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赵-第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龁此时失去了北边白起部的支援,军心早已大乱,非常明智的退出上庸由武关返回秦国本土,紧接着韩魏两国趁秦军全退,楚国还来不及转过头来吃掉析水、丹水流域的当口迅速出兵将此地收服,至此武关之东秦占土地全部被韩魏楚收回。

    到此时困在上党的秦军白起、蒙骜部已经失去了所有后援,眼看着魏国安邑军开始大肆抢夺河东郡土地,很快就会杀到函谷关前阻断秦军退路,白起退兵已成必然。

    十月中旬,白起趁着乐毅部即将抵达少水,而周绍、赵奢部主力在武遂北逡巡不前的空当,再次以十余万大军强攻廉颇防线,只不过这一次并非要诱使廉颇出兵钻进他的伏击圈,而是要壮士断腕,趁着掩护南遁少曲……(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势已去

    十月中旬的某个愁云惨淡之夜,在事实上将十万无辜秦军丢弃给赵国精锐骑兵和主力步军车军践踏屠杀的同时,白起、蒙骜、司马错率领剩下的三十万大军分三路仓惶南下少曲,准备在赵韩魏三军把退路全部堵死之前折返函谷关回秦。

    白起知道自己这辈子已经完了,虽然突起大军攻打韩国逼迫赵国决战的决定是整个秦国朝堂共同商议做出的,但如今既然败了,总得有个人承担才行。

    这一次秦国败的很惨,四月出兵,十月定下败局,虽然主力军队依然在,但在濮阳他们已经折了十万、在皮氏折了五万、在上党也折了十万,而且留下来掩护主力撤出上党的这十万人马也必然将要折尽,这样一来,仅仅经过半年的征战,昔日的赫赫大秦便已经生生赔进去了近四十万精锐,而且白起他们手里现有的这三十万人能否当真退回去还是个问题,如果做最坏打算的话,大秦很有可能在此战中耗尽七十万大军,即便赵国和山东各国就此罢手,不再对秦国发动攻击,诺大的秦国也将面对无兵可守,三十年内毫无恢复可能的可怕局面。

    三十年无法恢复是个什么概念?历史上长平之战外加邯郸之战后秦国损兵五六十万,惨遭以信陵君魏无忌及春申君黄歇为首的魏楚联军反击,几乎丢尽了崤函以东的土地。不过好在那时赵国已经彻底衰落。韩魏楚齐也已经是强弩之末。秦国很幸运的保住了关中和巴蜀根本,经过三十年的闭门发展,才得以在秦始皇时代重新崛起,吞并六国统一了天下。

    秦国这种情况是极其幸运的,甚至可以说是侥幸,在这个兵民合一,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大军相互国战的时代,一个国家因为一场战争就彻底没落甚至灭亡是很正常的事,五国伐齐后的齐国是如此,长平之战后的赵国是如此。而长平之战外加邯郸之战后的秦国如果没有崤函保护同样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然而秦国在那个历史上可以侥幸,并不等于在这个已经岔了道的历史上也可以侥幸,他们若是当真再将上党残存下来的这三十万人也折进去,至少在十几二十年内就算集全国之兵也无法达到五十万。而面对虽然也赔进去了十余万人马。但国土大大扩展,人口再次增加,从而弥补了损失,并且还占据了皮氏,打开了崤函缺口,从而依然保持着上百万兵力,随时都能毫无阻碍地对关中发起进攻的赵国来说,这点人马根本无法起到抵御作用。

    白起完全明白这一点,同时也知道韩魏楚齐也必然有人能明白这一点,所以他相信。韩魏两国必然会给他手下这三十万人一条生路,以免秦国过于衰落,无法起到与各国共同对抗赵国的作用。

    然而三十万秦军或许还有三四分的生机,白起却明白自己已经不会有什么生路了,即便秦王、芈太后为了秦国眼下的安危以及今后能够再次崛起而不杀他,韩魏这两家“大仇人”也绝不肯轻易将他放虎归山,必然会在放掉他手下秦军的同时杀他而后安。

    白起并不想死,可是他却明白在处处受敌,秦国本土又无力派出援兵的情况下,自己如果将手里的三十万人集中在一起共同抱团往前冲。赵韩魏三国甚至楚国反而会更加变本加厉的对他予以打击,使他再无返回秦国的希望。所以他决定铤而走险,将手里这三十万人分成三批,以此使心中充满矛盾,既想杀他白起。又想放走秦军的韩魏两国产生错乱,从而在畏首畏尾中给他逃出升天的机会。白起并不敢保证这样做一定能成功。但这样做至少比十死无生的局面要好吧。…;

    …………………………………………………………………………………………

    白起跑了,韩魏便不能不动了,就算没有魏国争夺少曲、野王、刑丘的刺激在,韩国也得从成皋发兵北上。不论是韩王咎也好、暴鸢也好,虽然一直害怕白起,但白起如今落了水,他们打一打落水狗的胆量还是有的。

    十月十五日,成皋韩军先声夺人杀出成皋防线对秦国三万兵力把守的刑丘发动了进攻,次日,魏军晋鄙部二十万人马从高都西进少曲,十月十七日,上党少水沿线赵军廉颇、赵禹部联合安泽乐毅部合兵四十万在全歼十万阻拦秦军以后,以赵胜亲自压阵,全线沿少水南下追击白起,十月二十八日,行进到上党皮牢的赵军周绍部十万人马接到命令即刻南下直插黄河边上的武遂,摆出拦截阵势挡在了秦军的去路上,同时赵奢部十五万继续向南挺进,一直将防线拉到了西周南边洛水边上的新安、宜阳一带。

    十月十六日,白起部十三万秦军率先绕开少曲,从其西三十余里外的曲阳出其不意的退出了上党,并且没有按各国预想的那样向西奔逃,反而一刻不停的向南挺进直接进入周天子的地盘,准备从周军连头都不敢伸出来的洛阳城边上绕过去,从宜阳方向绕过赵军的拦截防线退回函谷关。

    当日夜,作为疑兵的司马错部七万秦军抵达少曲,在成功掩护白起部逃出韩魏围追堵截后命令少曲三万守军退出少曲,在损失两万余人马之后,将剩下的不到八万人合兵一处沿黄河直奔武遂而去,准备与白起分路突围。

    次日凌晨,蒙骜部十万人马未按白起命令南下少曲,反而临时决定从潘氏直接离开少水,艰难地跋涉西行于上党山地中,在沿路因道路艰难而损伤遗弃五千多人以后于两日后从恶泽退出上党,虽然在通过曲沃时遭到赵国北沿防军的阻截。但因为此处赵军兵力较为薄弱。终于在付出三万惨重代价后,极其侥幸地将剩下的不到七万秦军带出了包围圈,此后他们一路狂奔,在安邑与不知他们是否为白起部人马的魏军激战一场以后,终于将残存的四万人马带回了函谷关。

    蒙骜人马损失虽然过半,但总算是退回秦国去了,然而司马错却没有那么幸运,其部八万人马离开少阳后虽然摆脱了韩魏两军的追击,但不幸的是,仅仅到了次日。也就是十月十七日傍晚,当他们即将抵达武遂准备集兵冲击赵军防守薄弱之处时,消灭了上党残余秦军之后即刻率五万轻骑沿路追赶而来的廉颇却也到了,于是就在当天晚上。该部秦军在赵军两面合围之下全军覆没,司马错悲愤自杀。

    消息传到韩魏两国以后,两国君王臣僚尽皆大惊失色、追悔不迭,在深知秦国衰落已成必然的情况下,虽然没敢对集结四十余万重兵压在少曲一带的赵军发起进攻,却也心照不宣的放弃了对南下洛阳的白起部秦军的追击,而且还在暗中放慢了对函谷关之前土地的收服进程,希求给剩余秦军一条逃回关中的退路。

    相比较一幸一殃的蒙骜和司马错,白起的情况就复杂了许多。蒙骜之所以敢于违抗命令,并且冒着更大的风险西进恶泽。正是因为白起发下了分兵三路多点突围以免全军覆没的命令。也就司马错最为实诚,并且坚信最危险处就是最安全处的理念,结果碰上了更加“实诚”,绝不肯放过最可能通道的周绍,最终全军覆没。…;

    蒙骜不算实诚,而且运气不错,而白起比他更不实诚,只不过运气如何却还不得而知。就在蒙骜从恶泽突围出去的当天,一路进发到洛阳以后并没有紧接着顺洛水向西进发宜阳,反而折而向东南方向。一举舀下因大军向西推进抢占析地而乏兵可守的韩国新城,在补充完粮草,并且将韩魏两军从析地引过来之后又悄悄的出城折而向北重新进入了周境。

    白起这样北而南、南而北的大幅度折返本来没有必要做,但是这个“本来”的前提是别处情报可以畅通无阻的随时抵达他这里。在上党时他具有这个条件,但现在是在逃命。他又上哪里去了解别处的情况?也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诸般迷惑敌人的举动了。

    没有强有力信息支持的判断往往会出现很大的误差,白起并不知道司马错在武遂全军覆没兵败自杀的事。更不知道韩魏两国要放他一条生路却又不敢让赵国知道的心态,不然的话他完全会做出说服韩魏两军帮助他逃回函谷关的选择。

    如今白起自以为没有了选择,只能想尽办法尽量减少敌人的数量,南攻新城正是如此,除了必要的粮草补充外,更重要的则是以新城失陷为饵,将韩魏两军的注意力引过来,然而趁着他们解救新城的机会金蚕脱壳摆脱掉两路追兵。

    如果没有司马错自杀那件事,白起这一计策应该说是极其完美的,这样一来他只需面对赵队就可以了。不过白起这时并不急着逃出去,他知道赵国以周绍、赵奢两路人马拦阻他的归路,必然会将防线从黄河边上的武遂一直拉到洛水边上的宜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白起除了一直南逃到更加危险的韩魏楚边境再无逃跑机会。

    白起正是要利用赵军的这一心理,所以当发现韩魏联军杀向新城时,他便已判定赵军也必然向着新城杀了过来,于是他使下一招“回马枪”,又再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