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启风云-第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见?再说就算排出位次轮换着来,老换人百姓受不了其他同僚也受不了,治国以不扰民为上啊。”

    孙承宗这话说得天启皱起了眉头,这选人确实比较容易,投一下票然后任命非常简单,问题是选完以后麻烦就来了,在这个事情上选官就像是生娃娃,十月怀胎生一个娃娃看似很不容易,其实等娃娃生下来后才知道麻烦才开始。如果出于稳妥起见对官员的宣布是延后进行,会被人说成是暗箱操作,但是当场宣布了就表示这人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今后要撤他也是一件麻烦事。

    见天启很为难的样子孙承宗说:“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臣有一个主意皇上看可好,就是在让候选人参选时先内部选一次,当然这个选不是选谁上而是选谁下。就是说不合格的人先把他筛选下去,保证不会出现说大话办不了事的人,如此一来下一次选谁上都没有关系因为剩下的都能让朝廷满意。”

    天启想了想问:“把人选上去有辅政机构制定的标准,那么把人选下去有什么标准呢?”

    孙承宗说:“先让这些人自己定好施政规划,主持选举的部门先抄录存档,然后让他们说出具体步骤,如果发现有人说了大话就筛选出去。也就是说选人上和选人下的标准都是一个,就是他们自己根据辅政机构的标准制定的规划,说得太保守百姓那里会失分选不上,说得太夸张朝廷这边通不过,必须要让他们说的话不大不小切合实际。做事不走极端要具备延续性和先进性,同时还要让上面和下面都满意,这既符合中庸之道也满足皇上要求上下一致的要求。”

    天启问:“如果朝廷或者说主持选举的上级部门认为某个人说了不切实际的话,但是这人坚持说自己能做到,发生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

    孙承宗一听露出笑容,他说道:“对这样的人有多种理由可以对付得了,哪里能由他说了算呢?比如说他长得矮就说要高的,用身高把他筛选下去。如果他长得难看或者比较黑还有就是那种有疤有痔的人,就说他的样貌不正也可以把他筛选下去,当然个人口音、家庭和睦与否、行走习惯、历史污点等等等等都可以拿来做借口。”

    孙承宗这话就有点光明正大阴人的味道了,可能是他接触多了当兵的人,一个书生没些歪点子傍身在军营里也不好混,当然这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种体现,这种歪点子好多人天生就会。

    天启点了点头没有多说,又问道:“先生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

    孙承宗说:“开始那条臣有意见也有建议,现在这条就只有疑问没有答案了。按皇上的这个民选官想法还有多半年的试点,加上几位大人的心血和辛苦,要说完全否定连臣自己都不忍心,但是其中有一个最大的疑惑,臣不说出来心里不快啊。”

    天启说:“先生有话请讲,就算民选官真有问题我们停下来也是可以的,关系国家大事没有丢面子一说。”

    孙承宗说:“以前如何治理地方都在官员的心中,现在什么都要说出来而且很可能换人的次数比以前多,就会凭空增添很多事。以前官员在交接时都要有个交接过程,很多人都会把掏心窝子的话传授给继任者,生怕后任出了事牵连到自己身上。现在竞选了离任者和继任者可以说是竞争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话都会保密的,说不准就会因为交接不到位发生事故,至少也会让新任者在迷茫中摸索很久,在朝廷满意的基础上为了加个百姓满意这么做是否值得?”

    天启想了想说:“应该是值得的,少数人的思想代替多数人的思想这本身就不正常,让百姓参与进来又能有效控制住局面,这才能把越来越多人的智慧利用起来。我记得先生当年给我讲了一个买椟还珠的故事,说有个人买了盒珠宝发现盒子很漂亮,结果他喜欢上盒子了把珍珠还给了卖家,说这人愚蠢不知道孰轻孰重。这人的力量、速度都不如牛马,其优势就在于人有智慧其它的比不了,现在我们放弃了人的智慧不用而只用他们的力气,是新版的买椟还珠啊。”

    等孙承宗告辞而去后,天启下了一道圣旨,让政务院总理王大臣信王到监政院代理自己主持日常事务,政务院的新任总理大臣由信王主持直接选举,刘宗周、徐光启和高攀龙协助。选举过程就按刘宗周、高攀龙、杨涟等人总结的那些规矩来,当然天启加了一条就是先内部选一次把不合格的人选下去,最后选出结果的时候当场任命。

    因为事关重大而且肯定费时久,加上早有消息说信王要离开政务院,所以天启这旨意下发下去后也没有引起多大震动,只是大家没有想到天启会试点后直接从上开始实行,有资格且年龄上了六十的人个个跃跃欲试到处打听消息。监政院中的诸人也很紧张,成天开会商讨该怎么办才不会出大漏子,一天中几次找天启请示。

    天启最开始还有兴趣回答他们两句,到后来不耐烦了让他们自己商议,说监政院就是监督政务的,成立了这么久还有这么多能人,现在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太让人失望。天启这样一说才激发起信王等人的自信心,于是才没有来找天启请示,见几天都没有人来找自己,这天天启也开始准备起自己的事。

488 原来如此(上)

    一个人只要不是天生缺心眼,做什么事的时候都有本来的原因或者说是有了打算才开始做,但是很多时候人们都是因为忙而忘记自己原来的打算。一忙起来就感到劳累就会忘记很多事,当然这种劳累也代表了生活很充实,而等你不再忙碌的时候,因为寂寞空虚等原因,或许你会突然想起你多年前的一个朋友,或者你小时候的一个愿望。这些信息藏得如此的深,但是它从来没有自己消失,会突然想起说明在内心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天启虽然这几年一直很忙,对外战争和谈判的准备要关心,对内机构的变革要留意,军情处和民情处探听来的消息要分析,这些都是很劳神的事。当然宫中人等的不同关系,宫外大臣间的各种联系,还有大铁公司和常青树公司的运作情况,这些等等杂事也不得不操心。因为这些烦心事他一时忘记了自己来到这里的原因,几年间只因为几次生病偶然想起,更多的时候是融入了现在的生活里。

    当然他内心深处也一直记得自己为什么会到这里,现在因为每天无法正常睡觉,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想法才渐渐冒了出来,就像一个人被人说运气不好,平时没什么生病了就会寻思是不是真是运气使然。

    这天天气非常晴朗,天启因为没有睡觉所以也不像睡了一夜的人那样感到有什么不同,他只是觉得这天空分外的白,白色的光芒让他突然想到了黄玉里的白光,心道是不是该从黄玉里找找原因。自从把黄玉从塔底取出来后,除了冯思琴外周围的人都会随时感到不舒服,天启无奈只得把黄玉归由冯思琴保管。说来也怪这黄玉一经冯思琴管到后,就像夜明珠被装进了黑木匣子里光芒尽失,所有人再也感受不到它的存在,看来冯思琴跟这黄玉真是有缘。

    想到黄玉天启就信步来到冯思琴的住处,听说天启一大早就来到自己这里,冯思琴略感诧异,出去把天启迎进来让左右离开后问起原因。天启见冯思琴好像刚起来,就问道:“你吃过早饭没有?”

    冯思琴说:“臣妾刚刚吃过,皇上没有用膳的话臣妾可以让人准备。”

    天启说:“朕也刚刚吃过,今天来是拿黄玉看看。”

    冯思琴想了想说:“听说皇上身体不舒服,臣妾一直在想让谁来替皇上医治,自从武大人去世后就没有人能看得准皇上的病,着实让人生气。皇上不提臣妾差点就忘了,这黄玉确实跟皇上有缘,说不准真能替皇上治好,皇上稍待臣妾马上去拿。”

    冯思琴说完就叫进来两个太监,让他们将自己的床移开露出一块铺着地砖的平地出来,然后叫太监出去换了两个宫女进来,先是用布将地上的灰尘抹干净,然后撬来一匹方形的地砖。等两个宫女也离开后,冯思琴亲自去从地砖下的坑里取出一个包着黄布的小木盒子,解开黄布后将木盒放在天启面前。

    天启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掀开木盒盖,只见一块鸽蛋大小的黄玉静静的躺在盒子里,上面还穿了一根红色的丝线是天启上一次戴它时穿的。看着这黄玉天启就像看到一个久别的老朋友,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不由自主涌上心头。

    天启沉思了一阵对冯思琴说:“朕的病虽然没有公开宣扬,但是相信你们都已经知道了个大概,就是这两月来从来没有睡着一晚,其他地方又没有问题而且也不见疲累。现在要用这黄玉治病,可能会出现一些状况但也可能不会,你还记得这事吗?”

    冯思琴点头说:“臣妾记得皇上当年说过要用这黄玉见太祖,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怎么个用法,皇上现在有了病自然该医治,只是不知道皇上知道怎么用吗?有没有做好准备?”

    天启说:“朕知道怎么用,不过还没有准备好,现在朝中事务虽然不用朕亲自处理但是也得看着,朕还给蒙古林丹汗和女真皇太极都写了一封信,都还没有得到回答。朕就算要用这黄玉去见太祖,也会事先给你们打个招呼,何况朕还答应过你今后见太祖时要带着你,朕是爽快人欠你的承诺当然要做到。”

    听天启说要带着她去见太祖,冯思琴脸上露出迟疑的神色,天启奇怪地问道:“朕记得这是你要求的,怎么了,你不愿意?”

    冯思琴想了想说:“皇上是爽快人臣妾有什么想法也不藏着,以前臣妾当然愿意一直跟着皇上无论有没有危险,但是现在臣妾有了儿子,臣妾要把他抚养大免得别人欺负他。”

    天启一听奇怪地说道:“见太祖什么的确实有凶险,你不愿意去朕也能够理解,说实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