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枭雄的民国-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风声还是扩散了,据说是亲历车祸现场的《南京晨报》记者从江苏带回来的第一手消息。

    蒋正绷着脸,一份还散发着墨香气的《南京晨报》就放在桌前,不过他却兴奋起来,虽然晨报将吴孝良的死讯咬的死死的,但没有任何证据,哪怕有一张照片也会将说服力大大提高。手下人办事,越来越不靠谱了,看来必须将组建特情部队的事提上日程了。

    “卖报!卖报!军事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府主席,淞沪抗战功臣于昨日在江苏被炸身亡!”

    这一声声报童的叫卖声,有如一颗颗重磅炸弹扔进了人群,人群立刻就炸开了锅。

    “真的吗?”

    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在这不可能,一定是谣传。但报童反复吆喝,确定没错,他们偶被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纷纷掏钱买报。

    《南京晨报》只是一份在南京当地发行,并且发行量很一般的报纸。但今天却卖的脱销了,报社不得不临时加印了三次,但仍旧供不应求。

    南京街头彻底乱套了,这消息的威力甚至要远超过一枚重磅炸弹,街上三五成群的人聚在一起。

    “吴司令怎么可能在专列上被炸死?小日本的枪林弹雨都挺过来了,能死在自家人手里?不可能,不可能!”

    “报纸上说的可是确凿……”

    “国人干的吗》也不尽然,日本人也恨透了武将军的……”

    这一回南京警察也学乖了,见到街头有出现骚乱的苗头便立刻组织了警察上街维持秩序,同时建议南京警备司令部立刻发布戒严令。

    很快,有可能爆发的骚乱被扑灭在萌芽之。但善良的南京市民们更多的是相信了《南京晨报》的消息,因为这是一份有着身后国民党背景的报纸,这份报纸几乎可以形容为便衣私服在新闻界的高官大佬,所以尽管它的知名度不高,但其所发表的言论和新闻却都带着强烈的政治意味,和异乎寻常报社的准确性。

    市民们竟不顾南京警备司令部的戒严令,自发走上街头,悼念这位曾为民族和国家做出不朽贡献的年轻上将,经过口口相传。他过去在东北的所作所为再次被放大,收复绥东和蒙古的功绩再次被摆到台面上,再加上刚刚取得胜利的淞沪抗战,一桩桩一件件,人们惊讶的发现,这些功绩自鸦片战争爆发至今近百年竟然是无人能出其右。

    民族英雄不外如此,收复失地,打击外敌,不计个人得失,当今国又有几人能及?于是,吴孝良头上的光环由国最年轻的上将晋升为民族英雄,人们对于英雄的崇拜是盲目的,更何况这个英雄是有血有肉昨天还距离他们如此只见的人呢?

    一时之间,南京城上下各界除了一干党政公署以外都无一例外的沉浸在悲痛之,各界人士纷纷撰纪念这位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年轻上将。

    噩耗很快传遍大江南北,胡适等各界名人亦是纷纷撰以示纪念,其有一位名气并不高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的人,这个人叫毛润芝。一篇章大气磅礴,先是对吴孝良的半生功绩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到半途话锋一转,一针见血的指出此事件背后必有阴谋,而国民党当局对于将军的遇害不闻不问,这其大有深意,在对其谴责的同时,又大力呼吁尽快立案调查,揪出真凶,好让将军英魂瞑目。

    这是第一篇将矛头直至国民党央乃至蒋正的章,虽然此人籍籍无名但却在各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这才反应过来。是啊,直到现在南京方面也没对将军遇难这件事做过明确的表态,甚至对此事的发生还装作不知道而不闻不问。更有传言说这是国民党内别有用心之人造的谣。有自称了解内情的人透露,吴将军的确遇刺,但只是受轻伤,目前正在返回济南途。据说这些消息来自武将军的警卫队长。

    人们迷惑了,不知道到底该相信哪个消息。

    但随即三张照片的登报,又彻底坐实了关于吴孝良已经遇难消息的真相。现场一片狼藉,那片废墟怎么也看不出曾是将军的专列,几十具烧焦的尸体排成了行,狰狞可怖,已经无法辨认。

    据称这三张照片来自吴将军遇难地附近小镇的居民,据称他亲耳所听,吴将军已经遇难,并且遗体就在那几十具尸体当,可吴将军的警卫队长不知出于什么目的,而是将所有尸体就地掩埋,带着人匆匆北上。

    照片与消息一出,全国哗然,人们所熟知的吴将军是照片上英俊瘦消的年轻半身戎装像,而今却成了一具具焦尸的其之一,这又如何让广大国人接受?

    悲痛与惋惜倏忽间便汇聚而变成了愤怒……

第548章 幽燕非故国(六)

    老蒋最近心情不错,但身边总有些不合时宜的声音,吴孝良若如所愿被不明不白的干掉。在事后,他的特情人员曾有人告密,事实是当时他们派出的那队人马任务已经失败,安放在旱桥上的炸药没有成功起爆。真正要了吴孝良命的爆炸是在过了旱桥以后约十五里地的一处高地,这里其实是绝佳的爆破地,只不过那里距离当地一个镇子极近,他们这才将起爆地点选在了次之的旱桥。

    那背后另一双打算炸死吴孝良的黑手是黑?蒋正第一次觉得脊梁阵阵发凉,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做了螳螂,而真正的猎手是哪只站在他身后的黄雀,必须把这只黄雀揪出来,这绝对是颗定时炸弹。

    但翻回头来,蒋正对暗杀行动非常不满。这次策划是由杨永泰通过政学系人马一力安排的,但或许是他们平素搞惯了政治斗争和阴谋并不擅长暗杀,居然出了这么大一个乌龙。可再怎么埋怨也晚了,这种事肯定不适合去交给何应钦以及一干军人去做,而这些合适去做的又都是二把刀,看来必须组建一只听命于自己的秘密部队才行。

    同时,老蒋在得知其的蹊跷之后又立即命杨永泰做一次细致的调查,一定要确定吴孝良本人的生死。

    “委座,调查结果出来了,吴孝良万无生还之把握。”

    一叠并不算厚的件被放到老蒋面前的办公桌上,摆在最上面的赫然是一张吴孝良警卫队长于三和失魂落魄的模样。老蒋随手翻到下一张,却是于三和于烧焦的尸体堆前痛哭流涕,照片细致的几乎照遍了每一个角落,但老蒋都没有从看到半点属于吴孝良的影子。最后拿起了书面报告仔细的看了一番,这才长舒一口气。

    他真的完蛋了,老蒋暗自嘀咕。心压制住隐隐欲动的兴奋,表面上却神色如常,没有任何变化。他身为领袖自然不能让手底下人看到自己的真实感情。

    既然确定了吴某人的生死老蒋就可以安然执行他的下一步计划。

    “把这几份电报发下去,要快!”

    杨永泰有些神伤,委员长已经不再像从前一般倚重他了,从前可不会叫他去做些只有侍从才做的杂事,更不会不称先生,最差也会叫他的字,而现在就是直接呼喝而去。言语上和行动上的怠慢,让杨永泰很受打击。的确,自己这次事情办的糟糕头顶,如果单单失败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还让委员长背了黑锅,犯下这种愚蠢之极的错误,换做是谁身为上位者终究也会对指挥背后搞阴谋空谈的他产生看法的。

    杨永泰在心底轻叹一下,拿起那一叠电报向外走去,他简单的翻了一下,脸色立时大变。他竟然在走廊上呆立了半晌,直到有老蒋的师从从旁边经过,提醒他此处不宜逗留才醒了过来。

    委座这招够狠,一旦此计成功,山东军将分崩离析,再无翻身出头之日了。一旦势成,就算吴孝良没死,活过来了也无济于事。只可惜吴孝良活不过来,山东河南注定要大乱。

    随着滴滴答答之声,数道电报分别向北方而去。

    随后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亲自署名盖印的数道任命状沿着津浦路和陇海路分别奔向其目的地。

    电报是明码发出去的,很多要员在第一时间得知了电报的内容,并且他们几乎都一致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闭紧嘴巴。这其也包括阎锡山,阎老西到南京没多久,他并不着急返回山西,因为山西在数次大战免于战火涂炭,所以发展极为迅猛,各种工厂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如雨后春笋般发芽。

    军队的异己分子业已清除,现在他的山西是铁板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所以才能这般优哉游哉。可见了老蒋的明码电报之后他却坐不住了。

    心暗讨,这老蒋终于下狠招子了,这么一番挑拨离间,山东军分崩离析的日子还远吗?恐怕渔人得利的时候到了,老蒋势力范围近半年来急剧萎缩,基本上就限定在江淮一线,所以对原异动后的控制能力肯定不会强过紧挨着河南山东的山西。

    不到半天功夫,这几封电报与任命状已经传遍了整个南京军政两界的高层。

    “啧啧,这回山东军算是彻底玩完了。”

    “搞不好得被央军收编,老蒋打的好算盘啊。”

    原粤系军,现在已经失去兵权的几个大佬在午后闲聊对老蒋的策略进行了一番品头论足。

    “李又廷任河南省府主席,董海滨为山东省府主席,这完全颠覆了会谈所议定的章程,老蒋大大的狡猾啊。”

    “这下挑拨也够下作的了,杨效欧的河南省府主席丢了,肯定会心怀不满,甚至在第一时间兵戎相见,如今吴上将不在了,没人能镇得住他。而山东实权据听说是控制在一个平素极为低调的老头子手上。他与董海滨为了争夺这么大一块肉,肯定得打个你死我活,山东军也就这么完蛋了。”

    对于老蒋不追查真凶,反而趁机落井下石的行为,很多人都感到失望,包括国民党内的大佬都觉得这件事上他做的太过草率,这回置国民党央于一个十分尴尬且无法消除负面影响的一个两难境地。

    不过,这些最终都不是最让人爆炸 的消息。

    十二月六日,上海申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