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战国人物正解-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世遂以魏为姓。晋国在春秋前期发生内乱,毕万的后代魏犨随重耳出外流亡十九年,重耳返国立为晋文公后,令魏犨承袭魏氏原封。其后魏荼、魏侈几代参与或执掌国政。魏驹与韩虎、赵无恤联合攻灭智瑶,为魏氏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魏斯是魏国的开国君主,他和赵、韩一起瓜分晋国,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是为魏文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魏斯在战国初期团结和使用了一批杰出人才,如乐羊、吴起、西门豹、李悝等,成为一时的强国。他的孙子魏罃(即魏惠王)执政时,任用军事人才庞涓为元帅,侵掠他国,使魏国达到极盛,已有并吞韩赵之势,前344年召集逢泽会,自称为王。但庞涓后来在和齐国军师孙膑的军事较量中先败桂陵,再败马陵,魏国损失惨重,从强国的顶峰上跌落了下来。而西邻秦国方经商鞅变法,国势正强,乘机夺取了魏国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之地,魏国自此一蹶不振,经常被秦国欺凌,被迫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战国后期,“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不失为魏国较杰出的人才,他以养客而闻名,深通军事,曾率兵击败过秦军,但终究不能挽回国家的败局,前225年,魏国被秦所灭。    
    以魏斯为首的人才群开创了魏国开国初年的辉煌业绩,庞涓的参政与用兵使魏国的国势急转直下,魏无忌的微弱之功已是魏国灭亡前的回光返照。他们各是魏国一定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在魏国的政治长剧中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光彩。


魏国政治人物魏斯:海纳百川彰显儒士风范(1)

    魏斯(?—前396),战国时魏国的创立者。他曾参与三家分晋,与赵、韩一起,被周王封为诸侯,魏遂成为战国时的七个大国之一。战国初年,魏斯充分发挥了自己善驭人才的政治才能,团结和使用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很快使魏国强盛了起来。    
    尊儒尚贤    
    魏斯是战国时最能自觉地虚心下士的国君,当时孔丘的高足卜商在西河讲学,魏斯便以学生的身份从之听学。族人魏成知他特别尊贤,向他推荐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隐居不仕的西河人段干木,魏斯听说段很有德行,即命驾车去见,段干木见车驾至门,越墙逃避,魏斯愈敬其高洁,遂留于西河,天天去门上请见,每次临近其庐舍,总是凭轼起立,不敢倨生,以示恭敬。如此一月后,段干木知其心诚,出而见之,魏斯以上等车载归。魏成推荐的另一个人是田子方,田子方与段干木同为王宾,有一次田子方乘车而出,路遇即赴中山就任的魏世子击,魏击慌忙下车,拱立道旁致敬,田子方驱车直过,傲然不顾,魏击心怀不平,上前问田道:“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田子方笑着回答说:“自古以来,只有贫贱骄人,哪有富贵骄人之理?国君而骄人,则不保社稷;大夫而骄人,则不保宗庙。楚灵王以骄亡其国,智伯瑶以骄亡其家,富贵之不足恃明矣。老夫贫贱之士,食不过藜藿,衣不过布褐,无求于人,无欲于世,惟好士之主,自乐而就之,言听计合,勉为之留。不然,则浩然长往,谁能禁焉?武王能诛万乘之纣,而不能屈首阳之二士,盖贫贱之足贵如此。”(第八十五回)后来,魏斯听到了这事,知道田子方不屈于世子,益加敬重他的为人。魏斯尚贤重士的名声传开后,四方贤才闻风来归,李克、翟璜等许多谋士来投,朝中人才济济,令各国恐惧。    
    当时孔丘开创的儒家学说已开始形成一种思潮,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儒士们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和较先进的文化知识,有一套修身治国的思想理论,魏斯虚心地向他们学习,甚至不惜花一月的工夫亲顾草庐而聘请,与他们结为师友,表现了他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尚贤的诚意。因为魏成荐贤有功等原因,魏斯在后期干脆将魏成提升为相国,他曾和李克诚恳地对谈说:“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见《史记•;魏世家》)他将相国的重任托付给能够识贤荐贤的魏成,表明了他要把尚贤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稳定下来。    
    魏斯因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与人交往中确有一种儒风,儒家的思想准则已渗透于他的价值取向中。魏斯曾与虞人(掌管山泽苑囿的官员)相约午时在郊外狩猎,其日天降寒雨,他正在朝中向群臣赐酒,至午时,他下令撤席,催促驾车立即赶往郊野,身边人劝他说:“雨,不可猎矣,何必虚此一出乎?”魏斯解释说:“吾与虞人有约,彼必相候于郊,虽不猎,敢不亲往以践约哉?”儒家提倡与人为信,魏斯的行为与这种思想完全吻合。    
    魏斯尊士尚贤,实际上是在提倡一种人格,他希望把自己的国家建成礼仪之邦,因而对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儒士给予超常的尊重,这些人虽然没有为他富国强兵、开拓疆域,但以他们的思想和人格促进了礼仪风化的改善,在礼仪文明方面,对国家建设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有能者必用    
    魏斯在用人上本着有能必用的原则,善于用人所长,能使人才充分地服务于国家的事业。他执政约五十一年,其间以极大的气魄延揽各类人才,放手让他们参与政治,使魏国的国势蒸蒸日上。    
    魏斯一度曾任李悝为相国,李悝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据《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食货志》载,李悝在当政期间,实行了如下全新的政策:第一,颁布了“尽地力”的教令,主张同时播种稷、黍、麦、菽、麻等作物,以便能补救灾害;主张不违农时地收种;主张利用宅院田埂种植作物。他的“尽地力”旨在充分利用可耕地面积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第二,实行“平籴法”,主张国家在丰年收购一定数量的粮食,而在歉收之年卖出。他用这种所谓“取有余以补不足”的方法,旨在限制商人的粮食投机,防止农民破产和城市贫民的流亡。第三,他参考当时各国法律编成了一部《法经》,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法经》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对魏国的富强和后来的商鞅变法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李悝在经济上实现新的政策,在政治上主张法制,严格说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变法运动,他没有系统的法制纲领,没有彻底实行社会变革的意图,在法制政治的实施上浅尝辄止,但他却开了法制政治的先河,是法家政治的首次成功尝试。    
    魏斯还任用西门豹为邺都(今河北漳西南)令,邺都因漳水临城而过,当地曾有“河伯娶妇”的迷信,害得那里百姓逃亡,一派萧条。西门豹到任后经过调查了解,机智地处置了若干愚弄乡民、为非作歹的老巫和恶霸,严重打击了邪恶势力,教育了民众,其后又凿渠引水、灌溉良田,使邺地气象一新。    
    魏斯身边的翟璜是一个伯乐式的人物,他常能发现一些有特殊才能的人物向魏斯推荐。当初邺都缺守,正是他向魏斯推荐说:“邺介于上党邯郸之间,与韩赵为邻,必得强明之士以守之,非西门豹不可。”(第八十五回)魏准备攻取北方的中山(今河北正定东北)以作为战略重地,翟璜又向魏斯推荐说:“臣举一人,姓乐名羊。此人文武全才,可充大将之任。”并介绍了乐羊的经历和本人“高自期许,不屑小仕”的性格特点。乐羊被任元帅,率军出征,出于策略上的考虑曾在前线休兵三月,朝中谤言遂起,翟璜对狐疑不定的魏斯解释说:“此必有计,主公勿疑。”乐羊不久凯旋。当时魏与秦国相邻,西河(辖地在今陕西华阴以北、黄龙以南、洛河以东、黄河以西)为两国的频繁争夺地,魏斯向翟璜询问可守之将,翟璜沉思半晌,推荐了自鲁来魏的吴起,认为“此人有大将之才,主公速召而用之,若迟,则又他适矣”。吴起曾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又贪财好色,名声不好,翟璜解释说:“臣所举者,取其能为君成一日之功,若素行不足计也。”(第八十五回)吴起赴西河为守,修城筑池,建起吴城以拒秦,又训兵练武,战绩辉煌,稳定了魏国的西部边界。翟璜以识才荐才而闻名,确是魏斯身边不可多得的人物。    
    魏斯在自己的身边任用了一批杰出的法家人物、军事人才和其他方面的能人,他豁达大度,包容百海,什么样的人在他手下都能充分地施展才能,能感到自我实现的满足,他对这些人物的基本手段,一是因事择人,量才使用,什么样的人就放在什么样的岗位上,使他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二是任用后充分信任,给他们实际职权,使其能放手大干,建树功绩;三是严格掌握其任用度,保持防范心理,防止对人的滥用或误用,如攻灭中山后就罢掉乐羊军权,始终未给吴起以相国之位等。    
    魏斯对儒士高度尊重而不使用,因为他要由此提倡一种人格,影响社会风化,对这些在社会上有威望的名流恭谦团结,不管他们的实际才能究竟如何。与此相反,对有实际才能的人,他拉拢任用,使其为自己成一日之功,而不管其社会威望如何。一般说来,他对后者只是一种直接的利用,这是他处世和用人的机妙的两手。


魏国政治人物魏斯:海纳百川彰显儒士风范(2)

    巧送一匣释兵权    
    军事人才乐羊被推荐为攻伐中山的元帅,魏斯在对乐羊的使用和任免上巧用心机,充分显示了他用人上的权术。    
    当时乐羊的长子乐舒在中山为仕,朝中有人因此对乐羊产生疑虑,但推荐人翟璜力保乐羊。魏斯召乐羊入朝,对他说:“寡人欲以中山之事相委,奈卿子在彼国何?”乐羊表态说:大丈夫建功立业,各为其主,决不以私情废公事,并表示:“臣若不能破灭中山,甘当军令!”魏斯立即勉励说:“子能自信,寡人无不信子。”遂拜乐羊为元帅,令其率兵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