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对于朱慈炅,支持朱慈焾的人大多都是武将,文臣支持朱慈焾的数量远远不如朱慈炅多,但在少量文臣中却有内阁首辅孙传庭这样重量级的人物。
“对于二皇子朱慈焾成为储君候选人可有反对意见?”朱由校又问道。
“臣反对。陛下,储君候选人制度有违祖制和礼制,臣认为应该直接册立皇长子为太子。”陈必谦突然发难道。
“陈爱卿,你当朕的话是放屁吗?朕刚说设立三名储君候选人之时无人反对,现在突然发难,你到底什么意思?”朱由校冷声道。
“陛下刚颁布储君候选人制度便立刻执行,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望陛下恕罪!但国本岂是儿戏,陛下肆意更改祖制和礼制,势必会引起天下大乱。”陈必谦反驳道。
“儿戏?!”朱由校冷笑道,“朕不认为是儿戏,朕之所以设立三名储君候选人,是想择其中善者为太子。在朕的心中立贤才是重要的,其余的都是狗屁。”
“陛下……”陈必谦还想说什么,但却被朱由校给打断了,“二皇子朱慈焾将成为第二名储君人选。”
“陛下不可……”陈必谦大喊道。
“陈必谦公然咆哮朝堂,来人,将其架出去。”朱由校气愤地说。
听到朱由校的旨意,朝堂上的大汉将军毫不犹豫地将陈必谦给架了出去。
但就算如此,陈必谦口里还在不依不饶地大声喊道:“陛下不可,陛下此举势必会导致帝国大乱……”
第四百七十一章 满洲国
在朱由校的强势推动下,第三名储君候选人也被朝臣们推选了出来。第三名储君候选人便是张妍之子朱慈炫。
朱慈炫是张国纪的外孙,在张国纪的推动下,也加入了储君竞争的行列,他获得以张国纪为首众多商人的支持,在朝廷中,支持朱慈炫的文武大臣不在少数。而且他还是皇后张嫣的亲外甥,这一项也成了朱慈炫的加分项。
“陛下,三名候选储君已经选出,不知陛下准备以何种标准册立太子?”孙传庭问道。
“暂时朕还没想好,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后太子一定会从三人中挑选出来。”
“陛下,臣以为国本之事宜早不宜迟,早定太子便可早定民心。”孙传庭劝阻道。
“三年为期,三年之内,朕一定会将太子确立。”朱由校信誓旦旦地道。
听到朱由校的话,朝臣们也都不再反对了,朱由校见众人不再反对,他接着说道:“朕决定出兵大荒东洲(美洲,根据《山海经》而命名)讨伐满洲国。”
“陛下,大荒东洲距离帝国遥远,中间又隔着大海,补给极其困难,出兵大荒东洲无论胜败,这都是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孙传庭劝阻道。
“朕绝不会允许存在一个对帝国充满敌意的国家存在,满洲国不亡,朕寝食难安。”朱由校咬牙切齿道。
“陛下,满洲国国力尚不及帝国的一成,而且远在大荒东洲,已经对帝国无法构成任何威胁。”洪承畴也劝说道。
“现在的满洲国的确无法威胁帝国,但谁敢保证百年之后会发生什么?”朱由校问道。
“陛下,百年之后的帝国一定会更强于今天,一定会将满洲国甩得更远。”
“朕听闻江南地区的造船厂造出了一种新式的船只,被称为飞船,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巅峰之作,它的速度极快,比原来的运输船速度提高了一倍。”朱由校口中的飞船就是历史上的飞剪船,在这个时代被提前近两百年设计了出来。
这一切都得益于朱由校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使得帝国的造船厂数量多达上百家,而造船工人数量更是多达上百万,如此庞大的基数和储备,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让帝国的造船业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技术是最先进的。
“陛下,可就算速度提高一倍,往返一趟也需要数月的时间。”
“朕并不指望一蹴而就,朕决定先从阿拉斯加开始,在阿拉斯加建立稳固的防线,储备足够粮食以及军火,逐步向南推进,蚕食满洲国,争取在五年之内完全解决满洲国的问题。”
“陛下这次派遣多少士兵前往阿拉斯加?”洪承畴问道。
“你们认为应该派遣多少士兵?”朱由校反问道。
“阿拉斯加属于极寒之地,虽然我军在三圣湾有了第一个据点,但是依然完全依靠国内的补给,臣认为派去阿拉斯加的军队数量不能超过一万,否则的话,大军无法完成补给。”
“满洲国在阿拉斯加的兵力布置如何?”朱由校问陈四道。
“建虏进入阿拉斯加之后,由于气候等原因,他们很快便放弃了阿拉斯加转而南下,进入了加拿大。现在在阿里斯加除了一开始建立的据点有少量的建虏之外,其余的地区都空无一人。”陈四回答道。
“那就按洪大都督所言,先派一万大军进入阿拉斯加。”
“诺。”
……
参加完朝会,朱由校单独召见了陈四。
“准噶尔与叶尔羌汗国的情况如何?”朱由校问道。
“巴图尔珲台吉在巩乃斯草原被叶尔羌汗国击败之后,他的目标转向哈萨克汗国,据臣估计,最迟明年巴图尔珲台吉便会再次进攻哈萨克汗国。而叶尔羌汗国国内现在教派斗争非常激烈,黑山派暂时占据着上风。”陈四回答道。
“准噶尔始终是心头之患,如果从西波尔出兵准噶尔,有点得不偿失。”朱由校轻声道。
“通过巴图尔珲台吉对俄国的态度,臣也认为他不但不会遣使入贡,甚至一旦有机会的话,他还会主动入侵帝国。”陈四赞成道。
“帝国不可能同时三面作战,西北的问题相对来说暂时不会对帝国造成影响,只能放在最后来解决。而帝国强敌是沙皇俄国,朕的主要精力要放在俄国人的身上,而满洲国虽不会对帝国构成危险,但如果任其发展壮大,是朕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陛下,这几年交趾省叛乱不断,有逐渐严重的趋势,不可不防。”陈四轻声道。
“朕派张献忠去就是让他杀人的,告诉他,如果他再办不好,他就不用留在交趾了。”朱由校冷声道。
“陛下,张提督有时候也没办法。在交趾叛乱的贼匪,大多都来自南方阮氏的控制广南,张提督的大军刚到,这群贼匪便逃往南方躲藏,张提督的大军也不好越境杀敌。”陈四回答道。
“传旨,令阮福濒在几年年底之前交出全部贼匪,否则,我军将进入广南剿匪。”朱由校下旨道。
“诺。”
……
广南国也是帝国的属国,交趾省的叛乱和阮福濒的故意纵容有莫大的关系,阮福濒在内心中是希望能重新统一整个安南的,而交趾省的叛乱正符合他的心意,他想坐收渔翁之利,只可惜朱由校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
但当接到朱由校的圣旨的时候,阮福濒就慌了,他不认为广南能抵抗住明军的进攻,尤其是广南国北面的那道城墙,在对付郑氏的时候,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但对于明军来说,这道城墙毫无作用的,明军完全有能力绕过那道城墙,从海上或者从东面发起攻势。
为了避免明军进入广南,阮福濒不得不下令剿匪,但这场剿匪更多地像是走过场,而且阮福濒心中并不愿意将他们全部清缴,这群人对他来说,还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十月份,阮福濒上缴了一千多贼匪的首级。
(本章完)
第四百七十二章 灭广南
“贼匪数量多达数万人,阳郡公准备拿这一千多首级来敷衍了事吗?”张献忠冷声道。
张献忠现在正憋着一肚子的火,他驻守交趾,现在却因交趾叛乱而被朱由校责骂,他此刻恨不得立刻攻入广南,一泄心头之恨。
“大人,阳郡公自收到陛下的旨意之后,便立刻下令大军进山清缴,只是贼匪狡猾,藏于深山之中,行踪难辨,完全将其清缴还需要时日,这只是第一批,后续的贼匪首级很快就会送到。”广南使者解释道。
“我不管阳郡公使用什么手段,如果在陛下指定的时日之内不能将贼匪清缴一空,我便亲自带兵南下清缴。”张献忠冷声道。
“还望大人宽限一些时日,这里是阳郡公送给大人的礼物,还望大人笑纳。”广南指着前面的一口大箱子道。
“关于交趾贼匪一事,陛下已经是降旨责罚我等,如果再不解决,我自身难保,阳郡公的礼,我不敢收,我只希望阳郡公能尽快将贼匪清缴一空。”张献忠拒绝道。
“一定,一定,大军已经进山,应该很快会有消息传来。此事一定不会让大人为难的。”广南使者赶忙说。
……
十月九日,英国议会悍然颁布了《航海条例》,规定:凡英国的进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或原生产国船只运送,出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运送。
这是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吉利共和国议会通过的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法案,这个法案影响深远,不但引发了英荷战争,甚至还是后面美国的独立战争的背景。
当然朱由校现在还不知道英国的《航海条例》,而且现在《航海条例》对帝国的影响也微乎其微。朱由校现在的关注点在广南以及阿拉斯加。
一直到十一月结束,广南国前前后后一共送来了上万的首级。但这数量远没有达到叛军的数量,张献忠数次与叛军交手,虽然都被叛军逃入安南,但张献忠知道现在叛军的人数在两到三万之间。
十二月初,朱由校下旨进攻广南。广南地势复杂,朱由校当年灭了安南国之后,并没有顺势灭了广南,便是考虑到广南地形等问题。但这次情况已经完全不同,朱由校已经不耐烦了,他发现不灭广南,交趾一省难以安宁。
十二月下旬,张献忠率两万大军逼近横山,囤于横山灵江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