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2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认为序无大小之分,皆出一人之手,但此人是谁,崔氏也很茫然。无怪于这
位老先生叹息道:“嗟夫!古人已往,不能起九京以自明,一任后人欲属之
谁即属之谁耳!”(《崔东壁遗书》) 
(勇木)

《庄子》是庄周著的吗? 
庄周,字子休,是先秦时期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周对传统和现实进
行了激烈的批判,追求个人自由的精神境界,对一些哲学问题发表了独特的
见解,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哲人。庄周的思想材料保存在《庄子》一
书中,《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传世的《庄子》有三十三
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关于《庄子》
书中内、外、杂篇的异同、各篇的真伪,前人论述甚多,举要如下: 
苏轼开始怀疑《盗跖》、《渔父》、《说剑》、《让王》四篇为伪作。
(《庄子祠堂记》)黄震说:“庄子生于战国,六经之名始于汉,而《庄子》
之书称‘六经’,意《庄子》之书亦未必尽出于庄子。”(《黄氏日抄》) 
明代焦竑说:“《内篇》断非庄生不能作,《外篇》、《杂篇》则后人窜入
者多。”(《焦氏笔乘》)王夫之说:“《外篇》非庄子之书,盖为庄子之
学者,欲引而申之,而见之弗逮,求肖不能也。以《内篇》参观之,则灼然
辨矣。。。《内篇》虽与老子相近,而别为一宗,。。《外篇》则但为老子
作训诂,而不能操化理于玄微。。。《杂篇》言虽不纯,而微至之语,较能
发明《内篇》未发之旨。”(《庄子解》)王夫之指出了内、外、杂篇思想
内容的异同,以《内篇》意义连属,指归简约,无所沾滞为理由,证明《内
篇》为庄子所著。
总的来看,传统的说法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或代表了庄子的思想。
60 年代初,围绕庄周与《庄子》一书的关系问题展开了讨论。任继愈认
为《内篇》不代表庄周思想,而是汉初后期庄学的作品。因此,分析庄子的
哲学,应以《盗跖》、《马蹄》、《胠箧》、《庚桑楚》、《渔父》等篇为
主,任继愈的根据主要是司马迁见到的《庄子》。司马迁说庄周“作《渔父》、
《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任继愈
认为司马迁肯定了这些篇是庄周所著,这些篇都不在《内篇》,那么,和这
些篇在思想上有极大差异的《内篇》就不应记在庄子的名下。战国时期唯物
主义哲学家荀子评论庄子是“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任继
愈认为荀子肯定了庄周的自然观,荀子所指出的庄周具有自然观的篇章是《天
道》、《天地》、《天运》等篇,这些篇也不在《内篇》。另外,任继愈还
分析了《庄子》一书的文体、《内篇》的思想特征等,认为《内篇》是汉初
的作品。(《庄子探源》,载《哲学研究》1962 年第2 期) 
张德钧反对任继愈的观点,认为《内篇》不是汉人的著作,确实代表了
庄子的思想。他对任继愈的论据逐条进行反驳。例如,上面提到的《史记》
中有关庄子的材料,张德钧认为,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是认为
全部《庄子》都是庄周的作品,所谓作《渔父》等,不过是举例而已,不能
由此推出司马迁只肯定这几篇是庄周的著作。(《〈庄子·内篇〉是西汉人
的著作吗?》载《哲学研究》1961 年第5 期) 
冯友兰认为研究庄子哲学应该打破内、外、杂篇的成见,以《逍遥游》、
《齐物论》为主,其他篇中有跟这两篇精神相合的也可以引用。(《论庄子》, 
1961 年2 月26 日《人民日报》) 
近来,张恒寿更细致地研究了这个问题。他认为《逍遥游》、《齐物论》、
《大宗师》、《达生》四篇中的大部分章节是庄子的典型作品。(《庄子新
探》)

在讨论中,大多数学者把《庄子·天下》篇所述庄子思想、文风作为确
定庄子著作的根据。(任继愈反对这一观点,但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天下》篇虽不是庄周自著,但还是道家者流的著作,它评述庄周的思想特
点是“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周文风的特点是“谬悠”、“恣纵”、“瑰
纬”、“俶诡”,这些特点,正是《庄子·内篇》所表现的特点。所以,以
《内篇》为庄周自著的观点,还是有一定根据的。当然肯定《内篇》是庄子
的著作,并不是说《内篇》没有羼杂的部分,也不能说《外篇》、《杂篇》
没有庄子著作的片断,先秦哲学家的著作多经过后人的整理,弟子在整理老
师著作时附加几段,是常有的事情。
(张利民) 
《孙子兵法》作者是否孙武? 
《孙子兵法》通称《孙子》,又称《吴孙子兵法》,曾为中外人士举为
兵书之鼻祖,相传为春秋吴将孙武所撰。在中国古代,它是军事家必读的经
典兵法著作。在宋代官定的军事教科书《武经七书》中被列首位。凡从军行
武者,必熟读《孙子》,考试合格,才得被授武职。《孙子》传入西方,也
有数百年历史。据说拿破仑滑铁卢失败后,得见此书,击节而叹,悔未早读, 
否则或能免遭失败。今日日本,西方企业家,至有用《孙子》经营工商企业
者,亦每每获奏奇功。
然而《孙子》的作者是谁,到底是不是吴国将军孙武,却有一番争论。
战国子书《商君书》、《韩非子》等都提到过“孙吴之书”,指的是《孙
子兵法》和《吴子兵法》,但并未说明作者即是孙武。汉代司马迁《史记·孙
武列传》才正式记录了孙武的事迹,肯定地说《孙子》“十三篇”为孙武所
著,说孙武以此十三篇兵法进谒吴王,协助其整军经武,富国强兵,西伐强
楚,北威齐晋,争霸中原。《史记》之说一出,千年之间,无人怀疑。然而
宋代开始,疑问出现了:《孙子》真是孙武撰著的吗?历史上是否真有孙武
其人呢?首创此说的有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叶适(《习学纪
言》),清人姚际恒(《古今伪书考》)亦赞同其说,定《孙子》为伪书。
他们认为:一,《史记》记孙武协助吴王阖闾伐楚事,虽言之凿凿,但《左
传》记阖闾事时,并无一句提及孙武之名,因此春秋时并无孙武其人,他的
名字和事迹出于太史公的误闻甚至是杜撰,二,《孙子》中记了一些不应当
是孙武所处时代可能出现的名词、事件、状况,例如:(一)春秋时代仅称
大夫为“主”,臣僚以“主”称国君是三家分晋后的事,而《孙子》中屡称
国君为“主”;(二)春秋时,将相尚无明确分工,凡卿大夫在朝治政,出
征带兵,并无国君授命、将帅出征的事。伐楚时,吴王阖闾与伍子胥都在前
线直接指挥。不存在《孙子》书中所提到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
况;(三)春秋时,战争虽频繁,但各国国土小,经济力量差,战争规模不
大,齐晋、晋秦、晋楚等国之间的几次著名战役,战车不过几百辆,《孙子》
中屡屡提到的“驰车千驷,。。带甲十万”,这样规模的战争,要到战国时
才出现;(四)吴越相恶攻战,是阖闾伐越以后的事,孙武初见阖闾,即提
到吴越相斗,说“越人之兵虽多,亦奚以为!”恐怕是不大可能的;(五) 
《孙子》中有“矢弩”之称,而弩却是战国时才发明的兵器;(六)“谒者”、

“门者”、“舍人”等等都是战国时的职官名,春秋中并未产生,而《孙子》
中却出现其名,等等。三,《史记》同时记载了齐将孙膑的事迹并有兵法理
论,但并未专门说明有《孙膑兵法》,是否太史公将一书误作二书,一人误
作两人?因此,他们之中,有的说《孙子》是春秋、战国之世山村处士所为, 
有的说是孙膑所撰,有的说是秦汉间人伪托。
但是,也有很多学者不同意陈振孙、叶适的怀疑论,如明代宋濂的《诸
子辨》,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撰者等。这些意见认为:太史公是
严肃认真的史家,其记事立言,翔实可靠,本传中所叙孙武、孙膑事明明白
白,《汉书·艺文志》载古兵法有《齐孙子》(孙膑)和《吴孙子》(孙武), 
区别清楚,本为两人,实无可疑。至于《左传》,本身也非完整之历史记录, 
偶有遗漏,也是可能之事,不能仅凭其中偶遗之记载即断定《史记》之文字
为误为谬。《孙子》原文,古色古香,定出春秋之世,至于其中若干涉及后
世名物之文字,乃是后代的窜入。先秦古籍常有此种现象,即《左传》本身, 
也不例外,不足以影响其核心内容的真实性、历史性和孙武的著作权。
还有一种意见,主张《孙子》是由孙武与其门徒们共同撰著的。这种意
见认为《孙子》的主要思想体系肯定是属于孙武的,其成书过程大体是这样: 
当孙武、伍子胥佐助阖闾成就事业后,伍被伯吉挤,孙遂见机引退,总结战
争经验,整理成系统的军事理论,然后讲学授徒,传授军事学术。其门徒耳
受笔录,世代相传,最后在春秋战国间逐渐地形成了这部丰富的、有比较完
整的体系的兵法著作。其间文字虽会有所增删,但未改变孙武核心思想。因
此视为孙武所撰,也未为不可。
1972 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出土, 
为解决这番争论,提供了一些重要的资料,为拨开历史所蒙上的迷雾,带来
了一线光明。因为已考订出墓葬年代是西汉初年,而且竹简《孙子兵法》恰
好13 篇,所以可以证明:一,《孙子》至少在西汉初年已经存在,其篇目内
容与今本基本一致,曹操整理《孙子》,并无大的改动。二,《孙膑兵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