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贾元春死亡之谜-刘心武-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由于流传的散失,我们无法看到《红楼梦》在八十回之后真正的原作。不过通过贾元春的《恨无常》曲,我们还是可以清晰地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贾元春最终将难逃悲惨死去的命运。那么,以“草蛇灰线”、“伏廷千里”著称,擅长设置大伏笔的曹雪芹,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面,有没有这方面的设计呢?元春唯一的一次公开亮相,也就是省亲的时候,会不会透露什么蛛丝马迹呢?) 
 
  关于贾元春的悲惨结局的暗示,其实不仅是在判词和《恨无常》曲里面有所揭示。前八十回虽然没有直接写到贾元春后来的遭遇,但是多次暗示她的不幸的结局。比如说,在贾元春省亲的时候,在省亲完唱戏,演戏,当时就点了戏,点了什么戏呢?她一共点了四出戏,这四出戏非常重要。因为脂砚斋就提醒我们说“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脂砚斋评语)。虽然我们现在读小说只能读到八十回,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只到八十回,可是在八十回里面,元妃省亲的时候点的这四出戏,实际上把八十回以后的一些情况早就暗示出来了。哪四出戏呢?第一出叫做《豪宴》,是一个折子戏,选自《一捧雪传奇》。“一捧雪”是一个古玩的名称,就是一个玉器,像白雪一样白的玉器,拿在手里像一捧雪一样,非常珍贵。这是清代一个叫李玉的人,他做的剧本 
《一捧雪传奇》一捧雪是一杯的意思,在此就不细讲这个剧情了。总而言之,这个重要道具,贯穿这出戏的始终,造成了很多人的不幸命运。脂砚斋的批语很细。在这第一出戏《豪宴》当中,一捧雪在其旁边就批了,说“伏贾家之败”。这出戏着所以在元妃省亲的时候出现是一个伏笔。在八十回以后,估计贾家最后的陨灭和一件重要的古玩有关,戏里是一捧雪,小说里面不会这么明显地也去写一捧雪,会写到另外的古玩。和元春有关系的应该是一件什么样的古玩呢?我觉得我的看法应该可以引起你的兴趣的。大家知道在《红楼梦》的第七十二回里面,忽然写到一件事情,就是鸳鸯因为一个什么事跑到王熙凤和贾琏住的那个地方。 
 
  他们俩住在贾府后面一个单独的小院子里面。贾琏突然问鸳鸯,大意说有一件事我忘了,上年老太太生日上,曾有一个外路来的和尚,孝敬了一个腊油冻佛手,因老太太爱,就立刻拿过来摆着了。因前日老太太生日,我看古董帐上还有这一笔,此时却不知这件东西着落何方。贾琏作为一个荣国府的管家,他亲自问过这件事情。每一件古玩在使用完了以后都要归档。贾府有一个机构,专门来管理府内事务结果就发现古董帐上记得有一个腊油冻佛手,但是一查归档的实物里面没有这样的东西,就认为是一件天大的事,就要查问,鸳鸯就生气了,“老太太摆了几天厌烦了,就给了你们奶奶。你这会又问我来!”就是给了王熙凤了,贾琏还要查问,后来平儿出来了,平儿就说是给了王熙凤了,说这么一件事为何记不清楚,来回来去的问,贾琏后来还感慨,说我现在记性越来越差了,大意是这样的,曹雪芹写文章是几乎没有废笔废墨的,他写腊油冻佛手用了好几百个字,为何?难道又是废话连篇吗?又不值得细读吗?什么叫腊油冻佛手?腊油冻,我请教过有关的古玩专家,特别是做玉器的玉工,他们说腊油冻,其实指的是它的颜色和质感就和南方的腊肉上面的肥肉部分一样滑润。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为什么在前八十里面会有这样一个情节呢?用的字还挺多,我估计在八十四后,这件古玩将是贾家败落的一个导火线。而且请你注意,佛手是一种芸香科植物。佛手是一种植物果实的变异。如果它不变异的话叫香橼。香橼这个词在《红楼梦》里大家应该很熟悉,我上一讲里讲了判词并没有特别强调旁边画那幅画。那幅画是怎样画的?记得吗?画的是一个弓,它当然是谐音,让人联想到宫殿的意思。 
 
  弓上挂着一个香橼,谐元春的“元”,有这么一事吗?但是现在我们因为看不到曹雪芹在八十四之后所写的关于贾元春的具体故事了,我们只能做一些猜测。有人跟我说这又是巧合,一讲一讲里面充满了巧合。但是第一次是巧合,第二例子又是巧合,第三个、第四个都是。到最后,我个人的看法是去掉这个“巧”字。不是“巧合”就是“契合”。所以这些地方显然不是信笔乱写、毫无意义。因此在省亲时候所点的这出戏《一捧雪》伏贾家之败,而且还伏在元春的身上,应该是一个合理猜测。第二出戏是《长生殿》,脂砚斋在戏名后面的批语就更清楚了。《长生殿》,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三军晔变,杨贵妃被赐死了。自己不愿意上吊,就被人用绸子缢死了。就是“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所以贾元春后来显然就是惨死。她不愿意死可是又不得不死,而且比秦可卿还要惨。秦可卿还有一个选择上吊地点或者结束自己生命方式的余地。她最后是让别人慢慢的给缢死的。第三出是折子戏《仙缘》,写的是黄粱一梦的故事,脂砚斋的评语特别警动红学研究者。这个大家都没法猜了。脂砚斋说点这出戏埋伏的是“伏甄宝玉送玉”。就在八十四以后,会有一个重要的情节,甄宝玉这个人物要正式出现,而且他有一个行为——送玉,他送的什么玉?为何?送完玉以后又出现什么情况,现在一概不得而知。第四出是折子戏《离魂》出自于《牡丹亭》,脂砚斋的批语交待的很清楚是黛玉之死。因为我们现在主要是探究贾元春,黛玉的事情暂时不表。 
 
  (除了元春省亲时的点戏对贾元春的结局有所暗示之外,《红楼梦》还有相关的描写。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的上半回《制灯谜贾政悲 
语》中,就通过元宵节时贾府众人制谜猜谜的故事暗示了这些人物各自的命运。其中,贾元春所制灯谜最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这首灯谜究竟应该如何破解呢?它对贾元春的结局会有怎样的暗示呢? 
 
  贾元春的悲惨命运还体现在元宵节的灯谜大会上。她也带头写灯谜。这个灯谜的谜底是炮竹。全谜如下: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这个意思还是很浅近的。她把自己比喻成一个炮竹。为何她自己有这一种情怀?就跟上一讲里所提到的“二十年来辩是谁?”她发现自己家庭里面居然藏匿着一个义忠千王老千岁的女儿。她认为这样做是不符合皇家的规定的,是违法的。是一种妖魔的做法。是不对的。特别是她本人在小说里面也设定为荣国府的人,她对宁国府可能本来就没什么好感,尤其对贾珍这样的人。所以她觉得她自己“能使妖魔胆尽摧”,很有勇气。她之所以能够去揭发秦可卿,觉得道理、正义在她自己这边,在她自己手里。她一身正气,所以她气势如雷、义无返顾。“一声震得人方恐”最后出现的事态是什么呢?秦可卿不得不死。可她自己又怎样呢?“回首相看已成灰”。脂砚斋在这个谜语旁边是有批语的,批语把谜的内涵解释的更清楚了。她这么说的。此元春之谜,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可悲哉!何谓侥幸,就是说她之所以受到皇帝的宠爱,不完全是因为她本身的素质,还是因为她有某种贡献。一个贡献可能就是因为她揭发了一个家族不应该做的事。还有就是“榴花深处照宫 
”,她可能怀孕了。所以她很侥幸,得到皇帝充分的信任。但是,“奈寿不长”,她的命还是短的。所以高鄂说她活到了四十三岁,不但和曹雪芹前面的描写不相合,和脂砚斋的批语也不合。你老说我现在的分析巧合、巧合,那么你就那么喜欢高鄂的话,高鄂的小说为何就老不能合呢?可见他的创作思路和曹相比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通过对《红楼梦》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贾元春最终惨死的结论。但由于《红楼梦》是一步残缺不全的书。八十四之后,究竟会怎样描写贾元春死亡的详细情况。我们终究不得而知。贾元春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她的死因会是什么?她真是被人害死的吗?害死她的人又会是谁呢?这其中的林林总总,与其中的政治时局又有什么关系?在经过上述的探究和分析之后,刘心武先生即将做出他的大胆推测,破解出贾元春的死亡之谜。) 
 
  贾元春悲惨的死去。那么她死在谁的手里呢?因为八十回之后文字我们看不到了。不好做非常具体细致的猜测。但是大体而言,我们也可以了解到, 
贾元春之死应该是在贾家彻底败落之前,应该是不是八十四之后最后几节的故事。应该是在写到整个贾家家族大败落之前,她作为一个前奏。她的死亡应该是在那样一个点上。很显然,她的死和小说当中月派分子的活动是有关系的。最恨她的应该是小说当中月派人物。尤其义忠千王老千岁这个家族的人。在生活的真实当中,最恨曹家的这个女子的也应该是弘皙他们这些人。所以贾元春最后应该是死在他们手里。情节应该是类似《长生殿》里所写的,在逼宫的情况下,皇帝不得不以牺牲她来换取暂时的休战。她成为两派政治力量斗争当中的一个牺牲品。 
 
  在前八十四里,影影绰绰出现了很多月派人物,比如冯紫英就是其中的一个活鲜鲜的人物,暗场出现很多次。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刻画比较多。暗场出现也有好几次。在脂砚斋的批语里面还有很有意思的话,脂中有一条批语是这么说的。写倪二、紫英、湘莲、玉菡、侠文,皆一各得传真写照之笔。“传真写照”既是一个审美性的评价,也是一个透露生活原型的话语。它所点出的“四侠”很有趣,身份、性格完全不同。倪二;一个市井泼痞无赖;这个人物显然不会在小说里面出现那一次;不会只有一个借给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