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间原本是没有钱的,其实人本来并不需要钱:钱不能当食物吃,不够当柴火烧,不能蔽体御寒,不能解渴。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希望不是因为钱。
钱给世界带来了秩序和麻烦,给人类添了乐趣和困扰,给社会增加了满足与贪婪。这种发明,骂也不是,赞也不是,可是它就已经在那里了。不管你喜不喜欢,想不想要,它就是这样切入你的人生里,不经你同意就可以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钱重要吗?
你一定认为我在说废话。
不过,从“只要钱能解决的事情,你都会毫不犹豫、毫不吝惜地用钱把它解决”的这一点上看起来,钱又不是绝对重要——起码在你心头的天秤上,它应该没有你的命重要。
可是钱不重要吗?钱又太重要了,因为如果没钱,就什么东西都换不回来了,包括在医院付医药费救你的命。所以它不是绝对重要,它只是相对需要。把钱看作是一种“需要”,是一个重要的观念。
绝大数的东西都可以用钱换回来,只要用钱就可以解决的事情,钱就会被需要,同时也就不会是什么大问题。所以天底下跟钱有关的事情都不是什么大问题。钱很重要,但是如果你只是缺钱,问题就真的不大。
没钱从来就不是绝望。没钱是痛苦、是困境,但不是绝望,因为还有希望。钱按照物质不灭定律,它从来都没离开过你,它只是暂时放在别人的口袋里。
人们最常担心的和钱有关的问题只有两个:担心钱不来和担心钱跑掉。以至于老是有人在问:“我买这个东西,花这些钱值得吗?”
买一辆烂车被夹扁,和买一辆好车它救你一条腿的时候,我问你50万值不值得?是不是一定要发生之后,才知道值不值得?
所有的事情要怎么样让你的价值观改变,觉得值得、义无反顾、太划算了?
有一天我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换车道时,前面那辆车轮子底下突然飞出一样东西,我来不及闪开,一个大概跟小孩的头一般大小的水泥块,“碰!”一声打在我车头上,当时我也没停就继续开。
到了目的地之后,没多花精神去细细研究车子受损的状况,就进去打球了。我告诉每一个朋友,我真是鸿福齐天啊!我告诉大家我有多幸运:那块石头只要再弹高10厘米,它就不会被车头挡到,就会冲着挡风玻璃来,就会打到我!还好,它只是砸在引擎板上,还把大灯砸破了。(连奔驰车的前引擎钢板都能够凹进去。你看那力道!)
后来板金、烤漆、外加换一组灯总共花了我6000元。我很高兴,而且是连着高兴了好多天,我觉得买我的脸或是我的命,竟然才花了6000元。
观念不一样的人会怎么看这件事?
“真是的,那么大一条路,我怎么那么倒霉呀?那天整条路上的20万辆车里,我可能是唯一被K到的。”
这种人会自怨自艾地说:“我真的是人世间最衰的人!”
就这样子想,那么在往后的几天里,相信你去谈什么生意都不会太好。而且你会处心积虑想找个机会把那6000元“拗”回来。6000元你觉得能买什么呢?多买一条命吗?
我就是这样看钱的,我愿意尽可能地把我看钱的角度说给你听。不见得对或错,但是最最起码,我没有为了想要钱而作奸犯科,没有因为钱多玩物丧志,没有因为钱少怀忧失志,更没有因为四处借钱而扭曲变形。
所以,看见报章上比比皆是的为钱反目、兄弟阋墙、邻居失和、兵刃相见、血流五步……(不是危言耸听,2004年2月4日的《时报》社会版上就有7则类似新闻。这种也叫新闻?这算什么我们应该吸收的信息?)我更想着应该把我对钱的观念和你分享。因为我钱多不乱,钱少不慌,希望你也可以。
“把钱谈好”
在“钱”这件事上,我是一个幸运儿:我所有的工作都正是我热爱的兴趣,我所有的兴趣都让我赚钱!
你如果喜欢画画,你的画就要能卖钱。否则你就得去上没兴趣的班,赚到买材料过生活的钱,熬到退休存够老本,然后边吃老本边享受早年来不及过的瘾。这样当然也是人生,可是好像就将就委屈了点,最多我们也只能称之为“乐在工作”而已。
就像很多人喜欢赌钱,其实,他们喜欢的是:赌钱而赢钱。(享受兴趣的同时一定要能赚钱才是真享受。我还没听说过有人光是爱赌,倾家荡产还欢欣鼓舞说很爽的!)
我很幸运而且一直在享受,我是“工作就乐”。我喜欢说话,喜欢表演,喜欢写文章……而这一切都变成了我的工作,我还同时因此赚钱。
能一直有钱可赚是让我继续工作的原因,这一点无可否认。很多人或许会强调自己选择工作的唯一考量是兴趣,努力的动机是实现愿景云云。他们说的我都同意,只不过如果没有理想而且可以与日俱增的待遇条件,前面说的就只是说说而已了。
绩优的大企业为了挽留杰出的栋梁人才,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培养对企业的认同,凝聚企业向心力,构筑共识及共同目标等等,这些当然都是方法,但最有效而且稳固的基础还是“钱”。
2003年度,美国年终奖金拿最多的人共得到13亿元,台湾的鸿海年宴上抽中大奖的员工得到价值1000万元的10万股股票。问题是他们在高兴之余,都必须在该企业继续呆上个若干年,因为奖金是以股票、现金、认购权等不同形式逐年发放的。钱,当然还是最有效的绊马索。
承认钱对你的举足轻重,有助于你在决定或谈判事情时有正确的出发点。
在洽谈许多表演的细节时,我总是第一件事就要“把钱谈好”。常常发觉很多人因为对钱暧昧不明、闪烁犹豫的态度而把好好一件事谈到崩盘的地步。
拿了满意的酬劳,我会在台上意犹未尽、全力施为。拿了七折八扣的酬劳,我依然会卖力演出,因为那是对我自己行业与专业的尊敬。但是下一次,可能没有下一次了。
大家都知道,演出的过程里,时常会有很多意外的插曲,可能会有突发的状况,这时一个有经验的演出者可以预先看出端倪,并提供意见加以改善,或者随机应变,甚至化危机为良机,制造意想不到的效果。
过去一些合作的单位常常因为苛刻四五千的经费,而让观众把活动批评得体无完肤,这是愚蠢的错误。
英国当代舞台剧表演者史渥·贾本得说过:“当被尊重的时候,我的表演是无价的。当不被尊重的时候,我的表演就会很贵。所以我无论如何,都要做一个表演的人。无价又昂贵。”
“把钱谈好”并不一定指的是“把钱谈高”,有些时候反而是“把钱谈好不要钱”。清楚地说,是要“把有关钱的事情谈到清楚明白”。
我做了很多很多不见得赚钱的演出,却心安理得无怨无悔,原因很简单:那是我谈好的了。
很多艺人参与公益活动,大家很容易把它想成沽名钓誉,或说得好听些是建立形象。其实,沽名钓誉也好,建立形象也罢;积存福德也可以,回馈社会也行。说明白一点,这一次不赚钱的原因是:为了赚更长久的钱,为了过去已经赚到的钱,为了其他的事可以赚钱,为了提醒和创造更多的机会来赚钱……如此而已。
有钱人,一定有他富有的道理
“钱”是人类以物易物行为进程里的插曲。我付出劳力,不管是劈柴种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温饱”。可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就叫做“钱”。渐渐地,我劈的柴、种的米都必须拿去卖,换成钱,然后再去买温饱。如果我很会买又很会卖,只要劈少少的柴,种少少的米,我就可以很温又很饱!这个买卖的过程就成了“贸易”,而我,就成了一个“好”生意人。
后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劈柴种米的人少了、十行百业的人多了,于是社会就用“钱”来把这一切原本单纯而越来越复杂的依存关系串连起来,就成了今天的世界。
要想清楚“钱”,就要先看清楚“钱”的真义:无中生有的交易和转换。
你现在上的班、做的工,对全人类提供的服务有多少?你就领到那份与服务代价相对等的“钱”。你可以用这些“钱”再去交易,或转换成你所需的一切:他人创造的服务,那些别人上的班、做的工。
于是有人会提出问题:“我觉得我做得多,可是我领得少。因为我的所得只能换得他人少少的服务。”
答案很简单:他做的“工”给人类提供的服务效益太差。可能他选错行,用错工具,缺乏知识,没有效率……总之,事倍功半,自然领得少。
“可是我明明看见很多人什么也不做。每天只是炒炒股票,就领得比我多,享受比我好,大家都替他服务……?”
答案也很简单。炒炒股票就能赚钱?那还得要眼光独到、操作得法。懂操作才能抓对时机,眼光准才能选对行情上扬的股票。会行情上扬的股票代表那家公司会赚钱。会赚钱的公司,代表它的产品为人群所需要。越为人群需要的产品,就代表越有价值的服务。那些人将资金投资在一家能提供“有价值服务”的公司,使这公司资金充裕、扩大规模,就代表可以创造更高绩效的服务效能,就代表为人群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当然可以领得比他多、享受比他好!
所以,钱是公平的。它从来都是公平地去它该去的地方。有钱的人一定有他富有的道理,没钱的人一定有他穷的原因。别埋怨了。
我的赚钱态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一句我从小就会背的话,可是一直到现在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有很多话都是这样的,一如我们从小听老师家长叨叨絮絮,却全当耳边风,一句也听不进去。说是听不进去,我们只是当时不明白:耳朵是关不上的,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