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兄弟连-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吃饭。他的排长温特斯看看他,叫他次日早上乘救护车前往最后
的目的地--亚特兰大市中心一个叫“五点”的地方。
  马拉其决定坚持走到底,其他弟兄也几乎全都表示能够坚持。
这时,由于报纸的广播的报道,他们的行军已经在佐治亚州家喻户
晓,因而,道路两侧站满了欢呼的群众。斯特雷耶已经安排军乐队
在离“五点”一英里处迎接他们。坚持步行的马拉其“听到雄壮的
军乐声,精神大振,忘了疼痛,像在托科阿接受检阅似的与弟兄们
一起走完了全程”。
  这次徒步行军,行程118英里,前后共用75小时,实际使用的时
间为33小时30分钟,即平均每小时约4英里。全营586名官兵,最后
一天有的是在战友架扶下坚持到底的,未能走完全程的仅有12人。
辛克上校相当自豪地告诉记者:“没有一个人掉队。即使是摔倒了
,也是脸朝着前方。”全营中全员走完全程的只有E连穆尔中尉的3
排。作为奖赏,3排走在了入城队伍的最前头。
  第2章 “起立,挂钩!”
  本宁堡,麦考尔营,布拉格堡,尚克斯营
  1942年9月---1943年9月
  本宁堡,尤其是那个政髟于跳伞训练的平锅地区,情况可能比
托科阿还要惨。那是团的驻地,是荒凉的沙土地上的一些矮小的木
屋。不过,对E连的人来说,本宁堡还是个比较宽松的地方,这是因
为他们不是把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进行体能训练,而是进行空
降兵的实战训练。
  伞兵学校的训练本应从体能训练开始(A级),然后按每周一个
级别训练,逐步转入B、C、D级。可是第506团却跳过了A级。他们之
所以这样,是因为1营先期抵达后就进入了A级训练。这一来使得伞
兵学校派来带体操和跑步的士官觉得很尴尬。从托科阿毕业后过来
的学员就笑那些士官。在跑步方面,他们要从倒着跑开始,向那些
士官发出挑战,要和他们比赛,经过一两个小时的训练之后,他们
问那些已经气喘吁吁的士官什么时候能通过热身活动,开始进入真
正的训练。经过两天的不恭敬对待之后,那些士官就向指挥官汇报
说,506团的人体能比他们强得多,所以这个团的所有连队都立即投
入了B级训练。
  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E连每天早上都跑步来到伞兵棚,学习如
何收叠降落伞。接着,他们又跑步回到平锅去吃午饭。下午就从一
个悬吊在离地面4英尺的假飞机机身的模拟门里往下面的锯末堆上跳
,练习如何卸去悬吊着的降落伞背带,或者从一个30英尺高的跳伞
塔上,背着另一端固定在钢缆上的降落伞背带往下跳。
  随后的一个星期,进行的是C级训练。他们从250英尺高的伞塔
上进行自由跳伞或有控跳伞的训练。有一个塔上还有坐位、减震器
、导伞绳,其他每个塔上都有4顶伞,到达悬臂高度的时候,这些伞
就会自动打开。白天每个人要从这些塔上向下跳好几次,晚上还要
跳一次。
  C级训练有一个特点,就是用一台鼓风机在地面上鼓起一阵大风
,把伞和人都朝一个方向吹,用这样的方法来教学员如何在着陆之
后控伞和收伞。
  经过一个星期在跳伞塔上的训练之后,他们已经做好了接受D级
训练的准备。这可是动真格的,要从C-47运输机上下跳5次。完成
5次动作的人就能获得伞兵的银翼徽章了。前一天晚上,学员们把伞
包打好,然后认真检查,接着又重新打了一遍,再度进行认真检查
,一直忙活到当晚23点。第二天早晨5点30分吹起床号后,他们就迈
着整齐的步伐来到劳森机场,一路上歌声和口号声都很响亮,显得
信心十足。他们背起降落伞,在一排排长登上坐下,等候登上C-4
7的通知。有人在开玩笑,有人在说笑话,有很多人在抽烟,有人笑
得很不自然,还经常有人上厕所,有的则在反复检查降落伞和挂在
胸前的备用伞。
  每24个人乘一架飞机。除了一两个人之外,其余的人都是第一
次乘飞机。C-47攀升到1,500英尺之后,开始在空中盘旋。跳伞长
是个士官教官。红灯亮起来后,他高声喊道:“起立,挂钩!”大
家都把自己主伞包背后的引张索钩到座舱上方中间的拉伞钢缆上。
  “设备检查情况报告!”跳伞长大声下达命令。
  “12号检查完毕!”“11号检查完毕!”报告依次进行,直到
1号。
  “靠拢,站到门前面去!”
  第一个人走到打开的舱门口。给每个人下达的指令都是两眼平
视,不要向下看,这显然是从心理因素来考虑的。此外还要求大家
把双手放在门的外侧,绝对不要放在内侧。手放在门外侧之后,就
没有任何东西能让人留在飞机上了。只要轻轻一碰,甚至连感觉到
后面的人要走上来,都足以使他脱离飞机。正如戈登说的,如果他
把手放在门的内侧来稳定一下情绪,“如果他不想跳,后面有12个
人也别想把他推出去。这就是恐惧的力量。”跳伞长一旦发现有人
把手放在门的内侧,就会把这个人拽回来,让别人先跳。
  根据戈登的说法,大多数人“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到了即使不
带降落伞,也敢往下跳的程度。第506团总共有94%的人考核合格,
创下了一个到现在还没有被打破的记录。第一次是一个一个地跳。
只要谁到了门边上,腿上被跳伞长轻轻拍一下,他就往外跳。”
  “我慢慢地走到门口,纵身跳进让人惊心动魄的广阔空间。”
韦伯斯特回忆说,“我的心都跳到嗓子眼儿了,脑子里一片空白。
”钩在拉伞钢缆上的引张索把主伞包的背后盖拽掉,系在伞顶的分
离索把伞衣从背包中拉出,接着人就离开了飞机。突然产生的气流
使降落伞立即张开,跳伞者可以感觉到张伞时的剧烈震动。
  “从这时候开始,跳伞就很有趣了。我飘浮着向下落,不断地
摆动,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叫做来回打晃。我很高兴地四下张望,
只见天上飘着许多意气风发的伞兵,相互大声呼喊着。”
  站在打开的机舱门口,显然是一种考验。那些以前在训练中表
现出色的、那些后来像普通步兵一样英勇作战而获得军功章的,都
可能会愣在那里发怵。有时候会给他们第二次机会。这个机会不是
在别人都跳下去之后,就是在第二天。通常,一个人只要发怵过一
次,就绝对不会再跳了。
  E连就有两个人发过怵,死活不肯往下跳。其中一个是二等兵乔
。拉米雷斯。他被推到机舱的尾部。可是等大家都跳下去之后,他
又对跳伞长说他愿意跳。飞机继续在空中盘旋。这一次他跳了下去
。正如二等兵罗德。施特罗说的:“比起第一轮就往下跳,这需要
更大的勇气。”
  当天下午,E连又跳了第二次。这一次还是一个一个地跳。接下
去的一次就是密集跳伞。一组12个人来到门口之后,跳伞长大声下
达了一连串“走!走!走!”的口令。使他感到惊讶的是,每个组
都是在6秒钟之内就跳出去了。卡森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我已经
到了跳伞狂的地步,因为我在地面的时候总是想到跳伞的时候那股
刺激劲,于是还想再跳它几次。我一想到张伞时那猛然的一拽,我
就情不自禁地大声喊叫。”
  第四跳安排在圣诞前夕。圣诞节全连放假一天,还吃了一顿丰
盛的火鸡宴。连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第一次不在家过圣诞。卡森写
道:“一点也不像过圣诞节,既没有雪,也没有树,更没有礼物,
妈妈和爸爸也不在。”
  12月26日进行了最后一跳。每个人都获得一个证书,证明他“
从即日起已经具备了作为合格伞兵的资格”。接下来就是最令人自
豪的时刻--佩戴银翼徽章。为了这一时刻,他们进行了半年的艰
苦训练。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是E连的每个成员,也是506团的每
个成员终身难忘的时刻。
  辛克上校举行了一次全团分列式阅兵。之后,他把所有的人都
集合起来,自己站在一个高台上宣读当天的命令(后来每个人都得
到一份打印件)。“你们现在已经是我们团的成员了。”辛克宣布
说:“这是美国陆军最优秀的团之一,当然在世界上也是数得着的
。”他说要给他们放10天假去探亲,并提醒他们说,“有些事情希
望你们能做到--不仅是休假的时候要做到,而且要成为一种信念
去指导你们的人生。”他要求他们走路要昂首挺胸,要有军人姿态
,注意个人仪表,还要记住“我们的战斗口号和格言'科拉希',意
思是'独立作战'。我们共同独立作战。”
  他命令士兵们“别被投进监狱”,然后就让他们解散了。他们
离开的时候,个个都佩戴着银翼徽章,穿着擦得铮亮的靴子,裤脚
是束进靴子里的。他们回到家里之后,父母和亲朋好友都赞叹不已
,显然是因为他们有强健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在过去半年
中建立起了自信心。他们所通过的训练课程,5个志愿者中有3个都
通不过。他们经受住了索贝尔的惩罚与折磨,他们从飞行中的飞机
上跳伞成功。他们都是佼佼者。
  不过,他们可不能成为无视美国陆军规章制度的佼佼者。辛克
上校告诫他们假期一结束就回本宁堡。可是1943年1月时的美国航空
、铁路和公路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很差,506团的休假者中有一大批
人都没有能如期返回部队报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辛克上校组织了一次全团阅兵。所有的人都穿上最好的军装,
或者叫做军礼服。他们齐步从一条砂石路上走到炊事兵简易住房后
面的一片空地上。辛克先下令大家立正,然后下达“稍息”的口令
。大家注视着一名中尉,鸦雀无声地听他念着一串名字,每个连一
个,都是最后回来报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