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邑之气。故秦始皇东游以厌之,改其名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方山, 
在县东南七十里。秦凿金陵,以断其势,方山决流,是所断之处也。”秦淮
河为秦始皇所凿的观点,于是广为流传。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
大辞典》在“秦淮”条中称:“秦时所凿,故曰秦淮。”1947 年由中华书局
出版的《辞海》在“秦淮”条中也称“秦时所开,故名”。商务印书馆编辑
出版的《辞源》同样认为:秦淮河为“秦时所凿,故名”。有些学者还进一
步指明,至今方山桥头以西秦淮河东,还留有痕迹,其断处还隐约可辨。
二说:秦淮河是—条天然河流,非人工所凿。其理由是:一《史记·秦
始皇本纪》在叙述“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时,只是提“过丹阳, 
至钱塘”,”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没有记述凿秦淮河
的片言只语,凿秦淮河是件大事,如有、不会漏记。二、唐朝人许嵩所撰《建
康实录》早就对此提出疑议:“其淮本名龙藏浦,其上有二源:一发自华山
经句容西南流,一发自东庐山经溧水西北流入江宁界。二源合方自山埭,西
注大江。其二源分派屈曲,不类人功,疑非秦始皇所开。古老相传方山西渎
江土山三十里是秦始皇开,又凿石方山西而疏决此浦,后人因名秦淮也。” 
三、有些从事地理地质研究的学者通过实地考察认为,秦淮河流域是一片完
整的盆地,地势开阔,南高北低,沿途没有截水的高岗或丘陵,无需人工开
凿,便可自然北流。他们还指出,在方山附近,根本找不到任何劈山引水的
痕迹。三说:秦始皇虽未凿方山,但可能凿过金陵山(即紫金山)下的长垄, 
宣泄山水注入秦淮河。持此说者以《南京小志》上的这段话作依据:“淮水
一称龙藏浦。唐以前未有呼曰秦淮者。自唐以后,旧传秦始皇凿方山,断长
垄为渎入于江,俗呼曰秦淮,而诗人因之以人诗,后遂沿称秦淮至今。其实
淮经方山,不缘凿引。而秦所凿者为金陵山,断其长垄,导流下于淮,此一
段为之秦淮耳,今不之辩。” 
从上列情况看起来,秦淮河的开凿者问题,虽久经争议迄无定论。
(沈嘉荣) 
阿房宫为何取名“阿房”?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在消灭六王、统一全国
以后,自以为德过三皇,功高五帝,他为巩固皇权、体现皇帝的尊严以及供
自己享用,在首都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
是阿房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 年)秦始
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
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这座
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名古代宫殿。
阿房宫集中了当时全国各地宫殿建筑的优点,规模空前,气势宏伟,它
“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景色蔚为壮观。《史记》记载:“先
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

属之咸阳。”对于阿房宫的恢宏之势,《汉书·贾山传》中也有如下记载: 
“起咸阳而西至雍,离宫三百,钟鼓帷帐,不移而具。又为阿房之殿,殿高
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骛驰,施旗不挠,为宫室之
丽至于此。” 
阿房原来只是朝宫前殿的名字,秦始皇本打算在整座朝宫建成之后“更
择令名名之”。由于宫殿规模实在太大,虽然每天都有十几万苦役参加营建
工作,但一直到秦朝灭亡时,此宫仍然没有竣工。后来,秦末起义军项羽部
进入咸阳,项羽的部下“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项羽本纪》) 
朝宫化为一片焦土。这样,人们就以此宫“作宫阿房”,而把它称为阿房宫
了。那么,这座宫殿为何取名叫“阿房”?“阿房”这一古怪的名字又究竟
是什么意思呢?对此,历代记载纷歧,说法不一,我们查考史书,发现主要
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阿房一名是由于宫址靠近咸阳而得名的。《史记·秦始
皇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秦阿房宫亦曰阿城,在雍州长安县西北一十
四里。按宫在上林苑中,雍州郭城西南面,即阿房宫城东南面也”。就是说, 
此宫殿距当时的秦都咸阳甚近,所以,颜师古说:“阿,近也,以其去咸阳
近,且号阿房。” 
第二种观点认为阿房一名是根据此宫“四阿旁广”的形状来命名的。阿, 
在古意中亦可解释为曲处、曲隅、庭之曲等。(见《辞海》、《辞源》)阿
房宫“盘结旋绕、廊腰缦回、屈曲簇拥”的建筑结构就体现了这种“四阿房
广”的风格和特点。杜牧的《阿房宫赋》对此作了详细的描绘,它说:阿房
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廓腰缦回,檐牙高喙,各种地势,钩心斗角。盘
盘焉,缦缦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成龙,复道
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正是由于阿房宫建筑的这种风格,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中解释此宫为何称为阿房及阿房为何意时说: 
“此以其形命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此宫所以被称为阿房宫,是因为上宫宫殿高峻,若于
阿上为房。这一观点出自《汉书·贾山传》,传中的注释曰:“阿者,大陵
也,取名阿房,是言其高若于阿上为房,”这就是说,阿房一名是由于宫殿
建筑在大陵上而取名。从考古发掘来看,这种说法也是言之有理的。西安市
郊约15 公里的阿房村一带是古阿房官的遗址所在地,从发掘的遗址可以看
出,当年的阿房宫座落在地势高峻的丘陵上,这里至今还残存着宫殿的高大
地基。在阿房村村南附近,有一个宫殿遗留的大土台基,周长31 米,高约
20 米;在村西南还有一个据考证是阿房宫前殿遗址的高大夯土台基,东西长
约1200 米,南北长500 至600 米,最高处约有8 米,阿房宫就建在这些高峻
的台基之上,恰如《汉书》所言“高若于阿上为房”。
由此可见,以上几种观点都是论有所据,言之成理,并又都能自圆其说。
因此在没有发现更新的确实有说服力的材料以前,很难断定孰是孰非。所以, 
对于这座千古留名的著名宫殿当时究竟为何取名阿房,阿房的真正含义又是
什么,至今只能说仍是个没定论的历史之谜。
(朱立东) 
残粒园是苏州最小的园林吗?

残粒园,取唐代诗人李商隐“红豆琢残鹦鹉粒”句意而得名。一向被人
公认为苏州最小的一座园林,而被载入刘敦桢所著《苏州古典园林》一书, 
但近年也有人提出异议。
残粒园,座落在苏州装驾桥巷34 号。始建于清末光绪间,为扬州某盐商
所有,原称东园。后归姚大赉。20 年代名画家吴待秋买得此宅,才取李商隐
诗意而改称残粒园,现为其子吴门画家吴木的宅园,对外并不开放。
园位于整座住宅的东侧一隅,全园面积很小,仅140 平方米。但这座小
小园林,却能独运匠心,在有限的空间内将亭子、假山、水池、花木组成曲
折高下,而有层次的景观,成为颇负盛名的一座小型园林。
从北向的圆洞门“锦窠”入园,迎面设湖石峰作屏障,园内布局以水池
为中心,池岸较高,全用湖石迭砌,以石矶挑于池面,东南墙角和池岸边, 
各立石峰与入门处的石峰相呼应。园内罗植桂花、蜡梅等树木,使全园掩映
在一片绿荫之中,四周高墙上部辟有漏窗,蔓以薛荔、爬墙虎等草本植物, 
使墙面不显得呆板而有变化。池西紧靠界墙,迭湖石假山一座,山中有石洞, 
入洞后可循石级上达一半亭,名栝苍亭。亭侧有门可达宅内的花厅。此亭居
全园最高点,登临凭眺,视野开阔,是园景最好的观赏点。由于园景布置得
体,素有“以小见大”之称。
近年,有人(包括宅主人吴木本人在内)对残粒园是否是苏州最小的
园林,提出了异议。前年,笔者为了编写苏州建筑志曾走访此园。吴木老
人在接谈时介绍说:“这是一个误会。当年古建专家刘敦桢氏,走访此园, 
由于时间匆促,仅看了这座宅院的园林部分,并未察看住宅全貌,因此就误
认为是苏州最小的园林了。” 
这座住宅,确实范围很大。在园林西侧,设花厅一座,有门可通出入。
花厅之北的小庭中,植有一棵极为高大的广玉兰,树干有合抱粗,郁郁葱葱, 
挺拔异常,据说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现被列为市级保护的古树名木。据说
这种玉兰出自美洲,后引进中国,现在这种高大的玉兰树在美国亦不多见。
花厅之前庭,配置假山一座,假山内叠石而成一个小小石穴,名“小天池”, 
因有泉眼相通,清澈透明的泉水盈盈冒出,四季不涸。花厅西侧设曲形廊屋, 
内嵌有书条石五方。再往西,又有一座庭院,筑有栽植牡丹的花台一区,立
湖石数峰,点缀其间。其前为玉兰厅(厅内有套室)。厅前植高大的玉兰两
株,亭亭对立,此厅亦因此而得名。玉兰厅原系吴待秋生前在此作画之所, 
经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访晤,据吴木老人介绍说:章太炎、施剑翘,陈叔
通,范烟桥、周瘦鹃等知名人士,都曾到过这里。
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后的看法是:当年此园取名“残粒”,确寓有小巧玲
珑之含意,但此园是否可视为苏州最小的园林,关键在于划分园林与住宅界
限问题。如果把厅堂及其他庭院都划入园林部分,那末面积就并不算小;如
果仅仅指园林一角,当然是苏州最小的园林了。苏州的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