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我给你的是30万,每一个人的性格就显现了:现金、股票、定存、黄金珠宝、房屋订金……这就是钱格。
如果每个人公平地拿到30万,很快就会开始此消彼长……若干时间,说不定只要一个月,你就会看见这30万给每个人带来的不同价值,还有这30万经过“格”捏塑后的变化。如果是300万呢?3000万呢?更多呢?人间的富贵贫贱穷,便由此而生,钱格的影响可见一斑。
至于我呢?
我的钱要用在合我个性的事情上:实验人生、证明自己、延续后代、照抚所爱。这就是我的“钱格”。
钱品
钱要有品质,好的钱会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你会知道它打哪而来?为什么来?来多少?会往哪儿去?为什么去?这就是有管理的钱,就是好钱。
有品质的好钱才耐用。举例来说:“每天上班,一个萝卜一个坑地赚来的钱,这就是你清楚明白的钱。”它是有一定的数额,而且用起来心安理得。你有办法预作规划,知道要用在哪里?需要多少?够不够用?如果有结余,你会妥善对待、储蓄或投资。如果有亏空,你会有心理准备,先考虑要去哪里借?还需要多少?
反过来讲:“赌场一夜拼,胜负在须臾之间。”说不出为什么赢,说不出为什么输,唯一的理由叫做“天意”。老天爷干嘛那么倒霉,要管你这种闲事?上班赚钱平平安安,但你可没感谢他,总是说自己够努力。如果赢钱,那些钱一定很容易离开你:原本不买的东西买了,原本该杀价的东西不杀了,一向会斟酌的花费都不考虑了……在你还来不及想的时候,这些钱又没了。
输钱也一样。输光了,看见次日清晨的阳光都觉得分外刺眼,头脑也被没品质的钱搅得七荤八素。于是,不该去开口借钱的人,你也开口了;不该给人看见的面貌也显露了。借来的钱你会更加不珍惜,因为你想:“这些抵不过我在桌上押一把……”于是原来有的,没了;后来借的,也没了。
有品质的钱所生出来的钱也会是好钱:不管是你结余的,抑或是你去借的。
没品质的钱所生出来的钱也会是坏钱:不管是你赢来的,抑或是你去借的。
这是钱的“优生学”。
钱观
每个人都会用钱,没有人刻意去教,可是每个人都会用钱。
小时候,我们想要一个东西,父母便带着我们去买。店家把玩具糖果交到我们手上的时候,父母总是把钱塞在我们手里,然后握着我们的手,要我们学着把钱交给店家。大人哈哈地笑,但却很少想到:这是孩子上的第一堂“钱”课。
然后我们就很会用钱了。想要任何东西?简单,拿钱去换。没钱?找父母要。要不到?如果教育来得及赶上我们的成长,我们就会知道要不到就要去赚。如果教育慢半拍或者教育无效,就糟了。
用钱,我们逐渐堆砌出一个自己的面貌:受多少教育?达到多少程度?说什么话?用什么态度?穿什么衣服?开什么车?住什么地方?上什么馆子?这些答案信息会拼凑出一个:你的“钱观”。
我一直认为,即便两个人赚一样数额的钱,他们过的日子还是可能天差地别。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他们有不一样的“钱观”。“钱貌”、“钱格”、“钱品”都会影响你的“钱观”,而“钱观”又会影响你的“钱”。你已经赚了多少钱?你还能赚多少钱?光看你的“钱观”就已经决定大半了。
你曾经分析过你的“钱观”吗?提供一个古印度思想家甘地·裘斯呙在《财富的逻辑》一书里的测验:
请逐项填写你的数据,每一题都依照你的直觉,给下方的各种选项打上不同分数:4、3、2、1。4是你最重视的,1是你最不在意的。
填写完毕,你会得到一列数据。现在请将数据依照直行加总,你会得到4行分别的总数。那是4个数据。
我们的分析是这样的:这4个数字,分别代表你在“隐于内”、“形于外”、“精神面”、“物质面”等4项的百分比,它就是你的“钱观”之所以形成的结构。这当中呈现出来的倾向越是明显,比例差异越大的人,他的“钱观”越不稳定。不稳定的“钱观”则会造成行事不稳定,某种程度上也是人格尚未成熟的象征。
相反,如果你的4项数据很平均,最平均的当然是25:25:25:25,那么你已经可以带着这个“钱观”迎接你的人生。因为你已经具备稳定的人格,就算是大雨将来,亦无惧;大运将至,必可期。
“隐于内”、“形于外”这两项数据表示你在人生态度上的阴阳。这会决定你是保守取向的工作人员个性,还是勇于探索的业务员性格。
“精神面”、“物质面”这两项数据显现你在金钱支配上的倾向。这会说明你的金钱将会分配到累积成长的库房,还是及时行乐的天堂。
理解你的“钱观”,古印度学者的说法叫做:“第三只眼”。这将让你知道自己的性格倾向,让你尝试做平衡修正:在机会来的时候不容易错失;在做抉择的时候不容易偏颇。有“第三只眼”在一旁监察、观测,能在别人找出你的缺点之前,自行修补、趋向圆满。
附送一点小讯息:
你刚才做这个小测验的时候:
※一路看到这个章节就直接做测验的:请凡事三思。
※之前就读过这里,现在回头来试试看的:请培养毅力。
※别人做过之后,叫你做的:请多尝试新事物。
你执行的方法是:
※直接在书上就用笔写上的:请多陪伴家人。
※另外拿一张纸来做记录的:请多交朋友。
※根本没拿纸笔想先看看热闹,后来才拿笔的:请多参加团体活动。
计算的时候:
※有用计算器的:请发挥你实事求是的长处。
※用笔做加法的:请发挥你随遇而安的特质。
※直接用心算的:请发挥你机敏过人的优点。
结果的途径:
※你做完测验才看结果的:请尽快去度个假。
※你先看完全部结果才开始做的:请多注意他人好恶。
※你到现在都没做的:请回头去开始作答。
性格无处不显,钱貌无所不在,你有多么不想显现的蛛丝马迹,都是一种信息。每一种信息都是一个生命索引。要看见自己前方的路,我有方法。你,仔细就行。
有了属于你的钱格、钱品、钱貌。接下来,你一定在期待:“我总得有钱才能搞这什么品呀、格呀的吧?”好,那么就让我首先说清楚:什么是我所认知的“有钱”。
“有钱”
“有钱”,就是拥有支配钱的权力。
若干年前,我记得花东地区淹大水,许多灾区亟需款项赈济救灾,当时有关部门允诺尽速拨款。不过你是知道的:公文往返、行政效率,那总需要一点时间。
救灾如救火,我记得灾后次日的新闻报导里有这么一个消息:一位亟富众望的佛教宗师到灾区探视(好像比有关机构还先到一步),一口就答应立刻拨出5000万元赈济灾民云云。文字旁的新闻照片里,是当法师一抵达下车时,当地“父母官”跪在地上为老百姓请命的镜头画面,那个情景一直在我脑海。钱,要这样用才有生命。
当然我知道,这不是出家人的钱。但毫无疑问的一件事是:这位出家人有支配动用金钱的能力。这种情况下,我要说:“他不但有钱,而且他很有钱,他的钱很有生命力。”
知道我对“有钱”的看法了?
找到你的“钱貌”了?
建立你的“钱品”了?
知道你的“钱格”了?
恭喜,你有了你独树一帜的“金钱观”。你可以开始爱钱了,你的钱开始有了轮廓、有了性格、有了你的味道。有了心,有心才能推动事情,对钱有心才能知道钱在哪里,才会赚得有趣、赢得过瘾。
钱是人创造的,要多少有多少;钱是银行印的,要多少印多少;钱不是你的、我的,它总是会在那里的!别担心世界上的钱不够,只有能源危机、没有钱源危机!你的钱和任何人的都不冲突。
生意,就是把他的钱搬进你我的口袋里。
消费,就是把你我的钱放进他的口袋里。
经济,就是你我他把钱移来移去的过程。
财富,就是有能力控制钱进到我口袋里的数量和时间。
景气,就是大家都把财富这件事处理得很好。
快乐,就是大家都赚钱!
于是,钱就多起来了!
奇怪,这大约是世界上唯一人人想要却无虞匮乏的东西!
土地、人口、资源、爱情的对象都有时尽,财富却世界大同!
加油!一个那么充沛存在的东西,你怎么会拿不到?
题一、在生活上:食 衣 住 行
题二、在娱乐上:思考 说唱 阅听 观赏
题三、在学习上:精神 运动 知识 社群
题四、居住选择:空间 地段 外观 装潢
题五、交通工具:价格 款式 性能 品牌
题六、饮食要求:口味 菜色 环境 花费
题七、运动喜好:手运动 球类 脚运动 器械
题八、穿着要求:舒适 款式 颜色 价格
题九、随身物品:钱包 名片 鞋子 手表
题十、钱的喜好:现金 黄金 土地 房产
总计:
怎么敢相信,每个月担负着10万元的开销、养活着10个人;身上、手边、家里,吃的、穿的、用的都值上百万,口袋里却只有500元!最怪的是,我怎么还是认为我蛮有钱的?
2000。02。18笔记
怎么回事?我到底是怎么想“钱”的?要谈所有与钱有关的课题前,我想,我一定要花一些工夫,先说说我到底怎样想“钱”这个东西。
世间原本是没有钱的,其实人本来并不需要钱:钱不能当食物吃,不够当柴火烧,不能蔽体御寒,不能解渴。人之所以成为“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