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突围:主流化中国2006-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高盛作为并购顾问,并购方案进入倒计时。    
    4月4日,即收购优尼科的招标截止日,雪佛龙突然宣布以股票加现金方式共166亿美元的价格与优尼科达成收购协议,而与此同时,中海油却出人意料地沉默了。稍后传出的消息是,因中海油董事会中的海外独立董事反对,并购计划不得已搁浅。    
    5月下旬,中海油在香港召开董事会,重新审查管理层提出的收购计划,并于6月8日正式对外宣称考虑重新出价。    
    然而,两天之后的6月10日,雪佛龙对外宣布,其收购方案已顺利通过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批准,并决定将于8月10日在优尼科股东大会上表决。    
    既已决定进场竞购,便无退路,可供努力的时间只剩下两个月。在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占优的局面下,傅成玉清楚,竞购的胜算只能押在具有足够竞争力的报价和充分周密的准备工作上。


中国买家2。0祭坛上的中海油(2)

    这次出手,将向世界证明中海油在探索国际金融市场及把握中美关系问题上达到了怎样的深度。    
    6月22日晚,中海油漫长的董事会临近午夜方结束。随后,傅成玉通过电话向优尼科董事长查尔斯·威廉姆森(Charles Williamson)口头报价。5小时后,中海油通过传真正式向优尼科发出185亿美元(加5亿美元违约补偿金)的收购要约,相当于每股67美元,比雪佛龙的报价每股多5美元。    
    意识到华盛顿存在的政治和政策障碍,当然还要加上贸易摩擦带来的额外压力,中海油开始组建庞大的公关、游说和顾问团队,希望能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难关。包括首席财务官杨华在内的数位高管也奔赴美国,与优尼科高层进行“磨合”。    
    代表中海油进行牵头游说的是与共和党和民主党都有深厚关联的达拉斯律师事务所Akin Gump Strauss Hauer & Feld。此外,中海油还聘请了得克萨斯州的公共战略公司(Public Strategies Inc。)负责沟通事宜,以及专事并购事务的博伟集团(Brunswick Group)提供财务咨询和公关服务。中海油的独立董事聘请的顾问则包括投资银行洛希尔公司(N。M。 Rothschild & Sons)、咨询公司CRA国际以及美国最大的律师行世达律师事务所(Skadden, Arps, Meagher & Flom)。    
    一般中国大型国企海外上市前进行路演,仅随行的翻译就要单独成立一个团。但中海油几乎没有使用翻译,傅成玉以及他的搭档、中海油CFO杨华的英文表达都极为流畅,路演到各地都会与当地的基金经理形成非常好的互动,以至于当时一个玩笑是:因为中海油的高层说英语,股价就能提高一块钱。这样的团队,加上庞大的外援团,足以令傅成玉底气十足。    
    尽管收购意向早已为世人所知,但随着收购要约的正式发出,美国社会政商两界乃至民间的反响仍然一浪高过一浪。中海油的游说、宣传和公关攻势也在第一时间开始启动。    
    从发出收购要约之后的二十天内,傅成玉亲自接受了《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多家海外媒体的专访,解释中海油收购的商业动机和优越性,“他相信舆论在收购中的商业价值,”肖宗伟说,“在同《纽约时报》的记者沟通后,他们部分地改变了对交易的看法”。    
    作为整个舆论攻势的协调人,肖宗伟为他的老板设计了所有这些采访。他坚持要傅成玉分别接受各媒体的专访,尽管这意味着要多次重复说同样的话。他相信专访更具有针对性,并且效果也比记者招待会好得多。另外,肖宗伟将大多数采访都安排为电话上进行,他解释说自己担心当面采访时,海外记者如果提出唐突的问题,会破坏采访的气氛。    
    专业从事并购业务公关咨询的博伟集团则准备了透明而完备的中海油财务数据,通过媒体向美国社会宣传收购的纯粹商业目的。“在收购业务的基本事实层面,中美双方都对彼此缺乏了解,”博伟负责此次收购的蒂姆·佩恩说,“我们的职责就是在这些方面帮助他们沟通。”    
    在对于中海油进行此项交易的质疑中,有一部分指向其经济合理性——为什么要100%收购优尼科的股权?中海油是否有能力吃下优尼科?《华尔街日报》2005年6月25日的文章认为中海油出价过高,其为收购而进行的融资计划将使其资产负债表黯然失色,并可能稀释其流通股价值。“在初始阶段,中海油的股价将对债务的增加和利润的稀释做出极为不利的反应。”里昂证券亚太市场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对于此种怀疑,美国战略管理与市场咨询公司总裁沙朗·贾格帕尔(Sharan Jagpal)认为,无论是从商业竞争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石油市场走势判断,中海油目前都迫切需要通过并购扩张达成增加能源储备的长期战略,“即使作为一家海外上市公司,这一需要也无疑比短期的投资者回报具有更高优先权。”贾格帕尔说。    
    博伟集团进一步指出,中海油在过去的数年中管理高效,利润和股东回报丰厚,但因储量有限而未能达到产量目标。过去几年中中海油一直在全球寻找油气田,但选择空间有限,收获不大。它目前拥有油气储量约22亿桶当量,而优尼科为17。5亿桶当量,其中有近一半在亚洲,收购优尼科将为中海油增加80%的油气储备。从这一公司根本战略需要出发,竞购优尼科的经济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    
    政客们的反对声浪主要集中于“国家安全”这一主题之上。2005年6月23日,即中海油发出要约的当天,就有美国亚洲研究局的一位官员声称,这次交易牵扯到国家安全问题:优尼科拥有的先进深水探测技术具有军事应用的价值。但不久便有美国专家指出这种怀疑是“没有根据”的。南加州大学石油工程硕士毕业的傅成玉则在《洛杉矶时报》的一次采访中将其称做不熟悉石油行业的人的一种“想像”。“这种技术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他说,“你是否听说过任何国家把它用做军事用途?”    
    2005年6月24日的《纽约时报》中,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的军事观察家迈克尔·奥哈龙毫不掩饰地提问:“我们究竟要把多少东西卖给我们将来可能要在战场上相见的国家?”雪佛龙的副董事长彼得·罗伯逊(Peter Robertson)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项并购包含地缘政治因素,并非纯粹的商业交易。”6月30日,美国众议院更以398对15票通过了一项议案,其中宣称如果成功收购优尼科,中海油“将可能采取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的行动”。    
    尽管石油是影响全球政治格局的敏感商品,然而,许多分析家立即指出,中国买下的产能在美国的能源生产中并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优尼科在北美的能源产出仅占全美油气消耗的1%,而且其探明储量中2/3集中在亚洲和里海地区,80%是天然气。“这类反对意见都是政客提出的,你不会看到来自投行人士和学者的类似忧虑,”英国能源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中国研究部门主管汤盖文(Gavin Thompson)说,“因为他们对事实很了解——大家只是想获取利润而已。”    
    2005年6月27日,傅成玉写信给美国国会,表示热切希望美国政府对这项交易给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进行审查,以此消除议员们已经表示出的某些担心。为了争取已经不多的时间,7月1日,中海油又向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提交了提前审查申请,希望该委员会能够立即启动调查程序。与布什总统关系密切的公共战略公司也在白宫积极展开游说,其总裁马克·帕尔默(Mark Palmer)说:“这是一个商业交易,是一个纽约证交所挂牌的公司同另一个纽约证交所挂牌的公司间的商业竞争,目的是要提高双方股东的股值。”


中国买家2。0祭坛上的中海油(3)

    随后,傅成玉更开中国商业领袖之先河,首次在西方媒体上亲自撰文表明立场。在7月6日的《华尔街日报》评论版刊出的“美国为何担忧”一文,他针对美国社会对此次收购的种种疑问,做出了一一阐述,他再次重申中国公司在过去20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公司就像其他上市公司一样,首要的驱动力量是经济利益”。    
    中海油的第一波攻势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傅成玉发表文章的当天,《华盛顿邮报》以“一场应避免的战争”为题发表的文章详细分析了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为什么不会给美国带来威胁。它得出的结论是:中美关系是更重要的主题,如果美国一直把中国作为威胁对待,那么中国就真的可能变成美国的威胁。同一份报纸上的另一篇文章则指责美国在自由贸易问题上执行双重标准。    
    2005年7月6日,优尼科董事会告知中海油,它将考虑撤回对雪佛龙收购协议的支持,转而有条件地支持中海油185亿美元的收购要约。CFO杨华兴奋地回到北京,向傅成玉汇报成绩。    
    中海油逆转    
    利用媒体引导公众了解收购的事实,这仅是第一步,而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通过舆论敦促美国政府加快审批其收购,借此提升优尼科股东们的信心,让他们相信中海油的收购能在合理的时间内通过审批。    
    中海油希望抓住并赢得这一收购进程中的转机,在随后提出的收购建议合同中,中海油列出了一系列包括美国业务在内的分拆计划,并在《华尔街日报》的采访中说将考虑引入私人股本投资公司,以便在成功收购优尼科后,帮助公司顺利完成与这家美国能源企业的整合,潜在合作伙伴可能包括美国的凯雷集团(Carlyle),或者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淡马锡(Temasek)。    
    但对手的攻击很快转向了另一个角度:国家持股70%的中海油是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