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启风云-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启大喜道:“对啊,先修个有作用的长短不协调难看点也没有关系,等有空了再在细微处费点工夫修补漂亮,明年、后年完全可以继续做不然闲着做什么?到时候兴趣来了雕个龙描个虎都可以,甚至可以在城们外摆上一溜石狮子也威风。”

    王化贞见分布了这么多任务但主要还是在他和袁崇焕身上,比如说遣送喀喇沁人、在喀喇沁和朵颜两部招募骑兵、在不愿意当兵的人中招募修建人员等。现在袁崇焕不在只有他在不问一问不甘心,于是他问道:“皇上,喀喇沁部的人现在还在蓟州,需要把他们分类分批送走,臣等是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遣送走呢?”

    天启想了想说:“你可以先给袁崇焕通个气,还是三天后开始动手,先在两部中招人从军,要有意愿还要有能力,年纪大的就不要招了。这之后招人去修建会宁城,这些人就不管年龄只要有劲听话就可以,剩下的老弱妇孺听凭他们自己选择,愿意种田的就靠近长城安排,在长城和第一道边墙中间安置人,告诉他们朝廷会给他们种子、农具,还可以用马换耕牛,只是一切都跟大明百姓一样要交税。”

    王化贞问:“不愿意种田又不愿意从军和修城的人呢?怎么安排这些人?”

    天启说:“可以将他们安置在第一道边墙和第二道边墙之间,那里靠近外面离长城远适合放牧,也可以让他们到辽西皇庄山里去找合适的地方。不过要给他们事先说好,无论是种田还是放牧都得交税,只不过在皇庄里是朝庭拿一成朕得一成,在边墙里两成都由朝廷派人来收。他们交了税就可以得到大明军队的保护,受了灾也可以得到朝廷的救济,那些不愿意修建城墙的你要先把好处说给他听,就说凡是在边墙外会宁以西做事的,都算是大铁公司的员工。”

    孙承宗点头说:“皇上这么安排就对了,臣开始还担心修建了会宁城围了那么大一片地怎么办,有原来住那里的人也有后来去的人,同样收税原来住那里的人会不愿意。现在皇上把里面全以大铁公司的名义接手,那些人就相当于从种地的农民和放牧的牧民变成拿薪俸做事的工人,原来是没有保障的日子现在只要做事就有钱拿,就不会有多少人不愿意做了。”

    倪元璐问:“皇上,找你开始那么说凡是在会宁以西做事的都算大铁公司的人,拿固定薪金听安排做事,那在里面的军队也是这样的吗?”

    天启说:“应该是这样,不过拿了大铁公司的薪金就不能在军队中享受其他待遇,吃饭穿衣都得花钱自己买,这样算起来还不如别惦记。按原来的想法是让退役的士兵都进大铁公司,想让西北军区给个经验,谁知道马世龙传回来的消息说他们那里的方法行不通,可见大明之大各地有各地的实际情况,不能想当然去想怎么一种方法推广全国。”

    孙承宗这时候说:“皇上,倪元璐的话让臣有了启发,会宁以西军都山以东长城以北坝上草原以南这片地区很大,如果把人往这里一撒就见不到影子不好管理,何不把这些人用军队模式来管理?统一住宿统一吃饭统一做事统一发放薪金,林丹汗向西走皇太极向东走里面住的人不多,还可以在陕西等受灾严重的地区再移一些人进去,臣听说北方受灾的原因主要是天旱,但也有个次要原因是有些人不愿意移民到南方,现在让他们到这里来他们应该愿意。”

    天启想了想说:“先不忙移内地的人来,先把喀喇沁部和朵颜部的人安顿好再说,等真缺人了在安顿过来也不迟,不过可以先给政务院通个气让他们做一些前期准备。以军队的名义安置管理人也是个好办法,方便管理和保护免得受到其他蒙古人和女真人的攻击,相信他们也愿意这样做。虽然是军队化管理但并不会让他们去打仗,既然如此干脆就把名份定下来叫小滦河建设营,这个地方就叫小滦河坝子吧,给他们把话说清楚免得误会,毕竟很多人不喜欢打仗。”

    卢象升这时候说:“既然是要招募军队,不如让臣带着山海关的骑兵去现场招人,招到就走然后到宁远去跟满桂将军分就是了,何必还要王大人和袁大人他们多忙一阵呢?”

    王化贞也点头说:“是啊,两位大总兵直接带人来招募走,一趟就走了多省事啊。”

    天启看了看这两人不满地说:“你们在说些什么呀?什么都想方便就不怕给朝廷带来麻烦?你们换个身份想一想,喀喇沁部和朵颜部刚刚同意归符我大明,这就相当于从原来的独立部落变成大明的一员,肯定有一些顾虑害怕我们对他们区别对待不公平,甚至害怕会受到伤害。保不定说还有不怀好意的人会从中挑事期待这种归附出现异变,你们还要带着军队去要人,别人会不会以为你们是有其它想法想杀人?”

    卢象升和王化贞一听天启这么说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孙承宗这时候哈哈一笑说:“皇上说的有些稍微过了,不过呢注意别人的想法是对的,你们想啊,两部刚来就像新进门的小媳妇,难免有些羞涩胆怯小心紧张,你们带上千军万马去堵上门,谁也会有另外的想法,说不准真有人当场拔刀自卫呢。”

    王化贞说:“那还是臣带些文官去做安民之事吧,把他们都安置好了慢慢地就融合在一起,也许要好几年甚至十几年归符来的这些人才会觉得跟大明百姓没有两样。”

    天启摇头道:“什么几年十几年?那只能说大家能够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要不分彼此至少要几代人的慢慢融合,中途还得通过多次姻亲关系才能不分彼此。想秦朝末年很多中原人到岭南居住,过了上千年还说自己是客家人不以主人自居,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习惯风俗不一样吗?你要给当地百姓说清楚一不许欺生惹事,二也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同时把自己好的习惯拿出来互相取长补短,这才是长久共处之道。”

    倪元璐这时候说:“皇上,臣还有个问题,记得你说过要在辽西进行退休制度,现在看来你是把辽西的收入拿来发退休金,问题是年轻点的可以平时扣除老了发放,老人即将到达退休年龄交不了几年就不交钱光拿钱,这些钱又从哪里出呢?”

    天启摇头说:“朕的辽西收入只是个引子,真正还是得自己平时交老了才有所得,现在老了的人占点便宜后面的人也不会吃亏,他们又可以拿比他们更年轻的人交的钱,只要大明不亡不是子子孙孙无穷近吗?好了你们各做自己的事去吧,倪元璐去把袁可立大人叫来,你跟他一起过来侦要问一问东南军区的事。”

356 开诚布公

    天启今天到军务院来一是查看军务院的规划,顺便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让他们考虑,二来是听说了一些东南军区的事,要向东南军区督军袁可立求证。作为一个掌握大方向的最高管理者,让下属知道自己的大致想法和方向,下属才能够埋头去做事,上级掌握方向下级把事情做细做扎实这才是默契配合。假如上级什么都藏着不说只让下级去做,等下属把详细计划做出来了再否定就是对下级的不尊重。

    而且这种否定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就是如果下级是正确的而遭到上级粗暴否定,那么这个上级就会在下级面前失去威信,事情也会向着难以挽回的地步发展。即使上级是正确的,经常性地否定下级的辛勤劳动成果也不妥当,那样会挫伤下级的工作热情,没有人喜欢有人把自己当傻子。三国时诸葛亮打仗前喜欢给下属发锦囊妙计,一是保持自己的神秘感让下级敬畏自己,还有一个原因恐怕也是不想在解释和争论间让下级有挫败感产生心理障碍。

    见大家都走了孙承宗小声问道:“皇上,开始人多臣不好问,现在没别人臣想问你一件事。”

    天启笑道:“先生有话请讲,我们两个很久没有聊天了现在正好聊几句。”

    孙承宗说:“袁崇焕招那七千骑兵时是借用了皇庄里的收入,事先没有打招呼很是无礼,皇上怎么对这事不置可否呢?是认可他的做法还是另有看法?”

    天启说:“他用了皇庄里的收入没有自己私吞而是用来练兵,这样做虽然有点僭越了但可以谅解,毕竟他是一心在关心朝廷的安危,过分斥责会寒了忠直之人的心。再说他借用了多少都有数目,先生得空时轻说他两句就可,就说什么钱用在什么地方都是有数的,到时候需要在军费上退还。”

    孙承宗点头说:“皇上宽宏大量又不一味迁就,这样做是最合适的,但他还给手下将士承诺谁今后在收复辽东过程中立了功,就可以把辽东的土地按功劳分人,这事皇上看该怎么办?”

    天启想了想说:“这事要斥责他两句,最好是先生亲自去信告诉他,全国现在都在将私人所属土地逐步收归国有,他现在这样乱许诺私分土地跟朝廷的大方向相违背,也超出了他一个巡抚的职权范围。袁崇焕这人的忠心还是有的,但他认不清自己的地位经常做些想当然的事,什么事情都有个全盘规划和先后秩序,不能让全局围绕着局部转。”

    孙承宗问:“那对那些将士该怎么办?如果以朝廷命令的形式撤消袁崇焕对将士的许诺,他的威信恐怕就会降低甚至全部丧失。”

    见孙承宗提到袁崇焕在将士中的威信,天启知道他们两个关系很好孙承宗想维护一下袁宠焕,天启说:“先生可以先斥责他就说他那样做是错的,要他想办法挽回影响,这次无论有什么想法在行动之前都必须先报告,让他既要考虑朝廷的大局又要考虑到将士们的情绪。”

    孙承宗心领神会地问:“皇上是要先憋一下他,其实皇上已经有办法了是不是?”

    天启点头说:“袁崇焕因为自认为忠诚且有能力所以一贯胆大妄为,几年前私下杀了一个姓杜的副将,只是因为这个副将贪污。贪污当然该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