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回该你说了。”
胡适大呼上当,说:“好吧,我给你讲一个中国古代‘月中玉兔’的故事。”于是,他把嫦娥偷吃不死药,奔月后化为蟾蜍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说了一遍。
这次和韦莲司女士月下散步后,胡适突然变得喜欢收集神话故事起来。
和韦莲司的谈话,增加了胡适对家庭的思考。以前,自己主张“无后”说,读哲学书籍后,他发现许多哲学家都是不结婚的,如笛卡儿、康德、霍布斯……
1914年11月13日,韦莲司送给胡适几张照片,说:“这是我自己在宿舍拍的。”照片的景色非常优美,看不到纽约市的喧嚣,只有赫贞河上风吹的杨柳。
“好一幅杨柳图。”胡适笑着说。美国杨柳很少,上次,胡适和韦莲司在大学街上看到一株杨柳,两人在树旁徘徊良久。
韦莲司解释说:“你说过贵国古代有‘折柳赠别’的故事。”
“哦?!”胡适恍然大悟。韦莲司的心真细啊!再过几天,她就回纽约了,这是以垂柳图赠别呢!但古人灞桥折柳是一种特定场合下的风情,韦莲司也附庸风雅啊!
谈到这几天报上的消息,韦莲司说:“日本侵犯贵国,中国不抗拒,似乎失国体,如抗拒,损失恐怕比不抗拒大几千倍。”韦莲司指日本从德国手中攫取中国青岛。
“今日大患,是狭义的国家主义,强权即公理,国际大法即弱肉强食。”对日本这样的掠人土地,胡适视为狭义的国家主义和种族成见,成为阻碍世界统一的畛畦。
韦莲司友好地望着胡适。
“1908年,我写过一首《秋柳》诗。‘已见萧飕万木摧,尚余垂柳拂人来。凭君漫说柔条柳,也向西方舞一回。’很能说明中国目前的处境。”胡适由韦莲司的垂柳图想到自己的《秋柳》诗,由“柳”的柔软想到中国的落后。
韦莲司听了,说:“此诗大有真理。”
晚上,胡适去参加野外丛林聚会,有六七人参加。他说:“一起去,多好!”
“以后有机会……你喜欢这种旅行!”
“喜欢。”在这之前,胡适参加过3次。两年前,和纪能女士等去紫兰岛;第二次是去年和李德女士在比比湖畔;第三次是这年9月哲学会期间在六里溪。
“什么时候回纽约?”胡适问。
“下星期四。”
“我去送你?”
“不要去了。我母亲送……”韦莲司迟疑地说。11月22日晚,胡适路过法学助教卜葛特先生处,进门坐了一会。两天前,韦莲司离开绮色佳去纽约,那天夜晚,寒风吹落了胡适窗前所有的柳条,胡适怅惘地坐着,失魂落魄,一事无成……
两人很快谈到婚姻问题,卜葛特说:“美国女士知识程度不高,就是大学生,论辩时能启发人的,也不可多得。”
和韦莲司的密切交往,使胡适对婚姻话题大感兴趣,他说:“求偶标准,不能以智识作惟一标准,其他问题,如身体健康,容貌不丑陋,习性不乖戾,都不可不注意。”胡适说这句话时,想到了江冬秀。
“美国求偶不容易,费时、费事、费钱,最终难寻意中人。”卜葛特很佩服胡适看问题深刻,他哪里知道,胡适的那一位正是万万不能以“智识作惟一标准”的呢!
“知识上的伴侣,难得于家庭,可得于朋友。”胡适想到了韦莲司女士,她是有知识的,但她习性乖戾,所以也不是白马王子的意中人,至今还是独身一个。
卜葛特送胡适出门时,胡适似乎隐隐约约在江冬秀和韦莲司之间作出了判决:一个是“不能以智识作惟一标准”的妻子,一个是“知识上的伴侣”。
11月26日,胡适应邀去韦莲司家吃感恩节的晚餐。
和韦莲司父母在一起,胡适深深感受着和家人在一起的亲情。和韦莲司多次交往后,这种亲情更加强烈,而且,还增加了胡适内心深处的一种说不上来的神秘感。几个月来,两人无话不谈,如胶似漆,日子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第二部分白话文倡导者 胡适(4)
和韦莲司的分手,在胡适心底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强烈的眷念,来女士家中探视其亲人,是心中亲情最好的慰藉了。爱屋及乌,韦莲司家的一草一木、一针一线,胡适都感到非常亲切。
家宴开始,韦莲司夫人首先举杯说:“祝愿所有不在场的家人和来客的家人健康。”
胡适想到了在纽约的韦莲司,也想到在绩溪的母亲,在上海的二哥……这一晚,胡适有说有笑,话特别多。
压抑在内心深处对韦莲司的情感,似乎借着酒力和笑谈,慢慢消释了。
回到宿舍,胡适酒劲未消,对韦莲司的眷念却更加强烈了。他给韦莲司写信道:“我简直无法表示在过去几个月里——多么短暂的几个月啊——我是如何地沉浸在你的友谊和善意之中。我不知道在此邦我这么说是不是合适……”
在纽约的韦莲司同样沉浸在对东方“王子”的眷念之中,她向胡适推荐毛莱的《姑息论》,大谈男子牺牲什么,追求什么……
12月7日,胡适给韦莲司写了一封信。他写道:“也许你不知道,在我们交往中,我一直是一个受益者。你的谈话总是刺激我认真地思考……”
其实,韦莲司和胡适的交往,并不是一个人单方面的受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在绮色佳的胡适思念着韦莲司时,在纽约的韦莲司也日夜思念着胡适,接到胡适信后,韦莲司连夜乘车回绮色佳。当夜,她敲开了橡树街120号的房门。
见到韦莲司,胡适大喜过望。他放下手中的威尔逊国会训词,连忙给韦莲司泡上一杯中国龙井茶。
韦莲司情绪激动地说:“我给红十字会写信,要到军中当看护士,他们不同意。说我没有经验。”欧战开始后,韦莲司不想绘画了。
胡适大吃一惊,说:“你还是画画的好。歌德说,人生效力世界,是不同的。”胡适最近在看歌德的书。他发现,威尔逊也有歌德般的镇静工夫。
见韦莲司在认真听,胡适接着说:“人生的意义,可以是画一张不朽的画,作一首不朽的歌,不一定非要效力疆场,效力医院的。”达芬奇的一张画,白居易的一首诗,不就永远不朽了么?
韦莲司笑了,说:“我哪里能画不朽之画?”
“我月底去哥伦布城开几天会,新年前回来。你什么时候走?”
听说胡适要外出,韦莲司脸上游过一丝失望,说:“说不定。”
12月31日,胡适急急赶回绮色佳。放下行李,胡适就给韦莲司家拨了电话。他希望韦莲司还在绮色佳。“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此时,有多少话要和韦莲司说啊!
听说韦莲司已经走了。顿时,胡适浑身冒热气的身体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
第二天是新年,胡适吃过中饭回来,发现桌子上有一个大包裹,原来是韦莲司从纽约寄来的新年礼物。这是什么?胡适急忙打了开来,原来是精美的盆景仙客来曼花和贺年卡。
仙客来曼花属报春花科,又叫“兔耳花”,胡适属兔,曾和韦莲司散步时大谈月中玉兔神话故事,所以,韦莲司特为此送他仙客来曼花。此花开在秋、冬、春三季,喜冷不喜暖,叶呈心脏形,其盛开的花瓣向外反卷如僧帽状,又像兔子的耳朵,一株能开几十朵乃至上百朵鲜艳的各种颜色的花,一直为韦莲司所珍爱。
胡适将仙客来曼花放在窗台上,左看右看,爱不释手。
晚上,韦莲司夫人请胡适和她一起去大学俱乐部,然后去她家吃饭。胡适因为收到了韦莲司的新年礼物,心情非常好,昨天的懊恼早已冰消。
“最近忙啊?”韦莲司夫人问。
“中旬,我可能去波士顿参加勃朗宁学会。”胡适打算绕道去纽约,看看韦莲司神秘的画室,看看韦莲司隐秘的私生活是什么样子。当然,这得首先要韦莲司自己提出来。
饭后,胡适和韦莲司夫人聊天,他们谈宗教、谈文学,甚至谈了不少美国和中国的婚姻习俗。想到马上就要在纽约见到韦莲司女士,胡适的话特别多。不知不觉,胡适在韦莲司家呆了三个小时。
走出韦莲司家花草丛生的门栏,仰望天际的皎月,胡适深深地吸了一口鲜美的空气,在美国几年,今天是最令人愉快的新年啊!
1915年1月18日夜,胡适乘火车赴波士顿,参加勃朗宁会。离开绮色佳前,胡适给架上的仙客来曼花浇了水,将世界学生会上自己在哈佛大餐厅的合影摆在架上,然后,在日记上补记了1月9日至11日开世界学生会十年祝典的情况。
近来,胡适马不停蹄,连开了几个会议。惟独这次,胡适的心情特别好,一路上,胡适想着和韦莲司见面的可能情景,沉浸在幸福的遐想之中……后来胡适记起,就是这天,日本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作为支持袁世凯复辟称帝的交换条件。
1月22日一早,胡适去纽约美术院。昨天夜里9点,胡适到纽约后拨通了韦莲司的电话,两人约好今天在美术院见面。
过了一会,韦莲司也到了。见到胡适,韦莲司老远就笑了起来。这是他们两人第一次在纽约见面呢!胡适一眼看出,韦莲司今天换件入时的衣服,稍施淡妆。想到平常女士不施粉黛,胡适心中暖烘烘的。
在美术院,韦莲司指着中国北魏时期造的一个佛头像说:“我最喜欢这个头像。”
第二部分白话文倡导者 胡适(5)
胡适看了,问:“为什么?”
韦莲司说:“久看,能叫人投地膜拜。”
胡适指着旁边的一个罗汉头,说:“罗汉笑容可掬,也不是凡品。”
韦莲司回眸一笑。
两人参观到了中午,韦莲司请胡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