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片想要得出一个解决的办法,但没有成功。这时英格丽主动找到导演,以 安娜·霍姆的身份毫不犹疑地说出了她的答案,而且是一个正确的答案。“我出席为谋杀案受审,”英格丽说,“这就是影片的结局。下一步怎样,不管我受到宽大与否我们把它留给观众去猜想。’” 《女人面孔》在电影院公映了,这部影片引起的反响是她未曾预料的。她的巨幅照片比比皆是。在影院大门口上面竖着她的名字,被灯光映得雪亮。她梦寐以求的一鸣惊人的目的总算达到了。她梦绕魂牵的夙愿已经实现。她向上帝作了虔诚的祷告:“亲爱的上帝,我真幸福。对您的恩情我真是感激不尽,难以回报。祈求您赐宠于我,让我就这样一直演下去吧,继续不停地演下去,把存在于天地之间的所有奇妙惊人的角色全演个够吧。让我变成您的以演员形象出现的驯良工具吧。我要通过我的职业,通过我的演出去感化人们,使他们变得更加美好。您庇佑我演好这些角色吧,这样我才会不虚此生。”
第三部分:漫步春雨中我很喜欢你的头发(图)
在30年代初期,瑞典人受美国社会风气影响,人们的意识都比较开明。大多数少年男女到了十五六岁,都成双成对出去游玩共舞,手挽手散步闲逛。而且不出一昼夜男女双方就都神魂颠倒,好得如胶似漆。 英格丽到了15岁上也情窦初开,有过几回这样如痴如醉的初恋。但是后来她有了一个令人苦恼的发现:她在男孩子当中很不受宠。他们回避她。因为她身材太高,又刻板正经,爱脸红,丝毫不懂得怎样谈情说爱。她觉得自己是个不讨人喜欢的窝囊废。出路只有一条:她只好干脆不再自作多情,佯装出一副厌恶男孩子的样子。她声明说:“我就是讨厌男人。”她悄悄地溜到一边去,孤芳自赏地练习演戏,把身心都扑到事业上去。 其实她之所以如此做派,还有潜意识里的对爱情的尊重,使她不想对终身大事过早考虑。父母的经典爱情故事一直铭刻在她心里。虽然一直有很多热心的亲戚和朋友忙于为她介绍男朋友,可她并不动心。 不过,缘分在英格丽才进入皇家戏剧学院不久便向她洞开了。一天,英格丽的堂兄和他的女友带她一起出去吃晚饭,他们要介绍她认识一个叫彼得·林斯特罗姆的年轻牙科医生。此人已有25岁,长相英俊,潇洒大方,还有辆自己的汽车。 他们来到了葛兰德大饭店后一个多小时,才见彼得从门口匆匆进来。 “对不起,我迟到了一会儿。” “没关系。这位是英格丽……这位是彼得。” 他挨着英格丽的身边坐下来,不料他开口对英格丽讲的第一句话竟是:“我很喜欢你的头发。” 那天英格丽把头发从前额朝后梳,在脑后缩成一个小把儿,颇有几分小学教师的样子。 下一桩事情他说的是:“你的嗓子是那么圆润……那么好听的声音。” 听到彼得的夸赞,知道彼得对她有好感,英格丽心里踏实了许多。 他们一起跳舞,那天晚上过得很愉快。他们把英格丽送回了家。几天以后,又打电话来说彼得约他们4个人再聚一次。英格丽对这个身材修长、面目端庄清秀的小伙子也产生了好感。 后来他们几乎天天见面,他们逐渐情投意合。 奥托叔叔和霍尔塔婶婶是赞同这桩婚事的。他们很喜欢彼得,年纪轻轻已经跻身于社会,有了一门很好的职业。彼得还是一个出色的中量级拳击选手,滑雪能手,跳舞尤佳;他很爱笑,很有幽默感。 在他们的热恋中,有很多事是叫英格丽永远不能忘怀的。英格丽在瑞典电影公司中能赚一笔可观的收入,公司还给她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购置了小小的一套房间。它是在一座时髦的现代公寓大楼里,窗上都装有红色的遮阳布篷。在那里她和彼得一起拥有过无数的美好时光。 彼得在英格丽过21岁生日时送给她的一件礼物。打开那盒子,里面用棉纸包着的是最美丽的银狐皮。一只黑毛上带着银色尖子的真正银狐,把它围在脖子上时狐嘴就扣在尾巴上。在三十年代那是最时髦的东西了。她一生中从来没有见过比它更可爱的东西了。她马上起身,飞也似地跑去打电话谢他。在光滑的地板上有一张没有铺平的地毯,她经过时扭伤了足踝,剩下的路是爬过去的。叫通了彼得的电话,她想要说的是“礼物太美了,谢谢!”,可是在那同时痛得她几乎哭了出来。 彼得奔跑回来,英格丽的踝骨已经折断了,必须进医院。但是她坚持着要带上银狐皮,让他把狐皮放回盒子里并且仔细包好。医生把她的踝骨包扎好,把她放到床上。银狐皮则偷偷地被英格丽塞在床下。当医生再次进来时,惊讶地发现英格丽穿着睡衣端坐在病床上假寐,颈上赫然围绕着银狐皮。 在30年代瑞典的那些老式的日子里,人们必须要订婚一年来看看彼此是否真正适合, 他们决定在七月里订婚——第七个月里的第七天。那是英格丽母亲的幸运数字,所以英格丽想,那一定也能给她自己带来好运。但是英格丽正在拍着一部古斯塔夫导演的名叫《金元》的电影,这部片子延期了,他们的订婚时间只好延到十日。 他们一起开车去德国汉堡和英格丽的穆蒂姨母一起参加庆祝订婚的宴会。订婚戒指由英格丽亲自设计。它是用纯正的白金镀成,非常富于浪漫色彩。围绕着戒指外圈刻着两条线,它们紧紧地挨在一起,呈波浪形起伏,象征着婚姻生活中可以预期到的上下起伏,但是永远不会破裂。 他们来到到汉堡的一所小教堂,那是英格丽父亲和母亲结婚的地方,在那里交换了戒指。 幸福一直顺利地延续着,感情生活如火如荼,而且事业上,双方也像竞争一样地进步着。彼得在牙科事业上很有成就,当时正在进修以便取得博士学位。而英格丽是个崭露头角的影坛新秀。他们还交了许多文艺界的朋友:新闻记者兼画家莫利·福斯德曼、著名的动画大师艾纳尔·奈尔曼等许多电影和戏剧界的朋友。
第三部分:漫步春雨中金童玉女(图)
1037年7月10日,彼得·林德斯特罗姆和英格丽·英格丽结束爱情长跑,在斯托德的路德派教堂结婚。在场的每个人都惊叹这一对金童玉女的绝世美貌。两个人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都在努力实现它们。这新婚的狂喜叫英格丽觉得似乎正漫步春雨中。 婚礼只有那么一点儿小麻烦。彼得非常反对任何种类的宣传,他只要一个美好的、安静的、人数很少的婚礼。当他发现有个女记者藏在花园的灌木丛里准备偷拍相片时,他的愤怒是可以想像的。仆人把她拖了出来,彼得声色俱厉地斥责起她来。彼得的爸爸刚好走出来,制止道,“彼得,在你结婚的日子里你绝对不可以对一位年轻的小姐这样说话——我意思是说你要讲究礼貌。小姐,请进来和我们一起喝杯咖啡吧。”这个女记者的真名是芭尔伯罗·阿尔文,但是她总是用“彭斯”做笔名。英格丽非常亲切地和吓呆了的阿尔文聊了起来。阿尔文大学毕业不久,这次是以实习生身份,第一次出来完成报社下派的报道任务,英格丽爽朗地大笑着说:“恰好我也是第一次结婚,我们还是有着共同点的。”两个姑娘就这样一下子成了要好的朋友,而且这种友谊一直持续了很多年,叫彼得哭笑不得。 婚后的日子是甜蜜的。两个人在斯德哥尔摩的小公寓里共同建造未来。朋友莫莉·福斯特曼送给他们一只黑猫,它终日到处狂奔,把东西抓成碎片。英格丽从来不喜欢做饭,而且也根本就不会。他们用了一个使女,于是她对做饭这个事业就彻底地放弃了。多年以后,当英格丽的女儿对她说,“妈妈,我想学学煮鸡蛋,你是怎样煮鸡蛋的?”英格丽愣了半晌,才想起自己根本不会,这才去买了一本烹饪教材,重新学起来。但她却精于料理家务。少女时期在德国受到的严格教育,在这时候体现出来了。从上到下擦洗和打扫一所房子或是一套公寓房间,可以满足她这个斯堪的纳维亚人的灵魂。她的一个朋友认定,“这些年英格丽把时间都浪费在去当女演员了,其实她本来可以成为最好的杂务女工。” 英格丽不是安于现状的人,她意识到瑞典电影并不是表演艺术的开始和终结。很多有才能的导演和雄厚的资金,以及规模宏大的电影公司都聚集在美国,那才是她的真正目标。但是以她目前的经验和能力,还远不能直接进入美国电影界发展,况且她的英语水平还不过关,只能放眼欧洲。 法国的电影发展比较活跃,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实在不少,可是语言障碍又成了一大难题。可德文却是英格丽的第二语言。就在她结婚后不久,德国的柏林乌发电影公司向她发出邀请,英格丽欣然接受,开始了跨出瑞典的第一步。 去德国发展以后,英格丽又发现了彼得的一种新品德:他对妻子的真正的关心。当英格丽第一次前往在柏林乌发公司试镜头时,她独自在异乡旅馆里感觉得很孤独,还有些不知所措。当她下去参加招待会时,在休息室里,看到用报纸半遮着面的彼得!她顿时喜出望外。他说道:“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到你孤零零一个人必定闷得慌,再说我也放心不下,因为你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所以我想还是来一趟的好,看看万一有什么要做的。不过千万不要对任何人讲,说我在这里,因为我摸透了这些电影工作者的脾气,他们不喜欢女演员有个丈夫跟在屁股后面转悠!你需要干点什么事的时候,我就在你身边随时听候吩咐。你应该像个年轻女演员那样落落大方、信心十足。大家也期望你是有这种风度的明星。” 于是彼得就在街对面的一家三流旅馆住了下来,而英格丽却坦然住在电影公司出钱租下的这家高级旅馆里。独自在充满霉味的小房间里长夜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