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奥运故事365精选-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奥运故事365精选》第三部分   
  新中国的“飞鱼”(1)   
  ——吴传玉的故事 
  谁是新中国第一块国际金牌的获得者? 
  吴传玉,代表新中国第一个出现在奥运会比赛场上的运动员。1928年生于印尼中爪哇的沙拉第加市。父亲在这个小城里经营着一个很小的书店,只够糊口为生。吴家祖籍福建海澄,到吴传玉这一代,已是第三代的印尼侨民。连他的父亲也早已不会说华语,吴传玉因家境贫寒,也没有进过中文学校的大门,只会印尼文和荷兰文。 
  但是,从祖父到父亲到吴传玉,都时刻牢牢记着自己的祖国在北方,自己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中国人的血。你看“吴传玉”三字的中文名字,就明白这一点。“玉”象征祖国的珍宝,更象征祖国,吴家一代一代定要承传下去——当时,无数为生机漂洋过海、背井离乡的华侨,都有这样一颗心。 
  吴传玉喜欢上游泳,纯属“天然”。印尼天气太热,家门口正好有一个公共游泳池。小时候天天去游,游泳池的管理员很喜欢他,也就免了他的门票,悄悄让他从后门进来。真正触动他要学好游泳的,是一部美国电影。电影中的主角曾获自由泳世界冠军,在这部电影中当然尽显其游泳之长。为这部迷人的电影,吴传玉不知偷偷随人群混入影院多少次,就是要学人家的各种游泳姿势。 
  不久,他就展露出了游泳天赋,被人称为“小飞鱼”,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名气。后来,进入青少年时期,他果然在印尼的泳坛获得全国冠军,威声远震,被选为印尼国家队员参加国际比赛。正因为他也是华人的身份,1948年,他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以1分3秒5和1分3秒3两次打破男子100米的自由泳全国纪录。同年8月,代表中华民国参加了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 
  1951年,那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两年的时候。吴传玉代表印尼去柏林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游泳比赛,途径中国北京,进行了短期的游览参观。他每到一处,都受到新中国同胞热情的欢迎,更看到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心中非常激动。夜里,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原来,他在进行思想斗争,是回印尼?还是留在祖国?最后,他毅然做出了决定。柏林比赛结束后,他没有返回印尼,而是飞向了北京。他觉得,只有在新中国,才会有美好的前途。 
  这时,也是新中国体育的草创时期。国家体委下属只有一个体训班,包括篮球、排球、田径队。游泳只有一个小组,共四个人,一个教练三个队员吴传玉、黄鸿九、陈功成,他们都是印尼华侨。可以说,新中国体育游泳项目的起步,完全是从印尼华侨开始的。 
  吴传玉回到祖国之后,生活和训练中最大的障碍是不会中文。他自己说:“刚回祖国,我像个聋子、哑巴和瞎子,是个不会讲中国话的中国人。”国家给他配备了一个翻译兼教员。他便像儿童一样,开始学说中国话,学写中国字。他学得非常刻苦,一年后竟然可以写一封简单的信了。难的是汉语的发音,尽管磕磕绊绊,像钝刀切牛肉,但也渐渐可以与人表达沟通了。   
  新中国的“飞鱼”(2)   
  最让体委的同伴吃惊的是,原来以为吴传玉是从印尼归来的名人,生活一定洋气十足。很快,他们发现恰恰相反!吴传玉朴实得让人不敢相信。穿的,是国内正流行的四个兜的中山装,脚上是价格最便宜的球鞋。一次,去拜见周总理,大家才发现吴传玉唯一的一双皮鞋,已经很旧了,后跟歪扭得变了形,很不成样子。再加上他理的是最普通的平头,“一个十足的老乡样”! 
  这就是可爱的吴传玉。1952年7月18日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开幕,在开幕的前一天,奥运会组委会正式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出邀请。仓促成立的中国代表团于29日才赶到,只有吴传玉一人参加了男子游泳的比赛。这是周总理交给的任务,“要去,在奥运会上升起我们的五星红旗就是胜利”。 
  1953年8月初,第四届国际青年联欢节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9日下午,在100米仰泳的决赛中,吴传玉如蛟龙击水,战胜六名外国对手,以1分6秒4的优秀成绩夺取金牌。这是新中国体育史上第一块在国际比赛中得到的金牌。它刻写着新中国体育人的骄傲和不屈。 
  1954年,吴传玉随中国游泳队去匈牙利训练。在此期间,他参加了在布达佩斯举行的第1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以1分6秒4的成绩夺得100米仰泳亚军,并创造了全国纪录。比赛结束后,吴传玉回国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人大会议结束后,他于10月29日从北京飞往布达佩斯。正当这位朴实、可爱的泳坛英雄,如大鹏展翅正开创出最辉煌的事业的时候,途中飞机发生空难,吴传玉不幸去世。 
  1955年,周恩来去印尼参加万隆会议,一下飞机,对随从人员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去看吴传玉的父母!感谢他们为祖国培养出这样好的儿子!”   
  漫漫复兴路(1)   
  ——皮埃尔?顾拜旦的故事 
  根据现代史学家的考证,有文字记载的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开始,终止于公元393年,共举行了293届,历时1169年。那个时候,基督教正式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而其他一切关于宗教的行为都被禁止,其中也包括有着强烈的希腊宗教色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从古代奥运会的消失到现代奥运会的复兴,又经历了1500余年。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的首都雅典开幕了。要说现代奥运会的复兴,不得不说一个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顾拜旦,正是由于他的远见卓识和锲而不舍的努力,才使得奥林匹克运动会重新登上历史舞台。 
  时间要回到差不多130年前。 
  1875年仲夏的一个黄昏,一群德国考古学家在奥林匹斯山麓下紧张地工作着。“啷”一个年轻学者手中的铁锨显然碰到了地下的金属。柏林大学教授、考古队的队长库尔季斯闻声走了过来:“喂,伙计,轻一点儿!还是我来吧。”说着,教授从身后拿出一个更加精致、更为小巧的工具,在刚才发出响声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挖掘下去。前后不过十分钟的光景,却仿佛一个世纪般的漫长。当库尔季斯教授捧起一面锈迹斑斑的青铜镜时,这些一向严谨刻板的德国人,竟然忘情地感叹起来。 
  从第一面古希腊青铜镜在奥林匹斯山下的奥林匹克遗址出土以来的几十年间,考古学家们在奥林匹亚的废墟中,共挖掘出40座碑石、130座雕像、1000多个陶制雕像、400篇铭文、6000枚钱币和1300件青铜制品。关于奥林匹亚的神话,关于古代奥运会的传说,因为这些出土文物,变得渐渐地清晰起来。 
  而此时远在法国巴黎,还在读小学的顾拜旦当时万万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竟然和这些关于希腊考古报道永远连在了一起。 
  1863年1月1日,顾拜旦出生于法国巴黎郊区一个信仰天主教的贵族家庭,是家中的幼子。父亲是一个学院派画家,虽然不是很有名气,却也过得自得其乐。母亲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高贵女性,对最小的儿子宠爱有加,但时刻不放松对爱子的基础教育,一篇篇优美的希腊神话成了顾拜旦最早的启蒙教材。 
  小时候的顾拜旦似乎早早就表现出与其他儿童的不同之处。一个生活在农庄的富家子弟的童年生活,无非是在河边戏水,在花园中扑捉蜻蜓。而幼年的顾拜旦,却在自己家庄园后面一个池塘边上,营造起一个“独立王国”。一连几天,顾拜旦的妈妈不知道儿子在池塘边上搞什么名堂,她悄悄地躲在树丛后观察。看过之后,不禁摇摇头,无可奈何地笑了。   
  漫漫复兴路(2)   
  原来,这个小家伙用石头、瓦砾和树枝为材料,自己充当了城镇设计者、建筑师、园艺家、铁路工程师、城防总司令、服装设计师;他甚至用一叠厚厚的树叶,装订并出版了一本“官方杂志”,煞有介事地对“臣民”们作慷慨激昂的讲演,他为这个想象中的王国设计了“国旗”,编造了“国歌”。忙碌了一个夏秋之后,当冬天来临时,他率领着“独立王国”的“舰队”,在池塘边上起航了。 
  从小就想干大事的顾拜旦后来果然做了一件可以说是永垂史册的大事。1890年,27岁的顾拜旦参观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希腊的奥林匹亚。当他看到古奥运会的遗址时,激动万分,他仿佛得到古希腊诸神的神秘的指令,恢复古代奥运会的想法在他的大脑中灵光一闪。暮色中,他对着那些越来越暗的废墟喃喃说道:“德国人挖掘了奥林匹亚遗址,为什么法兰西人不能着手恢复她古代光荣的历史呢!” 
  几乎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体育和教育就在顾拜旦的价值观念中占据了极高的地位,而当他站在奥林匹克的废墟上产生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后,这已经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业。顾拜旦19岁那年,他看到一本杂志叫《青年》。在这本杂志上,他被一篇名为《拉格比公学的校园生活》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书中展现了一幅幅迷人、令人神往的画面:一群和他的年龄一样大的英国少年,或在拉格比公学学校墙外的田野里飞快地赛跑;或在新开辟的球场上往来驰骋、疯狂地踢球;或牵着猎犬、兴致勃勃地追逐野兔……他幼小的心灵被震撼了:这才是真正自由、完美的生活。而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同伴在干了些什么?他们或埋头于书斋看那些温柔缠绵的小说;或忘情于沙龙做那些言之无物的清谈。两相比较之下,英国少年和法国少年在体质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英国少年就像田野里的小树,健康茁壮;而法国少年则如同温室中的花朵,娇艳柔弱。 
  顾拜旦20岁那年,自费前往英国考察,他要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