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下去:“跟朕说说,你们打算怎么改进已经在辽东战场上大放异彩的坦克的?”
“这说起来可就多了。”王珏也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他端起面前那碗已经放温了的鸡汤,咕咚咕咚喝干净了之后,开口继续说道:“前线的部队装备坦克之后,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可是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之中,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首先就是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确实有待加强。敌军为了在远距离上击毁我们的坦克,已经开始使用平射火炮等大口径的武器,这让我们的坦克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他一边说一边有些遗憾的告诉朱牧一个不太让人舒服的数据:“前线1号坦克已经有超过60辆的各种损失,其中还不包括因为技术不成熟和操作失误导致的故障。”
“其中人为和技术不成熟导致的故障,还是比较好解决的。我们正在军队内展开大规模的培训,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装备的技术也在日趋成熟。”提起这些非战损的损失,王珏和朱牧脸上都显露出有些心疼的表情来,这可都是真金白银买来的装备,就这么损失掉未免太过可惜。
“不过战斗中的损失,却大多数都是因为装备设计上的缺陷,比如说减震系统设计的不足,还有装甲厚度方面的问题。”王珏把话题又转回到装甲厚度上,苦笑着说道:“我们两个千算万算,还是对反坦克武器的发展估计不足啊。”
提起这个的时候,他的语气里有些自责的幽怨:“20毫米30毫米的装甲厚度,显然已经无法在越来越大的反坦克武器面前保持防御优势了……如果要继续保持这个优势,我们就需要改进自己的坦克装甲设备。”
朱牧在一旁听王珏这么说,很是郑重的点了点头,开口赞同王珏的意见道:“是啊,当时我们设想的是针对敌军的重机枪,以及可能投入作战的高射机枪等武器……而朕看战报上说,在调兵山附近的争夺战中,敌军已经开始部署数量很可观的大口径反坦克火炮了。”
叛军在调兵山之战中,开始针对性的使用75毫米口径的步兵轻型野战炮执行反坦克任务,这种武器的穿甲能力非常有限,可是相对来说可观的基数,以及榴弹爆炸对坦克内成员的震动杀伤,使其可以针对1号坦克执行临时的反坦克任务。
这也是调兵山之战中,大明帝国的坦克部队损失奇高,超过了之前多场战役的主要原因。虽然大明帝国已经在生产装甲更厚的1号支援型坦克(就是无炮塔75毫米口径火炮的版本),可依旧还是对未来敌军投入新的反坦克武器心惊胆寒。
王珏和朱牧两个人发起了一场有关坦克的创造和改革,却没有想到给自己找了一个变革装备体系的巨大麻烦,现在大明帝国上上下下的军队都需要适应这个改变,需要投入的金钱简直不可计数……
而他们这套变革给对手带来的,是一场可怕的技术资金能源方面的军备竞赛,还有更新反坦克武器的迫切需求。值得庆幸的是,锡兰已经开始投入资金研发40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火炮,并且为其装备真正的穿甲弹头。
“事实上,我们的敌人比我们想的还要更加深远一些。”王珏想起了一件在调兵山战斗之后,审问对方高级俘虏的时候得到的情报:“锡兰还有英国人都派出了军事观察团,实地参观了在调兵山的战斗。英国人不多,明显是从日本抽调过去的,锡兰人却不少,听说有40多个。”
敌人并非是白痴傻子,全世界那些有些实力的国家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了反应,有的是请求大明帝国提供参观装甲部队的机会,有的直接就派出了观察团,到日本金国那边,直接亲身感受大明帝国坦克部队带来的冲击。
他们要用最有效率的办法,找出坦克部队的优势和破绽,以方便自己部署坦克部队,并且克制敌人组建的坦克部队。这些反应迅速到让大明帝国都有些措手不及,曾经被动挨打过的西方国家,在学习方面天生就强。
“需要让我们的坦克装甲更厚一些了……”朱牧听到了王珏的话之后,面露忧色的说道:“朕会立刻下旨,让技术部门抓紧时间,改进这方面……”(未完待续。)
144问题的答案
有关坦克使用的防护装甲,也就是特种钢材,大明帝国本身有着丰富的经验。早期在战列舰的设计和制造上,世界强国都有自己独到的金属冶炼工艺。大明帝国可以制造全世界最大口径的永乐大炮,自然在金属冶炼制造工艺上,拥有强大的底蕴和自信。
制造巨型口径的大炮,一方面是在炫耀本国的综合国力,类似现如今的航空航天;另一方面,其实也同航空航天一样,是在很多科学领域内,进行科学积累还有相关技术的验证。大明帝国能够最先完成坦克的制造,和其自身强大的冶金工业体系之间的关联,是密不可分的。
仅仅是材料工艺还有加工技术方面,大明帝国显然是非常有经验也有心得的。而且在之后的改进上,也有数不清的专家还有试验机构去运作——朱牧和王珏两个人并不担心装甲方面的问题,也正是基于对本国金属科技体系的了解和信心。
“不过,我认为装甲方面的事情需要快点解决,而其他方面的事情,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王珏说完装甲防护力上的问题之后,脸上的表情更加沮丧起来:“比起装甲方面来,这些方面的技术困难,可要多得多了。”
朱牧听到王珏这么说,脸上的表情停留在了即将化为轻松的那个瞬间,他等待着王珏给他解释,而王珏也没有让自己的皇帝陛下等太久:“陛下,坦克并非有什么技术难点,发动机方面,英国和德国还有法国都有这方面的底蕴,其他工艺对这些国家来说也不是难事……”
王珏随后对朱牧说的,其实是还没有发生的,他自己担心的事情:“很快,许多国家都会拥有自己的坦克,这和我们的军火商卖或者不卖没有任何关系……这些其他国家的坦克,或多或少都会针对全世界最先出现的1号坦克,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他担心的事情并非没有道理,而且应该说是非常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其他国家很快就会仿制或者设计制造属于他们自己国家的各种坦克。而这些后来发展出的坦克,都会如同大明帝国针对英国战列舰设计自己的战列舰那样,拥有明显的针对性。
“敌人的坦克装甲会比1号坦克更厚,火炮也会更加犀利。”王珏又给自己的空碗里倒了一碗汤,然后开口继续说道:“这些坦克的性能会超过我们的1号坦克,如果我们的1号坦克和这些坦克遭遇了,很可能会被对方压制,甚至彻底碾压。”
“所以你才会要求设计一种专门为猎杀敌人坦克而制造的坦克,用这种坦克来对抗那些试图超越我们的敌人?”提到这个朱牧想起了王珏提交的一些武器预研计划,蚩尤公司甚至已经开始研制这种新的秘密武器了。只不过这种猎杀坦克因为要求太多,导致进展非常缓慢,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
王珏将那碗已经温热的汤灌进了嘴里,吞了下去才点了点头,回答朱牧道:“是的陛下!这才是我说装甲还是比较好解决的真正原因——我们要为坦克加装更大的火炮,并且必须让坦克拥有更良好的射击条件、以及更强大的穿甲弹药。”
“具体的事情,我也无法准确的汇报给陛下您了,我想如果您想知道答案的话,应该去问问负责这件事的陈昭明。”王珏提起了现如今这方面几乎最权威的那个年轻人,那个在武器革新方面拥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奇高天赋的人。
这顿饭果然还是以草草收尾结束,朱牧迫不及待的就让人去宣召陈昭明。而原本吃完这顿饭就应该回家的王珏,也被朱牧扣了下来,要求他也一起听一听陈昭明对于这方面的分析和见解。
很快赶来的陈昭明也果然不负众望,对王珏提到的坦克改进方案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事实上,真正的难点是平衡……我们根据作战的具体经验,不得不加强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可这势必会加重坦克自身的重量。”
他指了指画在一张草图上的坦克侧面的粗略结构图,对其实并不专业的皇帝朱牧还有将军王珏解释起来:“看似只增加了车头的钢板厚度,可是却引起了整辆坦克的中心变化,虽然这变化并不大,不过依旧会在一定时候产生后续一系列的影响。”
说完之后,他又把手指头按在了坦克的炮塔上,继续开口说道:“如果炮塔也安装厚重的装甲,整辆坦克的重量会进一步增加,中心也进一步前移……可这并不是结束,而仅仅是个开始,因为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在这里安装一门更大更重的火炮!”
这位已经被皇帝内定成为兵部下辖的装甲部队研究办公室副手的人,滔滔不绝的用自己对战场敏感的理解,和恶补成就的专业知识,在皇帝朱牧和将军王珏心中,增加着自己的印象分数:“现在,所有的压力都转化成重量,堆在了我们这台功率明显不足的孱弱的发动机上了。”
总的来说,坦克的防护能力和火力都会折算成重量,而重量影响减震系统和动力系统,想办法改进动力系统会增加油耗甚至可靠性——这简直就是一个死循环。至少目前看来,想要克服这个死循环,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么,朕想知道,面对这么复杂的事情,你有什么好办法?”朱牧用欣赏的眼光看着陈昭明,突然开口冷不防问了这么一句。
陈昭明显然没有想到朱牧会如此问自己,略微愣了两秒钟,然后他捏着自己的下巴开始了长达一分钟左右的思考,在王珏都以为他想不出对策的时候,这个年轻人说出了让朱牧和王珏都有些意外的回答来:“陛下,司令官……我认为,如果想要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