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战图-第6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好事啊!当初眼看要攻下平壤城,天子却又放弃了,战死那么多人,结果什么都没有拿到,想想就让人窝火。”

    “这也是没办法之事,大隋已国力微弱,控制不了高句丽,最后只能便宜了新罗,这次我估计也只是夺取辽东半岛,其实夺取辽东半岛也不错,只要我们水军强大,便可驻扎在辽东半岛上监视平壤。”

    旁边李兆希却有点忧心忡忡道:“虽然我们和唐军签署了停战协议,可如果我们陷入和高句丽的战争,唐军一定会再次趁虚而入,我觉得一纸协议对他们没有任何约束。”

    卢涵呵呵一笑,“这个问题我昨天也问过庆元大哥了,他说唐军在北面和西面目前同时面对薛举、李轨、梁师都和刘武周四支割据势力的威胁,根本就无暇再顾及河北,其实如果不是高句丽蠢蠢欲动,我们倒是要趁机攻占并州,既然签署了停战协议,其实就是为了各自解决后背之忧。”

    三人同时点头称是,这时,崔广林笑道:“庆元大哥有没有说起科举之事,卢兄说点内幕吧!”

    卢涵喝了口酒笑道:“内幕倒是有那么一点点!”

    三人顿时竖起耳朵,一起围了上来

    大堂上的气氛也格外活跃,有士子高声道:“贾兄消息灵通,给我们透露一点这次科举的消息吧!”

    众人纷纷大喊:“贾兄,说两句吧!”

    贾桓喝了几杯酒,又被众人的热情所感染,便点点头道:“我确实也听到一些消息,应该属实,道听途说的东西我不会告诉大家。”

    二楼大堂上顿时变得雅雀无声,很多一楼和三楼的士子也纷纷跑来,拥堵在楼梯口,竖起耳朵听贾桓的消息。

    贾桓清了清喉咙道:“大家也知道,朝廷里的官员大多是各大世家出身,军队里也有很多事情,一共只录取一百二十名进士,如果都要照顾各大世家,名额根本就不够分,给了这个,就得罪那个,所以最后朝廷商议了方案,由齐王拍板,这次科举全部用糊名的办法,大家公平竞争,最后唯才是举,估计具体的考试中举办法过几天就会公布了,不管是名门公子,还是寒门子弟,大家都一样,靠自己的才学拼博。”

    这番话让很多小户人家子弟都激动起来,纷纷问道:“贾公子,消息属实吗?”

    “消息绝对可靠!”

    酒楼里再一次欢呼起来,士子们纷纷加菜加酒以示庆贺,酒肆掌柜乐得嘴都合不拢,这样的好消息为何不再多一点呢?

    就在中都一天比一天热闹之时,渤海海面上,数百艘大型战船借助东风劲吹在海面上劈波斩浪航行,隋军已经准备了数月,就在等东风到来时出击。

    这次隋军出动了三百余艘战船,两万三千名水军士兵,由新任水军主将来护儿率军出征,这是来护儿第三次攻打辽东半岛了,而这一次,他们将彻底占领辽东半岛。

    在为首一艘横洋舟上,来护儿站在船头远远眺望远处若隐若现的陆地,从山东半岛出征辽东半岛并不远,最近处在东莱郡,只需一天一夜的航程便可抵达,前两次出征辽东半岛都是从东莱郡出发,这次虽然是从北海郡出发,但也只多了半天的航程。

    从之前斥候掌握的情况来看,虽然高句丽已经向辽东半岛增兵,但总人数并不多,约八千余人,主要分布在卑奢城和回龙镇两地,另外还回迁了不少民众,由于时间仓促,回迁民众也不是很多,只有万余人,主要集中聚居在辽东半岛北部,南部地区还是以军队为主,其次还分布着极少量的猎户。

    这时,长史吴应钦走到来护儿身旁,低声问道:“老将军准备从哪里上岸?”

    来护儿笑道:“我这段时间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如果用大船上岸,那只有卑奢城和回龙镇两地,我估计高句丽在这两地部署了重兵,但如果用小船上岸,那就灵活得多,至少有七八处地方可以登陆。”

    “这些登陆之地老将军都知道吗?”

    来护儿点点头,“第三次高句丽战役,我们也是先占据了卑奢城,当时我就是从回龙镇南面约十里外的一处缺口登陆,用小船一夜之间送上去六千人,那个缺口的位置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那里有棵树王,一棵参天古木,上岸后走一百五十步就能看见通往卑奢城和回龙镇的小道。”

    吴应钦看了看天色,天已近黄昏,他不由笑道:“看来老将军早有打算了。”

    来护儿捋须一笑,“这次我让每艘大船都至少带两艘小船,就是为了让小船登陆,我们等候王将军的消息吧!”

    来护儿所说的王将军,就是水军第四卫虎贲郎将王仁寿,王仁寿年约三十余岁,东莱郡人,一直在大隋水军中服役,是来护儿的老部下。

    他跟随来护儿参加过三次高句丽战役,积功升为雄武郎将,但他在京城时也参加了玄武门请愿事件,被抓捕后免职下狱,最后被放出和军队一起解散,一无所获地返回了家乡。

    他是张铉攻打东莱郡左孝友时加入了青州军,从旅帅升为校尉,又在江淮从校尉升为郎将,在攻打孟海公时立下大功,同时张铉也知道了他的身份,便破格提拔他为雄武郎将,在军队改制后被任命为虎贲郎将,手下有五千士兵。

    王仁寿虽然作战勇猛,资格足够,但张铉还是没有任命他为水军主将,原因是王仁寿过于心狠手辣,屠杀战俘太狠,这一点让张铉不喜,所以他失去升为水军主将的机会。

    王仁寿在第三次高句丽战役中乘小船攻上过辽东半岛,他也知道来护儿准备登陆的缺口在哪里。

    夜色中,十几艘小船载着三百士兵渐渐向岸边靠拢,在他们身后还有数百艘小船,满载着王仁寿的五千名部下,最前面的一艘小船上,王仁寿目光炯炯地注视着远处的一棵参天大树,那里就是他们几年前的登陆之地。

    这一带岸边礁石众多,大船无法靠岸,但小船却可以从礁石上驶过,靠拢在岸边,在夜色的掩护下,十几艘小船一步步向岸边靠拢,小船上,所有士兵的心都悬了起来,岸上有没有埋伏着高句丽士兵?(未完待续。)

第683章 夜袭回龙

    ‘砰!’一声,船头撞在一根泡在水里的腐烂朽木之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周围十几只水鸟扑棱棱飞起,惊动了栖息在古树上千余只水鸟,千余只水鸟纷纷被惊飞,围着古树发出一片鸣叫。

    小船上的士兵惊得脸色苍白,他们闯下了大祸,如果岸上有驻军,就会被惊动了,十几艘小船上士兵的心都几乎停止了跳动,他们屏住呼吸,等待时间一点点过去。

    过了约半柱香时间,飞鸟渐渐安静下来,岸上依然没有任何动静,所有人才长长松了口气,王仁寿暗骂一声,对刚才闯祸的十几名士兵令道:“上岸去查看情况!”

    十几名士兵爬上岸,弯腰向树林深处奔去,不多时,两名士兵奔回来,低声对王仁寿道:“将军,岸上没有一个士兵驻守!”

    尽管这个结果在王仁寿的意料之中,高句丽士兵本来就不多,不可能再分兵来守这个小缺口,但没有守军的消息还是让王仁寿感到喜出望外,他当即令道:“去通知后面船只,陆续上岸!”

    隋军上岸的小缺口实际上是一个极为狭窄的海湾,连中型船只也驶不进去,两边长满了数百年藤蔓,极为阴冷,头顶上是一棵不知多少年的参天古树,像一个巨人般矗立在海岸边。

    小船进入海湾后无法退出,隋军索性将船用铁链扣住并搭上木板,形成了一座浮桥,士兵们上了浮桥便向海湾内奔去,很快便爬上了岸,三更不到,五千军队全部上了岸,在一片空地上列队休息,等候下一步的命令。

    来护儿给王仁寿的任命很明确,上岸后率本部夺取回龙镇,为后面的大军上岸创造条件。

    王仁寿辨明方向,带士兵们休息片刻,便下令出发,五千士兵沿着小道无声无息地向回龙镇方向行军而去。

    回龙镇距离隋军士兵上岸之处约有十里,青州军和高句丽签署了谈判协议后,回龙镇便作为青州在渤海上的中转之地,不仅军船在这里停靠,渔船和货船都可以在这里避风补给。

    尽管张铉也同意回龙镇只租借三年,三年后就还给高句丽,但渊太祚却不是这样认为,他认为租借三年只是一个借口,一旦隋军在回龙镇站稳脚跟,三年后他们也绝不会离去,所以签署协议只是权宜之计,一旦时机到来,高句丽就会毫不犹豫地夺回回龙镇,不再承认双方的租借协议。

    就在几个月前,张铉调动驻守在回龙镇的数百艘战船和八千军队南下淮河,拦截宇文化及北上,回龙镇的隋军不足百人,高句丽军队便抓住了这个机会夺取回龙镇,并俘虏了负责管理回龙镇的三名官员。

    目前回龙镇的高句丽驻军约三千人,驻扎在回龙镇外的一片旷野里,四周修筑了板墙,另外在海边修建了三座哨塔,日夜监视海面,这里是半岛南部除了卑奢城外唯一可以停靠大船之处,尽管高句丽士兵在水下布满了暗桩,但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像横洋舟那样吃水深的船可以轻易将水下暗桩扫断,高句丽士兵也清楚这一点,他们只能在岸上部署石砲来防御大船靠岸。

    时间渐渐到了五更时分,王仁寿率领五千士兵从西面靠近了高句丽大营,这一带没有农田,数十年没有人烟,到处是参天大树,尽管隋军小心翼翼,但还是在路上射杀了十几头出来觅食的猛兽,三名士兵受了重伤。

    五千隋军埋伏在树林内,王仁寿注视着数百步外的高句丽军营,板墙约两丈高,上面没有士兵,但南北两座哨塔上各有一名哨兵在来回踱步,警惕地注视着外面的动静。

    两座哨塔相距一百五十步,他们可以不用管北面的哨塔,但南面这座哨塔一定要拔掉。

    一名身材瘦小的斥候飞奔而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