骨干跟随欧阳适南下为了配合季风北来的时间以便在流求的元部民北上元部民会议才从春节改为每年的六七月间。

    在外地的元部民大多身居要职元部民会议时谁该来谁不该来都有定制。如身在汴梁的周小昌例不出席辽口鞍坡的军官两年一至流求官吏三年一至轮流出席等等。而这些元部民聚到一起以后除了互道各自别来之情也向大会汇报他们在所在地的见闻其中重要的事宜都会记录在案以备稽考。

    今年的元部民会议杨应麒没有参加他参加的最近一次元部民会议是在重和元年六月——也就是去年年中那时候陈正汇还在漂往流求的海船上。( )



    陈正汇是在重和元年七月到达流求的。欧阳适试用了他三个月后觉得他很能干开始让他助理流求政务并在暂时离开的那段时间里把庶政交给了他。那时候意气风的陈正汇虽然在老部民口中听说过他们有个什么“第一代部民的聚会”但对这个“聚会”的底细却还不是很清楚。

    在欧阳适离开流求的那段时间里虽然这个书生已经开始延引大宋的士人但办的却都是对流求、对汉部都有正面影响的好事。他还算沉着不至于初来乍到就去触动流求已有的人事任命所以在流求的元部民们都十分配合而陈正汇也因此感到做事十分流畅。果然不久后欧阳适回到流求看见岛内欣欣向荣的景象倍感高兴和陈正汇之间的互相信任日渐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陈正汇开始着手要将一些自己信任的人安插到一些要害部门可就在这时他触到了汉部的花岗岩。

    他去问欧阳适欧阳适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些人还得再看看。”从此之后陈正汇留了心慢慢地他现部内有一群人特别团结相互间的往来沟通也多而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元部民!

    元部民的存在在汉部内部其实并非一个秘密。不过由于类似的政治情况在中原已经消失了一千多年如今大宋的政治生活中并没有类似的情况所以陈正汇在来到流求的前半年里才没有特别留心!透过对元部民组织的重新审视陈正汇再一次改变了他对汉部的看法。

    “原来我还是把汉部看轻了。”想到这里他忽然汗流浃背。原来汉部的谍报系统虽然对内不对外但对内部却另有一套监督的路子。假如当初自己贸然投书朝廷后果只怕不堪设想!

    “这件事情得慢慢来……”

    他知道自己若想在流求大展手脚第一件事情就是成为元部民否则的话他便始终是一个副手或者临时代理人的角色!职业经理人再出色不成为股东是无法真正掌控公司的。

    他才萌生这样的念头正准备北上参加元部民会议的欧阳适来找他了。

    ——————“老四今年在元部民会议上推荐了不少新人进元籍领头的一个叫陈正汇。”曹广弼问杨应麒:“这个名字你听过没?”

    杨应麒沉吟道:“四哥好像说过这个名字但……”但当初欧阳适当时提到这个人的说话方式只是略略点到一语带过并没有将之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讲。

    曹广弼又道:“最近一年里老四在南边招了不少读书人而这陈正汇好像是来得最早的一个。老四试用了他几个月后来看他还老实便在上来看你的时候把流求的庶政交付给他打理!”

    杨应麒哦了一声道:“几个月就做上四哥的副手了这样说来这个陈正汇想必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了。”

    曹广弼点头道:“确实很了不起。据流求的元部民描述如今那里的秩序极有条理!虽然看得出治理的法子是从辽南搬过去的但到了那里之后显然又有改善!现在流求说到政务通畅可未必不如辽南!”

    “有这样的事!”杨应麒听了这话眉毛轩动:“四哥为人志向远大而才能略嫌疏阔当初他料理津门公家财政便弄得错漏百出。四哥能牢牢掌控水兵、整合各方面的势力、保持东海航路畅通我不奇怪。但流求岛内也整治得这样出色可就大出我意料了。”

    曹广弼问:“你原本以为会如何?”

    杨应麒道:“我原本以为在他四哥的治下聪明的人、贪便宜的人、有野心的人都会特别高兴新附民众在混乱自由中也会很活跃却没奢望他领导下的内政秩序能有多少条理!我原来的计划是:等三五年后辽东的事情渐渐稳了再物色一个利害的内政好手过去帮忙!”

    曹广弼微微一笑道:“有权力的人并不一定要自己有那个才能方能办好事情的!津门既能来一个李阶流求为何就不能?”说到这里遥望南方道:“我没去过流求甚至没去过江南!不过听你说流求和福建也就一水之隔想必那里沾染东南风流也比这边容易。那里的老部民都说流求现在是‘小江南’了有机会真想去看一看!”

    ——————当曹广弼南望的时候陈正汇也正面向北方出神。

    几个月前欧阳适经推荐以后他现在已经是汉部的准元部民了。汉部早期的元部民入籍手续十分快捷——基本上是几个领觉得可以信任在村子里说起老部民们同意便延引进来了——那是小国寡民时代才有的事情。但汉部大了以后便多了许多的手续和关口杨朴加入以后经过一年才成为元部民而如今陈正汇已经到流求一年多了既有政绩又得欧阳适信任却还要经过一年的考察期。和他同时提名的准元部民也一样。不过对这样一个流程平心而论陈正汇觉得很公平也很必要。

    忽然之间他和曹广弼动了同样的心思很想北上看看津门看看那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当然最重要的是会会其他的几位将军特别是那个杨应麒!

    “二哥看来我得选个时机下去走一趟了。”

    ——————杨应麒的话让曹广弼有些吃惊:“你不是说最近吧?”

    “嗯最迟明年!具体的时间等我回津门把所有情况弄清楚了再说。”

    曹广弼道:“如今北边诸事临头你怎么能走开!”

    杨应麒道:“北边打仗的事情虽大我反而觉得没什么悬念。这半年我不理事但汉部也能照常运作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事情若是太过顺利也是要担心的。流求的展比我预料中快太多马车走得太快万一缰绳断了可是要失控的!”( )



    离过年还有十来天七将军终于回来了!

    杨应麒还没入城先派人找来林翼两人就在郊外一处小池旁一边钓鱼一边叙话。杨应麒按下正事不提先问林翼:“你阿大还好吗?”

    林翼心中奇怪心想七将军怎么问这个?却仍点头道:“还好。”

    杨应麒道:“我是听你阿大病了好几个月所以问起。你让人告诉你阿大:养好身体要紧钱赚少些无所谓等将来……将来你长大了再赚回来。”

    林翼哦了一声杨应麒这才开始询问津门和朱虚山这半年来都生了什么事情。林翼从头叙说杨应麒对津门的事情并非完全不知但这时再次一一提起问得极为仔细尤其对鸽书上看不到的事情更是关心。

    将近一年不见林翼的眼光见识显然又有不同对津门各个方面的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而管宁学舍内部的变化则更加让杨应麒喜出望外。当他听李阶评价自己“精明能干娴熟世务奈何根底不深学问不纯”后不恼反喜说道:“咱们管宁学舍真的来高人了!这下好了学舍方面的事情我有托付的人了!”

    林翼问道:“李先生说七哥学问不纯啊你不生气吗?”

    杨应麒笑道:“我的学问本来就不纯。杨朴他们被我唬倒了所以不敢这么认为这个李阶……嗯这位李阶先生却是有真学问的人!阿翼你说我要是请他做管宁学舍的山长大家服他不?”

    “当然服!”林翼见杨应麒如此评价李阶不但增加了对李阶学问的自信更增加了对杨应麒的敬佩说道:“其实大家早有此心只是李先生他推辞了。”

    杨应麒道:“好!这件事情等我见到他之后再跟他提。”抛了鱼杆骑马入城城内民众望见彼此走告夹道来迎。

    杨应麒在马上四向作揖大声道:“大伙儿!我回来了!”

    一个汉部的老部民在众人推举下拿着一大包东西走近一脸乱七八糟的表情:“七将军啊!你终于回来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捧上那一大包东西:“这是大家凑钱给你准备的!您一定要重振雄风啊!”

    杨应麒听到“重振雄风”一词暗道不妙却不敢多问又不敢推辞更不敢把那包东西打开来看谢过了手下让从人拿好。杨应麒随机表了一场激励部民的小演讲以后在掌声中向大将军府而来。

    人群也渐渐散去正要进府忽然一人吟道:“天下唯我不识君!”高昂清朗声音有些熟耳。

    杨应麒回头一看大喜道:“邓大哥!你怎么来了?”原来却是在汴京结识的太学生邓肃!急忙翻身下马执手欢迎。

    两人相携进府。他们兄弟七人连同狄喻只有折彦冲在津门有座大将军府第其他人来到津门也都住在这里。杨应麒回来本该先去见大哥大嫂但既然有朋友来到自要先行招待便派人去内府告知。

    杨、邓两人坐定童子奉茶。杨应麒再次问邓肃如何会来津门邓肃道:“上个月我忍耐不住作诗讽喻花石纲暴政惹怒了权贵被朝廷赶出京城。本要回福建老家读书种田后来想起你的邀约便来看看。谁知到了清阳港才现天下之势已非汴梁书生所能想见!我游荡了几天坐船出海来到津门一加打听才知道我在汴梁见到的杨应麒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竟然是金国汉部的七将军!嘿嘿!这次我和明仲走眼可走大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