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丁香花-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是莲池大师的道场!”燕红打断他的话问说,“我只知道莲池大师创行净土宗,这位大师的生平,一点都不知道,他是杭州人吗?”    
    “是的。俗家姓沈,他是读书人出家,在云栖寺静修。雍正年间封为‘净妙真修禅师’,其实是明朝人。净土宗只讲吃素、念佛、放生,这是修行最简单的办法,所以杭州的善男信女,奉净土宗的很多。”    
    “我要去瞻仰瞻仰莲池大师的道场。”    
    “其实,”龚定庵答非所问地说,“你在家长斋绣佛,也是一样。”    
    “在哪里?”    
    一听口气松动了,龚定庵大为兴奋,但他还未开口,燕红却又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你又不能替我在府上辟一处佛堂,就算能够,吉云夫人也容不得我。罢、罢,那一来,真应了古人的两句诗:为求无事着袈裟,着了袈裟事更多。”    
    “有这样两句诗吗?”    
    “有。大概是杨诚斋的诗,字句或许字眼有出入,意思是不错的。”    
    龚定庵没有想到她对吉云的成见如此之深。算了,死心塌地成全她的志向吧!    
    到这时候,龚定庵的主意才算完全打定,他想了一下说:“云栖实在太远了。如果我去看你,当天不能回来,就又会有许多不利于你的流言——”    
    “我不怕。”    
    “可是,”龚定庵机变极快地说,“也不利于我。”    
    “不利于你,我不愿意。”燕红紧接着说,“西溪呢?”    
    “西溪风景绝胜,秋天尤其好。”    
    “路远不远呢?”    
    路亦不近,但龚定庵很欣赏西溪,因而囫囵吞枣地说:“比云栖近。”    
    “我不管路远近,第一、要清静;第二、不会有什么不利于你的流言。能这样就好。”    
    “那么,我们明天到西溪去看看。”    
    “怎么去?”    
    “自然是坐船去。”    
    龚定庵当时将阿兴唤了来,告诉他次日去西溪勘察。阿兴对西湖的途径极熟,便即作了安排,是在涌金门外的昭庆寺下船,约宋嫂在那里会齐。    
    


第五部分家庵多是带发修行的

     “宋嫂的儿子不是划船的吗?”燕红提议,“不如就坐他的船去。”    
    “一点不错。就这样办。”    
    “她儿子划的是小划子的,到西溪要坐大船去。我趁早去通知他。”    
    等阿兴一走,龚定庵说道,“西溪一定可以找到合意的地方,我们就作西溪的打算好了。”    
    “何以见得一定能合意?”    
    “宋嫂办事,一定不会错。”    
    燕红点点头:“这话有道理。”    
    “你在西溪静修,自然是家庵,门虽设而常关,除了龚某人以外,不纳香客。”    
    “那当然。”    
    “家庵中要找女伴,其实也就是雇人来照料你。”    
    “嗯。”燕红点点头,“我托宋嫂找。”    
    “对。这很妥当。”龚定庵突然说道,“你把头发留起来吧!家庵多是带发修行的。”    
    “那不就等于还俗了吗?”    
    “还不还俗,要看你自己。道心坚定,不在乎有发无发。”    
    燕红心想削了发,也很不便。而且爱美之心,到底尚未勘破,当下答说:“这一点,我要好好想一想。”    
    “我说过,我不夺你的志。不过长日相对,你留着头发,我看了舒服些。”    
    “好吧!我为你留发。不过,”燕红很认真地说,“你切不可动绮念。”    
    “我动绮念,只要你不动凡心就好了。”    
    “不行,不行!”燕红反悔了,“你存心不良,我还是不留发为妙。”    
    “我是说笑话的,你何必多心。”    
    “不!”    
    燕红态度非常坚决,但龚定庵对这个要求,亦有不达目的,绝不干休之势。最后总想取得协议,龚定庵在佛前发誓,对她的要求,到此为止,绝不会再作任何进一步的要求,否则会坠入阿鼻地狱。燕红才答应她自这天起,开始留发。    
    第二天,朝阳影里,宋嫂母子已在昭庆寺前的“埠头”等候了。她的儿子叫阿狗,生得极其憨厚,见了人说不出话,只会憨笑。龚定庵想起宋嫂对阿狗“装死”及抱住妻子“亲嘴”的形容,不由得“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你笑什么?”燕红问说。    
    “回头告诉你。”龚定庵忍住笑,问宋嫂说,“今天能不能回来?”    
    “回不来也不要紧。”宋嫂答说,“船上有副干净被褥,叫阿狗陪龚大少爷睡在船上好了。我带了菜来的,在船上做。”    
    “那么你们呢?”    
    这“你们”自然包括燕红在内,宋嫂答说:“睡在庵里。哪个庵里都可以借住的。”    
    于是相偕上船。这天的燕红,僧服僧帽,妙龄女尼,龚定庵不便相扶——她自削发之日起,便即放足,三个多月下来,长到五寸有余,六寸不足,行动比以前是方便多了,但上下跳板却无把握,幸而有宋嫂在,方得解除困境。    
    那船是一条画舫,与行走江河的官船无异,亦有前、中、后之舱,中舱可容一桌酒席,撤去圆台面,起居足供回旋。燕红初次坐这样的船,左右顾盼,非常满意,想起“浮家泛宅”这句成语,忽发奇想,能特制一船,置于西湖,坐卧于斯,西湖不就等于自己所建的一座大花园?    
    等她将她的想法说了出来,龚定庵说道:“明朝人原有这样做的。有个广东人叫黎遂球,是明末在赣州守城殉难的义士,认为湖游寝处舟中,晓移就山,晚移就月,那就是你所说的,西湖等于是自己的园林,惟兴所适,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我记得他为他的船题过一副对联,很有意思——”    
    说到这里,他忽然停了下来。燕红便问:“这副对联记不起来了?”    
    “不是。这副对联就字面来讲,是变体,要分开来念,才讲得通。”龚定庵慢慢地念道:“‘山水、朋友、文章,三乐;烟、雨、晴、雪、风、月,六宜。’”    
    “是啊,”宋嫂接口,“不分开来念,‘三乐’同‘六宜’就对不起来了。”    
    此言一出,燕红大为惊喜地说:“原来宋嫂你也一肚子的墨水!”    
    “哪里,哪里,我西瓜大的字,大概认识个七、八担。不过,十六岁嫁了阿狗他爹,就开那个小馆子,至今五十年见过多多少少才子、才女,听也听会了。”    
    “五十年?”燕红扳着手指数了一下,“乾嘉年间的好日子,你都经过了?真是福气。”    
    “像我们这种人,生在太平年岁,又生在西湖上,就算是福气。”    
    “那末,”向往乾嘉盛世的燕红,兴致盎然地问,“你见过乾隆皇帝没有?”    
    “怎么没有?”宋嫂被激起年轻时的回忆,亦是一脸兴奋之情,“不但见过,还见过两回,一回是我廿四岁那年,乾隆皇帝七十大寿。听人说,以前都是陪了太后来的,那回太后没有来——”    
    “为什么?”燕红迫不及待地问。    
    “死掉了。”    
    一旁静听的龚定庵,不由得“噗哧”一声笑了出来,燕红奇怪地问:“你笑什么?”    
    龚定庵本想说:你们一问一答,叫人好笑,问得天真,答得也天真。但他还是咽住了,笑笑答道:“我是想我自己的事,不相干,你们谈你们的。”    
    “不过,太后没有来,另外一个皇帝倒来了。”    
    “怎么另外又出来一个皇帝?”    
    这回,龚定庵忍不住要说了:“皇十六子随扈,他就是前两年驾崩的仁宗,岂非另一位皇帝?”    
    “不错。”宋嫂接口,“乾隆皇帝每回来都是三月里,苏堤上一株杨柳一株桃,开得好不热闹。中上吃饭,北佬儿叫‘打尖’,文武百官,红顶子不晓得有多少,‘打尖’的时候,像我们这种小馆子都要‘办皇差’,那回我们那里是伺候两位王爷,都只有十八九岁,看样子是亲兄弟,大的那个人家叫他‘十六阿哥’,长得真漂亮,人也客气,吃醋溜鱼吃得好,再要一条,赏了二十两银子。后来嘉庆皇帝接位,阿福他爹告诉我,就是赏银子的那个‘十六阿哥’。一介老百姓,见过两代皇帝,这也是难得的福气。”    
    “吃你的菜,也是一种福气。你的醋溜鱼曾供上方玉食。可惜,”燕红笑道,“我是没有这样的口福了。”    
    其时画舫在芦苇丛中,曲曲行去,留下已经在望——留下是杭州西北的一个镇甸。相传宋高宗南渡,“临安”建都,踏勘起造宫殿之地,见西溪山环水复,秀妩可人,颇为中意,以后虽以风水的原因,西湖之西的凤凰山成为大内,而西溪则奉旨“留下”,故有此名。    
    西湖在六朝五代即为隐士高僧的渊薮,南宋以后,方圆五十里之间,满布梵刹琳宫,山房别墅。当时即有《西溪百咏》,明朝天顺年间,西溪的隐士周谟,重订其诗,不过龚定庵所读过的《西溪百咏》,又是题同而内容有别的另一本,作者是明朝崇祯年间的一个和尚,法名“大善”,又号“虚闲道人”,他在西溪住了三十年,一草一木,无不熟识,另写一百首七律来咏西溪。    
    


第五部分龚定庵最轻视的陈文述

    光是听他谈这一段《西溪百咏》的始末,燕红已经心神飞驰,便问宋嫂:“你说的那处地方,是怎么个情形?”    
    “在蒹葭里,交芦庵旁边,本来是人家的一处‘庄子’——”    
    杭州人称别墅为“庄子”,是燕红所知道的,但蒹葭里、交芦庵,她却听不懂宋嫂的杭州口音,等听龚定庵说明了是哪几个字,恍然有悟,“秋水蒹葭,芦花如雪,”她说,“怪不得说西溪之胜在秋天。”    
    “亦不尽然。”龚定庵说,“我念首诗你听:‘十里花开万树新,寺梅早发岁初辰,白葩未吐犹含腊,梅萼先舒已报春;不与众香争雪色,独怜瘦影问花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