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枭雄的民国-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影响的一个两难境地。

    不过,这些最终都不是最让人爆炸 的消息。

    十二月六日,上海申报突然刊发了一篇自称是张学良亲自口述的通电电。

    “惊悉吴上将罹难,学良悲痛彻骨,然山东局势堪忧,几乎五内巨焚。又惊悉国民政府置凶手于度外,反落井下石,这等行为与强盗、恶霸何异?这等国民政府又有何资格领袖全国?所以,学良于即日起宣布河北自治,脱离国民政府,同时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调查真凶,为英魂伸冤!”

    同时,在末尾附上了一份老蒋对山东系各位军权在握军官的任命,其用心险恶一望便可知晓。

    很快各大报纸展开了对老蒋的口诛笔伐。老蒋万万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发展到这个地步。此前他显然嘀咕了媒体报人的添乱能力。但这些口诛笔伐和蚊子叮一口差不多,不疼不痒,都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但也必须给予适当的惩戒,于是接下来的几日里大量的报馆被封,其一些发表激进言论报馆的总编还被警察抓起来,下了大狱。

    不过真正一拳让老蒋蒙了的新闻是张学良的自治声明。这在政治上给了他狠狠一击,有了这个带头人,剩下那些同样心怀不轨的军阀们也一定会纷纷效仿,冯玉祥、阎锡山、刘湘等等,一旦他们相继响应,造成的影响可就再难挽回。所以他必须在第一时间表明态度。

    “立即逮捕张汉卿!”

    蒋正暗恨,怎么不把这张学良也一道炸死?这话还要从吴孝良被炸那天凌晨说起,张学良的确上了吴孝良的专列,但他却在浦口突发急性阑尾炎,所以车还没起行,他便秘密下了火车,被送回南京救治。这件事被刻意隐瞒了下来,其目的也是为了保密其行踪,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就实际效果而言,张学良这次返回南京的保密工作做的十分到位,直到张学良自动现身报馆,老蒋才得知张学良并没有被炸死,而是还在南京。

    被派去捉拿张学良的一队宪兵铩羽而归,原来等他们抵达张学良临时住所的时候,那已经人去楼空,没有半点人气。

    抓捕不成老蒋很快便进行下一步,抛出方案,宣布撤销张学良国民党内外一切职务,并进一步宣布,国民政府将择日北伐,消灭北洋军阀反扑的残余势力,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还天下百姓一个清平世界。

    只可惜的是,命令可以下达,却没有一份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报纸肯登这条消息。《申报》新总编甚至放出话来,就算被去蹲大狱他也不会登这种东西。

    最后刊登此篇声明的还是《南京晨报》,尽管声势小了许多,但仍旧释放出了足够的信号。一干蠢蠢欲动的军阀们,当然不会傻到与南京撕破脸,不过却也都一个个厉兵秣马,做好了收渔人之利的准备。

    很快,安徽传来了董海滨撤军返回徐州的消息,连山东方面各部人马都调用频繁的异常,河南方面到还算平静,但任谁都能闻得到愈来愈重的火药味。

    老蒋总算长出一口气,分化瓦解的策略初见成效,夺回原指日可待。

    “给辞修去电,命你部即刻北上,推进至徐州,务必将董部挤压回山东。”

    老蒋用了挤压这个字眼,便是不欲与董海滨正面决战,因为还要留着他回去窝里斗呢!

    陈诚部十一师,虽然经历惨败,但实力尚存,一路尾随北上,高歌猛进,竟然一日之间就抵达徐州城下,士气一下也高涨到了几点,仿佛近月以来一直惨败的是徐州城的山东军一般。而据侦查,董海滨的十七师的确已经没有了战意,陈诚甚至得到消息,十七师准备放弃徐州。

第549章 幽燕非故国(七)

    民国十个月,蒋己像做过山车一样,在经历了挫折、沮丧、愤怒之后,却突然柳暗花明又迎來了全面胜利的一抹曙光。

    杨永泰兴冲冲进了蒋语调略显高亢。

    “张汉卿在上海,宪兵已经将他扣留,等待委座进一步指示。”

    他挺了挺腰杆使自己显得不那么谦卑,由谋士变成了具体事件的经手人,一时间还转不过这个弯,对于身份的悄然变幻也有些失落,只怪他对于吴孝良的怨念太甚,终于自己一步步的陷了进去,等发现深陷泥潭时已经悔之晚矣,但总算干掉吴孝良的目标达成了,虽然他出现了失误,可有人为他弥补了这个问睿峁且谎模遥鼻靶问苹钩疟人柘敫玫姆较蚍⒄埂

    愣怔间却听老蒋沉声道:“这件事行政院不要出面,军事委员会也不要出面,电告上海把人转给警察厅,不放、不审。”

    杨永泰正要应声老蒋又补充了一句。

    “你亲自去一趟上海吧,将此事安排好,切不可走漏风声,报纸舆论最近都在和党国作对,这个警惕不能放松掉。”

    张学良不是一般人物,这等人物一旦处理不好就容易引起一场风暴,杨永泰听到蒋还有些欣慰,能把这么重要和棘手的事情交给他去处理,说明自己在委员长心有下降太多,至少他认为自己还是有能力的,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抬头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老蒋,目光股异样的神采,被知遇之感油然而生。

    老蒋交代完这两句就不再言声,杨永泰并洠в型讼氯ニ鴣淼牟恢挂患孟ⅰ

    “委座,冯焕章又出潼关了。”

    “哦,以焕章的作风,怎么可能放过这次翻身的大好机会,不能给他这个机会,由军事委员会发电申饬,责令其立即按照委员会决议下野出国。”

    老蒋的这个态度也在杨永泰意料之然在两次失惨重,但百足之虫僵而不死,只要他还在国内,影响力必然遍及其旧部所在区域,难保不再出幺蛾子,但出国就不一样了,身在国外鞭长莫及,然后再对他的旧部分化瓦解,打击拉拢,三年内准叫西北系解体崩塌。

    杨永泰又看了眼伏案工作的老蒋,突然生出了些许陌生之感,此前关怀备至时而让他感激涕零,有时却又冷若寒冰,让人遍体生寒,这就是天威难测吧,杨永泰如是告诉自己,公事已了,告退之后,转身刚要出门,却听老蒋叫住了他。

    “畅卿慢走,**已经在江西溃围而出,虽然是大胜,但功败垂成,除恶不能务尽实在痛心疾首。”

    关于**溃围而出逃奔西南的消息,杨永泰也略有耳闻,就他内心所知,委员长的确是将日本人视为党国头号外敌,但**亦是心腹之患,所以基于这种认知,他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之策才得到了蒋委员长的首肯与认同。

    **无法在党国腹地立足,说明长期的重兵围剿已经初见成效,既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那么就要制定一个长远的策略,同时也要制定短期计划,双管齐下才是正道。

    但杨永泰却犹豫了,蒋急功近利,应对剿匪这长短两策,恐怕都不能使其满意,如果拿不出让他既满意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來,还不如不提,所以只是沉吟,并洠в懈鋈非写鸢浮

    “畅卿不要有顾虑,有什么建议直接说嘛。”

    杨永泰见蒋己的心思,又不愿意将这肯定得不到蒋案说出來,只好道:“实话说,永泰目下对逃窜**尚未有定见,委座宽限几日,待有成型意见再奉与委座尊前。”

    “知道了,下去吧。”

    虽然**在最后关头溜出了包围圈,但丧家之犬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再加上张学良被采取强制措施,东北军群龙无首,山东军内部更是一个火药桶,由于崛起的时间太短,除了吴孝良一人有足够的威望能够震慑住那些悍将,再无一人能够挑起大梁挽救危局,所以他们火并也在意料之命刘峙率领第一军部分主力渡江北上,伺机占一占渔人之利。

    不一会,何应钦又气喘吁吁的赶了來。

    “委座,山东有大动静了,董海滨的十七师直接撤回了济南。”

    “哦。”

    老蒋眼睛一亮,他早就料定山东会出问睿礇'想到第一个跳出來的是名不见经传的董海滨,他的饿资料十分有限,最大的亮点就是他在早年曾经担任过袁世凯模范团的营长,后來又跟随吴孝良南下进过湖南,再往后便退出军界到天津做了寓公,并且一做就是十年,这十年间他一直深居简出,甚至连家门都很少出去过。

    就是这样一个闲居多年的人,吴孝良也敢启用,而且岂用之后的第一仗就取得了胜利,只是非常不幸,他蒋败的那一方。

    这也可说说明董海滨其人是有能力的,所以他急吼吼的回山东去争权,未必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董海兵最终取得济南实权,那可就有意思了。

    李泽军,澹台继泽,董海滨,这三个人李泽军和董海滨在军界算是出类拔萃大权在握,而那个更加神秘的老头澹台继泽则是吴孝良临來南京前亲自指定的二号人物,取得济南的主导权也不是不可能。

    “我打算把那个李泽军调到南京來,你说他敢不敢來。”

    老蒋颇有些玩味的问何应钦。

    何应钦一时洠辖胍泶锏囊馑迹僖勺糯鸬溃

    “按理他不会來的……”

    话到一半,他突然意识到,老蒋所要说的重点根本不是李泽军敢不敢來南京,而是在给那些山东系吴孝良的旧部安排去处。

    委员长这回空前的自信啊。

    何应钦暗讨。

    “山东的位置太重要了,必须掌握在果形势允许我建议把山东省内的几个人通通调來南京,让辞修去做这个山东省的主席。”

    老蒋双眼精光一闪,他的确考虑过由陈诚來取代吴孝良控制山东,但固镇一战败得太过容易,直接导致了他对此人能力的质疑,究竟是以前高估了,还是本就如此。

    因此在省主席人选上,他打了犹豫,在陈诚和刘峙之间,有点犹豫不决。

    “委座可是在犹豫到底该选谁,刘最近可是骄狂的紧,怕是不宜外放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