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邓小平在评论“以毛泽东思想为纲学习政治经济学”这一说法时,又强调指出:
对待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很严肃的原则性的问题,不要庸俗化,庸俗化对我们不利,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不利。光讲毛泽东思想,不提马克思列宁主义,看起来好像是把毛泽东思想抬高了,实际上是把毛泽东思想的作用降低了。
最后,邓小平谈到集体领导的问题,强调对毛泽东在我们党里的作用“说得合乎实际”。他说:
我们党是集体领导,毛泽东同志是这个集体领导的代表人,是我们党的领袖,他的地位和作用同一般的集体领导成员是不同的。但是,切不可因此把毛泽东同志同党中央分开,应该把毛泽东同志看作是党的集体领导中的一个成员,把他在我们党里头的作用说得合乎实际。毛泽东同志是尊重集体领导的。他昨天讲,提法要合乎实际,不合实际就站不住脚。我们应该本着这种精神,去做好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工作。
应当看到:邓小平的上述言论,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所指的。他是针对林彪的“造神”谬论,有感而发的。
在当时林彪权倾朝野、竭力“造神”的政治氛围中,邓小平的不要“把毛泽东思想用得庸俗化了”的观点,是振聋发聩的金石之论,是很有胆识、难能可贵的卓越见解。
第五部分 治国安民和衷共济第49节 邓小平纠“左”的不懈努力
邓小平的直言,并未影响毛泽东对他的信任。
50年代后期,由于毛泽东、党中央在指导方针上发生“左”的错误,出现了三年困难时期许多地方大批饿死人的严重现象。从1961年开始,毛泽东考虑纠“左”。
邓小平在自己总书记的任上,殚精竭虑,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尤其突出地表现在纠正“左”倾错误、调整经济政策的实践和思考方面,颇有建树。
他坚定地主张纠正大办食堂的“共产风”。
1961年4月,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思潮仍在全国各地泛滥的时候,邓小平来到北京顺义县进行调查。当他在上辇等地询问干部“公共食堂是吃好,还是不吃好”时,干部们都面面相觑,违心地说假话。随邓小平一同调查的卓琳在社员孙旺家住了一星期后,了解到真实情况,告诉小平同志说:“上辇吃食堂是假的,由食堂分粮食,社员回家做饭吃才是真的。”于是,邓小平对干部们说:“吃食堂光荣,不吃食堂也光荣。吃不吃食堂要由群众决定。”
在牛山公社白庙村考察时,邓小平看到食堂停火,一片荒凉。一位老大娘正在喂羊,猪圈却空着。他就问老大娘:“您养羊,为什么不养猪?”大娘答道:“还养猪,人还没吃的呢!”沉沉的一句话,引起了邓小平的深思。经过这些考察了解,邓小平觉得问题严重,在桑园村召开的社队干部大会上明确表态说:“吃食堂是社会主义,不吃食堂也是社会主义。以前不管是中央哪个文件上说的,也不管是哪个领导说的,都以我现在说的为准。根据群众的意见,决定食堂的去留!”
总书记的指示,说出了多少干群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像暖流,像温泉,像春风,群众笑了,干部也乐了。仅上辇村,第二天就有250多个村民退出了食堂。余下的食堂一两个月后也停办了。
邓小平当时说这番话,需要有多大的胆量,要冒多大的风险啊!
他主持起草了《工业七十条》。
这个条例是继《农业六十条》之后推出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于1961年9月16日在庐山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通过的。这个条例,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整顿国营工业企业、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些指导原则。主要内容是:加强企业的计划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责任制;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加强对企业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严格企业的技术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规定职工工资和奖惩制度等。这个条例的实行,对当时国营工业企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据薄一波回忆:
在他(邓小平)主持下,搞了一个工业七十条,就是工业企业的管理方法。中间最重要的东西,一个叫做专业化协作,另一个呢,实行厂长负责制。在这个时候,也有个别人提出来反对,说你这个跟毛主席历来主张“支部设在连上”的精神不一致,你们这是错误的。但是,小平同志根本没有理睬这回事,说这是工厂,这和军队完全一样。……“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家反对,翻出了工业七十条,像康生他们把这本条例拿到毛主席那儿批,毛主席至死也没有批这个条例。
他参与主持起草了七千人大会报告的工作。
七千人大会,即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这是在三年经济困难后全党纠正“左”倾错误、总结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一次重要的会议。
这次会议是由总书记邓小平负责准备的。准备工作最重要、最核心的事情是起草大会的主题报告。据参加起草工作的原新华社社长兼《人民日报》总编辑的吴冷西回忆说:“小平同志在七千人大会中,他的位置很特殊啊,起的作用也很特殊。开始的会这个基调怎么定呢?那是小平同志主持书记处会议检查1958年以来中共中央所发的所有文件,后来形成一个形势报告。在这个报告里面,一个正视困难,一个自我批评,一个总结经验教训,一个全力进行调整。那么这个基调,在这个报告里就定了。在整个会议过程中间,他跟少奇同志合作得非常好。是他跟少奇同志一起,起草大会主旨报告,讲过去四年犯的错误,提出集中力量搞调整,争取两年里恢复国民经济。”
会议先由邓小平主持,继由刘少奇作会议主题报告。报告对过去工作中的错误做了分析:(一)生产计划指标过高,基本建设战线过长,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二)在人民公社工作中,曾经混淆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急于过渡,违反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原则,犯了刮“共产”风和其他平均主义的错误;(三)不适当地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许多完整的工业体系,权力下放过多,分散主义倾向有了严重的滋长;(四)对农业增长的速度估计过高,对建设事业的发展要求过急,因而使城市人口不适当地大量增加,加重了城市供应和农村生产的困难。
这四条“左”的错误的指出,是切中时弊、实事求是的。
尤为一针见血、令人震动的是,刘少奇在对主题报告作说明时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作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再这样套。从全国讲,恐怕是三个指头和七个指头的关系。有些地区,缺点不止是三个指头,也可能是七个指头。关于造成经济困难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灾害,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作中的错误,有的地方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这些看法,是党敢于正视现实,纠正“左”倾错误的表现!
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自我批评,说:“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第一个负责的应当是我。”
邓小平、周恩来分别代表书记处和国务院作了自我批评。邓小平主要讲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周恩来讲克服目前困难的主要办法。
“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民主的大会。
七千人大会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这与党的总书记邓小平的纠“左”努力是分不开的。
第五部分 治国安民和衷共济第50节 七千人大会
“我们党有五好”:邓小平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得到毛泽东的赞赏 七千人大会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毛泽东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和中央各部门、各中央局、各省、市、地、县主要负责人以及一些重要厂矿和部队的负责干部,共七千余人。这次空前规模的大会,是在三年“大跃进”造成严重经济困难、党内外各种疑问还很多的情况下召开的。开会的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增强团结,战胜困难,更好地奋斗和前进。
会议的气氛比较活跃、民主。正为毛泽东所言:“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
党的总书记邓小平负责准备这次会议。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形成了一个形势报告。这个报告,实际上为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定了基调。随后,邓小平和刘少奇一起,为七千人大会的政治报告做准备,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七千人大会开幕时,毛泽东主持了大会。
在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作的报告,初步总结了1958年“大跃进”以来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几年来工作中的主要缺点错误,提出了全党今后的工作方针和奋斗目标。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着重阐述了民主集中制问题,要求在党内党外充分发扬民主;还提出要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前几年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毛泽东承担了责任,作了自我批评。
邓小平以总书记的身份,于2月6日在会上着重讲了党的问题,着意强调要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要一条心,向前看”,力争上游,做好工作。
邓小平报告的闪光亮点,是明确提出了“我们党有五好”:好的指导思想,好的中央,好的骨干,好的传统,好的人民。
他在报告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