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通史(一至四册)-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齐绝交,请张仪为楚相,派人跟张仪到秦受地。张仪说,我只说六里,不曾说过六百里。楚怀王怒,前三一二年,发兵攻秦,大败,处甲士八万,失汉中郡。楚怀王大怒,发全国兵攻秦,又大败。前二九九年,楚怀王受秦欺,被秦俘获。楚丧地破军,国力衰落。秦在伊阙大胜后,移主力图楚。前二八○年,秦攻楚,取楚上庸(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等地。前二七八年,白起攻破楚都郢,楚兵败散,楚襄王逃到陈(河南淮阳县)躲避。前二七七年,秦又夺楚巫郡、黔中郡,楚国兵号称百万,此时仅有兵十余万,衰弱不能再振。
  楚既破败,秦移主力攻北方强国赵。前二七○年,秦兵攻赵,被赵大将赵奢大破于阏与(阏音玉 yù河北武安县西),这是秦很少遇到的一次大挫折。此后秦兵力暂时转向韩国,夺取韩地。前二六二年,白起取韩野王(河南沁阳县),隔断上党。上党降赵。前二六○年,秦攻上党,赵大将廉颇驻军长乎(山西高平县)筑壁垒坚守,秦兵挑战,廉颇持重不应。秦派间谍送赵权臣黄金千斤,对赵王说,秦最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将军,廉颇容易对付,而且快要投秦了。赵括善于谈兵法,赵奢还谈不过他,但是赵奢知道他将来一定要坏事。赵王中秦反间计,果然令赵括代廉颇为主将。秦听说赵用赵括为将,秘密使白起为上将军。赵括出兵击秦军,秦军诈败退走,赵括乘胜进击,直到秦壁下。秦据壁坚拒,吸引赵兵在壁下,出奇兵断赵军后路。赵兵受困,临时筑垒坚守,等待援救。秦昭王听得赵粮道已断,亲到河北,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悉数送长平,阻绝赵救兵及粮食。赵兵饥饿四十六日,杀人而食。赵括分兵四队,轮流攻秦垒,不能破,赵括自率精兵猛攻,被秦兵射死。赵军失主将,投降秦军,凡四十余万人。白起怕赵兵寻机会反抗,把四十余万人一起在长平坑死。这是战国时期最大的也是最残酷的一个大战争,赵兵前后死亡四十五万人,秦兵也死去大半。兵法空谈家赵括凭他的空谈就断送了四十余万人的生命。前二五八年,秦围赵都邯郸已一年余,魏公子信陵君及楚军救赵,击破秦军,邯郸才得保全。
  长平大战后,秦连年攻韩魏赵三国。前二三○年(秦始皇十七年)秦灭韩。前二二八年秦灭赵。前二二五年秦灭魏。前二二三年秦灭楚。前二二二年秦灭燕。前二二一年秦灭齐。山东六国全部灭亡,中国开始成为统一的大帝国。
第四节 秦统一的原因
  秦灭山东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一统大帝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里指出,“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末,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这样简要深刻的语句,把周秦以下三千年封建国家的本质完全刻画出来了。由于宗族制度的崩溃,被残酷地束缚着的农奴从大小宗族中得到解脱,成为比较自由一些的广大农民阶级,这个阶级受尽战争的痛苦,是反对割据,要求统一的。由于家族制度的兴起,地主比起领主来,数量大大增加了,力量却大大分散了。地主阶级的豪强,在某种程度是实行割据的,但不遇特殊的时机,要象领主那样割据称雄,也是困难的。地主阶级面对着这个巨大的农民阶级,既不能恢复宗族制度分而治之,那末,建立起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是完全合于需要了。农民阶级要求统一,地主阶级在一般情况下,也要求统一,再加上当时社会已经存在着许多有利于统一的因素,这就只剩下一个准来统一的问题。秦拥有各种优势,代表地主阶级向领主残余势力进攻,客观上相当地符合于农民阶级的要求,主观上则是满足了地主阶级的愿望,秦帝国就在这种情势下出现了。
  秦国僻在西方,文化落在东方诸侯国的后面,但也在逐步前进。前三八四年(秦献公元年)开始废用人殉葬制;前三七八年(七年),开始有市;前三七五年(十年),开始有户籍。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制订许多法令,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前三三六年(秦惠文王二年)开始用钱。落后的秦国,入战国后,一变而成先进的国家。
  正因为秦国的腐化势力比较薄弱,所以新的制度得以实施。荀子曾到过秦国,在《疆国篇》里夸奖秦国民俗的朴素,官吏的忠实,大官的守法,朝廷的清静,认为是最好的政治。秦国军制,荀子也认为比别国好。《议兵篇》说,齐国讲求勇力技击,斩敌首一级,赏金一锱(音资zī一两二十四铢,六铢为一锱),这种军队只能“事小敌”,遇上大敌就离散崩溃了,这是“亡国之兵”。魏国的武卒,是按照严格的标准选拔来的。被挑选上的人可以免户赋徭役,这样一来,军队辗转增加,“地虽大,其税必寡”,这是“危国之兵”。秦国以军功升进,不管他是什么人,打胜仗的有赏,打败仗的有罚,所以人人奋勇,求得军功。齐国的技击,不能碰上魏国的武卒,魏国的武卒,不能碰上秦国的锐士,一碰上,就象以卵击石了。足见秦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占有优势。
  前二四六年,即秦始皇即位的时候,秦地有巴、蜀、汉中、宛、郢、上郡、河东(山西西南部)、太原、上党等郡。函谷关外有荣阳及周国旧地。单就疆土形势来说,秦对山东占有优势。
  关中地本肥沃,郑国渠造成后,溉田四万余顷,农产更加丰富。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造都江堰,开辟稻田,大兴水利,蜀地沃野千里,无水旱灾,富饶无比。秦拥有两个大农业区,再加上巴、蜀出铜铁木材,西北戎狄地区出牛马,资源丰足,能够支持连年不断的战争。《史记·货殖列传》说“关中土地约占天下三分之一,人口不过十分之三,财富却占十分之六”。这种估计,未必确实,但经济力量,秦确占优势。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奖励力耕力战,造成与山东诸国不同的民俗。秦始皇以前,秦国夺得重要都邑,往往都江堰鱼嘴
  驱出原来居民或令秦民迁往杂居。如前三二五年,取陕,放还陕民给魏国。前二八六年,魏献安邑,秦出其居民,募秦民并赦免罪人迁徙安邑。前二八二年,取赵二城,前二七九年,取楚鄢、邓,都赦免罪人迁居新地。前二七三年,立南阳郡,释免奴隶去居住。这大概是防止山东腐化生活传染秦民的缘故。同时,山东游士也反对秦国习俗,如鲁仲连愿跳东海寻死,不愿做秦民。秦始皇时,改变了这种办法,秦民与非秦民的差别,虽然还是存在,不过没有以前那样严格了。大抵秦国民俗,比山东朴素勇武,这也是秦的一种优势。
  商鞅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建立单纯的地主政权。不过,地主阶级没有结合士与大商贾,力量还不能说是完整。秦始皇改变旧习惯,尊崇大畜牧主乌氏倮(音裸luǒ),位比封君(地位和侯爵一样),优待大丹砂商寡妇清,“礼抗万乘”(国王用客礼相待)。又用大商贾吕不韦为秦相国。吕不韦养学士、食客三千人。这样,山东游士和大商贾,不再反对秦的统一战争了。秦国地主政权的加强和影响的扩大,又是一种优势。
  秦比山东六国有上述多种优势,但在全中国范围内,如果还没有统一的条件,秦统一仍是不可能的。当时形势,却已具备了促成全国统一的下列条件:
  水陆交通 陆路用车,西周时期以宗周为中心,通达四方各国。东周时又有海上内河两种水上交通,战国时更为发达。特别是内河交通,照《禹贡》所说,贡道(商路)以黄河为干路,联络各水,全国九州都可通达。《史记·河渠书》所说内河交通,自荣阳引黄河水南流为鸿沟,与济、汝、淮、泗四水相会,中原地区宋、郑、陈、蔡、曹、卫等地水上都可以交通。楚地西部有汉水;东部有邗沟,贯通江淮二大水,北上联济沂二水。吴越地区有三江(松江、钱塘江、浦阳江)五湖(太湖),掘渠相通,外可通海,内可通邗沟。齐地淄水济水相通。巨大人工沟通了大小各水,成一南北各地水路交通网,大有助于全国的统一。
  商业 战国时商业发达,居泽地的人得用木材,居山地的人得吃鱼盐,各地居民,因货物交换,经济生活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不可割离了。《礼记·月令》仲秋月,“开放关市,招徕商贾,以有易无,各得所需。四方来集,远乡都到,自然财物充足,国用民用,不感缺乏,百事顺利。”这是商业有相当重要地位的说明。因为各国间需要通商,闭关不相往来成为不可能。
  水利灌溉 山东各国,各造堤防,天旱争夺水利,天涝放水到邻国。例如东周国想种稻,西周国不放水(前三六七年周分为东西两国);赵魏两国地高,齐国地势卑下,黄河不决齐堤,便要泛滥赵魏。壅水和放水,给地主、农民以生死的威胁,统一的管理成为两大阶级的共同要求。
    障碍水陆交通的有各国所设的关津和长城、巨堑。障碍商业流通的有苛税,如客人过关,关吏要关税并勒索贿赂,骑白马过夫,照例要多纳税。《孟子·尽心篇》说“古代设关为了禁暴,今世设关为了行暴”。障碍水利灌溉的有以邻国为壑的各国堤防。这都是人为的障碍,只有全国统一才能消除或减少由于割据所发生的灾害。
  以上所说诸原因以外,还有下列看来是抽象的,但是有巨大作用的两个原因:
  劳动人民要求统一 春秋时期大小一百多国,象莒、邾等小国,也要准备兵车一千乘。小国对大国缴纳的贡赋徭役,以及列国间的战争损害,国内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全压在劳动人民的肩上,那时候小国人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