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2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元这一路前来,翻来覆去想的就是这个事情。实际上,早在一年前,他就派人将京畿地区的地图绘制完毕,也将真实历史张建奴第四次侵略明朝的战史推敲了很多次。只是,无论怎么琢磨,孙元都是不得要领。只能长长叹息:我一个现代人,依靠超越古人的见识练出一支跨时代的强军来自然是不在话下。可真要指挥部队作战,却要抓瞎,也根本不会是同时代的多尔衮这种生在沙场,长在战场的经验丰富的大将们的对手。

    实在不成,大概也只能结硬寨,打呆仗了。

    从渤海所到居庸关有很长的一段路,路上行了一整天,总算到了地头。

    关中已经驻扎了明朝大军,因为人实在太多,山谷中甚至还立下了营盘,到处都是明军大红旌旗在风中猎猎着响。同以前孙元所见过的明军相比,这里的士兵衣甲鲜明,身上的军装、铠甲很新,兵器质量也不错。放眼望去,一片红色的海洋,竟是难得的肃杀之气。想来定然是宣府先期开拔到京畿地区的,勤王大军的前锋。在今后数月,还会有不少边军陆续开来。

    从表面上来看,这就是一支威武之师,雄壮之师。当然,上了战场究竟如何,鬼才知道。

    宣府镇总督杨国柱的中军节堂设在城中的延庆卫衙门里,很快孙元就到了地头。

    就叫卫兵前去通报,也好拜见杨总兵和大同总兵王朴、山西总兵虎大威。突然,身边的一个扈从低叫一声:“将军,好象有什么地方不对。”

    孙元:“什么地方不对?”

    那扈从指着门口旗杆上的那面大旗道:“将军,这里是杨总兵的行辕,怎么立的是别人的旗号?”

    听到他说,孙元抬头看去,却见旗帜上一个大大的“卢”字正在秋风中劲急地招展,在空中发出裂帛般的脆响。

    孙元心中咯噔一声,“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说宣、大、山西三镇还有个姓卢的总兵官。不对,不对,没听说过啊!而且,这人的身份和地位还要高过杨国柱和虎大威怎么,难道……

    心中突然乱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门房走了出来,对孙元笑道:“孙元将军,卢督师让你进去。”

    “卢督师?”孙元忍不住惊叫一声……卢象升……他不是在江南吗,怎么到居庸关了。不可能,不可能。

    “敢问,是哪位卢督师?”

    门房笑道:“还能是哪个卢都师,自然是太子少保兵部左侍郎宣大总督卢象升卢督师。听说孙将军是是卢督师的得意门人,孙将军参将一职也是得了督师的举荐。怎么,将军不知道他老人家已经回宣大镇了?”

    “还真不知道?”孙元心中突然翻起了万丈波澜,卢象升居然回来了。历史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这惯性实在是太可怕了。

    他身边四个护卫同时欢呼:“太好了,督师,督师他老人家竟然回京城。咱们宁乡军现在总算不是野孩子没人管,没人问了。”

    这四人都是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稚气未脱,自然不会在旁人身边掩饰自己内心中的兴奋。

    孙元看到这几张年轻的脸,忍不住一笑。

    进了节堂,定眼看去,果然,在大堂正中的位置上,正坐着一个浑身素服,麻衣白巾的中年人,不是卢象升又是谁?

    一年多不见,卢象升更瘦,黝黑的面庞上颧骨高高坟起,额头上已生满皱纹,露在裹头白巾外的头发已是斑白一片。

    相比之下,坐在他身边的宣府总兵官杨国柱高大魁梧,显得气势不凡。他是孙元的老上司,以前二人也见过面。

    孙元忙上前施礼:“末将孙元,见过杨总兵,见过督师……督师,你不是在江南丁忧吗,怎么回京城来督军了?”

    话音刚落,嗓子里却一阵哽咽,眼睛也是微微发红。孙元心中也是奇怪:我不是一个轻易动感情的人,今日这是怎么了?

    看到孙元眼圈发红,卢象升叹息一声:“孙元你起来吧,此事说起来话长,军情如火,我且问你,你现在手头还有多少人马?”

    孙元:“回督师的话,孙元手头还有两千士卒。其中,斥候骑兵一百三十;火枪手一千;长矛手一千,炮手五十。”

    卢象升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一年前你就有两千人马,怎么现在还这么些?”

    孙元:“末将就任的渤海所乃是一处关隘,周围都是山地,又没有军户。就算想扩大部队,也没处招人。不过督师放心,末将手下的两千人马都是老卒,能以一当十。”

    卢象站起身来,走了几步:“孙元,宁乡军战斗力强,也是无庸置疑的。不过,这建奴不比贼军的乌合之众,若你随我出征,却要多加小心,不可有骄狂之心。”

    孙元道:“都督师放心,依末将看来,建奴也没什么打紧,我也不是没在战场上打过建奴。”

    卢象升:“小心点总归是没有大错的,你还有什么难处,尽管说。”

    孙元笑道:“也没什么难处的,要说有,那就是粮饷。末将现在穷得紧,督师能不能拨些过来?”这一年多来,孙元又是铸炮,又是养兵。偏偏渤海所不过是一处军事要塞,出产有限,而朝廷给的军费有限。到现在,他以前的积蓄也去了一大半。

    而马上就是一场大仗,弹药、粮草的消耗,更是平日的十倍。

    一听孙元提起粮饷,卢象升面上突然浮起愁苦之色,回头看了看杨国柱:“杨总兵你看这事……”

    宁乡军虽然有敢战的威名,可人数只有两千。而整个宣府则有正、奇、左、右四营兵马。按照明朝边军的编制,每营有士卒四千五百。也就是说,宣府共有士兵将近两万。说句实在话,宁乡军在杨总兵心目中并没有什么分量。

    见孙元借机要粮要饷,杨国柱心中不快:“督臣,如今都已是九月了,朝廷应拨下的军费都还没见到一文。现在大军又要开拔,到处都要钱粮食,四面都是窟窿,怕是再拿不出钱来。”

363。第363章 不敢想象

    杨国柱是个武臣,按说对于孙元这个阉党,或者说疑似的魏忠贤余孽并没有什么成见。可是,前年卢象升就任宣大总督之后,将天雄军全盘带到了宣、大两镇,并安插到重要岗位上面。

    后来即便卢象升丁忧回乡守孝,但天雄军却留下来了。不得不说,天雄军的战斗力比起九边重镇的边军强上那么一点点,平日里也有些跋扈,难免让宣府的老将们心存不满,一直未能完全融入边军体系。

    实际上任何一个团队,老人对新锐总是有些戒备的。况且,朝廷每年划拨给九边的军费本有定数,层层克扣下来本就没有多少。如今又多了天雄军一两万张嘴巴,他们多吃一口,自己就要少吃一口。

    孙元的渤海所参将一职乃是卢象升推荐的,而且听人说卢总督对此人也是青睐有加。所以,孙元的额头上有印了一个天雄军老人的标志。

    这一年多来,天雄军和宣府镇的将门士卒诸多不和。恨屋及乌,宣府的老人们对孙元此人也是非常不感冒,平日里也没多孙元往来,至于粮饷器械军费银子什么的,更是一样也无。

    杨国柱在孙元去渤海所之后,更是一次也没去那里视察过,对于宁乡军的情形也是陌生。京中虽有传言,说宁乡军乃是一等一的强兵,非常能打。可在他看来,宁乡军乃是天雄军的一部,虽说比边军强上一点点,可也强不了多少。孙元以前之所以立下那么大的功劳,大约是敌人太弱,而卢象升有意提携的缘故。

    至于上次斩杀阿山一事,建奴人本就少,而当时宁乡军、川军加上京营都快两万了,拿下只有一百真鞑的建州千人队并不希奇。

    宁乡军总共才两千来人,扣除辅兵,能有三百家丁就算是不错了。

    一想到这点,杨总兵也懒得理睬孙元。

    所以,这一年多以来,孙元部在渤海所,几乎处于无人过问,自生自灭的处境之中。

    现在,听孙元当着自己的面问卢象升讨要粮饷,杨国柱以为他这是在告刁状,心中有一股邪火拱起来,很干脆地拒绝了。

    见杨国柱喊没钱,卢象升叹息一声,对孙元强笑道:“杨总兵那边也是困难,孙元,要不这样,你军中所需的粮饷器械,本督下来以后再替你想想办法。”

    “如此多谢督师。”孙元心中大喜,连声告谢。但一看到卢象升愁苦的表情,心中却有些不落忍。据他所知道,卢象升现在也穷得很。到现在,他还欠两淮盐运衙门二十多万两银子没还吧?

    据真实历史记载,就在这次清兵南侵时,因为缺钱,大军竟然断粮了,就连卢象升也生生地饿了一日一夜。

    自己现在再从他身上刮油,好象也不太地道。

    想到这里,孙元心中一软,笑道:“督师,粮秣末将手头还有一些。督师你也知道,我部多装备火器,从兄弟部队那边调济些火药和铅弹就成。”

    火枪手和炮兵训练和普通训练普通步兵不一样,就得每日射击。可以说,合格的火器营兵将,全是靠火药喂出来的。这一年多以来,宁乡军用出去的子药更是若泼水一般。手中的火铳和大炮也使怀了不少,不少士兵手中的家伙也不知道在沃尔夫的兵工厂里重新铸造过多少回。

    见孙元还在不依不饶地要东西,杨国柱终于怒了,黑着脸庞喝道:“孙元,督臣总督宣、大军务,手头也不只你一支部队,厚此薄彼,军心不稳。”

    孙元一呆,这才感觉到杨国柱对自己的不满。又想起这一年多来,此人从来也不肯到渤海所走上一趟,心中已经知道他对自己已经有了成见。

    孙元心中恼火归恼火,可对这个杨总兵还是很尊敬的。此人虽然同大明朝的其他武官一样,庸碌无能,可此人在民族大义上却是把持得住的。在崇祯十四年,清军入侵锦州,爆发松锦之战,七月二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