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赵-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之众顺汾水南下,直扑皮氏之北本属韩国上党的汾水沿岸重镇平阳,依靠急流带来的高速度在疯狂南逃的王陵之前登岸截住了他的去路,与周绍部追兵南北夹击,一个不剩的将王陵残部屠杀殆尽。

    王陵死了,周绍已无后顾之忧,虽然争夺皮氏的时候少梁秦军发现危急即刻发兵越河救援,但紧接着顺汾水杀过来的赵奢部赵军就在河心截断了秦军的进退通道,越河的五万余秦军被两路夹击全军覆没后,皮氏牢牢的控制在了赵军手里。于是在廉颇得到消息的同时白起也得到了消息,只是,当他得到消息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

    皮氏丢了,崤函之固已同虚设,进入十月的时候,咸阳满城大惊,秦王和芈太后在即刻向白起发出回撤命令的同时,急忙从关内仅剩的四十余万军队中分出二十万重兵严守黄河沿岸和渭河入黄河处的蒲坂、封陵、阴晋一带,拼死也要拦住赵军南下关中的通道。

    上党的白起也坐不住阵了,急切的希望能迅速回防函谷保住秦国的根本。然而想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却又是另一回事,到此时他才发现自己已经在上党泥足深陷了,不但与他对峙的廉颇手里即将增兵十余万,达到三十余万之众;其身后的周绍、赵奢两部赵军除留下十万人马坚守来之不易的皮氏,剩下的二十五万大军也已经由西向东跨越汾水杀向了少水秦军阵后,并且北边安泽也增兵到了十万,据说率军的主将就是白起的老对头乐毅。

    这样的战局意味着什么,白起已经完全明白了。赵国人并没有打算乘胜攻进关中发起灭秦之战。而是集中起了相当于赵国主辅兵百分之七十的七十万大军。要将他手下的四十万秦军主力消灭在上党,从而彻底打垮秦国。

    白起并不怕什么七十万大军,毕竟他手里有四十万人,如果放在当年的伊阙之战上完全可以消灭八十万韩魏联军。然而这里毕竟不是伊阙,他所面对的敌人也不是面和心不合的韩魏联军。他甚至有一种预感,那个曾经让他恨得咬碎了牙,如今却多少有些害怕的赵胜就在赵军的某个营垒之中,或许正在不动声色的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并且要将他置于死地……

    …………………………………………………………………………………………

    白起的预感并没有错,全国过半的兵力都集中在了上党。赵胜这个马背上杀出来的君王怎么可能不来?他不但来了,而且直接到了与白起仅有一河之隔的廉颇营垒之中。

    十月初六,赵禹率领的十二万增援大军抵达少水赵军营垒,虽然前沿时时都在紧张的对峙之中。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爆发战事,但老前辈,而且还是曾经某段时间的老上司来了,廉颇还是迎出了营垒。

    当廉颇远远看见骑着马与赵禹并辔而行的那个年轻人时,虽然震惊不已,但多日的疑虑却也瞬间消解了——难怪赵禹要跑来“一山容二虎”,而且周绍、赵奢、乐毅这些大赵的群虎都杀进上党变成了“一山容群虎”呢,面前这位爷亲自到了,就算再“虎”的将领谁又敢自称是虎?只要不是在白刃红血的对阵沙场上,所有人在他面前都得老老实实的当猫。…;

    想到这里廉颇哪里还敢怠慢。连忙快步迎了上去,拱着手高声说道:

    “大王,您怎么也不说一声就到这里来了?嗨呀,这兵凶战危之地,若是有什么闪失,您让臣……”

    “哈哈哈哈,有大将军亲自在此坐镇,寡人有什么好怕的。”

    赵胜意气风发的一阵大笑,未等廉颇迎到面前便撩起大氅与赵禹一起跳下了马背。到这时廉颇才得以与赵禹相互拜见,“大将军”、“老将军”的相互寒暄了两句。廉颇也不说什么废话了,忙对赵胜高声笑道:

    “臣琢磨着赵禹将军、周绍将军、赵奢将军、乐毅将军都到了上党,这主兵大权大王却没说由谁执掌,正在这里犯愁了,没想到大王亲自到了。那这些事便有着落了。大王之意此一战是要围死白起么?”

    赵胜携起廉颇的手,一边一起向营垒走去。一边笑道:

    “围死白起哪有那么容易。我军三面相围,南边却是魏国土地,我军若是从那里分兵合围,不但不一定能起到作用,还有可能迫使魏国反弹,与秦军共同对抗我大赵,那样可就不合算了。”

    跟在一旁的赵禹接口笑道:“大王的意思是逼迫白起南下与韩魏两国形成冲突,以免韩魏感觉我军攻势太强,不助我军反助白起。”

    “噢?大王摆出这么大阵势难道是要放白起一条生路不成?”

    廉颇颇有些疑虑,思忖片刻道,

    “白起此人极难对付,手中又有四十万人马,以如今我军合围之势来说,周绍、赵奢、乐毅抵达少水都还需要些时日,而我们这里三十多万人根本无法对秦军予以致命一击,白起必将趁合围未成之时想办法迅速摆脱我军,从而合兵南下冲破韩魏两军阻挡取道逃回函谷关。以韩魏两军之力来说,韩军已不堪一战,魏军虽可称强,但只在高都驻扎了不到二十万军队,很难阻拦秦军攻势,如此一来放虎归山只怕后患无穷。”

    赵胜听到这里不觉停住了脚步,微微叹了口气笑道:

    “如今已经不是谁胜谁负的问题了。我军舀下皮氏,将手伸到函谷关之西的真实目的已经达到,如果过于咄咄逼人,不论能不能重创秦军,致使秦国中落,也必然会使韩魏楚在惧怕之下转而与秦国连横对抗大赵。所以得饶人处还是要饶人的。”

    廉颇顿时满心的不甘,狠狠的咽了口唾沫道:

    “这样说来大王当真是要放白起走了。可我军折损近十万人马摆出如此大阵仗岂不是白白受损了么。”

    “谁说要放白起走?要是真想放他走。寡人何必将重兵都集中在这里。自己也亲自跑来呢?”

    赵胜笑呵呵的看了不明所以的廉颇一眼,

    “白起至少不能死在上党,就算是死也得让他死在大赵与韩魏合围之中。寡人已经说了,如今已经不是谁胜谁负的问题,而是如何让秦国中落,同时又要保证至少韩魏两国不会与大赵为敌的问题。我军即便攻势再猛,没有有利地形之下,将白起四十万人困死在上党也几无可能,与其结下这个仇人,倒不如让他的宿敌解解恨。

    韩魏两国一向深惧白起。我军只要适度削弱他,迫使他南遁少曲,韩魏两国必然会出兵永除这个大患,只要形成三晋合兵之势也算达到了寡人的目的。就算韩魏依然拦不住他。周绍、赵奢两部人马也会在白起南下的同时即刻停止向东转而向南直插安邑、武遂,到那时候才是白起最后的死地。”…;

    “嗯……大王只管说怎么办就是了。”

    廉颇终于没话说了,他知道自己所要考虑的仅仅是如何战胜敌人,而赵胜所要考虑的却是如何善后,如何将这一战果长久保存下去并且将其往最大化扩展。

    …………………………………………………………………………………………

    白起已经没了选择,即便他知道自己如果南遁,周绍、赵奢部赵军必然会跟着南下武遂、安邑加以拦截,那也得逃。他没有办法,若是继续与廉颇对峙下去的话,等赵军合围一成。自己的粮道一断,就算死不了,最后还是只有逃遁一条路。倒不如乘着现在还不至于饿肚子拼上一把。反正如今大势已去,境遇再差又能差到哪里去?

    白起正在做着逃遁准备的同时,秦王和芈太后也并非傻坐着不动,在皮氏落入赵军之手后,他们立刻遣使奔赴韩魏楚各国周旋,向三王说明秦国若是自此衰落,赵国必将独大而生席卷天下之意。

    这些道理各国君王心里其实都明白,当年魏文侯独大的时候夺取秦国河西地。秦国也曾这样劝说过齐楚各国,齐楚各国为了免除魏国独大自己受害的局面纷纷攻打魏国,后来使魏国逐渐衰落了下去。按说这次的事与当年魏文侯故事是一样的道理,但时过境迁之下,魏楚韩三国却又不能不做出不同的选择。那就是——帮赵国。

    帮赵国未必符合韩魏楚最大的利益,但是他们却又没有办法。现在的形势是赵国和秦国在上党处于对峙之中。虽然赵国隐隐处于上风,但秦军并未陷于必死的境地,而且损失并不算大,可以说还有些势均力敌的意味。

    这就像一架保持着不稳定平衡的天平一样,在任何一边放上哪怕最小的石子都会使天平倒向一边,韩魏楚如果急急惶惶的对付赵国,赵军必然会败在白起手里,到那时候赵国衰落,秦国又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很容易就能重新夺回制霸的地位,这对韩魏楚来说将是最可怕的。

    而帮助赵国呢?完全将白起手里的四十万主力秦军消灭,致使秦国从此无法与赵国抗衡显然也不符合各国利益。可对于各国来说最大的利益是什么?显然在两强争霸之下尽皆胆战心惊、唯唯诺诺远不如诸弱抱团取暖共抗一强来的让人踏实。而且秦国实在太大了,如果不给他适当的损失,特别是在白起还在的情况下,他很快就能恢复过来,绝对会变本加厉的对山东各国采取报复手段。

    白起必须要死,这已经成了各国的共同利益,更何况各国还有许多土地在秦国人手里控制着,这样一来大家共同的利益就更大了,虽然在将秦国削弱到什么程度方面各国还有异议,但削弱他却是大家的共同想法。

    暗中苟合之下,本来已经成不了事的小合纵突然平地而起,首先发难的是楚国。十月初,也就是赵胜悄悄抵达上党的时候,楚军迅速出兵三十余万进攻王龁控制之下的上庸之地。王龁此时失去了北边白起部的支援,军心早已大乱,非常明智的退出上庸由武关返回秦国本土,紧接着韩魏两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