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能盗掘唐陵。因为:①朱泚缺乏盗陵的动机。有人向他建议说,“陛下
既受命,唐之陵庙不宜复存。”可朱泚的回答是:“朕尝北面事唐,岂忍为
此!”②没有盗掘陵墓的必要。大多数盗陵者皆为财宝而来,而朱泚既据京
师,不胜其富,府库之宝亦可取之不尽,何必有求于皇陵呢?!③没有盗陵
的机会。朱泚称帝不久,即督师西进,与唐军交战于奉天,不久兵败而逃归
长安,根本无盗陵的时机。所以,德宗“盗窃名器”之言是朱泚自称皇帝而
言的;至于“暴犯陵寝”仅仅是指朱泚砍伐乾陵树木、移帐陵寝的不敬行为
而已。所以,朱泚盗陵不可信。
2。黄巢盗陵说。理由是:义军领袖黄巢在退出长安城后,高骈在写给唐
僖宗的奏章中,曾说到“今则园陵开毁”。这一观点被不少描述农民起义的
著作所引用,并说,这是以黄巢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的仇恨。自然, 
有的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提出了反驳的证据。①高骈的奏章是他在丢
失兵权的情况下命门客顾云代笔所写的,其实他们都在淮南,对关中之事并
不十分了解。又据《旧唐书·高骈传》载,僖宗后令郑败复诏高骈,指责他
“指陈过当”。故高骈之言,恐有失言之处。②新旧《唐书》僖宗纪、黄巢
传和《资治通鉴》中都没有黄巢盗陵之说。黄巢退出关中后,天下行营兵马
都监杨复光在写给唐僖宗的告捷书中,列数黄巢“罪恶”,也未提及盗陵事。
③当时农民起义军缺少的是食物,而唐陵中不会有这些东西,说义军盗掘唐
陵,于理不通。④如果黄巢当时真的盗了唐陵,那唐僖宗在镇压了起义军后, 
必定要下令予以修复。可事实上僖宗只下了一道《修奉太庙制》,并没有颁
发修复陵寝的诏书。可见,说黄巢盗了唐陵,亦无真凭实据。
3。温韬盗陵说。此说的根据在于:①《旧五代史·温韬传》载:“唐诸
陵在境者悉发之。”②《资治通鉴》卷二六七载:“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嵯峨
山,暴掠雍州诸县,唐帝诸陵发之殆遍。”③《新五代史·温韬传》载:“韬
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惟乾陵风雨不可发。”史载, 
温韬年轻时聚众为盗,占据华原。乾化元年(911 年),被歧王李茂贞募为
“假子”,改名李彦韬,被任命为义胜军节度使,统耀、鼎二州。均王贞明
元年(915 年)降于后梁。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 年),温又降于后唐;后
唐大臣郭崇韬说他是劫陵贼,要求庄宗将他处死,但温贿赂了刘皇后和权贵
伶官,非但未被处死,反而得留旧镇。直到明宗即位之后,始被流放德州, 
继而赐死。有的学者从分析温韬的辖地入手,认为如果说温韬盗了唐陵,只
是部分而已,并不是全部。据分析,温韬的直辖区域始终未超出义胜军的范
围,而义胜军只辖耀、鼎二州。此外,乾州的礼泉、奉天是李茂贞的地盘, 
因温韬是李之假子。故也可算在其势力范围之内。从唐陵的分布情况来看, 
只有蒲城的4 座唐陵似乎不在温韬的范围内。如果说除此之外的另14 座唐陵
被温韬盗掘了的话,也不足17 座。所以说,认为17 座唐陵被盗而乾陵幸免
的看法是缺乏说服力的。再说,乾县的乾陵严格来说,似应不统计在内,更
何况温韬只是“发之殆遍”,并没有发完。据《宋会要》记载,北宋建立后, 
太祖赵匡胤决定修复前代帝王陵寝。为此,诏令州县检查历代帝王陵寝的存
废情况,结果得知有28 座帝王陵墓在动乱中被盗,其中有“关中十八陵”中
的12 座,即献陵、端陵、昭陵、定陵、建陵、元陵、崇陵、丰陵、章陵、贞
陵、简陵、靖陵。这个结果应该说是较可靠的。又据考证,自从太祖大规模
修复诸帝陵寝后,保护帝王陵墓的诏书屡著于令典,而盗掘唐陵的文字却不
见于史书记载。所以说,到目前为止,“关中十八陵”中献、端、昭、定、

建、元、崇、丰、章、贞、简、靖12 座皇陵已被盗,而乾、庄、桥、泰、景、
光6 座唐陵未曾被盗。
诚然,由于历代古书对“关中十八陵”的被盗记载叙之不详,有的虽有
记载却难免有疏漏之处。所以,一些具体问题至今尚未明了,还须我们作进
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俞姡а
岳飞葬在什么地方? 
南宋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 年1 月27 日),是个阴暗
的岁末,抗金民族英雄岳飞,以及岳云、张宪等,以“莫须有”的罪名被以
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杀害于狱中。国都临安的老百姓无不涕泣,“市人闻之, 
凄怆有堕泪者”(《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七),今天游人来到杭州栖霞
岭的岳飞墓前,凭吊这位12 世纪的爱国将领、也不免悲感交集,向这位赫赫
有名的民族英雄深深鞠躬。但是,这个墓里是否真有岳飞的遗骨,却始终是
历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在民间传说中,杭州众安桥下十七号被认为是岳飞葬处。此地是南宋临
安城中比较繁华的地方,紧靠御街。清朝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 年),杭州
府司狱吴廷康,正式确定此地为岳飞葬地。且筹集大量银两,营建岳飞墓、
岳飞庙,又刊印了《岳忠武王初瘗志》,在当时影响颇大。
一些文字资料则载,岳飞葬于杭州九曲丛祠旁的北山之漘,即今杭州昭
庆寺以北一带。当时“飞死于狱中,枭其首”(《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七), 
“狱卒隗顺负其尸出,逾城,至九曲丛祠中。故至今九曲王显庙尚灵。顺葬
之北山之漘”(《朝野遗纪》)。据说隗顺死时“谓其子曰:异时朝廷求而
不获,必悬官赏,汝告言曰,棺上一铅筩,有棘寺(大理寺)勒字,吾埋殡
之符也。后果购其瘗。。其子殆上台,官悉如所言,而尸色如生,尚可更敛
礼服也。”其他如明万历十年刊本《汤阴精忠庙志》、嘉靖时刻的《西湖游
览志》、清康熙时编的《钱塘县志》等,均采用此说。从当时情况看,大理
寺在钱塘门内,而“钱塘门沿城而北,旧有九曲城”(《西湖游览志》), 
王显庙则在钱塘门外九曲城下,宋绍兴时建(据《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三)。
狱卒隗顺背负岳飞尸体逾城,就近出钱塘门来王显庙当属可能。
至于今天所见的栖霞岭岳飞墓,是否是假坟,也难以说清。我们知道, 
岳飞遇害后人们一直要求为他平反昭雪,但宋高宗始终置之不理。到了宋孝
宗即位,为了给太上皇保留体面,假称“仰承”高宗“圣意”,给岳飞恢复
官爵与名誉,此时距岳飞遇害已21 年了。《金陀续编》卷十四载有淳熙六年
(公元1179 年)岳飞之子岳霖等《赐谥谢表》,其中讲到朝廷昭雪岳飞冤案, 
说“葬以孤仪,起枯骨于九泉之下”。中国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
孤”,南宋绍兴十年,朝廷曾特授岳飞为少保,故岳霖称“葬以孤仪”。其
上曰“起桔骨于九泉之下”。若记载无误,当指将岳飞之遗骨改葬于栖霞岭
(当时称“西湖覆泰山剑门岭”)无疑。
(江波) 
武夷山船棺怎样置于绝壁山洞之中?

在福建崇安的武夷山风景区,有一条九曲溪穿越36 峰之间。泛舟九曲, 
只见沿溪两旁壁立千仞的峰腰洞穴之内,零散放置着几十具形状似船的棺
木,或深藏洞内,如快艇遨游归来,安然栖息;或微露穴外,似拨动云浪, 
凌空欲航,令人可望而不可即,只能望山兴叹。这些船棺何时放置上去的? 
原是千古一谜。南宋朱熹就曾发出浩叹:“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櫂几何
年?”(《九曲櫂歌》,见清·董天工《武夷山志》)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 
这个谜已经解开。近年来陆续取下了两具船棺,经碳14 测定,距今一为3840 
±90 年,一为3445±150 年,但紧接着又有一个难解之谜,颇引起人们的兴
趣。人们注意到,所有放置船棺的洞穴,上至峰顶,下距崖谷,都有数十米
到一二百米,而且到处都是异常陡峭的石壁,无路可通。那么,古人是用什
么方法将船棺放进岩洞之中的呢? 
人们对此猜测纷坛,有的甚至蒙上了神秘色彩。加《稽神记》云:“建
州武夷山,或风雨之夕,闻人马箫管之声。及明,则有棺椁在悬崖之上。” 
剥开神秘外衣,这一说或可称为“栈道说”。因为根据武夷古越族船棺葬仪
习俗,部落主才配安寝这种至今不烂的楠木制造之船棺,且陪葬品多,不愿
为外人所知,所以选择在风雨之夕,兼用人力、畜力,顺着事先铺设的栈道, 
把船棺运入岩洞,故有“闻人马箫管之声”云云。持此说者认定,现在只要
乘竹筏沿九曲而游,还可以在两岸的岩壁缝隙处看到一些残存的木料。这就
是安置船棺之后为了确保它的安全而将栈道拆除的遗物。但此说似乎偏重想
象,因为存放船棺的悬崖多是单独成峰的,突兀峭拔,既没有缓坡之处可以
架设栈道,且岩壁坚硬,欲架设长栈道,谈何容易!笔者曾询及建设武夷的
著名专家,都以为这在三四千年前是难以实现的。
持第二说者援引《武夷山志》中曾记载的盗棺人的行径,试图用“吊装
论”揭开放置船棺之秘密。《武夷山志》载:“成化间有乡人削竹签插仙船
岩壁攀引而上”,“村民能猨猱者尝登之,棺不施钉,可开视。”持此论者
因而推证船棺是由下而上吊装进洞,并说,“其中很可能使用了某种最原始
的机械”。(见《福建日报》1980 年6 月4 日,林宗涂《武夷船棺的来历》) 
此论颇能吸引人。考察已经取出的一号船棺,棺盖头部有一道明显的绳勒痕
迹,宽约三厘米,似可佐证。但此推想略嫌理由不足,特别所引用《山志》
的两段话只能说明徒手进洞的本领。且山顶到涧谷一般均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