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但孙元,众将也是心头一凛,同时暗道:果然来来,要出兵了!

    就在两日前,清兵分两路大举入关南侵的消息传来。十万满清大军浩浩荡荡入寇大明。一路由多尔衮带领,从蓟镇青山口而入;另外一路则由岳托从墙子岭南下。

    清朝的第四次南侵开始了。

    在孙元看来,如果历史不发生巨大的改变的化,这是满清入关之前规模最大一次侵略。而在这次侵略中,明朝遭受了前所未又的巨大损失。

    渤海所离岳托入侵的地方有两百来里,这几日,孙元已经提前派出斥候侦察敌情,部队也准备好了粮草辎重,只等朝廷命令一到,就奔赴战场与敌决战。

    据历史记载,岳托此人乃是奴儿哈赤之孙,满清大贝勒礼亲王代善之子,很小的时候就加入了军队,战斗经验极其丰富,乃是满请军方的少壮派,颇有军事才能,是个英勇善战的将军。

    他这一路人马至少有五万,扣除辅兵和民夫,怎么着也有两万主力战兵。而宁乡军才两千人马,双方势力对比悬殊。孙元在没有得到朝廷命令之前,自然不可能出兵。明朝对军人戒心甚重,一百人以上的部队没有兵部的军令,无辜移防一百里,视容谋反。所以,孙元在此之前也只能呆在所里,暗地准备。

    渤海所乃是长城关隘,周围都是崇山峻岭,又没有多少油水,清兵这次南下为的是抢钱抢粮抢娘们,自然懒得来找孙元的麻烦。或者说,清兵觉得自己不来找孙元麻烦已经够意思的了,区区两千明军,又怎么敢去摸他们的老虎屁股。

    拆开火漆,孙元拿出将令只看了一眼,就悚然动容。

    “怎么了,怎么了?”

    “将军,可有军令?”

    众人将的目光都落到孙元脸上。

    孙元一脸肃然,清了清嗓子,道:“建奴入寇,。皇帝陛下颁下圣旨,急招宣、大、山西三镇大军入卫京畿。宣府杨国柱总兵与大同总兵王朴、山西参将虎大威已经带先头部队至延庆卫居庸关,招见宣府各将。依我看来,这仗看来是要打了。”

    “终于可以打仗了!”沉默了半天,众人却同时发出一声欢呼。

    孙元:“你们就那么盼望打仗?”

    犟驴子的大嗓门响起来:“废话,这一年多来咱们憋在这山窝窝里,俺身上都快憋出毛病来。”

    大约是觉得“废话”二字说得实在无礼,犟驴子不好意思地抓了抓脑袋。

    温建全也道:“将军,你现在虽然是渤海所参将,咱们也沾了你的光做了游击将军。这这里不过是穷山沟,自卢督司丁忧之后,咱们上头没人。这一年多来,朝廷的军饷什么的却是没看到几文,还吃了不少大人物的憋气。说来,这里还比不得当初在宁乡自在。再怎么说,在江南的时候,咱们好歹也是个地头蛇。若再在这里呆上几年,这宁乡军就要废了。这次有仗打,以咱们宁乡军的厉害,不难在天子脚下打上几场大胜仗。等立了大功,到时候,将军你升了官,自寻个好地方做总兵。”

    “对对对,是这个道理。”大家都是一脸的激奋,又是跺脚又是大笑,情绪异常亢奋。

    看到众人的神情,孙元心中一笑,大家士气高昂,也是一件好事。是啊,战幕已经开启,宁乡军自然免不了要打上几场。他却也不怕战功再被别人夺了去,毕竟,满清这次入寇历时半年,仗有的是机会打,也不怕不被朝廷和皇帝知道。上次被高起潜黑了一回,那是自己一时不慎,吃了个小亏而已。

    孙元:“明日我就去居庸关拜见杨总兵,你等在渤海所得多加小心,提防建奴偷袭。另外,战斗一旦打响,咱们肯定会离开渤海所,说不准会被调去什么地方,你们也得做好准备。”

    说到这里,孙元突然想起一事:“巴勃罗和二胡那边的大炮准备得如何了?关键是步炮协同战法演练得如何?”

362。第362章 惯性

    “得得”的马蹄声轰隆响起。

    孙元和四个护卫骑着快马奔驰在官道上,马蹄卷起滚滚黄尘。

    延庆卫乃是宣府镇的一个军事要点,扼守着京城门户居庸关。

    看着这天下雄关,孙元穿越者的思绪又发散开去。按照历史记载,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五日,李自成大军抵达居庸关。守将唐通和监军杜之秩投降,京师的北门锁钥被李自成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也因为居庸关不战而降,北京无险可守,于四日之后陷落,大明朝就此灭亡。

    想到这里,孙元不禁摇头。以居庸关的险要,只需放上几千士兵几门炮,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怎么连一箭未发就投降了呢?

    想来,定然是从崇祯登基起,朝廷一场接一场的失败已经让人绝望所至。

    确实,这十多年以来,明朝对外对内用兵,好象只卢象升在滁州取得过一场空前胜利。其余,除了失败还是失败。

    大明朝,到此刻已经没有心气了,尤其是在对建奴作战上面。

    实在是太需要一场胜利了。不过,这次建奴来势凶猛,即便有宁乡军在,可因为孙元势力实在太弱,他不认为自己能够在这历史的大洪流中发挥作用。

    昨天离开渤海所的时候,孙元突然问起炮兵的事情。

    长矛火枪方阵如果没有火炮压阵,不能对敌人的集团式冲锋相成压制,就如同缺了一条腿。所以,对于组建炮兵他还是非常热心的。这一年以来,炮厂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一律开绿灯,对于炮厂的日常事务,他这个绝对的大股东也没怎么过问,由着二胡鼓捣,反正孙元也不懂,外行指挥内行只能添乱。可惜因为缺少熟练工人和机器,炮管还好说,反正是弄个模子,一次成型。关键是炮身上的附件,这些玩意儿因为使用了超时代的螺丝螺母,还得使用耐磨的钢件。在没有车床的情况下,螺丝需要匠人用脚踏式床子一点一点用刀子刻度出来,尺寸精度也不高,废品率严重。十个附件中,有一个合格品就算是烧高香了。

    即便是炮管,情况也不太妙。黄铜实在太软,遇到爆炸后产生的热空气很容易就膨胀变形。虽说不用担心炸膛伤了士卒,可开上一两百炮,炮管就要报废,需要回炉重铸,实在太麻烦。

    因此,到现在只有四门四磅炮和一门八磅炮服役。就这点大炮,拉上战场上,估计也打不了几仗。

    这却也是一件无奈的事情,只能暂时对付着先用。

    惟武器论是不对的,尤其是在冷兵器战场上,人才是第一要素。所以,孙元更多的是将精力放在步炮协同上面。

    这事说起来简单,其实也不容易。在长矛火枪方阵战法中,火炮是要放在方阵中间的。在敌人进攻时,先得用大炮轰击压制。于是问题就来了,宁乡军将士都反映说,大炮射击实在太吓人了,炮弹首先得从大家头上飞过去,再能打中敌人。

    实心弹还好,若是碰到开花弹、散弹、链弹什么的,鬼知道炮弹会不会在头上就炸了,伤到自己人。

    对此,孙元也只能苦笑了,说到底还是士兵们胆子小,和对于这个时代的火器质量没有任何信心。要知道,同时期的大明工部制造的火枪就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没打中敌人,先炸膛伤着自己的事情并不新鲜。

    即便宁乡军的火器质量再好,大家也有心理阴影。

    没办法,只能慢慢训练,先将士兵的胆气训练上去再说。

    反正,得让他们做到即便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程度。

    在日常训练中,孙元用了不少手段。比如,当士兵们走队列的时候,叫人偷偷在人群中放一个大炮仗。若有士兵因此而被吓得乱了阵型,对不起,等待你的将是陈铁山无情的惩罚。

    有或者,在操练的时候,故意放空炮。

    如此过了一阵子,总算将大家操演得彻底麻木了。

    当然,炮兵战术在巴勃罗的强烈意见下做出了许多修改。大炮再不能放在队伍后面或者阵中。在打仗时,得想推到阵前对敌人进行远程轰击,待到敌人靠近,这才退回阵去,这也是欧洲陆军炮兵的正规战法。

    炮兵训练完毕,宁乡军的短板总算是补上了,孙元倒有些期待看看这些新式火炮在战场上会有什么表现,这次建奴入侵正其时也。

    可理智告诉孙元,这次建奴几乎是发动了半个满州的军力全力进攻明朝。且这个时代的八旗战斗力在整个东北亚洲堪称第一。如果历史不发生太大的变化,等待明朝的将是一场空前惨的大溃败。即便历史发生改变,真正这种事情,尤其是国战,打的是综合国力,明朝一样会败。

    宁乡军作为宣府一支还算拿得出手的部队,仗肯定是会打几场的。只不过,区区两千宁乡军,还不足以对整个战局产生太大的影响。

    一想到这里,一想起这一年以来,所看到的京城地区萧条的景象,一想到建奴南侵时百姓的惨状,孙元心中突然沉重起来:如果我是一镇的总兵官,如果我手下的宁乡军不是两千而是两万……或许还能够力挽天倾……可是,我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参将。要想改变这屈辱的历史,还得做官,做大官。只,官场上的事情,我真的不擅长啊!如果卢象升在朝,有这么一个靠山,或许还能够有所作为。可是现在卢督师已经丁忧回乡守孝,没有了他,这一仗明朝打得只怕更烂。我遇到一群猪队友,不被他们拖累死就算是阿弥陀佛的了。

    好在卢象升如今不在京城,不用像真实历史上那样战死沙场,这也是一件让人安慰的事情。

    正因为他已经不在北京,如今的历史和史书上的记载已大不一样。这一仗,最后又会打成什么模样,我又该在什么地方获取功劳,而不至于让宁乡损失太大?

    孙元这一路前来,翻来覆去想的就是这个事情。实际上,早在一年前,他就派人将京畿地区的地图绘制完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