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腥嗽诤跚厥茄还模魑执裕徊幌胝妓啻蟊阋耍膊荒苋密坏固皇牵浚 】墒腔桓鼋嵌认耄饽腥耸翟谑敲挥泄磁募记桑磺卸忌瞪档睾团掏谐觯皇浅鲜刀选S只蛘撸且桓龊茏⒁饨诩蟮娜耍看蔚穆虻ザ既盟∠笊羁獭! ASS ,芑说。而后她又给我讲了和另外一个男孩的故事。说是男孩,其实比芑小 4 岁。他阳光、健康、一口白牙总是让芑有着女人本能的想法。周末,他为芑煲汤;深夜,陪芑疏解工作中的不畅。他狂热地追求芑,芑在最初的感动之后,开始对他起了疑心。他想干什么?他不是对我有别的企图吧。他户口不在北京,是不是想借助我谋求北京人的永久身份?想利用我的社会资源为他自己搞个盆满钵满?邻人疑斧,怎么看,怎么像。 一次在芑的住处,男孩磨蹭着到了夜里 11 点半。芑的内心已是如波涛、如撞兔,他的眼神、他年轻的手都让她不能自持。但芑那根坚硬的神经绷着。她狠了狠心,战胜了自己。她说,万一我把自己给了他,他缠上我怎么办? 不能交出自己,交出就意味着全军覆没。年轻时还可以任性,到了这把年纪可要拿捏清楚,否则,输个一败涂地,很难东山再起。 她甚至拒绝自己想他,虽然,这种思念让她心痛。 又或者,芑的真实想法是,也许在不远方,有一个更棒的男人等着我。怎能为了这一片不称心的树叶放弃了整片森林? 其实,芑的内心充满了无望和焦虑。每次打电话,她总是一遍一遍地问我:你说我还能嫁出去吗? 想嫁出去,却又不想交出自己。 看身边的人,都是在年轻时一头撞进了婚姻。没有算计,没有眉精目企,这些资深已婚人士常常的感叹是:要是拖到今天,我们也很难再把自己交出去了!因为当初的投入,带有懵懂、带有孤注一掷,带有茫然,带有一点“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惨烈。 现代的都市成年男女,讲究的是,全须全尾,全身而退。 在情感的世界里,要不要计算爱的轻重多寡?要不要担心取胜和失手?要不要顾忌票子和面子?是否一旦动了这些念头,情感的纯度就大打折扣? 祈望着爱情,却又不相信爱情,这是怎样的不甘和伤痛! 投入,混合着恐惧和快感。投入,就是两眼一闭,把自己舍出去。 我对芑说,不投入,你永远不知道水有多深,火有多热,永远体会不到人生的深深的失落与高高的飞扬。作壁上观的结果,就是这辈子虽然毫发未伤,但就宛如从来没有活过。 《欲望都市》里的夏洛特投入于每一次的爱情和婚姻,萨曼莎投入于每一次与陌生人有期限的性爱。而律师米兰达却盘算复盘算,那个似乎通晓情事的专栏写手卡瑞徘徊复徘徊。在《 THE CATCH 》的最后,卡瑞舍出了自己,她伸出手去,但她什么都没有抓住,她从高空跌落。感谢上帝,至少她尝到了跌落的滋味。她对自己说,不过我活了下来,因为我下面有个安全网。 麻三斤
投入地爱一次目的只是一秒钟的高潮
洪晃,1961年生于北京。1973年去美国,在纽约LITTLE RED SCHOOL HOUSE上中学和高中;1984年VASSAR COLLEGE学士毕业,曾就职于甘维珍、德国金属公司及标准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998至今为《TIMEOUT乐》及《SEVENTEEN青春一族》的出版人。著有《我的非正常生活》。 咱国家,每年 GDP 都能增长五、六、七个点,要不是有好多好多人“深深地投入”了好几回,怎么会有这种盛世景象。只不过我们的投入都是非常有目的的,是追求回报的。在咱这儿,投入的人不少,哪怕是投入爱情、艺术和友谊,都能算出个内部、外部和中部的回报率,算不出来就坚决不投。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其老公是加州一汉学家,这两口子深深地在中国文人身上投入了好几回,把他们一个个弄去加州,好吃好喝,认真投入友情,有时候还搭上点爱情和色情,但是回报都不太好。就比如吧,他们把一个无名演员推荐给一个大导演,演员最后睡了导演,和他们吵翻了。还比如,他们也把我介绍给导演干个小活,结果他们跟睡导演的演员吵翻了的时候,我采取中立的立场,没站在他们一边谴责这个该死的小婊子,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在我身上浪费时间了。 总而言之,我们的投入都是有目的的,我们投入友情是为了关系,投入爱情是为了占有,投入艺术是为了成名成家,我们对回报的期望值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而一旦没有得到,我们可以坚定地放弃。在咱这,啥都有个 bottom line; 如果经商,这词应该翻译为“底线”,是个数字概念;但对于那种对友谊、爱情和艺术追求回报的人来讲更确切的翻译可能是“屁股线”,当其期待的回报没有的时候,他的屁股就再也不会坐在你这边了。 我这辈子只上过三堂哲学课,然后就知难而退了。我当时对知识的投入很明确,就是为了文凭和奖学金,哲学这玩意太深奥,我搞不明白,怕分数太低,丢了奖学金,拿不着文凭。但这三堂课教的东西我至今记得非常清楚,第一堂课说的是“目的”,第二堂课说的是“过程”,第三堂课老师让每个人给自己定位是追求目的,还是追求过程。我向来力争作一个追求目的的人,但骨子里是个追求过程的人,因为我致命的缺点就是贪玩。只要好玩我就想做,管你什么内部回报和屁股线,不想那么多。所以我在一个 GDP 增长五、六、七个点的经济奇迹中造就了个人财富增长率进入负数的奇迹。 我这种傻瓜不多,但还是有的,现在和我一起在大山子 798 工厂瞎折腾的人就是这类人。明明知道还有不到 12 个月,地主就要把所有人都撵出去,现在的装修在短期内就会被推土机全部压平,还是有人在往这里搬,还有人在装修,还有人在创作。这种投入除了享受一下过程大概没有什么别的回报了。 我倒是挺想号召大家没有目的地,深深地投入一回。要知道,生活的乐趣都在过程里面,而目的只是在长长的过程之后一秒钟的高潮。 洪晃
投入地爱一次疯狂消费是我们觉得真实或者踏实的存在
朱其,1966年生于上海。独立策展人、艺术批评家。1992年开始从事艺术批评。在《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三联生活周刊》、《书城》等重要的媒体上发表了大量艺术批评文章。从1996年起,先后独立策划过一系列有影响的重要的前卫艺术展,包括《以艺术的名义——中国当代艺术交流展》、《青春残酷绘画》等。1998年—2000年,担任《雕塑》杂志执行主编。2000年,参与创办中文艺术网站“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CL2000),任艺术总监至今。 亚洲大众社会对城市现代性的具体理解就是高楼林立和购物天堂。比如在东京,一个城市到如此精致和系统的地步,世界仿佛已经走到了尽头。什么哲学、历史和知识分子的艺术,似乎都是多余的。大多数人好像真的不需要这些,除了虚无感,没有什么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剩下就是泡吧、婚外恋、情人旅馆、成人漫画、涩谷的酷街、村上春树的小说以及金融、科技。东京的年轻人坐在街头,或者看着天空发呆,或者在一起说一些很具体的事情,彼此心领神会、眉目传情或者笑个不停。东京的现代美术馆和画廊也观者寥寥,市民社会更爱看古埃及文物展和中国的明清家具展。这是我去年在东京看到的景象。 国际化的大都市如此彻底埋葬了形而上学,知识分子和先锋艺术家也不再那么愤怒,大家在教授体系和基金会体系下,也过着一种安逸的有点凝重的边缘生活,但却能够经常在世界各地坐波音飞机飞来飞去参加国际艺术展或者国际会议。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在九十年代后期差不多也开始这样演变。一些艺术家也开始表现消费社会特征进入中国城市的后社会主义语境。广州的大尾象艺术小组比较早的对广州社会带有珠江三角洲地区特色的商业主义环境做出了反应。像梁距辉的《游戏一小时》(1996)是一个象征性的行为,艺术家坐在一个施工电梯里疯狂打了一个小时的电子游戏,同时电梯在不停地上下移动,这个作品试图将一种虚无的消费性体验以及心理承受极限作一个具体实验。艺术家林一林在1992年前后一直做将人民币和砖墙结合在一起的装置,使人民币开始被体验到一种实在性,一种真正意义的唯物性。林一林有时候也把自己的身体镶嵌进人民币砖墙里,使个人融入这种淹没个人周身的物质感。 陈绍雄在1994年前后作了一些反映电视消费节目对于大众消费心里意识的影响,比如装置《改变电视频道,改变新娘的决定》(1994),让一个真实的女性婚礼服贯穿通过电视机屏幕框架,使屏幕内外一体化。自1997年开始,他将所有广州九十年代出现的街头景观做成立体照片景观集锦,像麦当劳、时髦女孩、广告牌等。艺术家徐坦在1996年前后一直在痴迷于拍摄广州白云机场飞机起飞到半空时的广州景观:飞机下是一片低矮的穷街陋巷,半空一架机头朝上的巨型波音飞机,因为摄影视角的关系,在照片上飞机贴着房屋只有几米间距,仿佛要掉下来似的。事实上,在九十年代中前期,一架架国际飞机就是这样疯狂地将一批批跨国经济人运进中国。徐坦后来又拍摄上海、北京在1996年前后完成的玻璃幕墙楼群的外观摄影,表达中国疯狂的城市化建设初期庸俗的包豪斯风格泛滥。在用摄影表达这种中国城市与日俱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