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枺焐绯さ幕袄此稻褪牵骸跋衷诘纳课薹阈枰薄R蛭衷诓唤鍪欠苫敌幸狄苍谧⒁馓妓叵宋瑬|レ在和日产,帝人在和本田已经开始了风扇和车身用材料的开发。
再扯几句这三家公司吧,枺斓娜恰皷|洋レイヨン”,和那“三菱レイヨン”一样,原来全是玩“レイヨン”的。所谓“レイヨン”,就是rayon,写成汉字是“人絹”,翻成中文叫做“人造丝”。现在该猜得出来那个有名的“帝人”的全名到底是什么了吧?对,没错。就是“帝国人造丝”。
看二,三十年代的小说,电影什么的常能听到“东洋人造丝”这个字,那就是现在的“东丽”公司。这几家公司原来全是做纤维生意的,日本产业史上有个名词叫“三白产业”,那是指纤维,制糖,制粉产业。因为全是白色的故此得名。这三白产业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对日本经济贡献可不小,尤其是纤维产业。看过日本电影《野麦岭》的朋友可能都还记得吧。
日本由于气候关系,不太产棉。那棉花从哪儿来呢?在美国南部采购,据说因为买的量太大,以至于美国南部乡下都不把棉花叫“COTTON”,而叫“MEN”,就是日语中“绵”的发音。但是这种说法的真伪没有得到确认,上次在河里挂了帖子求助,好像没有回音。怎么说河里有“美国南部乡下人”的概率还是很小的。
这三白产业从60年代开始就逐步在往南韩和台湾转移,受南韩和台湾的廉价产品的打击,日本的纤维厂家逐步转向化学纤维,后来就干脆成了化学厂家。像现在这三家的老本行纤维除了这个碳素纤维(那只是名字,和本来意义上的纤维不相干,这也算纤维的话,光纤就业的一起算了)和一些供高级面料,特殊面料用的人工纤维和化学纤维外,基本上都是综合化学厂家。
日本这次的经济不景气持续了几乎15年,可这几家化学公司(当然还有其他的大型石化企业像三井化学,住友化学什么的)根本就不知道这“不景气”是什么意思?从来就是景气,景气再景气。
这里面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持。日本化工行业享受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处几乎是最早的。做注塑的来料加工几乎是和改革开放同步进行的,要生产外销产品,就只能用日本原料,国内不少干模具注塑的朋友谈起日本塑料原料起来那可真是如数家珍。
会不会有朋友问,化工厂家又不是日本独有,为什么一定要用日本货?老冰讲一件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一次HONDA USA做空滤器,指明原料用DUPONT。很好理解,材料调剂起来容易。但在最后一次实验时,原料里的玻璃纤维翻毛,怎么都没有办法解决。老冰因为不是干那行的,不懂,所以敢胡说八道。就给支了个招,说你们换上次用剩下来的那点原料试试看,当时也是病急乱投医,人家还真听了。结果上次的原料一上去,什么问题没有。
就是说美国杜邦的产品质量控制有问题,不同的LOT,玻纤含量可能不一样!这在日本厂家是不可想象的,只要产品型号相同,质量好坏先不管他,所有的LOT出来的东西都应该是一模一样才对。所以日本人做梦也不会想到去试试上次的剩料看看。
战败和“蝎子尾巴”(3)
自从大英帝国的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下令把皇家海军的所有舰艇从燃煤改成燃油以后,石油资源就是战争制胜的首要因素。石油也就由胜利者牢牢控制,决不许别人分一杯羹。一次大战的失败,使德国失去了在伊拉克的石油权益,这几乎也是德国在二战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日本就更不用说了,人们对太平洋战争时“大和号”战舰迟迟不出动总有疑问。其实有一个原因也是因为石油。瓜达卡纳尔岛战役时,大本营参谋辻政信中佐曾经亲自到“大和号”上面见山本五十六请求支援,但山本五十六就是下不了出动“大和号”的决心。其实当时制空权还没有完全落到美国人手里,起码“大和号”不至于会遭到像最后那样刚刚开了几炮就葬身海底的命运。问题还是在石油,包括“大和号”在内的联合舰队一出动,一天就是一万吨燃料,而当时吴军港的重油储备就只有65万吨了!想动但是动不了。
战败了,当然本来就没有石油权益的日本就更加没有石油了,但是现在搞石油却离不开日本。这是怎么一回事?因为在石油开采上它也有一根蝎子尾巴:无缝钢管。
不管是在零下40度的西伯利亚,还是在水深2000米的西非沿海,萨哈林的一万米的地下,钻井不可缺少的就是无缝钢管。住友金属工业生产的油田天然气用不锈钢无缝钢管,占整个市场份额的50%,而在高级品上,则占到80%。
什么叫做“高极品”,住友金属工业的高级不锈钢无缝钢管“HiArroy”被称为是钢管里的“罗尔斯罗伊斯”,比其他同种钢管要贵出20多倍,够吓人的了吧?问题就是像这样的价钱你还是买不到。
随着原油价格的飞涨,石油开发业也是空前景气。用住友金属工业江口专务的话来说就是:“怎么生产也赶不上需要”。所以现在这种高级品除了只供所谓石油“MAJOR”(也就是原来被称为“SEVEN SISTERS”的英美那几家大石油公司)们,其他人弄不到。
石油采出来了要精炼。日本的石油化工技术也是一条蝎子尾巴。这条蝎子尾巴有个更邪门的地方就是它不但能够跟别人比质量,还能够和别人比价格。
有人要说了,石油化工化费的人工少,都是自动化作业。只要有了设备,搁那儿不是精炼?它能和别的国家比价格也很正常。
不,人工费在石油化工中所占比重是少一些,但是石油化工设备占地面积大,日本的那些个土地费用和其他亚洲国家可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应该说日本产品本质上是不应该有可能和其他亚洲国家在价格上竞争的。
但是日本的化学厂家靠两点做到了甚至在价格上也能和其他亚洲国家竞争。
首先,日本的石油化工装置被日本人鼓捣的什么都“吃”。除了原油以外,天然气废液,人造煤气,煤油,柴油,国际市场上现在什么便宜就能吃什么,全给你吐乙烯出来。现在一般日本石化装置的原料多样率一般在30%,预计今明年就能达到50%,这样在原料的价格上日本厂家有比其他国家更大的选择廉价原料的机动性。
另一点就是加强设备管理,减少故障率。大型石化装置,停机和开机就要分别要3,4天,一次开停一般就是一个星期。而停产一天的损失一般在一百万美元以上,原套设备一年只要少出一次全停事故,就是多增加一千万美元的收入。比如三菱化学从1990年开始开发的“高度安定运行技术”(SSOT)将其全公司设备故障件数降到一个月不到10件,而一般同规模公司在好的情况下一个月也应该有出150件设备事故。这样日本化学公司的设备运转率比其他亚洲国家的都要高,这也是在价格上可以竞争的一条原因。
但总的来说,日本化学厂家没有把价格竞争放在第一位。通用乙烯的生产,已经不是化学厂家获利的手段,而是像电力,自来水那样是化学工业的基本建设之一。利润的源泉是下一步的精加工。
2008年以后,中国和中近东将有为数不少的大型石化装置投产。但是日本的石化厂家还没有感到威胁,这是因为即使按照中国经济增长以年率8%的速度,这些石化装置还是不能满足对一般通用乙烯产品的需要。更不要说以后的高级产品了。像现在制造液晶板用的薄膜和其他塑料产品就几乎全被日本厂家所垄断,全是日本的蝎子尾巴。
经常能听到“我们也会”这句话。这个“也会”就不是蝎子尾巴了,那只是“耗子尾巴”。俗话说“耗子尾巴熬汤——没多大油水”。为什么没多大油水?耗子尾巴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蝎子尾巴的价格则由厂家决定,这就是住友金属的不锈钢无缝钢管能卖出比别人贵20倍价钱来的原因。
但耗子尾巴是能够进化成蝎子尾巴的。
愿中国的耗子尾巴早日进化成蝎子尾巴。
冰眼看日本之四十三:战败和“蝎子尾巴”(4)
1942年的瓜达卡纳尔岛。瓜达卡纳尔战役的中心是争夺岛上的机场,日本军队占领了机场后,发现机场跑道被炸的千疮百孔,不修不能用。
日本军官想起美军战俘来了,找来了守备的一个美军上尉,让他带着部下修机场。
美军上尉拼命抗议,说那违反禁止使用战俘作苦役的日内瓦公约。
日本人根本就没把什么日内瓦公约母约的当一回事:“修不修?不修就全部撕拉撕拉地干活。”
美军上尉也没了情绪,光棍不吃眼前亏,就问了:“你们要我们干什么活?”
“修机场跑道。”
“****,修跑道要那么多人?有我一个就行了。”
说着话在日本人怜悯的目光中(鬼子们这时大概在想:“这孩子肯定已经吓疯了”)打开仓库的大门,开出了一台坦克不像坦克,前面还举着块大牌子的东西,三下五去二,就把跑道给平整好了。
这是日本人第一次看见bulldozer——推土机。那是一见钟情,后来在战死五千,饿死一万五以后撤退时,也没忘记带走那几台推土机。到现在还老有人念念不忘当年要是有山姆大叔那样的工程机械的话,没准仗就会反过来打。
推土机到底是民用工具还是军事武器很难扯得清楚,不说文革武斗时经常能看到两派开着推土机当坦克冲锋。就是在真枪实弹的战场上,推土机也是很施展过一番身手的。
太平洋战争末期的冲绳战役,美军愣是用坦克,推土机一寸一寸地碾,一寸一寸地炸,一寸一寸地堵,每天前进不到二百米。终于把皇军们给逼疯了,从坑道里冲出来和美军拼命,这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