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战图-第6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计就是对高句丽之战,朕想问问大家,我们有什么对应措施?”(未完待续。)

第681章 不省君意

    裴寂反应十分敏锐,他立刻明白了李渊的意思,裴寂便笑道:“如果说抗击异族,我们也不会落伍,而且我们的敌人是突厥,梁师都和刘武周不就是获得突厥支持吗?我们也可以向天下宣扬我们是在和突厥作战,并不是他张铉一个人在对抗异族。”

    “拾人牙慧!”

    旁边刘文静小声嘟囔了一声,尽管他声音很低,但裴寂还是听得清清楚楚,裴寂的脸色顿时了黑了下来,冷冷道:“是吗?那我倒想听听刘相国的高见。”

    李渊心中略略有些不悦,因为裴寂说的办法正是他心中想到的,什么叫拾人牙慧,那不就是在说自己吗?

    但李渊城府极深,他心中的不悦没有任何表露,微微笑道:“刘相国怎么看?”

    刘文静恭恭敬敬道:“陛下,科举是为了选天下良才,照顾贫寒子弟也是为了体现陛下的仁慈,这是我们施行科举的本意,微臣觉得没有必要和张铉竞争,他们在四月科举,那我们可以在三月科举,如果时间太仓促,也可以推迟到五月,微臣相信一样会有来自天下各地的士子前来长安,至于竞争,微臣觉得现在我们的压力在陇西、河西和河套,而并非河北。”

    李渊点点头,又问李建成道:“建成的看法呢?”

    李建成实在了解父亲,既然父亲已经提到了对高句丽之战,那肯定也是想效仿,连科举都是效仿张铉才举行,更何况能提高声望的和异族之战呢?

    不过李建成倒也同意刘文静的意见,不用在科举上做文章,压倒了河北还好说,万一风头被河北盖过,那岂不是自取其辱。

    他沉吟片刻道:“儿臣觉得和刘武周及梁师都作战,实在体现不出是与突厥作战,儿臣的意思说,张铉和高句丽作战,效果肯定会远远超过我们,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弱项去和对方的强项比,而是应该发挥我们的优势。”

    “我们的优势是什么?”

    李渊对儿子说话就没有对刘文静那样客气了,他的语气明显冷了下来,他当然听懂了李建成委婉的意思,和刘文静说的是一回事。

    “回禀父皇,我们优势在于富足的关中和巴蜀,我们应该以建官学的方式招揽天下俊才,让他们能迁居到关中和巴蜀,给他们土地,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迟早会为我们效力,相反,和异族的战争虽然能一时感召年轻人,但对于真正有才华的人,他们目光会更加长远”

    不等李建成说完,李渊已经不耐烦了,他一句话也不想再听下去,转而问李世民道:“二郎的意见呢?”

    李建成的话头嘎然停住,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嘴唇动了动,慢慢低下了头,李世民却道:“回禀父皇,儿臣目前只关心战争,对科举的情况并不了解,在我们所有的敌人中梁师都的势力最弱,他已经在弘化郡被儿臣击败,儿臣决定继续追击,彻底歼灭他,请父皇恩准!”

    李渊见次子顾左右而言他,他心中不由有些失望,刘文静和两个儿子都不支持裴寂的方案,他也只好暂时放弃和张铉对抗的念头。

    ........

    时间渐渐到了一月下旬,已经改名为中都的安阳县也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大街小巷到处是拉砖木的马车和牛车,河中的小船上也载满木头,来自中原、河北乃至关中的数万泥瓦工在这里寻找机会,一栋栋大宅拔地而起,很多破旧的房屋拆除翻新,整个城池几乎变成一片工地。

    虽然安阳要成为中都的消息在几个月前就传遍天下,但安阳的地价却没有怎么涨,主要是一大片新城开辟出来,极大的打压了安阳城地价。

    就算是这样,还是有无数的商人和豪门来安阳买地投资,很多贫穷的安阳人趁机卖掉城中土地,去邻县或者乡下买田种地,所以一栋栋破旧的房屋交割后便被拆除重建。

    河北、青州、中原的郡望世家都想在中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在新城买不到土地,便在旧城买地造宅,尤其在南北东西两条大街,新邺大道和新安大道两边,各种新建的店铺拔地而起,开始呈现出一种繁华景象,短短数月,安阳城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都主城门叫做九鼎门,也是原来的南城门,重新修建后城门高达四丈,规模庞大,进城后便是新邺大道,笔直地通向最北面。

    北城门已经被拆除,移到原址东面三里外,开了一座小北门,便于民众进出城,而原来的老北门原址变成一片宫殿群,这里便是安阳宫。

    中轴线正对的是端门,进入端门,穿过一条数十步宽的外横河,迎面便是高达五丈承天门,这也是中都城内最高的建筑,超过了城西的报恩寺塔,城楼建筑气势恢宏,仿佛是一座天楼。

    进入端门后是巨大的朝阳广场,两侧是占地广阔的官署,正面是安阳大殿,是举行大朝会之地,安阳大殿背后是两座侧殿,一座叫做白虎、一座叫做朱雀,白虎殿是举行小朝会、商议军政事务的重地,而朱雀殿则是张铉的摄政官房。

    在两座侧殿后是一条內横河,一座彩虹桥连接横河南北,内横河的北面边是内宫,被高墙包围,里面住着萧太后和几个杨广的妃子以及数百名宫女宦官,内宫占地不大,但十分精致小巧,被浓密的树荫掩映,内宫戒备森严,外面有士兵站岗,里面有上百名女护卫在宫内巡逻。

    在安阳宫的东面便是齐王府,大小和内宫一样,占地约五百亩,其间布满了各种精美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十分繁茂,在后宅还有一片占地百亩的莲池湖,虽然齐王府和内宫有高墙相隔,但湖泊与内宫的玉液池却连为一体,齐王妃和萧太后之间坐船就可以往来拜访。

    虽然迁都已经开始进行,但前期主要是官署和各种文书物资运输,张铉的妻女以及萧太后会晚一点出发,大约二月中旬左右抵达新宫,齐王府和内宫都是先来的一批宫女宦官在收拾打理。

    尽管宫殿内比较冷清,但中都城内却热闹异常,不仅是各种工匠、商人,还有来自天下各地的数万士子,他们准备参加在四月十五举行的新隋第一次科举。

    将进行科举的消息公布是在去年十月,但新隋的檄文传遍天下至少就需要两个月时间,加上各地士子温习准备,筹措盘缠等等也需要一定时间,所以虽然提前半年公布,但时间还是很紧张。

    尽管距四月中旬还有近两个月,但中都城内各家客栈都已爆满,就连距离中都约二十里的灵泉县内也住满了士子,这也是惯例,早点入京一是可以及时获得消息,其次是需要投帖拜为门生。

    靠近东门处有一座占地三亩的酒肆,叫做邺城老店,也是中都有名的酒肆之一,中午时分,酒肆内宾客满座,热闹异常。

    客人中一大半都是来中都参加科举的士子,他们主要来自河北和青州两地,其次来自是中原士子,另外辽东、徐州、江淮甚至关陇士子也有不少,天南地北的口音混杂在一起,笑语喧阗,格外热闹。

    “诸位!诸位!”

    二楼靠窗边一名身材稍胖的年轻士子站起身,举起酒杯嚷道:“我有一个重大消息要告诉大家,请大家听我一言。”

    二楼渐渐安静下来,角落一名士子低声问旁边的同伴道:“这是何人?”

    同伴笑道:“他叫贾桓,来自齐郡贾氏家族,是少府寺卿贾润甫的族侄。”

    “原来是他,估计有点什么内幕消息吧!”

    众人都竖起耳朵,贾桓得意洋洋笑道:“我刚刚得到齐郡的消息,我们数万水军已经出发,杀向辽东半岛,准备收复大汉故地了。”

    酒楼内顿时一片惊呼,或许南方士子感受不深,但青州和河北的士子却很清楚,辽东半岛原是辽东郡的一部分,被高句丽趁中原混战时侵占,一直是河北和青州士族的耻辱。

    听说前两年青州军夺取了卑奢城,但后来又退兵了,河北青州士子对此颇有怨念,没想到开春伊始隋军便再次出战,在酒气的熏蒸下,士子们开始激动起来,欢呼声响彻酒肆。(未完待续。)

第682章 可靠消息

    在三楼的一间雅室内,几名士子正聚在一起聊天喝酒,他们个个衣冠楚楚,显然是来自名门世家,中间一个身材高大的士子,叫做卢涵,是洛阳相国卢楚之侄,来自范阳卢氏。

    另外三人则来自崔氏和李氏,涿郡太守崔弘升的两个孙子崔广平和崔广林兄弟,还有李兆希,来自赵郡李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河北几大世家通过数百年的联姻,关系早已盘根错节,他们各自交换子弟去对方家学读书,使年轻一辈的交情也格外深厚。

    像年长一辈的卢庆元、李清明、崔元翰等人已经开始出人头地,过了几年,更年轻一代的子弟也出来了,这四人都十七八岁,却个个温文尔雅,少年老成,颇有世家子弟的风范。

    这时,李兆希从屋外走进来,关上门笑道:“是我们水军去攻打辽东半岛了,所以引起一片激动。”

    “原来如此!”

    卢涵笑道:“这可是好消息啊!极可能我们和高句丽的战争要开始了。”

    旁边三人都不由一怔,崔广平问道:“卢兄何出此言?”

    “我听家主说,高句丽在天子死在江都后又开始蠢蠢欲动了,一百多年前,他们就是趁中原陷入战乱而吞并了乐浪郡和辽东郡,现在眼看隋末战乱又起,他们便想重施故技,趁机吞并辽东,齐王当然不会让他们阴谋得逞,攻打辽东半岛就是我们的反击。”

    “这是好事啊!当初眼看要攻下平壤城,天子却又放弃了,战死那么多人,结果什么都没有拿到,想想就让人窝火。”

    “这也是没办法之事,大隋已国力微弱,控制不了高句丽,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