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菲画传-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物的事。她放松了自己的学习,甚至可以说掉以轻心。  然而,小考是统一命题,监考异常严格,考场里突然多了好几个老师,还有学校领导和教育局的负责人在考场外巡视。看到这阵式,王菲突然紧张异常。一次谈到这段经历时,王菲说,我的性格就是如此,平常大大咧咧,一到了关键时刻,就会紧张得要死,手脚冰凉,心慌意乱。脑子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塞着一样,以前会做的题,这时怎么都想不起来,以前随便写就能写得很好的作文,那时怎么都想不出最好的句子。  结果非常糟糕,她未能进入重点线,被分到了一所很普通的学校,西直门中学。  这一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结果,给她带来了直接后果,首先,妈妈对她的管理更加严格,约束也越发的多起来,甚至连参加学校的某些活动,都在妈妈的严禁之列,包括唱歌。  早在小学的时候,她就被选入银河少年合唱团。  银河少年合唱团隶属于中央电视台,是全国数千个群众性业余合唱团体的佼佼者,曾多次出访奥地利、法国等国家,被当地媒体喻为“亚洲第一童声合唱团”。  据了解情况的人回忆说,当年,银河少年合唱团主要从北京市选取演员,采取的是由少年宫推荐或者合唱团的老师前往各学校挑选相结合的方式。唱红了《我们荡起双浆》等歌,后来,这个合唱团享誉海内外,一些家长便主动送自己的孩子上门,于是,挑选少年演员的方式,也就随之改变。  那天,合唱团的老师到地坛小学挑选新演员,学校的音乐教师将全校几十名歌唱得好的学生集中在教室里,音乐老师坐在手风琴前,合唱团的老师坐在一旁。事前甚至没有告诉孩子们这些陌生的面孔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轮到王菲上台的时候,她选唱的是一首邓丽君的歌。合唱团的老师们眼前立即一亮,完全被面前这个扎一对小辫的小女孩那轻灵甜美的声音吸引了。或许,那时合唱团的老师便已经意识到,这个有着一双明亮大眼睛,模样显得有几分调皮的瘦高女孩是个可造之材,只要经过严格系统的专业训练,将来必定成为歌坛名人。王菲的歌尚没有唱完,几位老师心中已经有了人选。  从那天起,王菲便成了地坛一带的小名人,学校的各种演出,她自然是台柱,居委会、街道搞活动,也一定少不了她。建军节去部队慰问演出,劳动节去工厂演出,以及其他一些演出活动,少了她就不成戏了。  可是,因为初中没有考上重点,母亲便不准地再参加这一类活动,从今往后,一心一意抓学业。  学校确实是以教学为中心,应考成为各个学校的终极目标。但是,除了考试之外,学校毕竟还有些其他的活动,而且这类活动主要以演艺为主。在这类社会活动中,各所学校都憋着一股劲,想尽可能地拿些奖杯回来,提高学校的声誉。但这又和学校的终极目标相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能有个别才艺异常突出的学生,学校既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排练,又可以拿到奖杯。  王菲正是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可以算是优秀,才艺更是优秀。但凡有全区性或者全市性的文艺演出,只要她出马,肯定抱个奖回来。如此一来,学校的需要和家长的规矩形成了冲突。学校不得不曲线救校,和学生联合起来,在家长面前打马虎眼。  据中学时代的一位校领导回忆说,那时的王菲,和妈妈的关系并不好,母女之间有些隔膜和紧张。这种矛盾的主因是夏桂影不赞成女儿搞文艺,而孩子对唱歌十分痴迷,尤其痴迷邓丽君的歌,已经不仅仅只是追星族,她自己已经成为童星了,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组成的一些文艺演出需要她的参与,一些社会音乐团体,也来找她录音。  为了避免母女间的冲突,学校常常替她隐瞒这一类活动。


第二章 色彩斑斓的花季雨季雏凤新声:风从哪里来

  15岁,对于王菲来说,是极其特别的一年。  这一年,她顺利地初中毕业升入高中。也是这一年,她可以通过唱歌赚到钱了。  那个时候,全中国的工资标准都很低,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才20多元,可王菲赚到的第一笔钱就有近千元之多,那简直就是挖到了第一桶金。她也因此成了同学之中的小富姐。  那是高一上学期的期末。北京一家唱片公司计划发行一集邓丽君的口水歌,便在北京所有演艺团体中寻找合适的歌手。北京是文化之都,艺术之都,出类拔萃的歌唱演员,数以万计,要从这么多的演员中,找出几个模仿邓丽君的歌手来,并不是一件难事。可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固有观念仍然影响着几乎所有的演艺人员,通俗唱法在当时为那些专业艺员所不齿,邓丽君被主流社会认定为靡靡之音,部分成名歌手即使愿意接下这样的任务,但费用异常之高。  对于唱片公司来说,既要唱得好,又要便宜,只好在新人中选了。  王菲和另外几名少年歌手被推荐给了唱片公司。经过试唱,唱片公司选定了王菲。  王菲找到班主任请假,要去云南昆明录音,前后可能需要十几天时间,也可能需要一个来月。班主任一听,几乎没有考虑便说,这不行,我不能同意。王菲和班主任的关系一直不错,便施展自己的磨功。她说,自己是那么喜欢邓丽君,而且又是正式出版自己的第一个专辑。有些歌唱演员,从事演艺工作一辈子,都难以获得出版个人专辑的机会。而自己才只不过15岁,便有这样机会,这很可能成为自己未来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她希望班主任网开一面,为自己大开方便之门。可班主任的想法和她不同,班主任说,你唱歌,你妈妈本来就不同意的,总是我们在替你隐瞒。现在已经是期末了,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你如果去录歌,这次考试肯定错过了,到时候,我怎么向你的家长交待?怎么向学校交待?  王菲只好跟唱片公司说明有关情况,她表示,这项工作自己不能接了,妈妈那一关,肯定是通不过的,现在班主任又不肯给她假,如果自己一意孤行地跑到昆明去,后果就太严重了。  唱片公司从许多人中选定了王菲,自然不肯轻易换人。他们首先找到夏桂影,希望她支持女儿接下这个专辑。在唱片公司看来,夏桂影本人是歌唱演员,应该容易理解这件事。为了保证顺利通过家长这一关,他们通过关系找熟人做夏桂影的工作。又亲自跑到西直门中学,找校长接洽。当时的邵校长非常支持,表示愿意做班主任的工作,同意王菲下学期补考。同时也表示,王菲的家长一直不支持她唱歌,这个工作恐怕不好做。  这件事在王家,确实引起了轩然大波。夏桂影为女儿确定的目标是考重点大学,女儿一旦把心思放在演唱方面,便会离自己这个暨定目标越来越远。  唱片公司又设法和王菲的父亲王佑林取得联系。王佑林到香港已经几年了,对于香港流行歌坛的情况有些了解,也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他深知目前国内对演艺事业存在很严重的偏见,也清楚目前的应考教学体制,使得千军万马挤在高考的独木桥上这种现象的不合理。他正在着手帮女儿办理移民香港的相关手续,如果她能够在通俗演唱方面取得一点成绩,将来到了香港,也不失为一条出路。所以王佑林反过来做夏桂影的工作,结果,夏桂影极其勉强地网开一面。  虽几经波折,终究成行。盛夏时节,第一次到春城的王菲,心情就像初春的花朵一般怒放。录音是一件苦差事,要一遍又一遍反复演唱,只要一个音没有唱准,就得全部重来。录音棚需要严格隔音,歌手独自站在隔音室里,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一句唱词甚至是一个音,枯燥而且疲惫。王菲翻唱的是邓丽君的歌,这些歌她都唱过千遍万遍,每唱一遍便有不同的理解,有新的心得。此时让她来演绎这些歌,真正是如鱼得水。同时,她在歌唱方面天资丰厚,邓丽君的歌又恰好回避了她音域不够宽的弱点,演唱起来,游刃有余。  这个专辑被命名为《风从哪里来》。在邓丽君风靡一时的那个时代,这个专辑销量极为可观,却并没有给王菲带来多大的声誉。只有那些忠心不变的菲迷们,至今仍然保存着当年的记忆。以后,王菲在国内演唱,常常会有菲迷拿着这盘盒带让她签名。看到旧物,王菲常常是莞尔一笑。也有些在王菲成为天后之后迷上她的菲迷们,为了得到这个盒带煞费苦心。  在这盘盒带中,年仅15岁的王菲,声音显得有些稚嫩,对声线的控制,也远不如后来自如。可这毕竟是她音乐人生的重要起步,可以说是她人生的第一座丰碑。  此后,王菲对邓丽君的痴迷热度不减。她成名后,仍然执着于对邓丽君的热爱,曾多次努力将邓丽君的老歌进行重新演绎。1995年,她决定再一次演绎邓丽君,她的签约公司对她的计划给予了全力支持,将专辑定名为《菲靡靡之音》,全部演绎邓丽君的歌。那天,王菲在录音棚里录《但愿人长久》,正唱“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外面录音室里的音乐突然停了。她以为机器出了故障,问了好几次,外面才传来一个声音:“邓丽君在泰国去世了。”  王菲一下子呆住了,说不可能,她那么年轻,这绝对不是真的。  录音的朋友说,是真的,邓丽君和她的新男友到泰国度假,两人在酒店里吵了架,男友扔下她独自外出,她呆在酒店房间里,哮喘病发作了。因为没有及时发现,所以,香消玉殒了。  突然之间,她控制不住,哇的一声哭起来。邓丽君,这盏照耀自己音乐之路的明灯,如此突然地离她而去,感到了无限的落寞,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惶恐和孤独。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王菲满含热泪,在心中唱着。


第二章 色彩斑斓的花季雨季恋爱日记事件

  进入小学这个时期,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