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日众,都认为出于李白手笔。吴梅强调在《菩萨蛮》、《忆秦娥》二词之
前,虽有梁武帝之《江南弄》、陶弘景之《寒夜怨》、陆琼之《饮酒乐》、
徐孝穆之《长相思》,且皆具词体,但毕竟堂庑不大。《菩萨蛮》之繁情促
节,《忆秦娥》之长吟远慕,实冠今古,独有李白才开百代词曲之疆。所以
论词不得不首推李白。(《词学通论》)他是鼓吹李白所撰的。陈廷焯颂扬
此二词,神在个中,音流弦外,是词中鼻祖,认定李白所作。(《白雨斋词
话》)清人刘熙载也持此论。他甚至认为,这二词足以抵得过杜甫的《秋兴
八首》。(《艺概》卷四)王国维也认定是李白的作品。他在《人间词话》
里称赞李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
登临之口。” 
不同意是李白作品的人,据苏鹗《杜阳杂编卷上》认为在大中(唐宣宗
年号)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于是倡优
(戏子)便创造了《菩萨蛮》曲,文人往往效其词。李白乃大中前的开元、
天宝时人,当时还没有这种曲调,因此他不能预料此曲将兴而率先制词。否
定最烈的恐怕当推明人胡应麟,他认为李白倜傥飘逸,风雅自任。连七言律
诗都鄙夷而不屑为,怎么肯写这种词?况且此二词虽然工丽,然而却气象衰
飒,与李白超然风致,有着天壤之别。即使李白真来制词,也决不会写出这

种词句。他怀疑是晚唐人的作品,并进一步推断属温飞卿之流所作,嫁名李
白。(《少室山房笔丛》)有人甚至认为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丞
相趋炎附势,曲意逢迎,遂将温飞卿的作品,伪托李白秘密奉献,于是相信
李白所撰的人便越来越多。(孙光宪《北梦琐言》)持此论者,并自诩独具
只眼。(《庄岳委谈》) 
此外,还有反对伪托之说者。吴衡照赞赏此二词“神理高绝”,断言决
非温飞卿辈所能撰写。(《莲子居词话》)据《北梦琐言》卷四所载,温飞
卿所撰《菩萨蛮》词五阕,不出绮怨、轻艳的范围,仅供“宫嫔歌之”,与
李白所撰不啻霄壤,这就说明伪托之说牵强附会,殊无根蒂,不足为信。而
且,据沈括《梦溪笔谈》云,隋“场帝世已有”词,怎能说李白“何得预制”? 
除《菩萨蛮》、《忆秦娥》二词外,李白还制过《清平乐》。此外,据宋人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李白确曾刻石为词,有人倚声而歌,音极清雅。
唐明皇时,新兴乐曲盛行,《菩萨蛮》曲已见于崔令钦之《教坊记》。崔也
是开元时人。其实,隋唐间域外乐曲逐渐传入,已经较为广泛。凭李白横溢
的天才,偶然兴发制词,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且,《菩萨蛮》是古缅甸音乐。
李白本是氏人,生长在锦州昌明,幼时就熟习西南音乐。开元间,流落荆楚, 
徘徊襄汉,很可能于某日黄昏登上湖南鼎州沧水驿楼,望远怀故,触景生情, 
优思难收,写下千古绝唱《菩萨蛮》一词。有人还推断李白当时约25 岁左右, 
风华正茂。而《忆秦娥》以及《清平乐》作于《菩萨蛮》后,约在李白去长
安前后。(《零墨新笺》和近人杨宪益《李白研究》)任二北在《敦煌曲初
探》第五章中,认为杨宪益的看法和《教坊记》、《奇男子传》以及敦煌写
本等资料“无不吻合”,可知“较为接近事实”。认为是李白的作品无疑。
此论有根有据,言之凿凿,令人信服。所以暨南大学国文系已故教授龙渝生
在选编《唐宋词格律》和《唐宋名家词选》时,仍依此说,对此二词冠以李
白之名。
(胡熊飞) 
《昭明文选》是在镇江编成的吗? 
群山围环,重蟑叠翠的镇江市南郊拥有众多的东晋南朝各代遗迹,被誉
为“城市山林”、绝胜佳境,历来为名士“高隐”之地,其中昭明太子萧统
的遗迹更为引人注目,也更具有历史文物价值。
镇江地方文献记载:“普通元年岁在甲子”,萧统年二十,游学南朝各
地后定居于招隐山(即镇江南郊,东晋在这儿建招隐寺,以寺为山名),筑
读书台,把宫女、御乐全部迁回建康。臣属幕僚疏谏反对,萧统答:“何必
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他移东宫藏书3 万卷至读书台,只留8 名太监伺候, 
长年攻读于此。紧邻读书台右侧高台建造“增华阁”。萧统不仅自己博通众
学,有足够的学力,并能礼贤下士,招讷当时南朝著名学士云集于此,连已
出家当和尚的《文心雕龙》著者刘勰也被招致而来,广览、博集了上自周秦
下至梁初1000 余年间的典籍文章,朝夕与才人学士讨论商榷,费时数年,终
于编成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总集《文选》(萧统死后谥号昭明,后世又
称《文选》为《昭明文选》)。集130 位知名作者和少数怯名作者的作品700 
余篇,各种文体的主要代表作大致具备。他亲撰序言,使南朝“文学之盛, 
晋宋以来,未之有也”。然而,他也因此心力交瘁,不久,双目失明,病逝

建康,享年仅31 岁。这部当年在招隐山中编成的《文选》,保存了中华民族
早期的文学精英,对唐以后乃至今天的文学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无怪有人在
增华阁悬长联,深致敬意:“好学慕青宫,登阁攻书,当怜心苦分明,想见
前贤此行坐;忧时搔白发,凭栏觅句,顿觉目穷苍茫,感怀故国岁沧桑。” 
《文选》集前人文学著作之大成,被后人者推崇为学习文学的必读之书。
杜甫教育他的儿子要“熟精《文选》理”,(《宗武生日》)宋人有“《文
选》烂,秀才半”之谚语。研究《文选》在初唐成为一门专门学问。李善注
《文选》更是一部集大成的著作,而五臣注《文选》又成为与李注《文选》
同行于世的名著,后人又将李善与五臣的注本合为“六臣注”本。这些注本
以及后来的研究专著,对于《文选》在何地编成却几乎未提,因此,后人常
常以《南史》有萧统“出宫二十余年”句,说他在招隐山编成《文选》。
游国恩认为,《文选》是萧统居京都东宫时编成的。他在《中国文学史·锺
嵘诗及萧统文选》一节中专门指出,萧统不仅在东宫时延集文人们共同编订
《文选》,而且在《文选》中倾注了自己对文学的看法。他主张文质并重, 
认为文章应该“丽而不浮,典而不野”(《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
他曾经为陶渊明作传和编集,可见他的观点和萧纲等人的形式主义观点并不
一致。他在《文选序》里谈到他选文的标准;认为经史诸子等都以立意纪事
为本,不属于词章之作;只有符合”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的标准的文
章,才能入选,这也就是说只有善用典故成语,善用形容比喻,辞采精巧华
丽的文章,才合乎他的标准。可见他编《文选》正是企图用南朝文笔之辨的
理论来划分文学与非文学界限。这是一个很有积极意义的尝试。
近人分析游先生的观点时认为:梁武帝萧衍在中兴元年(501 年)带兵
攻入建康,灭齐建梁,这一年萧统出生。萧衍提倡儒学,制礼作乐,恢复太
学,建立州郡学,广建佛学,倡导佛教,这给当时的文学带来了一定的作用, 
尤其是“百家争鸣”,更给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萧统自幼聪慧,喜攻诗
书,少时曾从政,深得民间称颂(《南史》有专门记载),后广游南朝各地, 
与名士才人交往。当时东官藏书数万卷,足以供他阅读,与名士切磋。《南
史》说:“太子孝谨天至,每入朝,未五鼓便守城门开。东宫虽燕居内殿, 
一坐一起,恒向西南面台。”可见他一直未离京都。萧统自己在《文选序》
中说:“余监抚馀闲,居多暇日,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 
移晷忘倦。”与当时的浮诡、讹滥的文风辩论和斗争亦是需要居于京都的。
如果移至都外编纂,序中何不言之?况乎当时移东宫3 万卷书的大事,史官
何以不载入史呢?此疑可谓不无道理。再者,萧统之后百年左右的李善也不
能不把这件大事记载下来。
宋朝金华人王象之知江宁县时,著《舆地纪胜》,书中卷八二“京西南
路襄阳府古迹”说:“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建文选楼,邀刘孝威、庾肩吾、
徐陵、鲍至等十余人,号日高斋学士,在此辑《文选》。”并以唐朝李善上
表中有“煽风流于江左”一语为据。但近人认为,襄樊的文选楼系徐陵当时
邀名士编成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之地。如果这个观点
是正确的,那么萧统《文选》编纂地便只有镇江南郊增华阁与南京当时的东
宫了。
(张国擎) 
贾谊《新书》真伪如何?

《新书》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的散文集,原收政论、
散文72 篇,据说后来由西汉后期著名的散文家和今文派经学家刘向删定为
58 篇(见北宋王尧臣等编《崇文总目》)其书名在南朝梁以前叫《贾子》、
《贾谊》或《贾谊集》,《新书》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刘勰《文心雕龙·诸
子》篇中。为了区别起见,人们通常将宋代以前史书(以班固所著《汉书》
为主要代表)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以及一部分目录典籍著录的有关
《新书》篇目内容称为古本《新书》,而将宋代开始流行的《新书》版本称
为今本《新书》。南宋王应麟的《玉海》详细记载了宋代流行的《新书》目
录(共10 卷58 篇)。而现在所能常见的《新书》,则是由清代卢文招以明
代万历年间新安程氏(程荣)所刻《汉魏丛书》为底本,并据两种南宋刻本
校刊的版本,即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刊行的抱经堂校本(分《事势》、《连
语》、《杂事》三部分,共10 卷56 篇)。
由于今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