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启风云-第4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劝戒不安分的人是家事无足轻重,别人也说不出什么不妥出来,而且是众人对一人之制约也很正常。但是一个臣子有了制约皇帝的手段,就算他不做什么皇帝都会如芒刺背很不舒服,此臣子不是奸臣也是奸臣了。”

    孙承宗这话一说天启也感到有道理,一群皇亲劝戒一位是家事,就算有乱子也是小乱子而且是内部事务,哪怕是皇位上面换了人也影响不到国家大局。就像当年武宗死后由不是儿子的世宗继位,大臣们也没有谁说什么不妥来,假如是其他异姓有野心,恐怕还没有坐上去就激起一片大动静了。

    天启想了想问道:“依先生所说内部事务该内部处理,假如将来有事时有人不喜欢内部处理,而是要引入外部力量又该怎么办?”

    孙承宗说:“唐高宗李渊时就发生过这事,几个儿子争皇位结果最后李世民把两位兄长给宰了,假如当时李渊用皇上你这样的办法,就是让领兵的儿子当皇帝,其结果又会不一样。现在皇上这么做已经可以算是在不断完善规矩,假如还有人要破坏规矩,那也只有让臣这样的人来清除奸臣了。臣想无论是谁不安分有异心,只要没有的外援他也会变得讲道理些。”

    见孙承宗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天启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换了个话题问道:“先生知道这一阵的民选官一事吗?”

    孙承宗说:“偶尔听人说起过,说是皇上你的主意在搞试点,不知道现在搞得怎么样了,皇上对试验还满意吗?”

    天启说:“经过近一年的南北两地试验,我已经有了一些他们总结出来的经验,我开始想的是民选官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服气,只有上下人等对官员的任命都服气了,这个官员才好开展工作。得到上下一致认可的官员也会得到上下一致的制约,只有这样他才会在施政时考虑到上下双方的利益,而上下都满意是一个官员办事的最好结果。”

    孙承宗听了天启的话一时还没有完全明白过来,官员要做到上下都满意这话是不错,但是怎么会做得到上下都满意呢?一个家长给家里人分东西时都会因为不留意分得不均而闹矛盾,上级和下级本身地位就不公平,上级和下级分公平了上级就会觉得吃了亏,怎么可能都满意呢?

    孙承宗问道:“臣听人说是杨涟和钱谦益他们在试验,皇上现在如此满意难道是他们觉得也很满意?这两人就没有提出什么不妥出来吗?”

    天启说:“怎么没有?杨涟和钱谦益他们都提了不少意见,就是前一阵上书也提有不少困难。”

    别人提了不少困难而天启还觉得很满意,这就让孙承宗很无语了,他想了想说:“臣虽然不问政务但是也能听明白一些,皇上能不能仔细说说让臣给你把把关,莫让那些书呆子给哄骗了。”

487 该当离去(下)

    天启对孙承宗是非常信任的,因为他知道孙承宗虽然是进士出身但是身上没有多少迂腐气息,有见识知道变通而且有时候也不拒绝耍些小手段。新一辈的人物里的钱谦益有点孙承宗的影子,但是相比起孙承宗来钱谦益缺少点挥洒自如的气质,这也许就是阅历和见识不够造成的差异吧。

    见孙承宗说要替自己把一把关,天启就将这多半年的民选官经过说了一遍,这其中包括了几个阶段各有一些经验和教训。第一个阶段就是最开始南北两地各自试验的阶段,其结果就是百姓们没有什么参与意识,一切选举都是那些有野心的大户在暗中操纵,没有其他原因就是百姓们感到事不关己。

    天启推动民选官试验不是为了征求几个地主大户的意见,他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明白自己的权利,最后达到一个目的就是要让选出来的官员得到上下一致的认可。百姓不参与也就不会从心里认可,解决的办法就是给他们钱吸引他们来参与,同时让参选的官员说一说自己当选后会做些什么。

    以前选人有个很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让人知道候选人以前做过什么,通过他以前的所作所为来评判他的能力大小,再分析有这种能力的人在新岗位上是否胜任,这其中还牵扯到对新的岗位的认识。百姓们靠天种地已经很辛苦了,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更没有那个能力去进行如此多的分析,当然他们也没有那个兴趣做这样的分析。

    当然也可以把候选人的名字往名单上一写,最多叫人出来亮一亮相,至于他以前做过什么全部都不说就让大家选,这就有些好笑了说明主持选举的人自己都不把选举当回事,又不是选美或者看谁的名字取得好。让候选人说一说自己想做些什么,其目的就是把分析题变成选择题来让百姓做,这对大多不识字的百姓来说才算有意义。

    将百姓选举的过程简单化固然是一进步,问题是后来又发现官员的竞选也需要简单化,一个官员参加选举肯定是想高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较低阶段的官员要竞选较高的位置,他的见识和能力不一定就能总结出什么高水平规划。能力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够提高,从一个地方换到一个陌生的高一级的地方,让官员能够突然适应确实也有些不太现实,假如真要他们作一些不切实际的规划参加选举也没有什么,怕就怕他们今后就按着这不切实际的规划做就麻烦了。

    百姓选举需要将过程简单化,同样的道理官员做规划是也需要简单化,不但如此因为官员的施政规划将来要施行,还要做到实用化和专业化,按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做这一观点,这就需要专业的人来替官员制定施政规划。以前也有很多师爷一类的人专门替某位官员做这些事,但是这些师爷只能谋划些老经验,也就是说师爷只能把一个有棱有角的新人变成一个左右逢源的官场油子,却没办法在做事上把一个没有经验的人变成经验丰富的人。

    施政规划的制定要求专业化,在京里因为分得细可以由圣学院制定大方向产生延续性,同时由博学院制定技术性问题产生先进性,地方上没法分这么细制定这规划的人只能是各级的辅政机构了。因为民选官的主要目的是要做到上下一致,所以制定规划时不但要考虑上面的要求,也要考虑到下面百姓的需求,也就是说在制定好大致的规划后还要让百姓来提意见,看这么做是否能给绝大多数人带来好处。

    按刘宗周他们最后的意见就是先由辅政机构根据朝廷的规划制定一个粗略的本地规划,然后通过各种渠道通告下去让尽量多的人知晓并让百姓提意见。提得好就立即修改提得不好也可以说服让其理解,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在各级监政官的带领下跟百姓来一个平等对话,要让百姓畅所欲言尽量满意。

    当辅政机构制定的粗略规划通过接纳百姓意见得到完善后,就公布出来成为竞选的标准,有意的候选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制定一套自己的方案出来,最后由百姓来作选择。

    对这个步骤有人做了一个比方,把从头到尾的竞选过程比喻成做饭让百姓吃的过程,说最开始辅政机构制定粗略规划就相当于搭配主食,比如说买好了米、面、肉、蛋、蔬菜等东西。后来让百姓提意见就是让百姓说自己还喜欢吃什么,有人喜欢某样菜或佐料而辅政机构没有准备的,只要这样菜和佐料便宜无毒就可以去采买。当然难买的或者有毒害的东西就需要说服百姓让其理解表示现在不适合,等一切都定下来后就把这些主料和调味料展示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候选的官员就是一个个厨师,不是有句话叫“治大国如烹小鲜”吗?官员的最后规划就是用自己的能力来告诉大家你要做出什么口味的菜出来,无论是红案白案以及偏辣偏甜都无所谓,百姓喜欢哪样口味就选哪样,如此一来就算有人落选也怪不到别人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能力不够。当然为了避免有人将自己过分夸耀结果最后做不到,按杨涟和刘宗周他们商议的结果,就是不说谁胜出谁落选,只把候选人排个名次出来,说了做不到的就立即换人。

    等天启把这一番话介绍完,孙承宗陷入了沉思之中,过了好一阵才问道:“皇上,臣发现这个民选官的过程已经很有一些味道了,能够达到皇上要求的上下一致的目的。但是臣对几点小问题不是很明了,想请皇上解释一下。”

    天启知道什么事都需要多角度去考虑,以前用杨涟、钱谦益、周延儒他们去调查,后来还让刘宗周参与进来进行分析总结,总的说来也是一帮文官出于自己的角度在考虑问题。孙承宗一直管着军务,也许有着不一样的视角可以提供点不一样的意见出来。对一样新生事物最怕的就是固执己见听不进人言,这时候如果有人能够提几点中肯的意见出来,使这个新生事物能够得到及时补充完善,才是有益的结果。

    天启见孙承宗说有几点不明了,想是孙承宗有不同看法说得比较婉转,天启暗暗点头然后说:“先生尽管问。”

    孙承宗说:“臣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经过这么一个民选官的过程后,是当时宣布结论还是延后宣布结果呢?”

    天启说:“这个事情已经有了一个例子,他们在下面试点的时候有一次因为时间来不及,当时没有宣布而是第二天才宣布的,虽然没有从中做什么手脚但也被人质疑是暗箱操作,因此后来决定当场宣布结果当场任命。”

    孙承宗说:“开始皇上也说过可能有人会故意说些大话,然后在实行时又做不到只好换人,但是臣认为中途最好不要换人,发生这种情况后就算把这人换下来也不好。选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百姓们召集起来,那么换人时就不可能再召集,这时候换了人百姓会怎么看待这事?会不会说这是故意不尊重他们的意见?再说就算排出位次轮换着来,老换人百姓受不了其他同僚也受不了,治国以不扰民为上啊。”

    孙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