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尚爽朗一笑,双眉轻扬,沉声道:“十六弟,爹爹让我先回来告诉你一声,我钱唐陈氏入籍士族有望,我与爹爹到建康时,~参军尚未回姑孰,爹爹持~参军之信去见贾弼之贾令史时,却好遇见~参军,~参军对十六弟赞誉有加,说是当世英才绝不能屈居下潦,请贾令史一定设法恢复颖川陈氏钱唐一脉之士籍——”
陈操之点头,颖川陈氏本是世家大族,恢复士籍的说法比较服众。
陈尚继续说道:“贾令史精研东汉以来世家门阀变迁,对中原士族、南迁士族了如指掌,看了我陈氏的簿
世,凝思半晌,与我父细细分析了当今士族形势,颖川三大族,荀氏、陈氏和~氏,陈氏排名还在颖川~氏之上,今之大族,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高平~氏,家族显名也只在后汉桓、灵之际,陈郡谢氏更是后起门户,而汉魏之际真正的世家大族诸如范阳卢氏、博陵崔氏、弘农杨氏、河东裴氏都留在北地并未渡江南下,这些大族由于聚族而居、根深蒂固、部曲众多,无论匈奴刘渊、还是赵石勒、还是现在占据中原的慕容氏,对这些大族都是竭力拉拢,所以说真正的传承数百年的大族大多数还在北地,南渡的都是与元帝关系密切的一些新兴家族,这些家族在北地根基尚浅,跟随南下反而获得了的地位,而另一些渡江的北地大族如陈留氏、颖川荀氏、琅琊诸葛氏却未受到重用,沦落为二等士族,有些旁支更是成了庶族寒门,我钱唐陈氏便是其一。”
陈尚说了一大通,饮了一口茶润润嗓子,又道:“这并非贾令史原话,有些话贾令史不会这么明说的,诸如新族旧族,那岂不是得罪人,是我听了贾令史的后又翻看了贾令史编著的《姓氏谱》总结出来的。”
陈操之道:“三兄所言极是,对司马氏而言,是不大愿意让那些宗族部曲强大的门阀渡江的,怕危及其皇权,还是扶植新门阀更稳当,所以阻在淮南、淮北的流民宗帅众多,这些人成了江左的屏障——三兄,那贾令史又将如何助我陈氏恢复士籍?”
陈尚道:“贾令史道,寒门入士籍极难,就连皇帝都无力将一寒门擢升为士族,因为这将动摇士族根本、坏了规矩,江左侨姓士族和三吴士族都会群起非议,所以说难是极难,好在钱唐陈氏并非毫无渊源的寒门,乃是陈长文之后,陈长文名气之大可以说在当今士族中无人不知,九品中正制让士族受惠实多,长文公的后人成了庶族,这让天下士族颜面无光,当然,单单擢拔钱唐陈氏入士籍,那承受的压力还是过大,会有很多人挑刺,诸如质咱们簿阀的真伪、非议我父祖辈官职低微等等,这就要求联合其他一些南渡后沦落的旧族,一起制造声势,将这一批旧族同时恢复士籍,在我陈氏拜见贾令史之前,有汝南梅氏、琅琊孙氏、~阳郑氏分支、诸城刘氏分支、范阳卢分支都来求见贾令史,有的还到司徒府拜见大司徒司马昱,要求恢复士籍——贾令史之意是把这批北地旧族今为寒门的集中起来,一起向司徒府提出申请,请求廷议,要求划入士籍,这样可形成声势风议,入士籍的希望就很大。”
陈操之点头道:“很好,贾令史此法可行,对了,三兄,那琅琊孙氏是否就是孙泰族?”
陈尚道:“正是,我次回来就是来约孙泰一道进京,孙泰乃杜道首高徒,在建康颇有信众,琅琊孙氏也是北地世族,渡江后族无恒产、士籍无名,杜子恭以曾为琅琊孙氏谋入士族奔走,但未能如愿,所以此次入籍士族之举,邀孙泰一起去,就多一分胜算。”
操之眉头微皱,孙泰、孙恩侄三十多年后要掀起一场毁灭东晋的大乱,但现在孙恩还未出世、孙泰也只是天师道一个传法门徒,而且还是寒门,不能把尚未发生的大乱现在就怪罪到孙泰头上,他陈操之既灵魂融合到这个世上,总要改变一些什么吧——
陈操之道:“那好,三兄要受累。”
陈尚兴奋道:“这是我族第一等大事,成功入籍士族,陈氏列祖列宗都有光彩,子孙后辈受惠,我这么点辛苦算什么,还有,入了士籍,后年的齐云山雅集,谟弟、谭弟就能以士族子弟身份参加,定品也是六品以上,而十六弟也可以重新定品,以十六弟的才识和声望,定二品何难。”
陈操之问:“三兄,四伯父是如吩咐的,这事现在能对族人宣布吗?”
陈尚道:“爹爹叮嘱过,不能,非到入籍之事确定无才能告知族人,现在只推说为我谋取官职。”
又闲谈了一,不觉日暮,陈尚回南楼去,不一会又送来一封信,是~超写给陈操之的,~超的章草书法秉承其祖大司空~鉴和父亲~的高妙疏散的书风,笔意流畅、风致高雅,信中无一字提到助陈氏入士籍之事,只说玄、佛之语,谈般若性空、说真如无我,又问陈操之见过东山谢安、栖光寺老僧支度否?
陈操之看罢信,问陈:“~参军是否说了如何回信?”
陈尚摇头道:“~参军只说盼早日再与你相见,秉烛联榻夜谈。”
一夜无话,次日一早,陈尚便赶去杜府见孙泰,孙泰对陈操之颇为不满,起先对陈尚也很是冷淡,但一听是入士族之事,顿时大喜,便请陈尚一起去见其岳父杜子恭。
杜子恭听罢陈尚转述贾弼之之言,微微点头,却问:“是何人将钱唐陈氏引荐给贾弼之的?”
陈尚稍一犹豫,据实道:“是~嘉宾~参军。”
杜子恭含笑道:“吴郡传言,盛德绝伦~嘉宾与江左卫陈操之一见如故,彻夜长谈,看来传言不虚,~嘉宾对陈操之果然是十分惜才,要助钱唐陈氏入士籍,如此说陈操之日后是要入西府效力的了——”转头对孙泰道:“敬远,此次琅琊孙氏若能重入士籍,你要好生相谢陈操之才是,若无~嘉宾之力,贾令史岂会如此竭诚相助!”
孙泰面上唯唯,心里颇不舒服。
杜子恭道:“事不宜迟,明日即便起程赴建康,我陪你们一道去,此次务必成功。”
孙泰、陈尚俱大喜,杜子恭在江左声望极隆,这声望虽非名士声望,但天师道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有杜子恭同往,那就稳妥得多。
二十七、抉择
为广陵名医杨泉建议陈母李氏多食山。现在七月初早熟的野山已经可以食用。陈操之带着冉盛来德。踏遍西湖周围群山。采几篓野山果。这些形状如小子一般的野山果色泽鲜艳。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晶莹玉润象一颗颗玛瑙。简直让人舍不的入口。
母李氏每日食山十余枚。但山有些酸。陈母李氏的牙齿吃不消。陈操之就请来福妻子曾玉环将山果切片晒干。磨成粉。调以精面和蜂蜜。制成山丸。让母亲每日食几丸。老僧支度开的药剂也每日坚持服用。但似乎无甚效果。母亲身体并不见好。
陈操之心想:“母亲年纪大了。这种先天性的心脏病是痊愈不了的。只要病情不加重就是万幸了。现在一能做的就是让母亲开心一些。希望四伯父和三兄陈尚早日带来入籍士族的好消息。母亲曾经说过。父亲生前也对钱唐陈氏为寒门叹息不已。若是入籍的好消息传来。可知母亲有多高兴。”
转眼又是一年的七初七。七月初七是乞巧节女儿节。这日天不佳。阴霾重重。到傍晚时干脆电闪雷鸣。下起大雨来。
婵青枝很是失望。她二人还盼着祭拜天孙织女乞巧呢。桂圆红枣…子花生。瓜子。还有茶酒和瓜果等祭品都已准备好。但这种大雨天气如何能露乞巧啊!
东晋时月老的尚未流传开来。所以天孙织女除了赋予少女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还肩负着月老之责。管着人间姻缘会赐予虔诚祭拜的少女美满的姻缘。天孙织女与牛郎银河永隔。所以发大愿力祝福人间情女子吧。
后。小婵青枝沐浴一新。坐到陈母李氏卧室陪老主母闲话。陈操之和宗之润儿也来了。
润儿道:“|姐姐何时乞巧啊。润儿也要拜天孙乞巧。”
婵听着楼外紧一阵慢一阵的声。有些意兴阑珊。说道:“这大雨天不见月亮不见星星。如何乞巧啊。今年是乞不成巧了。”
青枝笑道:“润儿|娘子这么。还要乞巧吗?”
润儿道:“儿觉丑最聪明。|儿想求天孙让润儿学会作画围棋和吹——”
婵被逗笑说:“学这些何必求天孙。求你丑叔便是。”
陈操之微笑道:“润儿是想求了天孙之后。然后一觉醒来。就什么都会了。省事。”
母李氏笑了起来。说道:“世上哪有这等便宜事。这些还的勤学才行。”
润儿被丑叔说中了';事道:“那好嘛。润好好向丑叔学就是了可是小姐青姐姐向天孙求什么呢?”
婵和青枝还没回答。老丫环英姑笑道:“是求姻缘的吧。”
婵青枝都脸红否认。说她们求心灵手巧针织女工技巧熟。
母李氏道:“老妇糊涂了。都忘了小婵青枝今年几岁了?”
青枝答道:“我二十一岁。小婵姐姐长我一岁。”
陈母李氏道:“啊。都过了十岁。是该为人妇为人母了。老妇为你二人留心一下。有那殷实的农户合适的子弟。就把你二人体面的嫁出去。”
急道:“老主母小要服侍你一辈子照顾宗之和润儿大决不离开陈家的。”
母李氏忽然想到小婵青枝还不算是西楼陈氏的人她人注的是丁氏家籍。要嫁她二人还的丁氏族长同意签押才行便道:“改日让操之去向幼微说一声。看看丁氏家主的意思。女大当嫁嘛。
”
婵急的眼泪都快出来了。青枝也说决不离开陈家。
陈操之道:“两位姐姐不用着急。我母亲也不是硬要把你二人嫁出去。总要你们自己愿意才行。”
母李氏笑道:“就是啊。难道老妇还舍的们硬嫁出去!”
润儿道:“嫁出去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