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鲜猫屎(徐德亮)-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介意别人说我们的相声离普通大众越来越远,听我们的相声的人可能都是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职业化和专业性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存和艺术追求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清门相声对相声的影响就是文人对相声的介入,文人介入使相声升华,这一点是肯定的。相声一二百年,都是浑门为主,大家一说到相声就是天桥卖艺的或者是逗哏的,而文人的介入把相声抬高了一个档次。如果离不开那些下三滥的东西,相声永远上不了台面——当然,我本身并不排斥这些东西,而且它本身有艺术性在里面,但是它是上不了台面的。在内容上的刺激性损害了艺术性。观众会首先注意到内容的刺激性,而不会注意到表演的艺术性。



其实伦理哏的段子表演难度相当大,比如《反七口》,这个段子如果没说好,你就把捧哏的搁里边了——人家为什么在台上当你儿子当这么长时间?“爸爸”、“儿子”地叫出来了,底下不乐,这是最尴尬的事情。其实这个段子最具有艺术性。但具有艺术性并不代表它能登上大雅之堂。解放以后的这些著名的段子,《电梯风波》、《领导冒号》、《小偷公司》、《买猴》,还是这些东西让人民大众更能够接受。虽然从剧场效果上来说,《批三国》永远赶不上《反七口》。《反七口》大家都会乐,乐完了之后,会有点儿厌恶。演员和观众之间,要保持一个张力。当然,这对一般演员来说其实是很难的,你尽力去迎合观众,观众还未必喜欢你呢。达到一定身份的演员这就比较容易。比方说侯宝林先生,他是全国人大代表,社会地位很高。有天上午我跟北大中文系的系主任谈话,他还说,相声跟我们中文系的渊源非常深,中文系聘的第一个客座教授就是侯先生。他有这种身份了,他在台上说,就可以用那种很深沉的教授的风范,“相声演员讲究四门功课……”是这种语气。一般的演员要表现出这种东西就非常之难,观众也不接受。

正文 北大出来个说相声的(2)

2010…3…6 10:38:56 本章字数:1716

侯先生临去世之前给自己总结了十段相声,是他认为自己说了一辈子相声只有这十段还比较满意,有《夜行记》、《三棒鼓》、《戏剧与方言》等。但是现在听那些录音,从头到尾其实没有那种大包袱,他是在讲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展现一种反讽,或者一种黑色幽默,这是他要追求的,他绝对不仅仅是追求现场效果。几个外国朋友听了类似的段子,比中国人的反应还强烈,西方人可能更容易理解黑色幽默,含泪发笑的这种东西。因为悲剧在西方比在中国发达得多。就因为是这样,所以中国的喜剧也并不发达。因为中国的悲剧不发达,所以中国的喜剧也不够发达。

侯先生可以在这儿说15分钟,你不乐可以,但是你听就行了,越听越有意思。一般演员这么说就不行,其实是很难的。这其实说的还是刚才那个《反七口》和《翻四辈》的话题。相声是“审丑”的艺术,听《反七口》和《翻四辈》这种节目,你就能体会到相声里“坏”的那种感觉。其实很多相声都是逗哏的捉弄捧哏的。这个艺术形式就要求这样,要求一个人傻一点,一个人机灵一点。两个人不能都特别精。

老先生们的高度现在很难达到,这与教育水平无关。其实我觉得不用谈什么高等教育,你这个人看的书多了,吸收的东西多了,素质自然就高。过去的老先生全没文化,侯先生在解放以后才扫盲,马三爷是小学还是初中的文化水平,在当时已经是最高的学历了。

马先生的艺术成就,就在于他能直指人内心,我们现在为什么达不到?一个是你主观上努不努力,再一个是客观上有没有这个表现能力。侯先生、马先生把社会的黑暗面看得很清楚,他们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对于文化方面的各种概念、理念,这种思维方式的渗透是两方面结合的。其实也是清门和浑门结合的。又回到刚才的话题,浑门相声一直是主流,清门相声有几个阶段对它有影响,恰恰这几个阶段是拔高的。这个其实也是二八定律,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有些演员,尤其是更低层次一点的演员,他们老认为,你侯宝林凭什么那么红。人家为什么不说《反七口》?因为人家舍弃了那种效果,追求的是更完美的那种幽默。侯先生的相声,电脑里听,从小听到大,不觉得腻,但是你听《反七口》,听两遍就不听了。

相声其实是一门最难的艺术,因为它无章可循。真正到了一定的境界,就是你找到了自己的幽默点,这很难。你找到自己的幽默点,实际上就是打通了自己的任督二脉,你想让人家乐就乐,想让人家乐一分就乐一分,想乐两分就乐两分。我今天穿这个衣服,留这个头型,大家一下子就乐了。明天头型变了一点,可能底下就没有反应。我知道我应该用什么样的办法让目前面对的这些观众乐。

就像下围棋一样,高手下棋不会有对杀、紧气,那是脑子里计算之中的事,不可能真走到那一步。相声其实是一个道理。但是,达到这个程度很难。比方说学唱歌,天天早上喊嗓子,每个音儿喊几次,学戏天天跟着锣鼓点走,学数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这都是一步一步。

相声无章可循,但是打基本功的这些东西都是固定的,比方练贯口、字母哏,练了这些怎么用到舞台上,这是有大学问的。会说相声,什么叫会?你光把词背下来没有用。

我学相声,也是一步一步下苦功的。上大学,受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在民间团体里,在社会底层打拼,冲杀出来的经验也有很多。为什么我想保持我这种独立品格?如果都是职业演员,我已经在团里了,我拿一份钱了,我跟着团走就行了。在这个相声大会就不行,一共八段相声,给你搁到第五段,照着侯先生的那个感觉说,半个小时人家不觉得怎么乐,你自己下台觉得挂不住。人家上一场的小孩说得惊天动地,下一场也说得惊天动地,就你这场水,你的脸没地方撂。前几年,底下坐着四五十人的那个时候,经常是这样,那四五十人都是很专业的相声迷,什么都听过的那种。我明天说《报菜名》,他在网上找一百多个《报菜名》。把名单一列,所以你的压力非常大。各个名家的录音人家都听过,怎么说你能跟他不一样。人家听过了,你再说怎么能说乐了呢?这是非常难的。这样就逼着你找自己的东西。无论是从创作上还是表演上,完全是自己的东西。这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东西。这个老师教是教不会的。

正文 北大出来个说相声的(3)

2010…3…6 10:39:00 本章字数:1647

德云社的演出,云伟、云金、李菁的捧哏,都有自己的东西。像德纲可能是创作和表演并重,云伟有的时候更注重的是表演,我更注重的是创作。云伟说的时候就在底下先琢磨,按照谁的路子说呢?我师父那个我说不了,他是真正塑造出这个人物来,你看着就可乐了,这是他在表演这方面挖自己的潜力。我可能更多的是在创作方面挖自己的潜力。

我们要求每个演员都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东西。这是一般专业团体的同等年龄的演员达不到的。因为什么呢?我们一个礼拜平均是四场,一年52个星期就是多少场?德云社的相声,其实谈不上精品,水平达到多高更谈不上,但是最起码来说,有杀手锏,有绝招。这一刀出去准能见血。恰恰是这个东西,现在很多相声演员都保证不了。



我很早很早以前就想回北大搞一个专场。因为我太爱北大了。太爱北大了,这绝对不包含贬低其他学校的意思,但是确实是太爱北大了。包括我们自己的宿舍,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学院,包括我们的未名湖,包括我们的水塔,包括我们的枫岛、岛亭,包括我们的图书馆,都有很深厚的感情在里面。我一直想回北大演一场,一直未能如愿。

我英语特别差。我原来的志向是做学问。在初中的时候我就可以背《滕王阁序》,对传统文学喜欢得无以复加。北大中文系是三个专业:一个是文学,一个是汉语言,一个是古文献。古文献招的人最少,但可能在找工作上是最难。老师介绍完情况问你们谁想上古文献?我就去上了。

当时北大有一个实验班,对内叫做国学大师班,打通文史哲三个系。在大一、大二这两年里,文史哲三个系的专业必修课都要上,我当时也是报了这个班。报的人多要筛选一批,我写了篇古文的倾诉心情的文章交上去,系里老师说,这个孩子的古文基础很好啊。这样,我就在实验班念了两年。确实是受益匪浅,但是很累。随便一门专业课开书单就能开一个黑板。大三以后再补本专业的那些《文字学》、《音韵学》这些很深的专业课,学术是严谨的,你看过那些书就是看过,你没有看过就是写不出来这些东西。我非常非常喜欢做学术,我本科的毕业论文叫做《清中叶至民国时期北京地区俗曲研究》。毕业的时候给了我95分。它有10万多字,而且没有什么是抄袭前人的,你知道很多学生本科毕业的论文都会多少抄一点。我这篇没有什么是抄的。第一,你没得可抄。第二,我确实下了工夫。大四一年,我都在大学图书馆泡着,我拿着古文献专业的证件,可以看到很多真本善本,比如《车王府藏曲本》,开始我看的都是原本,后来再看,就只能看幻灯带。但是幻灯带跟原本没法比。原本是手抄本,上边有很多细节,像标点什么的,在幻灯上面看不清楚。因为我会唱,我知道每个符号什么意思,每个符号在哪儿,通过这个可以知道这些一百多年前的东西现在传承的有哪些方面一样,哪些方面不一样。

我是学文献专业的,我学的就是如何整理文献。毕业这五年,包括北师大,包括原来启功先生的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