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五常文集-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严复是中国

  历史上最有名的翻译大师,而《原富》这个译名实在好。然而,可能因为我看不到“皇帝的新衣”,单从《原富》的译文来评品,我认为严复的功力并不怎样。

  《原富》的英语原作是我读过的所有书籍中唯一令我产生畏惧之心的作品。是经济学的第一本巨着,但二百多年来,没有另一本经济论着可与它平起平坐。小字印来千多页,注脚千多个,哲理纵横,观察入微,博学多识,文笔如长江

  大河,滔滔不绝——这样的书怎可在十二年间写出来的?

  重于泰山的书当然有好几个版本,而被邀请为之写序或引言的是极高的荣誉了。我最欣赏一九三七年Max Lerner为《原富》所写的《引言》:文气如虹,纵论大势。作学生时我为了学英文而背诵过这篇《引言》,兹仅试译首两段以飨

  读者:

  “像所有巨着一样,《原富》不仅是一个伟大脑子的表达,而且是整个纪元的倾诉。写这本书的人有学问,有智慧,有文字的天分,但同样重要的是,持这些天赋他站在一门新科学的黎明和欧洲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他写的是表达一些

  动力,正在他下笔之际,工作去制造那奇异而又可怕的新品类:模式经济人,或可说是现代世界的经济人。我采用这一词的意思,可不是经济理论家所发明的没有生命的抽象人物,用以刺杀任何改变社会的建议,但到头来却刺杀了他们自

  己。我说的是那活生生的商人,经济学者为了要保护而下笔的,而又为了他的利益而发明了那没有生命的抽象人物。当时欧洲所有创造这商人的动力,以及这商人快要控制的社会,都在创造一个思想及体制的架构,让史密斯在其中写他的

  书。而这本书,好像知道好运滚滚来,本身变为巨大的影响力,增加了那些动力的运作。于是,这本书是历史的一部分了。一个新社会,在旧壳中冒出来,创造了一个架构,让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或艺术家去做他的工作,而这工作最后粉碎

  了社会的旧壳,完成及坚固了那新社会的轮廓。马基维利的《帝皇术》如是,史密斯的《原富》如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也如是。

  “这解释了为什么所有学者的辩论,挣扎去找寻史密斯的创新之处,都是白费心思的。没有任何一级脑子,其思想概括了时代而又影响了跟而来的社会动向,是纯真地有创见的。无可置疑,《原富》是现代经济思想的中流砥砫。但若

  把这本书分拆开来,你会发觉其中没有一点未经前人提及,而它的所有论点,在大程度上都被后来的论着刺破了。然而,重要的可不是某些学说是否曾经新得发亮,或者是经得起时间的蹂躏。重要的是论着的整体;它的范围、概念、完

  成,使它活动起来的精神以及它在历史上的位置。”

  没有谁读过《原富》会不觉得自己是渺小的。洋洋近百万言,其博学多才是我平生仅见。但它的基本论调简单不过:人不可以单靠亲朋戚友的帮助而生存;归根究底他总要靠自己。可幸的是,为自己、图私利,对社会大有好处。这是

  因为专业生产然后在市场交换,上下交征利,大家所得的会比自供自给富裕得多。史密斯当年可没有想到,在我们今天的世界,因为专业生产而在市场交易所带来的财富,比自供自给的增加,以千倍计。

  我不同意Max Lerner的地方,是史密斯的所有论点都被后来的论着“刺破”了。说史氏在细节上有错,是对的,但他的主要论点的整体,不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且越来越对。大思想家就有这样的能耐:分拆开来好些地方都错,但

  合并起来的整体却是对了。

  我可以举自己深知的一个实例。作学生时我写《佃农理论》,发觉史密斯的佃农分析及附带的土地使用制度的演变分析的细节,错处颇多。但他的土地制度演变分析的没有明言的主要基调,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不仅是对,而

  且极为重要。后来这基调影响了达尔文!

  大智的人可以在细节上错得颇多,但重要的基调却对得精彩。小智的却相反:细节都对,但加起来却是错了。

  林行止的《原富精神》,是以二百多年前的史密斯基调来看今天的世界。像史前贤一样,他的细节有错处,但其整体却是对的。这是大智了。

  是为序。 

我也看金庸
  作者:张五常

  2000。1。13

  北京作家王朔,于去年十一月一日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我看金庸》一文,痛骂“老金”,称其武侠小说为“四大俗”之一(其他三俗为成龙、琼瑶、四大天王)。文坛谩骂历来无足轻重,但查大侠竟然下笔回应,而且是两次。戴

  天等高手群起而出,拳打脚踢,文坛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查先生的两篇回应写得好我是写不出来的但我还是同意朋友的观点,认为查先生不应该回应。他应该像自己所说的:“八风不动。”王朔的文章没有什么内容“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我翻为:胡说八道的话,不足深

  究。)查老在文坛上的地位,比我这个“大教授”高一辈。但他显然六根未净,忍不住出了手。前辈既然出了手,作为后辈的就大可凑凑热闹,趁机表现一下自己在武侠小说上的真功夫!

  首先要说的,是王朔之文大有“葡萄是酸的”味道。“四大俗”畅销,赚大钱王先生说是资产阶级的腐朽。批评赚钱作品不容易自圆其说:收入多少与欢迎程度之间是有一个等号的。“俗”有数解,其中“通俗”这一解是好的。说

  金庸作品通俗,是对的。王先生所说的“俗”不知何解,但肯定大有贬意。另一方面,要找到四个大受市场欢迎的“不是好东西”,绝不容易。

  说金庸作品畅销,不大正确。金庸是一个现象。他的小说平均每本超过一千版(最多是二千一百二十四版),总销量(连收不到钱的)达一亿!然而,金庸现象的重点,不单是一亿这个数字,而是他的作品几历半个世纪而不衰。有好

  事之徒作过统计,在文革期间,《毛语录》的销量,竟然比圣经历来的总销量还要大。于今看来,老毛的世界纪录将来可能被老查破了。

  我对王朔先生的主要批评,是他不懂武侠小说。他捧出一本《水浒》,但看来不知道还珠楼主那类作品,评武侠小说就不免少了一点基本功。

  说金庸,我们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说起。“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当时是一个无可奈何的社会,今天不论明天事,过得一天算一天。市场的取向,是在不知去向的日子中找点刺激。黄色刊物大行其道。广州出

  了一个雷雨田,其漫画刻划时代,也因为够“抵死”而销得。

  还珠楼主乱放飞剑,牙擦苏与黄飞鸿斗个不休,而写到外国,我们有《陈查礼大战黑手党》。老外当时的文化也差不多。从美国运到香港的电影,要不是《原子飞天侠》,就是《铜锤侠大战铁甲人》。

  在上述的文化环境中,好些到香港来的外江佬要写稿为生。其中两个比较特别:一个是梁羽生,另一个是金庸。他们谈历史,说艺术,论诗词;为了生计他们发明了“新派”武侠小说。

  大概是一九五二年,梁羽生在报章上连载《龙虎斗京华》,跟是《草莽龙蛇传》。一九五四年左右,当梁羽生推出他最好的《七剑下天山》的同时,一个叫金庸的在《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七剑》与《书剑》各擅胜

  场,打个平手,而又因为面目全新,有故事,我们就不再看还珠楼主或黄飞鸿了。

  想当年,金庸为了糊口下笔,争取读者是重要的。但一九五八年我在多伦多追读他的《射雕英雄传》时,就对文学专家王子春说:“如果《水浒》是好文学,那么金庸的作品也是好文学了。”

  我认为在多类小说中,新派武侠最难写得好。作者的学问不仅要博,而更重要的是要杂博易杂难也。历史背景不可以乱来,但正史往往不够生动,秘史要补加一点情趣;五行八卦要说得头头是道;奇经穴道、神药怪症,要选名字古

  雅而又过瘾的;武术招数、风土人情,下笔要像个专家;诗词歌赋,作不出就要背他一千几百首。

  是的,像金庸那类武侠小说,高人如钱钟书是写不出来的。你可能说钱大师不屑写武侠,但“不屑”是一回事,要写也写不出来是另一回事了。

  杂学不容易,要加起来更困难。风马牛不相关的事,要有超凡的想像力才能合并得顺理成章。武功本身多是虚构,并之以杂学是另一重虚构了。一般小说的虚构可信,但武侠小说是不可信的。事实上,可信的武侠不好看。但太离谱

  的取人首级于千里之外的也不好看。新派武侠小说的成功之处,就是读者明知是假,但被吸引而用自己的想像力,暂作为真地读下去。

  打打杀杀的故事,像美国的牛仔片那样,是不容易有变化的。引进旁门左道的杂学,加之以想像力,而又把故事人物放在一个有经典为凭的历史背景中,从而增加变化,是一项重要的小说发展。然而,能如此这般地写得可以一读再读

  的作者不多。梁羽生在《白发魔女传》之后的变化就越来越少了。

  王朔大事抨击金庸的文字,使我莫名其妙:“老金大约也是无奈,无论是浙江话还是广东话都入不了文字,只好使死文字做文章,这就限制了他的语言资源,说是白话文,其实等同于文言文。”

  古今并用的文字是最好的文字,中外皆然。我认为查先生的中语文字,当世无出其右! 

我只用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