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未来列强-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想象,今后的美国总统及其政府即使是不同意这个文件的极端含义,也很难从这个文件后退。但也可以设想,他们甚至会明确地把这个文件或该文件的核心内容变成自己的思想,并大力推行文件中所表述的美国的世界政策。美国面临这样的抉择:要么是不顾别人、不顾联合国、不顾潜在的对手,单边地把保持自己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奉为其总体战略的最高准绳;要么是利用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和多边组织的全球性结构。美国虽然是领导力量,但要以合作的态度贯彻自己的利益。    
    结果可能是两者的混合体。小布什宣布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没有导致美国产生统一的战略,因为这场“战争”没有具体的敌人,它只是一句在必要时可加进不同内容的空话。具体到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国与其他国家结成了外交—军事联盟;在这里美国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已经结合了。    
    直到90年代,世界已经习惯了一个多边行动的美国。后来绝大多数国家已多次(尽管不一致)认可了美国在90年代奉行的以武力对主权国家进行人道主义干涉的原则。但为这种干涉的前提、目标和手段所下的定义一直是不清楚和有争议的。按照现行的国际法,只有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之下才允许进行人道主义干涉。


第二部分:美利坚帝国美国的战略选择(2)

    美国打先发制人战争的前提就更加不清楚了,是绝对没有解决的问题。拿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国只需要断言伊拉克拥有可使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够了。华盛顿和伦敦大大夸大了伊拉克对世界的威胁,以便为他们打伊拉克作辩解。如果萨达姆真的拥有装有核弹头、化学弹头或生物弹头的导弹,那么对伊拉克进行常规打击岂不是拿千万人的生命开玩笑吗?因为人们必须估计到萨达姆势必会进行毁灭性的反击。事实上,华盛顿和伦敦根本没有认为萨达姆可能会发射核导弹、化学导弹或生物导弹;但他们要向舆论界暗示,萨达姆拥有这类武器,而且他会不负责任地加以使用。    
    尽管后来有不少国家的政府参加了美国的行动,但他们并不是坚信这场战争的合法性,而是为了在对美关系中投其所好。结果这一破坏国际法的先例没有得到普遍认可,相反,其他的大国持反对态度。除了一开始就参战的英国之外,中等国家中波兰、西班牙、意大利、日本等国是在军事取胜之后才答应帮助恢复伊拉克的正常秩序。即使后来联合国参加伊拉克的重建,也不能使这场战争以及美国事后宣布的改造中东的战争目标在国际法上得到合法化。    
    美国将会认识到,虽然它不是有意地、但却极其轻率地得罪了大多数的伊斯兰信徒,得罪了全世界(包括所有基督教会)的公众舆论,尤其是得罪了几乎所有国家议会中的多数政治家。政治家们十分关心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关心《联合国宪章》谴责战争的条款继续有效,关心联合国的运转功能,关心本国所参加的一切国际条约和体系能发挥作用。华盛顿显然犯了低估这种关心的错误,这在将来可能会促使华盛顿在与其他国家对话时多多克制自己的语言和嗓门。人们将会想起罗斯福总统著名的告诫:“说话小声点,因为你手里拿着大棒。”至于美国会在多大程度上回到多边外交政策上来,现在一时还难说。毕竟美国在安理会有否决权,能在决定性问题上阻止联合国通过决议。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大搞单边主义将对多数其他国家的态度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尤其是对中国和俄罗斯。    
    与美国同联合国的关系一样重要的是:美国要把统一的欧洲看作是伙伴还是附庸?2002年出现的美国公众舆论和欧洲大部分地区公众舆论之间的疏远,就是美国单边主义的第一个后果。无疑,希拉克和施罗德对小布什总统的好战言论,对美国新保守主义某些代言人(如沃尔福威茨、珀尔、卡根)盛气凌人的讲话所作出的反应,特别是通过他们驻联合国安理会的外交官作出的反应,从外交政策上讲是欠理智的,但美国企图把欧洲分为“新”、“老”两部分也同样是不理智的;大西洋两岸的政府都助长了这种疏远。虽然这期间双方在语调上有所克制,最近又都乐于强调“共同的价值观”,但不容忽视的是,伊拉克战争已把欧盟各国外交部长频频宣告的欧洲“共同的外交政策”变得荒唐可笑;大西洋联盟及其熟练的合作机制和运转自如的机构,由于遭到蔑视而受到严重损害。    
    大西洋联盟本来是一个防御性联盟。如今它失去了旧的敌人苏联,而新的敌人并不存在。北约扩大到中欧东部的波兰和其他国家以后,使这些与俄罗斯有着数百年历史恩怨的国家在心理上和政治上得到了它们所期盼的重要依靠。从军事上看,北约的扩大没有多大意义。当然,只有当人们把北约空军机场和基地东移所引起的莫斯科不安这一点不当一回事,才能这么说。    
    美国不仅面临着今后同欧盟的关系问题,还面临着大西洋联盟和北约未来的目标问题。如果美国现在对这个问题作出诚实的回答,就必须包括好几个方面,那就是:面对俄罗斯、中东和中国,要巩固美国的地缘政治和军事上的势力范围;控制欧洲国家的军事能量,其中尤其是控制德国。美国敦促其欧洲盟国加强军备其实是不合外交逻辑的。尽管有些欧洲人同意美国提出的上述联盟目标,但在近期内他们不可能对加强本国军备感到兴趣,除非他们愿意把自己的军队提供给美国的全球战略使唤。但显而易见,一系列欧洲盟国只能非常有限度地同意美国对联盟目标问题所做的真实回答。    
    如果北大西洋联盟沦为美国在政治上控制欧洲的工具,那就有可能不仅在法国引起反对。而英国则有可能在这一点上继续追随美国。英国在这种情况下将把美国的利益看作自己的利益,从而阻挠欧盟对美国保持独立性。欧盟接纳的成员国越多,美国在这方面的利益就越不会受损。美国很早就本着自己的地缘战略利益,一再敦促欧盟接纳土耳其。可以想象,美国不久就会压欧盟接纳乌克兰、亚美尼亚、约旦,甚至以色列和埃及。1999年的北约首脑会议就已在这方面显露端倪。    
    美国必须在近期决定,使欧洲在政治上依赖美国是否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如果这个选择被肯定并确实执行,那么欧洲持久分裂就是可以设想的。美国的部分活动就会被拴住在欧洲,因为美国必须估计到,除了英国也许还有波兰之外,许多欧洲国家是不会驯服地接受明显的外国支配的。波兰的态度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波兰的生存受到东西两面的威胁几乎长达250年之久,而在这段时间里波兰人一直把美国看作是自由的保护者。    
    美国的对欧战略如此模糊不清,而对这种模糊不清的战略,美国人要比欧盟容易承受。同样模糊不清的是美国对中东的战略,它也有多种可能性。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美国想要中东平静呢,还是想用武力改造中东?与欧洲情况不同,美国在中东不能长期维持这种模糊状态。美国有必要就美国中东政策的道路和目标展开广泛的国际讨论。如果这种讨论没有结果——尽管把这同越南相比看起来似乎有些夸大——就不能排除出现令人很不愉快的、急剧的事态发展。受害的既包括美国,也包括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


第二部分:美利坚帝国美国的战略选择(3)

    如果没有美国的军事支配地位,很难设想中东局势能平静下来。正因为如此,美国军队将会留在伊拉克。但如果以为能够从外面把一个有效的民主制度强加于一个阿拉伯国家或穆斯林国家,那是一种传教士式的幻想。这样一种企图将继续遭到抵抗,并将继续引发恐怖主义。美国越早放弃这种幻想越好。美国如果继续坚持这种幻想,就越是无意中在加强敌对情绪,而这种敌对情绪不仅仅是阿拉伯—伊斯兰恐怖主义散布的。    
    也许以下的做法更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那就是华盛顿一方面公开宣布它的利益所在:第一,保持石油的连续供应;第二,确保以色列的安全;第三,防止更多国家搞核军备;另一方面不再发表诸如“邪恶轴心”、“无赖国家”等侮辱性言论,因为此类言论使得美国在该地区政府中的朋友们更难反击阿拉伯和伊斯兰的原教旨主义。现在几乎所有伊斯兰战斗组织的领导人和宣传家都把巴勒斯坦人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    
    在大多数阿拉伯人民看来,美国如果能在以阿争端中起到促成和平的作用,它就会受到尊重。在许多阿拉伯人和非阿拉伯穆斯林的眼里,被以色列占领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状况是西方尤其是美国的险恶用心的证明;与此同时,这场争端还被许多反对党领导人利用,成为他们反对同美国合作的本国政府的内政斗争工具。自1967年以来,后来又一次是萨达特促成以埃媾和以来,美国一直不愿认识到,如果没有以巴和平,美国的一切努力都不能使中东局势平静下来。另一方面,在约旦河西岸建立巴勒斯坦国,包括依靠美国和国际部队的长期驻军为巴以提供必要的安全保证,仅此一项还不足以稳定中东局势。对美国而言,要达到和保证这些战略目标,无论如何都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但如果以巴冲突悬而不决,这项任务会变得更加困难,甚至可能无法解决。    
    凭着华盛顿同耶路撒冷、开罗、利雅得、阿曼和安卡拉政府之间的友好关系,看来美国的军事手段和财政手段任何时候都足以为这场冲突找到一个逐步解决的办法。尽管以色列已在境外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起了大量的居民点,这个选择在一段时间内对美国来说还是可以考虑的。此外,这场争端的解决还能为美国的长期驻军提供理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