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王殿下,事情是这样的……”听到李恪主动地提及他的冤屈,章叔胤立刻滔滔不绝的讲起他的遭遇。
这个章叔胤祖籍就是升州城外东顺乡人士,家里有些祖产。虽说到了他这一代,一心苦读诗书不善于经营,但是日子倒也过得还算殷实。谁知今夏这里突然被洪水淹没,虽说他们侥幸逃过洪水的肆虐,却不幸的在洪水来临以后,丢失了祖传的房产地契。按理说按照惯例,只要能够找到乡绅作出证明,便可以在州府衙门里得到一份重新发放的地契证明。可是令他想不到的是,不知道从哪里蹦出个名字叫做李振的家伙,也不知道他用了什么办法,居然得到了大量的东顺乡的地契,使得东顺乡有近一半的土地都落入到他的名下。
被他巧取豪夺而失去地产的众多当地乡绅们自然不肯罢休,于是纷纷来到升州城上诉,怎奈升州城刺史只认地契证明,根本就不停他们的陈诉,直接把这些人给轰了出去。
听完章叔胤的叙述,李恪立即便意识到这其中一定有什么猫腻,沉思了一下,问道:“如果真的如你所说的那样,今日应该有很多人与你同来才对,为何却只有你们二人前来?”
“回禀辽王殿下,今日之所以草民夫妇能够前来,实在是草民夫妇的幸运。那些个乡绅们大多都已经去苏州(江南道治府所在地)继续申诉,草民夫妇因为当初逃避洪水之时,行动比较仓促,以至于没有携带足够的钱粮。洪水过后,家中祖产又被人无故吞没,为了生计只好靠给富人家的子弟教书以及浆洗度日。此番前往苏州申诉,草民原本也想一同前往,怎奈这里距离苏州千里迢迢,草民家中又无隔日之粮,只好放弃这一打算。
听完章叔胤的解释,李恪已经这件事的始末,多多少少有了些自己的判断。但是这些判断都只是听了章叔胤一家之言后做出的,谁能保证他的陈诉就没有任何的水分在里面。想了想以后说道:“这件事事关重大,本王也不能就此听信你一家之辞。你可敢在这两日带着本王到你所在的东顺乡去看看?”
“回殿下,草民愿意。这东顺乡的乡亲们都是祖居于此百姓,自然都认识我们这些人,只要殿下愿往草民正求之不得。”
“那好,今夜你们夫妇便在我府中住下,明日一早便带领本王前往东顺乡一带了解情况,如果真的如你说那样,本王一定会替你们讨回公道的。不过,如果你胆敢糊弄本王的话,可别怪本王手下无情!”说完后,李恪目光一眨也不眨的投向章叔胤。
面对李恪那如同实体一般的眼神,章叔胤一开始的时候有些不敢与之对视,但是很快的便适应了过来,坦然的面对李恪的目光,神情非常的坦然与镇定。
看到对方如此坦然的与自己对视,李恪不由得对他所说的话又多信了几分。一开始时的躲避,只能说明他一开始并没有做好准备,被自己的凌厉目光所震慑,这才会想到躲避,这不过是人的下意识。后来很快的便敢于与自己对视,就说明他的心中没有鬼,所以才会如此坦然的直视自己。当然对方如果是一名心思敏捷之辈,也是可以做出及时的调整的,不过看他的年龄以及举止,李恪实在不愿意相信他会是这种人。
第二日一大早,李恪便在章叔胤以及几名亲卫的陪同下,轻车简从的赶往东顺乡。为了便于取证,李恪此行并没有大张旗鼓的进行,而是装作是外地来这里寻亲之人,而章叔胤则躲在李恪的马车之上,只负责给自己指明方向却不露面,其他的事情都交由李恪手下的亲卫去负责处理。
对外宣称,李恪是章叔胤的一个远方的亲戚,多年来因为两家相距较远,已经不经常走动。这一次是前来是途经此地,所以特此前来拜访。在章叔胤祖居的村头,很容易的便与当地的村民聊了起来。当地的村民很是热情,李恪只是随口那么一问,对方便主动的开始介绍起章叔胤的情况,说他是个很不错的读书人,完全不像其他乡绅那般架子极大,谁家有事需要他帮忙写个书信、给孩子起个名字什么的琐事的时候,他从来都不拒绝。
当李恪问他能不能带着他们去章叔胤家里的时候,那个村民突然间叹了口气,然后说章叔胤如今已经不住在这里,至于去了哪里,又为什么离开。那名村民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支支吾吾的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干脆直接转身离开。
见此情况,李恪心中多多少少明白了些什么。见到在这里已经了解不到什么更多的信息,也就不在这里多做停留,而是驱车赶往另外的村子,那个村子与这里相隔不远,也有个情况与章叔胤情况类似的乡绅。
和在这里遇到的情况很类似,当李恪让村民带自己去那个乡绅家中之时,村民边找借口离开。当李恪想拉住他问个清楚的时候,对方却像个受惊的兔子似的,飞快的便跑得不见了踪影。
整整一天的时间,李恪在附近的七八个村子转了一遍,所遇到的情况都差不多。通过这次的探访,李恪整理出一条思路,那就是这些个所谓的乡绅,其实都是当地的一些个已经没落的贵族,由于各种的原因已经,不复当初鼎盛时期的风光。只不过由于这些人的家中都还有一些个田产,虽然已经没有往日的风光,却也还是衣食无忧。由于已经没有人在朝中做官,所以在遇到这种事的时候,就显得有心无力,无法讨回属于自己的田产。
那个叫做李振的家伙,正是因为这些人在朝中没有任何的势力,所以才敢如此肆无忌惮的用巧取豪夺的方式,霸占了这些人的地产。只不过他的手段巧妙,看起来他的手段都是合法的,再加上此事肯定有人在背后给他撑腰,所以才会把事情做得如此的天衣无缝。
辽王临时的府邸内,李恪一手端着酒杯,一手在桌上轻轻地叩击:这件事越来越有意思了,本王正愁此次赈灾之行太过平淡,就有人迫不及待的跳出来和我唱对台戏,我又怎能错过这个机会呢!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十八章 张兴瑞的心思
第十八章 张兴瑞的心思
回到升州城内,表面之上李恪还是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暗地里却已经派出了自己的亲卫们,每两个人为一组分散到升州下面的各个村落,去给自己搜集相关的证据。即便是一时之间搜集不到什么证据,那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是一些与此事有关、类似或者听起来新鲜的事情、古怪的事情都可以回来汇报。
安排好这些事情以后,李恪又亲自找到升州的刺史张兴瑞,告诉他晋阳公主身体最近不太好,需要一些药材。晋阳公主为当朝天子最为喜爱的公主,这是所有官员都知道的事情,身体不好也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所以张兴瑞也没有多想什么,接到李恪的吩咐后立刻派人着手寻找所需要的药材。
张兴瑞在辽王李恪刚刚到达升州的时候,还是有些紧张的。尤其是当听说章叔胤曾经到辽王的住所外喊冤以后,更是心里忐忑不安,唯恐这位殿下会就此事找自己的麻烦。谁知这位殿下只是在事后不经意的和自己提了一下此事,还说让他多多注意自己治下百姓的事情。自己这次来虽说只是为了赈灾,但是作为亲王,如果发现民间真的有冤情,还是要处理的。在听到李恪的这番话以后,原本心里忐忑不安的张兴瑞,心情顿时便好了许多。如果这位辽王殿下如果真的想要严查的话,就不会告诉自己,有人来他这里告状。如今告诉了自己,那不是要打草惊蛇,提醒自己要主动的弥补上可能出现的漏洞吗!虽说眼前的这位辽王殿下,嘴里说的是有了冤情,他是会介入的。但是言外之意却是:看好你治下的百姓,不要什么事都来烦我。
心里有底,也就不用再整日里的提心吊胆,一面做着各种灾后的重建工作的表面文章,一面用心的替晋阳公主寻找所需的各种珍稀药材。他此刻的心思就是,辽王既然如此给自己的面子,那么自己也自然就要尽力做出令辽王满意的事情来回报他。
张兴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完全靠着个人的能力,从最底层一点点干起,最终在四十岁的时候成为了升州的刺史。最初,他的仕途生涯刚刚开始的时候,他曾经感叹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候。清明的朝廷使得他的才华有了用武之地,为此他把自己的大好年华全部奉献给了大唐,以报答大唐对于自己这个没有任何根基的平民子弟器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当他爬到如今的位置上以后,他知道自己的仕途将到此为止,不再有任何的提升的空间。
仕途上没有发展的空间,于是他便把精力逐渐的转移到别的方面。贪欲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本能,一旦有条件贪欲就会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不可抑制的生根发芽,而且一旦产生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受自己的控制。一开始的时候,他还只是小心翼翼的去做,尽量的控制着自己内心的**,不是的提醒着自己:只要稍稍比之前的生活更好一些就可以了,不要太过于贪婪。自古以来不知道有多少达官贵人,最终都是倒在越来越大的贪欲上面的。自己没有强有力的靠山,没有嚣张的资本,所以也就没有提供给自己更大贪欲的资本。
但是,这些都不过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有些事情一旦开始就注定没有回头的余地。当他第一次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向别人伸出手的时候,就意味着他今后再也没有拒绝对方的理由。只要他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那么他的最终下场就是一无所有。为此他也曾经反思过,甚至也曾经想过主动地向朝廷承认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但是当想到眼前的荣华富贵,也将随之烟消云散之后,他最终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