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5老子思想批判-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早的法哲学理论。 
  《黄帝经》一开头就说:“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法律是以事物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而行制定,就不存在甚么执法、守法上的特权阶层,就有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科学、合理权利。因为,客观自然规律是人人都必须遵从的。在《十六经》中又言:“天德皇皇,非刑不行;穆穆天刑,非德必傾。刑德相养,逆顺乃成。刑晦而德明,刑阴而德阳,刑微而德彰。其明者以为法,而唯道是行。”这些论述,将儒家与法家、德治与法治的阴阳互动、互补、互依、互存、互为己根的辨证关系说透了,更将法律和道德之根都是依据客观自然规律说明白了。 
  “道生法”,这是法哲学中一个根本性的科学命题,是真正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不论古今中外,不论是哪一方面的道德和法律,凡是符合客观自然规律的法律和道德,它就具有公平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反之,它就不具有公平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它就必须要在历史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修改,直至其符合客观存在着的自然规律为止。虽然,在世界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发展进步的快慢也千差万别,因而同一类型的法律中,其内容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但其核心性的本质,则必须与客观自然规律相一致。比如,音律之制,从现在的音乐考古发现中证明,在古今中外的音乐发展史上,其音律都是出奇地一致的。这也毫不奇怪,因为不论在任何地域生活的任何人种,其正常的听觉功能都是一样的。全人类在听觉功能上的一致性,就决定了音律制度、音程高低的一致性。 
  其次,行文的口吻处处都显示出作者是一位治国者。如: 
  若发号令,必究上下,一道同心,上下共赴,民无它志(《经法·六分》);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治者,不可乱也。而生法度者,不可乱也。精公无私,而尝罚信,所以治也(同上);吾畏天、爱地、亲民,立有命,执虚信。吾爱民而民不亡。吾爱地而地不旷。吾受民命于天,爱民而民不死,吾位不亡。吾苟能亲亲而兴贤,吾不遗亦至矣(《十六经·立命》);王天下者,轻悬国而重士,故国重而身安。贱财而贵有智,故功得而财生。贱身而贵有道,故身贵而令行。令行天下,而天下则之(《经法·六分》);黄金珠玉藏积,怨之本也。女乐玩好燔财,乱之基也。守怨之本,养乱之基,虽有圣人,不能为谋(《经法·四度》);观国者,观主。观家者,观父。能为国,则能为主。能为家,则能为父(《经法·六分》);行憎而索爱,父弗得子。行侮而索敬,君弗得臣(《称经》);天有死生之时,国有死生之政。因天之生,也以养生,谓之文。因天之杀,也以伐死,谓之武。文武并行,则天下从矣(《经法·君正》)! 
  第二,全书行文古朴,不类后世 
  《黄帝经》一书,全书行文古朴,其主体多为四言韵文,间以长短句。其长短句亦同样极富节奏感,与四言韵文融为一体,相互调节,更显出行文的强烈节奏感,读之感到深入浅出,挥洒自如,酣畅淋漓,文尽其意,易诵易记。这种全篇一致的文体,春秋以来的著作已不多见。 
  第三,哲理深刻,治国观点全面而不偏激 
  《黄帝经》全书共分四篇: 
  《经法》是从以道立法、立法有度、执法无私、中正不偏、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明民以治,以及顺道必兴、逆道必亡等方面阐述治国道理的; 
  《十六经》是从天时、地利、人和、君臣关系、官民关系、治乱关系,顺道与逆道的理论上,阐述治乱,以及如何治兵、用兵、令行禁止、禁暴伐乱,并联系战蚩尤为例,而论述以公、平、中、正治国道理的; 
  《称经》很像一个简短的“语录”汇集,是以阴阳辨证观点,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讲如何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谈如何去恶行善、克己制欲、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上下同志、兴贤用能、以建立君臣、上下、官民之间和谐、有序、公平中正的社会秩序的。这事实上是对治国诸项理论观点的进一步阐发和补充; 
  《道原经》是一个专谈哲学理论之本原,也就是阐明“道”即客观自然规律的篇章。以事例阐明“道”是无形、非物、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见其形”,万物顺之则生,逆之则死的道理。并阐明学道,就是为了很好地应用道理而做事。 
  《黄帝经》全书约为一万多字,其所谈到的哲学理论观点是很丰富的,在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完整上,虽然并不全面,尚有一些哲学理论没有说透,还有一些没有谈到,这是由于其结合治国这一个主题所受限制有关。但是,若与春秋以来诸子百家之说相比,它则是哲学思想理论最全面的一部古典。其表现的黄帝哲学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本思想。其中所包括的观点有:①去私立公;②贱身贵道;③选贤任能;④爱地亲民。 
  (二)法制思想。其中所包括的观点有:①以道立法;②刑德相养;③执法有度;④循名责实;⑤执法者首先守法。 
  (三)经济思想。其中有:①人之本在地的观点;②顺时而树的观点;③赋敛有度的观点;④富民强国的观点。 
  (四)军事思想。其中有:①要想实现强国,必须实现强兵的观点;②反对恃武称雄、称霸好战观点;③以道治军的观点;④杀伐多祸的观点;⑤当机立断的用兵决策观点;⑥以强示弱的战术观点;⑦敢与不敢的辨证军事观点;⑧对不同性质战争及其后果的精辟分析等。 
  (五)哲学思想。其中有:①天、地、人、时、四维一絷的哲学理论;②对道学原理的精辟阐述。③认识源于实践的观点;④伦理道德皆为顺道而生的观点;⑤畏天与用天的辨证理论;⑥知与行的辨证统一观点…… 
  第四,无神鬼迷信说教 
  《黄帝经》一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正确地解释天道、地道、人道、时变,什么是“道”?何为“畏天”?何为“顺天”?何为“用天”?何为“逆天”?何为“天命”等一系列中国古典哲学名词、术语、理论,则从来不谈神弄鬼,没有“神道设教”言论,而是极其重视“以道立法”、“以法治国”、“以民为本”、“明民以治”等问题,这些,都是先秦诸子所不及的。                   
第二节 富民强国与小国寡民的区别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到底是大了好,还是小了好?是强了好,还是弱了好?这也一个是谁都明白的粗浅常识。我们就这个问题,再来分别看看黄帝与老子各是什么主张,各是如何解说,以判断黄帝与老子的思想是否一致? 
  轩辕黄帝肇造国家制度,以道立法而治国,其孜孜以求的,就是走大国、强国之路。认为只有如此,才有可能避免因国家贫弱而受强国侵凌,才能够争取到一个民富、国强、社会安定、和谐、有序发展的局面。 
  同时,黄帝还认为,要做到富民、富国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治国者爱护人民,爱护土地,做到以人为本,以地为根,教民顺时而树,赋敛有度,不违天时、地利、人和,不干农忙时节而兴大土工的蠢事,让黎民百姓得到休养生息,致力于生产,百姓就会得以富足。百姓富了,国家就必富。但是,国家富则未必就能够达到国家强,要真正地实现民富国强,就比较困难。这种困难不是来自别处,而是出自统治者的自身:因为,在民富、国富的情况下,统治者往往会头脑发昏,产生骄奢淫逸,穷兵黩武。而治国者因国富骄奢淫逸,就会积金藏玉,玩女燔财,傲待贤士,不听谏言,亲近阿奉,以谄助邪,酿出祸端,最终会因国富而败亡。故言“黄金珠玉藏积,怨之本也;女乐、玩好、燔财,乱之基也。守怨之本,养乱之基,虽有圣人,不能为谋。”①或者,因民富、国富而穷兵黩武,因此,怨积于国内百姓,招祸于外部势力,而积怨于内、招祸于外,事情就会沿物极必反规律起变化,最终由富国变穷国,由强国变弱国,乃至于亡国。这是因为,自古“守国而恃其地险者削,用国而恃其强者弱,兴兵失理,所伐不当,天降其殃。逆节不成,是谓失天;逆节果成,天将不盈其命。”②要想达到富民强国的目的,就必须“知王术”,依术而行治理。 
  那么,什么是“王术”呢?怎样才算“知王术”呢?所谓“王术”,就是王者必须以道治国。变成现代的话,也就是依哲学理论为指导,依客观自然规律为法则,制定一整套治国理论,以其为王者施政的行为标准,以使治国者的一切言行都尊道而贵德。所以,“王术”亦称“道术”、“王道”、“君道”。按着黄帝的说法,知王术者,就要轻国而重士,贱财而贵智,振兵而不伐,爱地而亲民,贱己而贵道,去私而立公。因为,一切事物,只有相反,方能相成,只有相异,才能相同。治国者只有不唯我,不唯心,不自满,时时以道洗心,以道治国,以道施教,才能君仁、臣忠、贤士集、良才聚、民亲上、货财积、民富而国强。这就是“轻悬国而重士,故国重而身安;贱财而贵有智,故功得而财生;贱身而贵有道,故身贵而令行。”③“兼爱无私,则民亲上”④,以道治军,其军胜,以道治国,其国昌的道理。 
  ————————— 
  ① 《黄帝经·经法·四度》。 
  ② 《黄帝经·经法·亡论》。 
  ③ 《黄帝经·经法·六分》。 
  ④ 《黄帝经·经法·君正》。   
  黄帝治国,为了做到民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